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贵州茅台有得一拼,上市就是做慈善,上海机场,迎来全新爆发点
userphoto

2023.02.21 陕西

关注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201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在前一篇追踪中国中免的文章中,我们主要对其当下的核心增长点——海南岛的离岛免税业务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中免有近70%的营收来自海南岛,且后续随着海口的新海港国际城爬坡、海棠湾一期二号地开业(主要一期太老了,2014年开业的,是该进行一点补充变动),以及海南的两个机场品牌、品类的逐渐增加,尤其是美兰机场二期于2021年底开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海南岛的离岛免税还会为中免贡献绝对大头的营收以及业绩增量。但考虑到未来更长期,中免还有一个更大的看点,那便是市内免税业务。

全球免税业务做得最好的要属隔壁韩国。咱们国内很多人专门靠搬运韩国免税品到国内赚差价为生,中免体量已经这么大了,拿货的价格都还比不上韩国,之前韩国免税商品进价整体要比中免便宜10%-15%。这两年随着中免发展更好、话语权增大,部分品种价差缩小到了5%左右,但总体而言,韩国还是比中免便宜。

而免税最发达的韩国,绝大多数销售额是由市内店贡献的。

所以,未来,我们国家的免税大概率也会以市内免税为主,现在政策上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

国内的市内免税现状

我国的市内免税模式目前有如下两种,一种是面对去国外旅游回国的国内旅客,可以在市内免税店当场购买并提货,限额五千,上一篇文章中所长提到的重庆前不久新开的免税店就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就是面对来我们国家旅游的海外旅客,但市内免税店只是给他们看的,最终他们需要去机场提货。

第一类市内免税店本应该可以发展不错的,因为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中产阶级数量快速提升,出过国的人不少,他们本来应该有巨大需求的,可惜免税是个牌照生意,这类生意只有中出服、中侨可以做(后者刚被中免收购不久)。

而中侨、中出服实力并不强,合作的品牌有限,体量不够大,也拿不到什么优惠的价格,他们的市内免税店其实很鸡肋,比如重庆中出服的店,所长和朋友之前打着十二万分的兴致去逛,最后失望而归,品牌太少,几乎都是不知名的品牌,价格还巨贵,最后什么都没买,白白浪费了额度。

目前中侨已经被中免收购,但中侨的牌照可能有点历史遗留问题,只能在哈尔滨开现有的那一家店,无法扩张,所以,中免其实盯上了中出服。

中出服背后的控股股东是国药集团,其实国药集团也想把免税业务剥离出去,因此两者近期正在接触,后续可能会有中免并购中出服的消息。

假如中出服真的归了中免,一方面,中出服现有的10家市内店加上2023年还要开的5-6家店,就可以得到中免供应链的赋能,旗下门店的产品SKU、品牌、价格必然会大为改善,消费者会有消费的欲望;其次。中免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继续在国内其他城市开设为国人服务的市内免税店。

第二类主要面对老外的市内免税店,不能即买即得,要去机场提货,其实限制了很多老外的购买欲。一方面,买东西讲究的就是即买即得,尤其是线下购物;另一方面,由于机场提货,其实市内店是很小的,东西有限,消费体验还不如机场店。

韩国之所以以市内店为主,其实就是因为市内店地段好、租金成本低(政策) 、门店大品类全,整体购物体验比机场好,购买的时间还比机场长,整体也更方便(机场购买也就停留那几个小时),所以主要渠道是市内店,而我们看海南,中免的主要销售额贡献也是来自市内免税城,而非凤凰、美兰的机场免税店。

所以,本来市内店有很多潜力可挖,但因为政策原因其实并没有挖出来。

而2021年底的《“十四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免税店,其实就是想做出一批真正有中国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商业等产品)的免税店,作为一个窗口,把国内的品牌和元素传递到国外去。

那这样的店,肯定租金会很低,大概率会即买即得,甚至支持快递到家,店面应该不会小,对海外游客应该也不会进行限额(不过也不好说)。所以,中免才会在近期的电话会中讲到:“只要政策出来,我们就会很快动起来、准备起来,我们本身就有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店面,还做了很多布局,和广州、成都、武汉等地签了意向性的协议,包括选址等等。只要政策出来,很快就可以把相关协议落实,然后开店。”

不论中免还是券商以及免税专家们,基本都一致预期,2023会是市内免税店政策落地的关键年份。

所以,对于中免而言,未来市内免税店看头十足。

因此,所长说,中免的长期成长动力十足,海南岛、市内店、线上都是增长点。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有钱人数量提升,国内人民消费力更旺,也会进一步吸引海外人士前来国内旅游,带火国内免税市场。

整个国内免税行业未来增长潜力无限,中免作为里面唯一的寡头,能不取得好的发展嘛。

上海机场

说了中免,我们也不得不说一下中免的好朋友上机,前些时候上机发布公告,拟进行两笔收购,具体情况我们不需要了解那么详细,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上机将持有日上上海、日上中国、中免首都、中免大兴15.68%的股权及日上互联12.48%的股权,相当于就是通过资本合作的形式介入中免在上海、北京机场及相应的市内免税业务,以及中免线上保税商品的经营业务。

重点是,并购价格低到不可思议……

至于为何会如此,有业内专家给出了两点解释,所长觉得非常合理,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1、因为疫情上机少赚了很多钱。双方需要一个重新洽谈的机会,所以以比较低的价格拿到了这样一个分利润的方式,来弥补之前双方可能没说破的一些损失。

2、未来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两方需要强强联手,可能是双方利益重新划分的结果。

上机的底层逻辑相当于就是国内最厉害的包租公,由于身处上海这个独特的位置,拥有国内最多的高净值客户客流。看下图,如果没有疫情,上机旗下的两个机场就拥有国内第二多的旅客吞吐量以及最多的国际旅游吞吐量。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钱,上机作为国内最大的高净值人群集散地(等飞机的时候,旅客除了在机场逛什么也不能干),自然就是全国最大的包租公,他的底层逻辑就是躺着赚钱,啥也不用干,只用把自己的地租给最能帮其变现的合作方收租金即可

只要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上机的流量自然就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值钱(有同学可能会问,上机流量再多也会有地理位置的瓶颈呀,一个机场再大也不可能无限扩张吧?嗨,这还真不一定,因为上机靠海,所以可以不断填海扩大地盘,事实上这些年他也一直在这么干)。

所以,像上机这种属于国资的bug级别存在,根本就不该上市,上市就是来送钱的,他和茅台一样,属于只要管理层不瞎搞,都能经营得不错的存在。

疫情前,上机的话语权显然比中免高,因此两者签订了更有利于上机的不平等协议;疫情期间,上机流量一落千丈,话语权降低,于是两者重新签订了更有利于中免的不平等协议。

上机和中免两个伙伴,既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又存在一定程度博弈,而且中免确实越来越厉害了,所以,上机干脆直接入场通过股权捆绑中免,如此,两者的利益便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要合作共赢,不要博弈。

而且收购股权后,上机的逻辑就不单单局限于上海机场这一块地方的免税业务,还能分到一部分上海市内免税店以及北京机场、免税店的利润收益,更主要的是,还有中免线上有税业务的利润收益。

这下,两者是真的成了好朋友。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业绩大爆发,戴维斯双击确定性超高的行业绝对龙头
【上海机场免税店7条实用攻略】
中国中免线上交流会议纪要
中免成为中出服第二大股东,释放多个信号
LV2021春夏男装首秀,微博超5千万围观,武汉明年将开设免税店
刚刚,上海机场遭重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