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爸爸养育好孩子的100个细节

     随着小孩的逐渐长大,显现的越来越不听话。作为父亲难免会动手,虽然表面服从,但她的内心肯定受到伤害。网上找了些帖子,与各位父亲共享。

好爸爸养育好孩子的100个细节

1.别让“严”蒙蔽了父爱

    在很多家庭里,父亲太严厉了,孩子会怕,这样孩子在父亲面前就表现得很听话,父亲看到孩子这么听话,自然非常高兴。可是,在他们得意地认为自己的“严”发挥了作用时,却不知道,因为“严”,他们对孩子的爱被蒙蔽了。很多孩子可能觉得父亲不爱自己,从心底里对父亲有一种排斥感。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严厉之余,还需温情

     父亲对孩子严厉一点没有什么不好,而且恰恰说明了父亲是负责任的。但是严厉不能过度,而且严厉之余还需温情,即当父亲对孩子表现出严厉的说教之后,还需给孩子说一些暖心的话,让孩子明白父亲的心情;或者当父亲的严厉伤害了孩子之后,父亲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请求孩子的谅解,让孩子感到父亲的温情。

要想做到这一点,父亲首先要有与孩子分享情感的意识,不能总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方法二: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

    当你发现孩子郁郁寡欢时,当你发现情绪不对劲时,当孩子喜怒无常时,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这已经是孩子内心苦闷的外在表现,这时候你需要放低姿态,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谈心,帮助孩子排除不良情绪。

方法三:爱之深,不要责之切

    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会不高兴,于是很多爸爸会责骂孩子,结果使孩子在犯错之后又遭受伤害。或许很多爸爸会说:“我也是为了孩子好啊!我是爱之深,责之切!”其实爱之深,并不一定要责之切,宽容孩子的错误,抱着理解的心态指导孩子改正错误,反而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方法四:藏起教鞭,露出微笑

     暴力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会使孩子远离父亲;微笑会使父亲更有亲和力,能拉近父亲和孩子的距离。如果你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希望和孩子有融洽的亲子关系,那么请藏起教鞭,露出微笑,多给孩子一些温和的教导。

父亲手记:

     严厉不是好的教子方法,严厉只会把深沉的父爱蒙蔽,孩子喜欢和蔼可亲的父亲,那样他们才会愿意对父亲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而这样的父亲才会被孩子真正崇敬和尊重。

2.不要把父爱藏在沉默的背后

     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你可以在所不惜。但是爸爸们,你们会向孩子表达爱吗?你们会经常拥抱孩子,并亲吻他们的脸颊吗?你会对孩子说“孩子,我很爱你”吗?

    孟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长,作为父亲,他很少对孩子说一声:“孩子,爸爸爱你!”

    儿子孟进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不小心摔断了胳膊,躺在病床上哭泣。先生见到儿子,就用命令的口气说:“好了,医生说没事了。不要哭了。”但是这句话对儿子丝毫不起作用。

   过来一会儿,孩子的妈妈来了,见儿子在哭泣,忙用双手抚摸着孩子的脸蛋,轻声说了句:“妈妈爱你,孩子,你没事的。”儿子很快停止了哭泣,露出了坚强的笑容。

   在孟进的眼里,爸爸是一个不拘言笑、不善言辞的人,平日里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所以,孟进很少主动和爸爸交谈。后来,孟进上初中后,就逐渐与父亲产生了代沟,经常话没说几句,就起冲突。而父亲总是呵斥孟进,说他不尊重长辈。这让孟进觉得父亲不爱自己,最爱自己的人是妈妈。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影响力都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是爸爸对孩子的爱深,还是妈妈对孩子的爱深,谁也不知道。但是孩子们却有几乎一致的答案——妈妈更爱自己。

    父亲节那天,很少有孩子当面说出自己对父亲的爱与感激。据某网站调查显示,91.5%的人从未当面对父亲说过“我爱你!”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因为自古以来,中国的父亲就不善于对孩子表达爱。他们喜欢沉默,觉得说“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多陪孩子、对孩子笑、理解孩子

    年幼的孩子认为“只要爸爸天天和我在一起,给我吃好吃的,陪我玩,就是好爸爸”;大一点的孩子需要爸爸“抱我,亲我,对我笑,说喜欢我,爱我”;再大一些的孩子,特别是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爸爸“理解我,关心我的内心,顾及我的感受,支持我,相信我,尊重我”,这样才能满足孩子对爱的心理需求。所以,爸爸们应该多陪孩子、多对孩子笑,学会理解孩子。

方法二:大声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

    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向孩子表达,大声地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会使孩子感动不已。虽然说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真切的,最简单的莫过于对孩子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我爱你”。这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方法三:经常对孩子表示关切

     天冷了,问问孩子冷不冷,督促孩子添衣服;天热了,让孩子注意防暑,别热着了;白天孩子去上学的时候,让孩子注意安全;傍晚孩子放学回来,让孩子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这些细微的关照都会温暖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琐事中体会到父爱。

方法四: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对孩子进行情感培养,让孩子提高情感体验能力。同时家长还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并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的沟通。

    有时候,情感沟通并不需要靠语言,一个关爱的眼光,一个温暖的行为,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比如孩子心情不好,父亲轻轻抚摸孩子的肩膀,把孩子揽到怀里,孩子的烦恼就可能消除。因为父亲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父亲是支持自己的。

父亲手记:

    沉默并不代表“不爱”,但那不是爱的最佳方式。爱就是打开心扉,让它自由地流淌,让对方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不要让孩子去猜想你是不是关爱他,而要让孩子时时感受到你的心意,这就需要你把“爱”说出来。

3.不要因为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爱

    有人说,现在的爸爸离家庭教育越来越远了,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理由,成为爸爸们忽视教育孩子的主要借口。可是,爸爸毕竟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有必要在忙碌中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使家庭更加和谐,孩子才会更加敬爱爸爸。可惜的是,很多爸爸没有做到这一点。

    每天晚上,刘诗都要听着妈妈的故事入眠。而爸爸,在刘诗心目中总是忙忙碌碌,早出晚归,回来后总是满脸疲惫。一天,妈妈有事在忙,刘诗却吵着要听故事,妈妈只好对刘诗的爸爸说:“老公,你去给刘诗讲个故事,让她赶紧睡觉吧。”

    爸爸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又低下了头,说:“还是你去吧,我这儿还有好多公文需要审阅,没有时间。再说了,她睡觉都习惯有你,我去了她也未必愿意。”

    几天后,爸爸陪刘诗去幼儿园给开家长会,老师说到刘诗在学校里的学习表现:写作业不认真,不喜欢和小朋友玩,等等。老师希望家长能够多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这让刘诗的爸爸感到惭愧,这些日子他一边忙着公司新品推广的事,一边忙着参加培训班,每天早出晚归,搞得自己忙忙碌碌,真的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

    那天回家后,爸爸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陪着刘诗一起做作业,和刘诗一起做游戏,在刘诗的脸上,爸爸看到了幸福的微笑。那天晚上,爸爸给自己定下了一条“铁的纪律”,每天下午四点半接孩子,任何会议工作应酬都不能打扰。

     一些爸爸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至于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不少父亲以“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管他”这样的借口而忽略了。

     近年来,一些有关父亲的调查数据让人担忧,五成父亲很少陪孩子;三成父亲与家人共餐的次数每天不到一次。七成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由妈妈或保姆来接待,五成的孩子在家大部分时间是跟妈妈或祖父母一起度过,两成左右的孩子几乎一天到晚都见不到爸爸。

     有专家呼吁,孩子缺失父爱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巨大隐患。他们希望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倾听他们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陪他们玩耍,在交流中适时教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树立家教责任意识

    孩子是自己生的,那么就应该承担起养育的责任,不能把教育孩子、关爱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妻子。很多爸爸之所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强烈的家教责任意识。所以,爸爸们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努力在精神世界里给孩子关爱,而不能只充当提款机的角色。

