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之正视投资
userphoto

2022.11.06 陕西

关注

第一章:有关股市的事实

  1. 股市是低门槛,高壁垒,是一个少数人获胜的游戏。在我看来,只有充分认识到股市将注定是少数人获胜的游戏,充分理解投资“简单但不容易”的内在意义,才算是正视投资,开始有机会进入投资的大门。因为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很自然地会思考下一个问题:我凭什么才能在这样一个注定是少数人获胜的游戏中胜出呢?
  2. 三重困难,四种层次:股市获利的本质是低买高卖,所有的困难和问题就发生在这个环节上。股价=每股收益x每股估值,也可以理解为公司的业绩与公司在市场上所获得估值的乘积。那么由事实推导,我们想要获利必然通过下面几种途径:
  3. 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在未来卖出时的业绩高于买入时的业绩。
  4. 在业绩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在未来卖出时的估值高于买入时的估值。
  5. 公司的业绩和估值都高于买入时的业绩和估值。

三大困难: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市场定价的复杂性,被放大的人性弱点。其中市场定价复杂性表现在即使你准确判断到公司的未来业绩还会增长,依然无法让你赚钱,因为故事本质上而言并非是对企业业绩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是对企业业绩预期进行交易的场所,股价往往并不与企业的业绩同步,企业的投资价值也并不与其当期的业绩增长高低,规模大小呈现完全的对等关系。

  1. 糊里糊涂地赚其实是一大堆投硬币者之中处于幸运阶段的偶然表现而已,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持续性。明明白白的亏其实就是一种反思,是在不可持续的糊里糊涂地赚与亏之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其实很有限,而市场其实很复杂。
  2. 做投资者还是做赌徒,是个自由的选择。股市就是一面镜子:你天天看到的是内幕消息,那么你就会成为消息的追逐者;你天天看到的是赌博,那么你就会成为赌徒;你天天看到的是均线指标,那么你就会成为交易者;你天天看到的是企业经营,那么你就会成为投资者。没人规定在股市里一定要如何,自己种下因自己收到果,如此而已。
  3. 如果基于家庭资产的长期增值和保值,股票才是最为可靠的中流砥柱。对待股票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股票作为一项资产选择是不容忽视的,拥有优秀公司的股权是普通人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和大幅增值的最佳选择之一。而现金这种能带来虚假安全感的资产,长期来看必然会使你成为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当然,股票投资的专业化要求很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定期投资于指数基金是一个最合理的选择。
  4. 远离“大多数人”,在股市中怎样才能成功,很难用一句话确切地讲清楚。但是如果你问我在股市中怎么样才可以确保失败?当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与股市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一样的时候,你就可以确保失败了。“大多数人”的特征如下:
  5. 总在捉摸明天的涨跌,希望看透下个月的轮动机会,却从没思考过长期而言持有什么样的资产或者以什么样的收益率背景下取得一笔好的资产对于自己的一生财富的意义。
  6. 总是用最多的时间来研究最容易变化的东西,比如政策、经济数据、技术指标、专家观点等,却从没意识到投资中“不变性”的因素其实才是股市获利的最重要因素。
  7. 总是抱怨指责或者抄作业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却从来不愿意自己翻开书学习或者找资料做功课。
  8. 可以忍受被套50%而5年都一动不动却经常在被套5%的时候就焦躁不安了,更不愿意在这时仔细理清楚这笔投资的初始理由和头绪。
  9. 可以对几十个甚至任何一个股票看上5分钟就夸夸其谈,却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企业有哪怕稍微深一点的研究和分析。
  10. 总是说“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就是好的”,却没想想这其中的荒谬之处;规律就是规律,只有你顺应不顺应它,哪里有规律跟着你的喜好来走的道理。
  11. 总是在市场最热闹的时候信心满满并将收益归功于自己的明智,又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绝望悲伤并将亏损归咎于管理等外部因素,却从来不去审视自己真实的分量和档次。
  12. 既怕亏钱也怕赚钱,亏了惊慌失措,赚了手足无措。同时大多数人怕空仓也怕满仓,总之市场无论如何总是让他没自在从容的时候。
  13. 总是盯着过去和现在,却不知道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
  14. 天天骂股市,但是你跟他说他不是干这块料干脆远离股市的时候,他却可能转过头来骂你。

成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共振,并且可能包含了某些偶然性因素,而失败往往具有更多的共性因素和必然性。