方法二:经常关注孩子、陪伴孩子

     再忙,爸爸们都不能忽略了对孩子的爱,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只是需要你在他身边能经常地关注他、陪伴他、正确地引导他。一句简短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都能让孩子感到快乐。与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希望获得更多的成果,不如抽出一点工作的时间陪伴孩子、关爱孩子,这样获得的成果更大、更有长远意义。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游戏

    不要以为游戏只是孩子的事情。与孩子一起“藏猫猫”,尽管孩子也许会摔跟头,但能破涕为笑。尽管蒙着双眼的大人可能会撞到墙,却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大人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身体。如果你定期带着孩子去海边、山林、公园旅游,一起划船并拍照,一起进行沙浴或采集树叶、蘑菇,一起玩扑克、下棋等,还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学习

    如果孩子要做作业,你也有工作要做,那么你不妨和孩子在一张桌子上学习,这样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与孩子一边学习一边互相监督、提问,必定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你还可以适时地给孩子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使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

方法五:与孩子一起干家务

    和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例如擦地板时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人包一间,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尽管这种劳动可能让孩子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其中的乐趣会使孩子忘记劳累,家庭和睦的气氛也会因此更加浓烈。

父亲手记:

     教育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身为爸爸,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关心孩子、教育孩子。这样才不会导致孩子缺少父爱,才不会导致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出现问题。

4.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当了父亲之后,很多人都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父亲就必须有所改变。比如,看待同一事物的时候,要蹲下来和孩子的视线保持相同的高度,这样就容易理解孩子的看法了;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也就不觉得孩子的想法荒诞无聊了。

   美国有一个名叫乔治的爸爸,他是一位棒球爱好者,当他儿子年满6岁了,他满怀希望地带儿子去棒球俱乐部看比赛,他原以为孩子会非常兴奋,没想到球员们刚刚打了几个击球练习,比赛还没有正式开始呢,儿子就吵着要回家:“我不想看了,打棒球真没劲!”乔治诧异极了,便对孩子说:“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喜欢棒球,你怎么会不喜欢呢?”

    儿子没有搭话,而是转身走出了棒球场。爸爸气急败坏地牵着他回家,途中经过一片街心公园时,孩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顿在草丛里看蚂蚁、看蚯蚓,还兴奋地告诉爸爸,他终于看到了搬运东西的工蚁!

    这件事情给了乔治很大的触动,回家后他跟妻子商量,取消了刚刚给孩子报的棒球兴趣班,并且联系了老师,拜托老师推荐儿子参加学校的自然科学探索小组。在之后的日子里,乔治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经常和儿子一起趴在地上观察小动物。

     乔治的转变不仅让我们欣喜,更会让儿子兴奋,因为有爸爸的支持和陪伴,他的童年将会增添更多乐趣。乔治的转变是因为他懂得了孩子的心,看到了孩子的童真,理解了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已经在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理解、分析身边的一切事物,如果做爸爸的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就会经常和孩子出现不协调、不一致。当爸爸真正做到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时,你就会开始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在你的眼里平淡无奇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却是那么有趣、那么珍贵、那么神秘。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就需要和孩子有同一视角,这就需要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和爸爸去逛商场呢?因为孩子在超市里看到的都是一双双腿;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和爸爸一起坐公交车呢?因为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全是别人的屁股。

     所以,当孩子因为这类事情表现出不听话时,你不要急着批评孩子,而应该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同一视角高度,这样才能看清楚孩子眼中的世界。

方法二: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孩子的心情

    如果你懂得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不会和孩子发生认识上的冲突。孩子不想吃药,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知道原因,因为药是苦的,那么你就不会强硬地逼迫孩子听话;孩子不想睡觉,想多玩一会儿,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知道原因,因为孩子贪玩,这是他们的天性,这样你就会允许孩子多玩一会儿。只有当你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理解孩子是怎样看世界的。

方法三: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很多爸爸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不惜违背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孩子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所以他们即使不愿意学,也会强迫自己学。但是他们学得并不快乐。如果你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关于孩子的事情上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力,和孩子商量着做决定,那么会使孩子感到更民主,也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爸爸的尊重。

父亲手记:

    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和孩子产生许多默契和同感,你们之间也会因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的父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

5.孩子希望你和他是铁哥们

    在家庭里,很多爸爸总是喜欢以一种严肃的形象出现,他们经常板着面孔对孩子进行说教,希望孩子怕自己,这样自己才有权威。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调查显示,孩子们心目中好爸爸的标准是爸爸不管多忙都陪自己,最关键的是爸爸和自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成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铁哥们。

    郭贤是一位父亲,也是某公司总裁,他的儿子10岁,他的家教观念就是不牵引更不牵绊孩子,让他自己看世界,和孩子做哥们。

    如果在慈善派对上,你看见一个小绅士落落大方地同人们交流,那你可以上去招呼他一声:郭总。如果你在北京某个胡同,看见一个男士和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地蹬自行车,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郭贤和他儿子。

    这一对父子就像哥儿们,比如拍照时郭贤随意搭在儿子的肩上,在游泳池里和儿子一起嘻嘻哈哈地打水仗。在另外一些时候,他默默地像个父亲,作为一个总裁,每天的忙碌自是不必说,可即使这样,他也不会牺牲晚饭时间——那是他的家庭时间,和儿子一起吃过晚饭后,父子俩一起做做手工,组装玩具、拼好车模,直到十点,他把儿子哄睡着之后,再悄悄出门,留下儿子在香甜梦乡,自己继续出去工作。

    和大多数爸爸想象的不一样,有的爸爸和孩子相处时,仿佛回归了童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像财务报表、时间管理这一系列精确慎重的名词,他们常常冒出孩子们喜欢的幼稚言语和嘻哈表情。有位爸爸曾说,爸爸并不是老师,爸爸其实是和孩子同龄的,因为孩子降生他才当上爸爸的。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互相传递喜悦,共同感知幸福,两个人在一起才可以开发意想不到的新自我。

     想和孩子成为铁哥们,就要获得孩子的认同感,年龄不是问题,关键的是心态,如果你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童真的心,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就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当然,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建议而不是教训,让孩子看到你慈爱的一面。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不断学习,了解孩子

    爸爸们也经历过童年,但是时代不同,孩子们所思所想、所说的和所玩的都与以前不一样了。所以,爸爸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代接轨,找到孩子经常谈论的话题,了解孩子爱玩的游戏,这样才能提升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有条件与孩子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或者说有共同语言。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疯”

     爸爸和孩子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没上没下、没大没小地玩。他们之间没有一点距离感,孩子会觉得爸爸很有亲近感。在没有玩伴的时候,孩子就会找爸爸玩……

享受过童年快乐时光的你应该明白,哥们就是交情很深的伙伴,经常在一起玩,在一起疯,在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虽然你是孩子的爸爸,但是你依然可以怀有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会使孩子觉得你和他没有距离感,会觉得你很有亲和力,同时你也会活得更年轻,活得无忧无虑。

方法三:向孩子倾诉烦恼,和孩子分享快乐

    想要和孩子成为哥们,就要和孩子无话不谈,高兴的事情,或者令人烦恼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你们交谈的内容。如果你能和孩子做到顺畅地交流,那么孩子也会主动把他遇到的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情告诉你,这样就方便了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便于你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予引导和教育。

方法四:积极帮助孩子释疑解惑

    父亲要学会帮助孩子化解不良情绪,使孩子有事想对您诉说,寻求帮助或精神支持。在学习和生活上,如果孩子遇到了一些困惑,父亲一定要给孩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尽量帮助孩子释疑解惑,取得孩子的信任。

父亲手记:

    对待孩子要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认真倾听,平等交流。这会使你和孩子彼此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使你们之间的感情超出父子之情,因为你们是朋友,是铁哥们。

6.每天和孩子玩10分钟

    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都迫不及待地扔下包,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那么你应该改变一下。试着打起精神,陪孩子玩10分钟游戏,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孩子不能缺少爸爸的关注和爱护,每天陪孩子玩儿是一种情感交流,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父爱。

    家长郑先生是儿子的玩伴,经常在下班之后和儿子玩数学游戏。那天上楼之后,先生问儿子:“我们从一楼走到四楼,李叔叔从一楼走到二楼,我们走过的路程是李叔叔的几倍? “两倍。”儿子想都不想便回答。

   郑先生笑着摇摇头,儿子恍然大悟,说:“哦,我知道了!一楼不用爬楼梯,我们走了三层,李叔叔只走了一层,我们走过的路程是他的3倍!”儿子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十分满意,那一天他做起数学作业都显得特别用功。

    每天先生都会抽时间和孩子玩数学游戏,有时孩子也会出题考他,甚至常常把他难倒:

8根火柴怎样拼出14个正方形?

“从1100的所有偶数比所有奇数大多少?

先生思索,再思索,然后是欢声笑语充满房间。

    类似的游戏每个爸爸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孩子表达情绪、想法和行动的工具,而爸爸的陪伴和参与能够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游戏的灵感,使孩子玩得更尽兴、更快乐。而且游戏可以对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动作等进行训练,使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在游戏中得到提升。

    生活中,很多爸爸是最忙的人,他们每天早早出门,迟迟归来,匆忙吃晚饭后就洗漱,但是这时孩子早已睡去了。爸爸不能陪孩子玩游戏,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和孩子交流的宝贵时间,失去了培养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的机会。有些爸爸经常给孩子买礼,给孩子零花钱,但这也只能安慰孩子一时。这是因为爸爸和孩子的感情交流是物质和金钱难以替代的。只有每天和孩子一起玩10分钟,孩子才会深刻体会到父爱的味道。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

     对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孩子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爸爸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孩子玩一些爸爸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爸爸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你可以拿着玩具逗逗孩子,或做出诡异的表情逗孩子开心。孩子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爸爸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孩子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法二:和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如果爸爸每天能抽空和孩子一起玩玩耍,那么在玩耍的过程中就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引导和帮助,更好地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但是有些爸爸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总喜欢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孩子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孩子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孩子“学”到“知识”而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其实爸爸应该和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孩子玩什么你就跟着玩,这样你会很受孩子的欢迎。

方法三:不要违背孩子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看起来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孩子却乐此不彼。因此,爸爸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兴趣,也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

方法四:充当孩子的游戏助手

     当孩子游戏的时候,他们可能提出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这时,爸爸不要不理不睬,而应尽量帮助孩子。比如,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孩子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孩子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孩子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爸爸要给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确实无能为力时,再给孩子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方法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有助于孩子理解社会行为规则。比如,孩子玩完了,应该引导他收拾玩具,并物归原处;让孩子控制好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孩子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父亲手记: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爸爸每天和孩子玩10分钟,能够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天性,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获得快乐,在玩中不断成长。同时,爸爸也能在和孩子一起玩时获得快乐的体验。

7.欣赏孩子的玩耍能力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玩耍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玩耍的幼年是失去光彩的幼年,没有玩耍的童年是没有快乐的童年。作为父亲,应该懂得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成长对孩子是多么重要,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成长进步。

    19世纪,德国有一位普通的烧砖工,他的儿子非常调皮,喜欢玩耍,但是烧砖工从来不会严厉地管着儿子,或不让他玩。而是鼓励儿子玩,当儿子发现父亲的工地上很好玩时,父亲还夸赞儿子很有玩的头脑。于是父亲带着儿子到砖窑厂去玩。在那里,孩子在泥土中玩耍、嬉戏,在观察父亲堆砌砖瓦的劳动中,很自然地发现了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的关系,并由此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此,这个孩子痴迷数学,整日整夜在数学世界里畅游。19岁那年,这个孩子发明了 “十七等分圆周法”;20岁那年,他创作了《数形奥秘》、《排列组合》等论文;30岁那年他独创了“解析几何”的理论体系,并在德国格丁根大学担教授。这位烧砖工的儿子名叫高斯,他是19世纪伟大的数学家。

    当《莱茵报》记者采访高斯的时候,高斯说:“数学并不是神秘的东西,他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如果我的父亲不鼓励我玩,不带我到砖窑厂玩耍,那我不可能与数学结缘,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高斯的成长过程给了我们家长们许多启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赏识孩子的玩耍能力,鼓励孩子玩耍,让孩子经常到外面去玩,让孩子在多玩多看中扩大眼界,增长阅历,吸收广泛信息。孩子在玩中很可能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再由广泛的兴趣转化为专一的兴趣。这种转化便给孩子的成长和成功带来了契机,明智的父亲应该懂得这种契机对孩子的重要性。

    常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假若孩子没有自由玩耍的机会,孩子又怎样在发现自己的兴趣呢?其实兴趣也是源于生活,只有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孩子才能在玩耍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进而在兴趣的引导下走向成功。玩儿不是浪费生命,而恰恰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因为孩子是从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也即从玩中学习的。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赞扬孩子新奇的玩法

    当你发现孩子发明了新奇的玩法时,应该给孩子赞赏。这会让孩子因自己的创新而自豪,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会玩得更有创造性。这是孩子玩耍能力的一种体现。

方法二:爸爸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玩耍

   孩子的玩耍是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本能”,爸爸们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无意识的玩耍,多让孩子们听音乐、学习画画、听讲故事、模仿动物叫、学唱歌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的大脑活动量得到增加,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提高,大脑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开发。

方法三:对孩子玩耍过程中的“不轨”行为要理解

     在玩耍中,孩子必定会出现某些“不轨”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爸爸们千万不要严厉训斥孩子,更不要对孩子动武、体罚。而应该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和颜悦色、耐心的开导,并以表扬为主。

方法四:陪孩子一起发明新的玩法

   当你有空陪孩子玩耍的时候,不要局限于以往的玩法,要和孩子一起创新玩法。最主要的是你要引导孩子,激励孩子积极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玩法。比如,把椅子当船,把扫把当浆,和孩子一起感受划船的欢快。

父亲手记:

    爸爸要对孩子的玩耍能力表示肯定和赏识,让孩子知道你为他独特的玩法而高兴,这样,他才会不断创新玩法,自由自在地玩,从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不断进步。

8.和孩子一起去冒险

   孩子天生就爱冒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未知,充满好奇,于是很自然地有了探索、冒险的行动。既然是冒险,那么可能存在危险性,所以,如果你有时间,尽量和孩子一起去冒险,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孩子有了你的陪伴会玩得更尽兴,更欢快。

   魏淘和几个同学约好了星期天去儿童游乐园。正好爸爸那天有空,于是充当了一回孩子王。

    来到游乐园,里面人上人海,工作人员拿着小喇叭,维持秩序。果不其然,“欢乐谷”正门前,人山人海。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冒险的游戏。爸爸准备带着孩子们玩了一个名叫“天地双雄”游戏,通过急速上升和下降,来体验天堑路途的惊险刺激。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爸爸却有点害怕,工作人员告诉他:玩这类惊险的游戏时,大声尖叫可以缓解紧张及害怕的情绪。当系好安全带的一刹那,平时连说话都没有大声的爸爸,尖叫声几乎压过了其他人,“二分四十秒”,安全着陆。

一旁的孩子们对魏淘的爸爸竖起了大拇指:“叔叔,你真棒。”

和孩子一起去冒险,对爸爸们来说也是一种心情调节,因为平日里爸爸们都早出晚归,忙着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玩这种惊险刺激的游戏,没有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更重要的是,有爸爸的陪同,孩子的勇气和胆量都会增加。孩子会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