第二章:你其实也有优势

  1. 专注也是竞争力:虽然机构投资者有庞大的研究团队,但是他们的精力却被分摊在几百个公司上,因此具体到某一个公司上反而并没有什么专注性。因为专注和长期跟踪研究,一些普通投资者对某个公司的整体认识,对其经营规律的理解和价值内涵上把握都超过了大多数机构的研究人员,这已经不是一个少见的现象。
  2. 时间与长期利益:机构投资者的业绩考评机制的短期化逼迫所有人都身不由己地追逐“短期业绩”。机构的投资也就慢慢变成投机化。而且这一行为导致两个结果,
  3. 企业基本面上任何短期变动因素都会被市场填补得非常迅速。
  4. 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能力在很多时候都会被机构忽略或退居其次。

与之相比,个人投资者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自由时间”不需要参与各种业绩排名,因此也就没必要太关注短期净值波动,从而有可能跟多的思考一些长期决定性的问题。

  1. 不必随大流:影响机构获得长期优秀业绩的障碍来自于对职业风险的自我保护,具有独立的想法就要冒风险,然而人都是利己和理性的。对此现象彼得林奇也曾说:在饭碗的压力下,只有极少数的专业投资着才有勇气购买不知名的股票。华尔街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果你因购买的是IBM的股票而遭受损失,你永远不会丢掉饭碗。而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选股。事实上我们看很多投资大师本身投资模式就是分厂“反机构化”的。
  2. 专业知识是天堑吗?懂得最深奥的学术概念并可以写出及其复杂的各种模型,但这是否等于投资的能力?恐怕不能。因为首先投资不是自然科学,它并没有确定无疑的标准化定性指标和数学模型。投资主要面对的是不确定性,而如何面对这种不确定性需要一些基本的相关知识,但更重要的却是一种思维方式。投资银行最成功的不一定是银行职员。
  3. 宏观应该怎样去研究?投资还是简单点,回归企业经营和风险机会比这个根本就好了,只要我们不认为暂时的经济困难将是社会发展的句号,那么一切都将延续。优秀的企业会在危机过后更大幅度的确立优势。特别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情绪导致这类优质企业已经非常廉价的时候,再试图更多的跟踪宏观指标来精确把握完美时间不但是自信心过高 而是多余。关注宏观需要的是一种思想上的穿透力,要对未来5~10年以上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有一个前瞻性的认识,而不是试图去预测每个季度的经济指标的波动。

第三章:捅破投资的窗户纸

  1. 投资、投机与赌博: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定义: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就是投机。从这个定义来看,投资和投机分别来自于:
  2. 投资需要深入分析,而投机缺乏这一严谨的过程。
  3. 投资的回报预期是以本金的安全为前提的,而投机并不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4. 投资对于回报具有理性的预期,投机则瞄准暴利。

在我看来,投资的核心在“资”上,决策是基于某种资产的性价比。而投机的“机”可视为所有“机会”的统称,可以与资产本身的价值毫无关系。投机贵在善于扑捉变化,投资贵在领悟不变性的东西。投资和投机并不具有道德上的高下之分,但投资脚踏的是更为坚实的土地,并且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被普通人掌握,而投机却需要更多的天赋,并且获利也容易出现大起大落。赌博是一种纯粹的活动,这种活动完全和资产衡量无关,与真正投机所需要的环境分析也无关,就是幻想者一个傻瓜从自己手里接过股票的接力棒。