    但是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冒险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孩子在探索一些陌生的事物时,特别是接触一些看上去有些危险的事情,家长常常面带恐惧地告诉孩子:那里不能去,太危险了;这个地方不能呆,不安全……这样下去,只会使孩子没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孩子的冒险精神也被吓跑了。

    如果因为有危险,就阻止孩子去冒险,这和开车有危险就放弃开车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不能没有冒险精神,否则他们就容易墨守成规,缺乏创造精神,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明。所以,爸爸要鼓励孩子去冒险,陪孩子去冒险。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生活中,有些孩子缺乏安全常识,经常做出让家长害怕的事情。比如用铁丝触动插座,用棍子敲玻璃,这些都是很危险的行为。因此,爸爸们平时要多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防止孩子胡乱地玩,不考虑后果地去冒险。

方法二: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安全保障

假如你和孩子去海边玩,就要为孩子准备泳衣和救生圈,因为在海边玩冒险的游戏是有危险的;如果你和孩子去爬山,就要跟随在孩子的身后,随时为孩子提供帮助;冒险不是莽撞,不是冒失,而需要考虑孩子的安全。所以,和孩子一起去冒险的时候,要为孩子提供安全保障。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适可而止

当你和孩子一起参加冒险活动后,孩子可能会兴奋地不肯收手。比如,你和孩子去爬树,孩子可能会尽力往高处爬,这时候你应该提醒孩子:“小心一点,慢慢爬,今天就爬这么高吧,下次再往上爬吧。”相信孩子听了你这样说会适可而止的。

父亲手记:

和孩子一起去冒险,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也能让爸爸们体验惊险刺激的感觉。让孩子按照天性自由地成长,那么他的世界里就会充满欢笑,你的生活里也会充满阳光。

9.扔掉自己身上的“成人主义”

孩子心里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十分奇特,与成人的世界是大相径庭的。如果你站在成人的立场,用固有的思维方式给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就会使孩子怯于自己去体验;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的知识渊博,不厌其烦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失时机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你就限制了孩子自己积累知识的机会。所以,爸爸们必须扔掉自己身上的成人主义。

爸爸给卡尔买了一套积木,卡尔很喜欢,于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摆弄积木上。

一次,小卡尔花了很长时间用木块搭了座城堡,其中有城门、城墙、房屋,还做了精致的小桥。

正当他准备叫爸爸来看时,由于过分激动,不小心他的衣角碰了城堡一下。顿时,钟楼倒塌了,还毁掉了他精心搭建的最令他满意的小桥。顷刻间,他的杰作成了一片废墟。

“爸爸,它毁掉了,是我不小心给毁了。多可惜!它本来那么棒……”小卡尔几乎要哭了。

爸爸了解情况后说:“儿子,既然是你不小心,就没有理由抱怨,更不该难过。你第一次能做好,第二次一定会做得更好。为什么傻坐那儿?不如重新做一个,或许还会更好呢!”

顿时小卡尔欢欣鼓舞。不出所料,小卡尔顺利完成了城堡的搭建,并邀请爸爸欣赏作品。爸爸看得非常吃惊,他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会做得那么完美。

“父亲,我认为这比前面那个做得还要好些,因为我第二次搭建的时候做了不少修改,并且做得更快了。”小卡尔引以为豪地对爸爸说。

换作有些爸爸,看到儿子精心搭建的城堡因为一个失误前功尽弃,很可能会埋怨孩子:“真没用,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眼睛长哪里去了?”但是老卡尔没有这样做,他给孩子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找回了重头再来的自信。这得益于他扔掉了成人主义,他知道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失手是难免的,所以没有挑剔、没有抱怨。最终,儿子收获了喜悦、收获了自信。

什么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就是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了就哭?这些自然都是,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3岁以上的孩子就有自我意识,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天生就有一种探索世界的愿望,他们不希望被约束、被指责。在这种儿童心理的支配下,孩子们不断与世界发生碰撞,而最先遭遇到的就是他们亲爱的带有成人主义的父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不要指责孩子,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成人主义的爸爸往往喜欢挑剔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的不足,对孩子要求过高。他们认为孩子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也不行,不懂得尊重孩子,这样就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

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你少给孩子一点指责,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

方法二:不强求孩子像成人一样思考问题

“成人主义”的爸爸往往要求孩子能够像成人一样思考、理解和行动,他们往往问孩子:“你怎么老是这样?你为什么不……”“你能不能……”“你应该知道……”“我告诉你这么多次了……”“你为什么老是这么孩子气?”“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他们已经忘了自己当年也是孩子。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产生敌对情绪。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那么就必须放弃不切实际的成人主义。

方法三:学会征询孩子的意见

扔掉成人主义的最好表现就是尊重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试着征询孩子的意见和看法,比如经常对孩子说:“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拉近孩子的心,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了,那么孩子会竭尽全力、积极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父亲手记:

想要扔掉自己身上的“成人主义”,爸爸们就应该这样做:尽早扔掉挑剔指责,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纯真的童年。

10.试着做个“孩子王”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能成为一个爱玩爱闹的爸爸,就无形中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当你们经常玩在一起时,你就和孩子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那么一切沟通、交流、教育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张远的爸爸是一个充满孩子气的人,他长得和善,是个马虎人,不注重穿着。他和张远有着同一群玩伴,那些孩子喜欢和他开玩笑,互相扔小石头玩耍,还给他起了很多绰号。张远的爸爸一点都不生气,还陪小孩子一起玩得劲头十足。奶奶骂张远的爸爸是孩子头目,就这样样“孩子王”的绰号慢慢在村子里传开了。

有一次,张远的妈妈在院子里晒了好多鲫鱼,邻居家的毛毛对张远的爸爸说:“我家的猫病了,想吃鱼。”张远的爸爸大方地说:“你随便拿吧。”谁知调皮的毛毛居然拿了一大半回去,张远的爸爸一点也不气恼,悄悄到毛毛家去寻找。等张远的妈妈下地回来,在隔壁毛毛家找到爸爸,爸爸正和毛毛蹲在厨房吃油炸鲫鱼呢!

张远的爸爸每年出远门做生意,回家时总要买很多零食。不仅是买给张远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只要来张远家,爸爸都要给他们每人分一份,并要和孩子一起说笑话,给孩子们讲外面的故事。有时候孩子们新学会了某种游戏,总是要张远爸爸参与,而他从不推辞,但经常吃哑巴亏回来。有一次,爸爸学小孩子骑车不扶把手,结果摔到门口的小河沟里,车摔坏了不说,父亲满身污泥跑回家,到处是伤痕。还和妈妈争辩说,其实自己车技很好,只不过大意了而已。

爱玩爱闹的父亲用爽朗的笑容吸引了孩子的亲近,虽然他也有沉重的家庭担子,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整天乐哈哈地笑,和小孩子一起玩耍、嬉闹,这种乐观爽朗的生活态度足以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会坚强、积极和乐观。

作为父亲,放下自己的架子,怀有一颗童心与孩子打交道,才会更容易让孩子觉得有亲和力,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容易树立起身为父亲的威信。同时,在孩子身上,父亲也可以感受到那种童真的快乐,这也是调节疲惫的身心的一剂良药。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学会和孩子打成一片

有空的时候经常和孩子打交道,比如看到一群孩子在一起玩,你主动走近他们,然后寻找机会加入他们的游戏;当你有好玩的或好吃的,主动分享给左邻右舍的孩子,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友好;孩子们遇到了困难,你要尽力帮助他们。这样孩子们很快就会认可你,走在路上看到你会主动跟你打招呼,有好玩的事情会告诉你。

方法二: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

生活中,能言善辩、总有讲不完的奇闻异事的孩子总能受到伙伴们的拥戴,因为大家都想多听几个故事,甚至不惜用零食和玩具来犒劳他。如果你多准备几个故事,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讲给孩子听,就会赢得孩子的好感。

方法三:善于和孩子玩幽默,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幽默和玩笑总能调动交谈气氛,给人带来快乐和愉悦。如果你善于和孩子玩幽默,经常跟孩子开一些玩笑,会使孩子觉得你很有趣,于是孩子们会主动亲近你。当孩子遇到尴尬时,你的幽默可以帮他摆脱困境;当孩子获得成绩时,你的幽默能够提醒他继续努力。这样就会成为孩子的崇拜对象,成为孩子亲密无间的玩伴。

父亲手记:

试着做个“孩子王”,你会发现自己和孩子其实有很多共同语言,你会逐渐找回自己当年的童真,你会越活越年轻,孩子的生活也会被快乐包围。

11.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唠嗑,可以拉近你和孩子的情感距离,还可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进而肯定其成绩,增强其自信心。如果爸爸们经常能够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坐在一起唠唠嗑,沟通沟通,孩子是很愿意和爸爸说心里话的。孩子心理轻松了,做其他事情,也同样轻松了。

老师发现,最近班里的刘欢同学成绩明显提高,而且课堂上一改往日调皮的现象,对此他感到奇怪。趁着周末空闲时间,老师去了一趟刘欢的家,想拜访了刘欢的父母。

接待老师的是刘欢的爸爸,他深有感触地对老师说:“父亲只有放下架子,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鼓励和帮助。”

爸爸说:“两个月前刘欢迷上了网络游戏,我打他了,骂他了,但是刘欢对我的话无动于衷。我为此感到心灰意冷。”

老师急切地问:“那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呢?”

爸爸说:“一次,我向一个朋友寻求帮助。他问我是否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孩子是不是因为对学习感到厌烦才误入网络游戏的。朋友的话使我猛然惊醒,一直以来,我只是不停地督促刘欢学习,却不了解他对学习的感受。一天放学后,我真诚地问儿子学习累不累,儿子起初感很意外,接着他就说累死了,真不想学了。我接着说自己在工作上遇到很多烦心的事情,希望他帮我拿主意。这时,我把儿子当作知己,将工作中苦恼倾诉出来。”

爸爸继续说:“想不到刘欢分析起问题来一套一套的,我第一次由衷地称赞了儿子一句‘你比爸爸强多了!’没想到,儿子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也将内心的郁闷告诉了我。从那以后,我和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不再痴情于网络,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平等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爸爸和孩子只有平等地交流,才能让孩子充分倾吐自己的想法,只有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独立的、有主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许多爸爸忙碌在工作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缺少沟通与交流,矛盾也就出现了。从而导致了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苦恼,父母无从了解。而真正交流的时候,有的爸爸却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把孩子倾吐的权利剥夺,使孩子感受不到平等,他自然不会跟父母说真心话。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定期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平等的。还要定期举行,这样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方法二:准备一个专门的对话本

如果你觉得与孩子面对面谈话效果不好,可以试着通过纸上对话来进行沟通,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这种沟通的方式比较实用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含蓄的父亲来说,不易口头探讨的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本子,是为了平时可以“回顾”,将来可以“回味”。

方法三:书信交流

书信交流的好处是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能够把握分寸,更理性。用书信交流一般可以做到心平气和,思路清晰,条例完整,在书写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这是非常实用的沟通方式。

方法四: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没有倾听的沟通显然体现不出平等,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解孩子的想法、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他关心和帮助。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情时,你应该表示共鸣,比如他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道:“噢,真不错啊,爸爸真替你感到很高兴。”当孩子向你诉说苦闷时,你应该耐心地听,同时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回应他,同时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方法五:沟通过程中给孩子多一点赞美,少一点批评

沟通的过程是爸爸和孩子思想碰撞的过程,无论两者的想法如何不同,爸爸都应抱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对孩子多赞美,少批评。孩子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是浅薄的,毕竟孩子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不太成熟,这就需要爸爸的理解和包容。只有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

父亲手记: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沟通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所以,爸爸要创造多种沟通方式,学会倾听孩子,且允许孩子发脾气。真诚地做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12.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力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可是,某父亲发现而自己的儿子进入邻家偷钱的事后非常生气,除让儿子写检讨之外,平时还是不是把这件事翻出来数落他。其实孩子犯错的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爸爸们不如给孩子犯错权力,加强对孩子犯错之后的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而不是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他从小就非常聪慧,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他的父亲是个大种植园主,非常喜欢花草树木。有一次,父亲好不容易从别的地方买来几棵稀有的樱桃树,他细心地为樱桃树浇水、松土,使樱桃树长得既快又好。

一天,华盛顿走进花园,望着枝繁叶茂的樱桃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樱桃树长得好,可能是里面藏有什么“宝贝”,他想打开看看。于是,他拿了一把斧头,硬是把樱桃树砍断了。他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但很遗憾,什么也没有找到。看着被自己亲手砍断的樱桃树,他内心有些害怕。

父亲回家后,像往常一样去看他心爱的樱桃树。当他看到倒在地上的樱桃树时,甚是恼怒:“这是谁干的?我真想狠狠地揍他!”

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对盛怒的父亲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

望着诚实的儿子,父亲的怒气消散了,而且他还对全家人说:“我们都应该向华盛顿学习,学习他这种诚实和勇于认错的精神!”

试着想一想,如果父亲因为华盛顿犯了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将华盛顿痛打一顿,那么今后华盛顿做错了事,还敢承认吗?可见,若想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父亲不应该因为孩子犯错了而批评他、打骂他,而应该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力。

对父亲来说,教育孩子的方法要高明,应该通过“感化→说服→感化”来达到教育孩子、沟通情感的目的。比如,面对孩子的犯错和失误,父亲可以先告诉孩子:“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这是最初的感化,因为这些话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然后父亲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给孩子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父亲不能忘了鼓励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孩子不断检讨自己犯错的原因,减少下次犯错的可能性。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带孩子走出犯错之后的痛苦

孩子犯错了,他也会感到难过,如果这时候你给孩子批评而不是安慰,孩子会更加痛苦。如果你打骂孩子,那么后果会更糟糕。下次孩子犯错了,可能会隐瞒事实。心理学家塞奇斯说:“当孩子犯错了,你应该带着孩子从犯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心理学家莱顿说:“讲述你自己曾经犯过的过失,承认过失,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会犯这个过失,告诉孩子,你将会用怎样的办法去避免重犯。”

方法二: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你要肯定孩子的行为

如果孩子在犯错之后有勇气向你承认错误,那么你千万不要责骂孩子所犯下的错,而应该肯定孩子“承认错误”这一行为,否则,孩子会想:“我主动承认错误你还批评我,下次我再也不会把真相告诉你。”于是,孩子就学会了撒谎。所以,父亲一定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然后指出错误带来的危害,让孩子在鼓励声中改正错误。

方法三:对孩子“好心办坏事”这一行为表示认可

比如,有个孩子想帮爸爸洗车,却把车弄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千万不要指责孩子,因为会打击孩子帮助爸爸的积极性,应该鼓励孩子“这次洗得很干净”或者“不要泄气,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

父亲手记:

孩子犯错之后,你不应该埋怨他,也不要奚落他,要想想自己犯错误时的情形,轻松地安慰孩子,然后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走出来,给孩子提供一些改正错误的建议。

13.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一般家长对小孩子做事不放心,无论购物、外出,还是遇到其他事情,多是自己代劳,让孩子享受成果。而有的爸爸却反其道而行之,只要孩子能做的事,他们绝不代劳,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孩子自己能拿的主意让他自己去拿主意。当孩子举棋不定或没有主见时,爸爸就会在一边当参谋,给孩子讲明道理,而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决定。

先生在女儿3岁的时候便开始放权,试着让她自己拿主意。

平时看电视,他让女儿选择想看的节目;去超市买东西,他会对女儿说:“你想买什么,自己做决定吧,不过只能买10元钱以内的商品。”送女儿上学时,他会对女儿说:“你想我骑自行车送你去上学,还是希望我开车送你,或者坐公交去学校?”