  1. 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会做一些短期看来很傻但长期会成为赢家的事情,小聪明的人会做一些短期看来有利可图,但长期必成为输家的事。要么确信自己真的聪明绝顶,要么最好不要经常耍小聪明而应该憨厚一些。
  2. 投资的时间越长,企业经营的结果对投资者的重要性就越大,确定性越强。是否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从企业经营的基本面情况来看待股票和股市,是价值投资者与其他所有股市获利方法最根本的区别。
  3. 谨守安全边际:
  4. 安全边际的第一个层次是投资组合,人的判断力总是有限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区别只是在于有的错误不会伤筋动骨,有些错误却足够再也让人爬不起来。但是分散对风险的稀释的另一面就是单只股票的上涨对收益的驱动力也微不足道。个人建议对资金量不超过1000万的个人投资者而言,5只左右为宜,不要少于3只也不要超过10只。
  5. 安全边际的第二个层次是价格,到底什么价格才算事足够便宜是一个无法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要搞清楚投资对象的具体情况,衡量对其未来经营的基本期望值,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不确定性程度,综合考虑这些后才能得出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
  6. 安全边际的第三个层次是避免价值毁灭的对象,看似异常便宜的股价(甚至公司的净现金都高于公司的市值),但是公司依然处于经营局面的扩大性恶化的趋势中(比如公司并不将现金分红而是投入到根本不可能产生回报的项目里),那么静态来看非常便宜的价格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换一种说法,价格提供了交易阶段的安全边际,但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长期持有的安全边际,而股票组合乃至于资产大类的平衡提供了财富的安全边际。
  7. 有效的自控能力,自我情绪控制其实用“理性”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理性的基本特征是不易冲动,不被情感而影响判断力,重视证据和逻辑。不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失去正常思维的判断力。在我看来,理性之所以难保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平常心和患得患失,而造成失衡的原因多半是面对多变的市场难以遏制的恐惧和贪婪。
  8. 把预测留给神仙,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忠告,不要预测市场,不要频繁交易。迷恋于市场走势预测的人,都有严重的自恋情结。做投资就是判断未来,但不是对股市的精确判断。投资面向的核心只有一个:资产的性价比,对市场的大致观点对了固然好,错了也不影响对资产长期价值的衡量和判断,这是投资者和市场预测者最根本的差别。
  9. 投资修炼的进阶之路:没有捷径,唯有大量阅读,持续的观察和勤奋的思考及练习。第一阶段只需要认真地去阅读,做一些重点笔记;第二阶段难点在于很多硬知识需要去啃,比如财务会计,年报等;第三阶段更突出思维方式,市场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迷人的系统;第四阶段是要从一个单项高手向全能选手进阶。

第四章:像胜出者一样思考

  1. 制造你的核武器-复利:复利的关键要素有三个
  2. 初始投入的本金有多少?
  3. 能够获得多高的收益率?
  4. 能够持续多长的获利时间?

确保收益的可持续性非常关键,主要是由于复利原理决定的,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一旦出现大幅度亏损,就会对最终的收益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抑制亏损是投资取得成功的第一要务。要想在10~20年内要想获得较高的回报,20%-30%的年收益水平是必须的。观察这些成功的投资者,其几乎都有一个“暴利积累”阶段,取得过短短几年内获得过十数倍的回报的经历,而这种暴利都指向一个原因:在市场低迷期间重仓集中持有优质个股,之后迎来牛市业绩和估值的向上双击。股市提供的是资产增值的可能性,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定投指数基金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1. 下注大概率与高赔率:如果你能判断一个企业10年后的盈利将非常可能达到现在的10倍,估值至少可以维持目前水准不变,或者即使保守些,也可达到5倍的盈利增长和估值不变,现阶段股价再跌20%,那显然是一个典型的大概率+高赔率的对象,大概率和高赔率更容易出现在两种情况下
  2. 一个未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优秀盈利能力的公司,在现阶段未被市场充分理解
  3. 市场对于一个只是暂时性陷入困境的企业过分悲观,从而给出了匪夷所思的低价

事实上我们对于企业分析所做的一切,对于商业价值、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管理团队等的严格考察其实都不过是为了提升获胜概率,而对于同样的基本面状况市场在不同时刻给出的价格则提供了胜负时所面临的赔率。真正的善战者,只会耐心等待最有把握、风险机会比最佳的时候再出手去拾取胜利。成功的投资者用大多数时间观察和思考,并且只选择很少数高确定性及一旦获胜将带来巨大回报的机会下手。他们理性和精于计算,耐心但又再绝佳的局面出史诗富于行动力,而绝大多数人正好相反,他们用大多数时间去频繁交易,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机会。