对于爸爸的放权,女儿是很赞同的。渐渐地,她开始习惯自己拿主意。每天晚上听完天气预报后,她便准备明天的衣物;班上的小朋友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只要合理,先生一般都对她的主意给予支持。

有一天,女儿从学校里回来,跟爸爸讲了一件事:“老师想让我参加朗诵比赛。”

爸爸说:“这是一件好事,你去报名了吗?”

女说:“还没有。”

“为什么?是不是没有想好?”爸爸问。

女儿说:“听同学们说朗诵比赛只是一个形式,并不能真正锻炼人。有的同学说到时候现场会有很多人,在台上会很紧张的。我有点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女儿很想参加,老师对她寄予厚望,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集体性的竞赛活动。

“如果能参加竞赛,肯定可以锻炼锻炼自己,不过这件事应该由你自己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的想法,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影响。”爸爸鼓励道。

后来,女儿参加了这次全校的朗诵比赛,并且克服了比赛时的紧张,表现得很好。

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孩子尽早独立。如果爸爸们没有这种意识,什么事情都为孩子拿主意,孩子就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主见性,别人说什么他都觉得有道理,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面对事情时没有自己的想法。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准备盖房子,一个邻居说要把房子盖成方的,他就盖成方的;刚盖好时,有一个邻居说要把房子盖成圆的,于是他把房子拆了盖成圆的;接着,有一个邻居说应该把房子盖成方的,他又再次拆掉房子,盖成方的。结果把材料全弄坏了,最后什么也没盖起来。

可见,没有主见是可怕的,没有主见就会活在别人的意见中,在不同的意见之间徘徊、犹豫,这不但让人心力交瘁,关键是无法当机立断地把事情做好。因此,爸爸不能太让孩子依赖自己,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允许孩子发表意见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允许孩子发表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怎么样,你都要耐心听他讲完,同时给予适当的反馈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很有道理,你应该表扬孩子,如果孩子的意见没道理,你也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对。

方法二:让孩子做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到商店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等。“大事”虽然孩子不能做主,但是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如房间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可行,则尽量采纳其建议。

方法三:教会孩子说“不”

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的游戏,爸爸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爸爸说:“床头柜、桌子、椅子、香皂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香皂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当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轻易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戏

爸爸可以给孩子出一个难题,让孩子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小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颗枯井里,该怎么办呀?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口渴?引发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父亲手记:

爸爸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是信任孩子的表现,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会使孩子变得有主见。当然,这并不妨碍为孩子提出建议,使孩子的决定更科学合理。

14.听懂孩子的“潜台词”

如果孩子回家后对你说:“爸爸,今天老师表扬了刘强。”你的反应可能是:老师为什么表扬刘强;老师怎么没有表扬你;你呀,要向刘强学习……其实你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真正意思。孩子讲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表达一下他的情绪,作为爸爸,你没有必要进行长篇说理。听懂孩子的潜台词,给孩子一些安慰和鼓励,是孩子最希望的。

比如,你这样回应孩子:哦,是吗?刘强是你的同桌,也是你的好朋友,他受到老师的表扬,你很替他高兴?你表现得也很好,老师没有察觉到,是吗?孩子可能说:“是的。”那你就可以说:“哦,爸爸为你骄傲,我知道你不是表现得好不是为了得到表扬,是吗?”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或拍拍孩子的头。

陈江的女儿很有个性,她特别有主见,叛逆期来得很早——你越是叫她去做什么,她就越不去做,总是说“我不,就不,偏不”!

女儿还会跟陈江赌气,会跟他说:“我不爱爸爸了,我不要你!”很多爸爸都会因此生气,但陈江不会。他很有策略,每次都回答女儿说:“没关系,我知道,你说不要爸爸就是爱爸爸,你说不爱爸爸也是爱爸爸……”

女儿对陈江说:“爸爸,好热呀,我好热!”陈江就知道女儿的言外之意是说她想吃冰棍或冰激凌。于是对女儿说:“爸爸听明白了,你是想吃点凉快的东西,是吗?”就这样,爸爸获得了女儿的认同。

一个星期天,陈江带女儿外出放风筝。在开始之前,陈江对女儿说:“你去操场上放飞手中的风筝吧,玩得开心点——注意自己的安全。”“好的,爸爸,不过我该怎么做?是玩得开心点还是注意自己的安全。”

好家伙,潜台词马上抛出来了——如果你允许我开心,那么我就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我必须关注自己的安全,那么我就可能玩得不开心。于是陈江只好说:“你小心点吧,安全第一,其次才是开心。”

晚上,陈江发现女儿在看《乌龙院》。于是教育了他几句,希望她要专心学习,以后再看这类的书,并为她推荐了几本她可能会喜欢看的课外书。女儿说:“爸爸,你不是说,能让人心情愉悦的书就是好书吗?”

好家伙,又是潜台词——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挺快乐的,凭啥就认定它不是好书呢?于是陈江只好说:“你得先把作业做完。”女儿很聪明,听到了潜台词是:只要我先把作业做完,就可以看《乌龙院了》。于是马上做作业去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这些小智慧,它似乎与生俱来地扎根于孩子的心田。因此,爸爸们千万不要小瞧年幼的孩子,他们其实很灵巧的,听他们说话时不可直白地理解,否则很容易误解孩子的意思,使你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为孩子懂得说带有潜台词的话感到高兴

当你发现孩子说了一些带有潜台词的话语时,应该感到高兴,并认真理解孩子的话外音,而不是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给我拐弯抹角。”因为孩子懂得说带有潜台词的话,是聪明的表现,表明孩子懂得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说明孩子说话的时候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及懂得体会别人的潜台词。所以,爸爸们应该高兴地赞扬孩子:“不错,你越来越会说话了。”

方法二:对孩子的话外音进行解析

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就是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件本身与他探讨,而要分析孩子的话外音。比如,当孩子对你说:“爸爸,张铭去网吧了。”其实就表明他也想去网吧,且在试探你对此的态度,所以你不能说:“张铭成绩好,自控力好,去网吧没什么。”而要表明你对未成年人上网的鲜明态度,说出上网的危害。这时孩子很可能说:“哦,是的。”也可能说:“不,我只是说说,我并不想去网吧。”

方法三:体会孩子潜台词所表达的心情

孩子回家说:“爸爸,他们都不跟我玩。”很多爸爸都会说:“他们不与你玩,你可以与他们玩呀。”但是孩子会说:“我就不与他们玩,谁让他们不与我玩的。”看看,爸爸这样说不但没有消除孩子的烦恼,还激化了孩子的不快。如果爸爸说:“哦,他们不与你玩,你很生气?”孩子会说:“是的,当然了。”孩子发现自己被爸爸理解了,他会感到欣慰。在学校与不与同学玩,不是爸爸要帮他解决的,他只是想让爸爸理解他的心情和感受。

父亲手记:

当孩子的话不再直截了当,而是委婉含蓄时,爸爸们要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促使你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

15.赞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亲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当你发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时,才能抱着理解的态度给孩子尽可能少的批评。

建强是个好动的孩子,前几天,他总是又在客厅里踢球。为这事,妈妈多次与他发生过争执,可是建强依然我行我素,想踢就踢。这一天,爸爸下班回来,发现儿子在客厅里踢球,就说:“儿子,你的球技又有长进了,真棒!”建强听了这话高兴地不得了,踢得更认真了。

爸爸放下包,见儿子还在认真地踢球,就说:“你这样踢下去会把地板弄糟的,妈妈会很难过的,她现在忙着做饭,等一下还要忙着拖地板,多辛苦啊!”建强听了爸爸这番话后,感受到妈妈的不容易,觉得自己的做法对不起妈妈。于是,他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球,说:“爸爸,我要现在就帮妈妈把地板拖干净。”

这时爸爸站了起来,和儿子一起拖地,还高兴地说:“儿子长大了,真懂事。”建强得到了爸爸的表扬很开心,他感受到自己身上对家庭的责任。他说:“爸爸,以后我不会在客厅踢球了。”

每个爸爸发现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时,心里都不会舒服。如果你直截了当地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批评,孩子会感到很沮丧。因为有时候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并不是有意的,或许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所以你的批评会伤害孩子。相反,如果你说出对孩子的期望,换个角度对孩子进行赞扬,会使孩子很受鼓舞,他自然会很听话地改正不正确的行为。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变指责为期望

如果孩子不讲卫生,你与其指责孩子脏,不如对孩子说:“大家都喜欢和讲卫生的孩子玩。”让孩子明白,你希望他讲究卫生。这样,你就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会自觉地朝大家心目中的好孩子的方向努力。如果你指责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是不讨人喜欢的,这样他的自尊心就受到了伤害,他很可能采取对抗的态度应对你的指责。结果会使孩子的问题越来越糟糕。

方法二: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当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时,你应该首先去欣赏孩子的出格,而不是立即纠正孩子。比如你让孩子画太阳,孩子却花了一个蓝色的太阳。这时候你应该表现出惊讶的表情,说:“哦,太棒了,真是与众不同。”接着,你再问孩子:“为什么要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呢?”这时候,孩子可能骄傲地告诉你:“我从海水里看到的太阳是蓝色的,所以我就画了个蓝色的太阳。”听了这些话,你还会纠正孩子的“出格”吗?不会的,你会为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感到骄傲,并继续给孩子赞赏。

相反,如果你看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首先就打击孩子:“这是什么?你搞什么呀?哪有蓝色的太阳?”这样你就伤害了孩子,孩子会觉得很委屈,因为他确实见过蓝色的太阳。所以,爸爸们不能急着纠正孩子的“出格”,而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出格”。

方法三:误解孩子后要及时道歉

人无完人,爸爸们有时候会受到情绪或其他一些原因的影响,没有正确理解孩子的意思,结果批评了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要知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你真诚的道歉能够化解恶言恶语对孩子的伤害。

方法四:孩子做错事时,直接指出错误,但是不要用批评的语气

孩子总是会做错事的,这时你直接说出孩子错在哪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添油加醋,甚至翻旧账,对孩子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你也没有必要带着情绪化处理孩子的错误,尤其是你的语气要保持平和,这样才是对事不对人的表现,让孩子明白你是针对他的错误,而不是针对他本人。

父亲手记:

只要有可能,爸爸在语言表达上要尽可能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客观公正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尽量给孩子少一点指责和批评,多给孩子一些赞扬。

16.不要在人前揭露孩子的缺点

当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时,家长可能会谦虚地说:“哪里,这孩子都上五年级了,还害怕蟑螂。”或者“这孩子是独生子,特别任性。”或许,家长这么说是希望孩子勇敢一点、改正任性的毛病,但是这种“谦虚的美德”却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有个小孩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和人说话时,经常不由自主地频频捏鼻子,他虽然总是提醒自己注意,但是说话说到尽兴的时候,他又忘我地捏鼻子。后来,他又慢慢爱上了挖鼻孔。

父亲见状,也不顾众人在场,大声叱责:“不行,不行,这么挖,会使鼻孔更大!变丑的!

每次听到父亲的斥责之后,这个孩子就不自觉地赶紧捏鼻子,以使鼻子缩小。父亲的话也让他的缺点暴露在众人面前,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后来他上学了,经常因为捏鼻子而遭到同学的绩效。就这样,他变得很自卑、孤僻。

不要认为孩子不会在意爸爸揭短,就任意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殊不知,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内心留下阴影。虽然爸爸的心情值得理解,但是做法却不那么明智。

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已知道自己的缺点,有时还会感到羞耻。对于自己的缺点,不想让外人知道。如果爸爸有意无意地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缺点,只能使孩子感到羞辱。有的孩子虽然年纪尚小,觉察不出自己的缺点,但爸爸这么做,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别人夸奖孩子,你默认便是

很多家长喜欢互相夸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当众的时候,夸奖别人的孩子也是获得孩子家长好感的重要手段。当你的孩子被人夸赞时,如果你不认同,也没必要纠正,更没必要连带孩子的缺点全部说出来;如果你认同,那么就附和对方的赞赏,再给孩子几个夸奖吧,这会让孩子非常高兴。比如,别人当着你的面说:“你们家的孩子真灵巧,做事利索得很!”你接话说:“是啊,孩子确实挺灵巧的。”孩子听了这些话,一定会感觉很好。当然,他会比以往表现得更好。

方法二:私下指出孩子的毛病和缺点

发现孩子的毛病或缺点,爸爸不指出来是不负责任的,但是要注意场合。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即使孩子的缺点再明显,也不可大张旗鼓地指出来。你可以给孩子一个善意的暗示,然后回家和孩子好好说。这样做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爸爸照顾了我的感受。那么孩子就容易虚心地改正错误。

方法三:调整心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缺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孩子自然少不了缺点。如果你过分在意孩子的缺点,那么孩子的一丁点毛病就会被你视为大问题,这样你看到孩子的缺点就容易忍不住去指责;如果你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缺点,那么对孩子的缺点就不会那么在意。这样你会抱着理解的心态去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而不是无缘无故地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

方法四:指出孩子缺点时要语气平和

有些爸爸发现孩子的缺点后,就容易生气,然后批评、责骂孩子,希望孩子改正缺点。但是结果使孩子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孩子会因为自己的缺点感到羞耻和自卑。例如,有个孩子天生高度近视,东西要放到鼻子前才能看得清。爸爸见了又气又恨,经常骂道:“什么东西都要拿到鼻子底下去闻,瞎子!”

孩子视力不好,他本来已经很痛苦了,结果爸爸还经常当着别人的面喊他瞎子,心中更是痛苦和自卑,因而常一个人躲在外面痛哭。这样当然对孩子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坏处。所以说,爸爸指出孩子的缺点时,语气很重要。

父亲手记: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缺点,爸爸们没有必要太过在意,尤其不能在众人面前指出孩子的缺点,否则,会使孩子很受伤。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17.权威要简短,少说更有效

如果有人说你像家长,那可不是什么赞美,因为家长有一个名声,他们喜欢唠叨,通过重复自己的话,夸大显而易见的事实来对孩子进行说教。当他们这么做时,孩子就不会再听他们的话,心里大喊:“够了!”有人说:“母亲是出了名的爱唠叨。”其实父亲的唠叨也不容小视,因为父亲一旦唠叨起来,影响力比母亲的唠叨大多了。

初一时,夏林因期中考试成绩糟糕,爸爸妈妈从晚上6点一直讲到了次日凌晨1点。填写问卷中,在“父母最大的毛病”一栏里,夏林毫不犹豫地在“唠叨”上打钩。

夏林说,那次他的数学考了20多分,语文考了30多分,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开家长会时,他不安地在操场里转圈,内心极度恐惧。爸爸黑着脸从教室里出来,丢下一句:“回家再说!”

晚饭吃了之后,“火山”终于爆发了!“那时才6点过。爸爸把夏林叫到他的房间里,爸爸坐在床上,夏林坐在凳子上。爸爸一个劲地说夏林成绩差,说家长会上老师当众责问他,他的脸都被夏林丢完了。爸爸问夏林怎么那么笨,骂他上课不认真,问他一天到黑到底在干啥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爸爸翻来覆去地说,夏林终于听不下去了,开始反驳:“你天天只晓得忙,从来不管我,平时我考差了你都不说,现在开家长会丢面子了才说!”