  1. 聪明的承担风险:人一生中也许碰到这种罕见的情况的概率很低,但是只要碰到一次(特别是在最自信而不留后路的时候),那么一生积累的财富都可能化为乌有,所以特别对于已经实现财富积累的人来说,永远给自己留下余地,哪怕是在有绝对把握的时候也不孤注一掷,是需要深入骨髓的原则。对待风向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完全无视风险,另一种则是力图避免承担所有风险。前一种显然非常危险,但后一种也无法成为理想回报。关键是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范围内,并且在较低风险系数下寻求具有吸引力和可持续性的盈利机会补偿,这就是聪明承担风险的含义。
  2. 深入骨髓的逆向思维:任何一个做投资的人都会说一句话“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优秀的投资者总是体现出反向思考的特征:
  3. 当一个公司受到市场抛弃,基本面看起来一片悲观的时候,他们会问:情况是否真有这么糟糕?最糟糕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吗?这种糟糕的情况会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市场是否已经反应了最坏的预期?
  4. 当某一板块业绩突出并且受到市场热捧的时候,他们会考虑:这种优秀的业绩和强烈的市场偏好会永远持续吗?看起来非常确定的东西真的不存在高风险隐患吗?
  5. 当一个公司出现黑天鹅时间而让大众高声谴责唯恐避之不及时,他们会想:这到底是一个行业性问题还是一个公司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否可以经过改善而得到市场的认可?这种危机会真的影响行业的长期市场格局吗?
  6. 当某些公司或者行业利好频出、前景一片乐观的时候,他们会衡量:所有的积极信息能否最终反应在公司的现金流上呢?兴旺的市场是否会使得竞争加剧,反而对公司的盈利产生负面的影响?
  7. 当市场里的所有人都在极力追求盈利和成功的时候,他们会思考:投资中最大的危险是什么?绝大多数人在市场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避免亏损?
  8. 以退为进的长期持有:短期来看造成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难以把握。但是长期看来,股价必将回归企业的基本价值。即使只站在两三年的角度而言,投资收益率也并不呈现平均线性状态,收益最大部分也是集中在爆发力最强的几个月,我称之为“魔法时刻”。那些频繁折腾的人,整天都在为一些蝇头小利操劳,但当魔法时刻的暴利出现的时候他们却总是不在场。如果你买入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呆着就行了。
  9. 会买的才是师傅:对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说,绝佳的买入机会是具有金标准的:那就是上佳的安全边际出现的时刻。
  10. 买入的恐慌时刻,价格往往已经反映了最坏的预期,甚至这个价格已经无视这个企业最基本最稳固的价值底线了,投资者基于企业的某种稳固因素和最低底线事可以作出较为明确的判断的。但是追求精彩的卖出就没那么容易,越是想距离顶部近才卖就说嘛越是在靠近市场的全面沸腾和彻底不理性阶段,这个时候股票的估值往往早已脱离地心引力,你很难从企业本身去寻找到继续持有到哪里的判断,只能靠对市场氛围的感觉和心理上的搏弈了。
  11. 由于安全边际的存在,市场越跌创造的机会越大。而试图在牛市顶部卖出,越接近最终的那个定点风险越是聚集。一端是越来越安全,另一端却是越来越危险,你愿意选择哪一端呢?
  12. 越是买的越贵,心里上越是被动。这种被动一方面反映在举得贵所以总有换股的冲动,拿不住自然也就等不到好的价格卖出。另一方面就是买的贵所以后面涨的不够高,不够疯狂那么收益率就不够理想。

第5章:认知偏差和决策链

  1. 隐形的决策链:人们的决策链的先后顺序及强度就是沿着 事实→信息→观点→判断→理念→信仰,熟练的投资者善于区分不同阶段并能理性的循环渐进的推进最终决策的形成,而缺乏经验的人往往鲁莽和草率的对待决策,经常跳跃性的进展。就投资角度而言到底是有信仰好还是没信仰好?我个人觉得没信仰好,仅仅因为一种盲目的坚信并支付过高的价格,很难说这是理性的思维。
  2. 让大脑有效运作:避免想当然并且并不困难,那就是深入事实,特别注重用数字说话,少谈些概念主义,多些具体的信息和证据性的数据下功夫,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3. 屁股决定脑袋:投资者永远不要向任何一个企业表示忠心,更不要成为某个企业在股市上的代言人。当你那么做的那一刻,当你越是享受到这种做法所带来的荣耀和关注时,认知偏差已经开始神不知鬼不觉的控制了你。
  4. 真实的偏颇:在事物的认知中,我们往往很容易根据自己所经历和接触的那点真实情况,就对这个事物整体草率的下一个偏颇的结论。更糟糕的是,正因为自己所触摸的是绝对真实,所以更加异常的坚定,从而更加容易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要避免极端强烈的意识形态,因为它会让人失去理智,年轻人特别容易陷入强烈而愚蠢的意识形态中,而且永远走不出来。
  5. 超出能力圈的复杂判断:经常出现的另一种误解在于,认为严密的逻辑性代表者正确的决策。事实上分析的逻辑性只是思维的程序,但却并不表明其正确性。因为任何一种逻辑都是依托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一长串逻辑推理中的任何一个重要的变量出现错误,都可能得出一个逻辑严密的错误。
  6. 尽量确保一笔投资决策是建立在一个基本面的长期趋势上,而非碎片性信息组合。这样就更不容易被突发事件和不明信息所干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zt
#2019投资总结#构建认知护城河 一、投资业绩 今年是正儿八经开始股市投资的一年,取得20%的投资...
不熟不做——投资者成功
(2010-2-8)  76年不灭的价值投资明灯---低估、成长、长寿、长持
你的合理估值,我的安全边际(下)
安全边际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