爸爸见自己口水都说干了,儿子竟然没听进去,又劈头盖脸地说起来,说来说去还是那些大道理,什么“我都是为你好,我不工作谁赚钱,不赚钱你读啥子书”之类的话。夏林已经懒得反驳了,就那么坐着,缩着头听。

晚上10点妈妈回来了,爸爸说累了,就让妈妈来“换岗”。当爸爸发令说“去睡觉”时,夏林走出房间,一看表,已经次日凌晨1点多。

生活中,有些爸爸知道不能打孩子,因为怕失手将孩子打伤,但是他们丝毫不担心说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孩子对父亲唠叨的反感,犹如孙悟空对唐僧紧箍咒的厌恶。孩子犯错时,急于解决问题的父亲,总是采取这种看似行之有效而实际却毫无用处的办法:反复地唠叨。父亲们忽略了孩子对问题的陌生、无助、恐惧,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这样的说教,如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若想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很快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抓大放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操心,但是有些事情是无关紧要的,它们没有你想想的那么严重,所以你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爸爸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整天紧张奚奚的,可以让自己放松一点。关于孩子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爸爸应该学会放得下来。毕竟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许多道理会慢慢明白,许多事情,它们会慢慢会做。因此,不需要你千叮咛万嘱咐。否则你再三地提醒他,他当然会觉得厌烦。

爸爸应该学会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应当学会关心孩子最核心的需求,比如孩子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未来理想、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等等,这样一来,爸爸们轻松了许多,孩子也会与你更亲近。你说的话对孩子自然有效得多。

方法二:学会等待

有的爸爸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自己说一句,孩子就必须马上言听计从;给孩子提出一个目标,孩子就应该马上达到。这种想法忽视了孩子的特殊情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智和能力还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的地步,有些事情他们可能还没有理解,有些事情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去做,有些事情他们可能还会常常出错。因此,做爸爸的必须要学会等待,要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改变,要允许孩子有所反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文化知识的积累,都需要长时间的历练,这不是唠叨能改变的。

方法三:只说一遍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想让孩子怎么做,应该先选择好恰当的时机,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谈,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爸爸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诉孩子:“你听好了,这话爸爸只说一遍。”在对孩子说的时候,要重点突出,挑选有分量的话讲一两遍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反反复复地唠叨个没完。如果你担心孩子没有理解,你可以再给他解释一下其中的要点。

另外,纠正孩子的错误时,爸爸也要点到即止,只要孩子能够认错并愿意改正就可以了,要知道,唠叨在大多数时候是不动听的,说多了只会让孩子更烦。

方法四:就事论事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有的爸爸喜欢翻孩子的旧账,把许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拿出来说,把孩子的种种“恶行”全部数落一遍,每次都是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越来气,越说越多。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事,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就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误,爸爸应当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犯了什么错就说什么错,不要加以引伸。

父亲手记:

有人说:“如果你想知道谁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说话有分量,你就看看家人中谁说话少。”这里的“少”是指不会对孩子的大事小事进行过多的唠叨,发言时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并且能点到即止,使问题一目了然,给孩子反思的空间,让孩子心服口服。

18.不要恐吓孩子或拳脚相加

在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但事实上,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而家庭暴力不仅指打骂孩子,其实恐吓孩子也是不容忽视的暴力之一。

一天晚饭后,屋里太闷了,先生一家在阳台上纳凉。忽然,听到楼下一位爸爸在大声地打骂孩子,而孩子也一直在大声地哭泣。寻声望去,只见楼下草地上一位爸爸在打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嘴里还不停地骂道:“我让你不听话,都跟你说过几次了还是不听。”估计小男孩做错了什么事情或不听话惹恼了爸爸。

爸爸一边打一边骂,可不管爸爸怎么打小男孩,小男孩始终紧紧拽住爸爸的衣服哭喊着:“爸爸不要打了!痛!”但是爸爸没有住手的意思,反而越打越来来劲,最后干脆把小男孩抱起来往草地上一扔说:“我现在不要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扔下小男孩后爸爸转身想回家。只见小男孩不顾身上的伤痛爬起来就追爸爸,追到后扯住爸爸的衣服哭着求饶:“爸爸我也要回家。”可是爸爸并没有理会,再次把小男孩推向草地,如此动作重复了四次,最后孩子跟着爸爸回了家。

恐吓和打骂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以镇压为手段,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没有人喜欢被镇压,相信你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如果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事情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爸爸的都讨厌被控制、被恐吓,何况孩子呢?

经常恐吓孩子、打孩子的后果是可怕的,调查显示经常挨打的孩子可能染上这样一些毛病:

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遭受“皮肉之苦”,能瞒得过就瞒,能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这样孩子就慢慢养成了说谎的恶习。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长,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爸爸要他做什么,不管爸爸所说的是对是错,他都会乖乖服从。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爸爸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嫩里,会感觉低人一等,于是变得比较压抑、沉默。

固执:爸爸动不动就打孩子,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故意捣乱,以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有错不承认,甚至用逃学、离家出走来与爸爸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直接讲出孩子某些行为的危害

生活中,有些孩子调皮好动,喜欢冒险,总让爸爸非常担心。有些爸爸希望孩子听话一点,乖一点,喜欢用恐吓孩子的办法来吓唬孩子:“你再这样我就叫大灰狼来把你吃掉。”“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些话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孩子会变得焦虑,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明智的爸爸不会无缘无故地恐吓孩子,而是跟孩子讲明道理,比如孩子调皮,正准备攀爬围墙,爸爸就告诉他:“小家伙,爬围墙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小心掉下来,会把胳膊或腿摔伤的,你要考虑后果呀!”让孩子认识到后果,孩子可能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

方法二: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爸爸给孩子讲明道理后,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结果真的不慎摔下了围墙,爸爸不要发脾气,而应该对孩子说:“怎么样,以后听爸爸的话吗?”如果孩子调皮,把别人的玻璃砸坏了,爸爸不要对孩子发火,而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用零花钱来赔偿别人的损失。有了一两次这样的经历,孩子做事的时候就会沉稳许多,他会去考虑后果,而不再那么鲁莽、轻率。

方法三: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做错事,当你准备恐吓、打骂孩子的时候,试着想想孩子的感受。比如,假如你是孩子,你被爸爸威胁、恐吓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有了这种换位思考,你就可能做出理智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恐吓、打骂孩子来出气。

父亲手记:

孩子是不能被恐吓、打骂的,否则会给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带来双重伤害。教育孩子需要爱心和耐心,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要对孩子表现出关爱,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

19.爸爸错了也要道歉

教育孩子无小事,哪怕一个不起眼的道歉,也爸爸们诚心诚意地说出“对不起”。父亲是家庭的权威,当你做错了事情时,只有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孩子表示道歉,才不至于降低你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不至于破坏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孩子会因此更加尊重你,更加亲近你,更加信服你。

一个周日,先生骑着自行车带女儿去逛公园,过一个红绿灯时,恰巧是红灯,但是先生看看路行人和车都很稀少,就直接骑了过去。

“爸爸,红灯亮了,要停下来等绿灯才可以走。”坐在后面的女儿纠正道。先生有点尴尬,就随口答道:“对面没有车,没事的。”

“不对,看见红灯就要停下来的,绿灯时才能过去,这是我们老师早就告诉我们的。”女儿坚持着……

先生没有理会女儿,继续往前骑,可是女儿的话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作为父亲,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先生感到有些惭愧。

到了下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先生下了车,转过身对女儿说:“在幼儿园里,不老师在不在,你都很听话是不是?”女儿点点头。

先生摸摸女儿的头说:“你是听话的好孩子,刚才爸爸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闯了红灯,是爸爸错了,今后爸爸一定改。”

当孩子指出你的错误,而你积极承认错误时,实际上是赏识和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原则,而且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崇敬,家长的威信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当你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时,唯有真诚的道歉能够减轻对孩子心灵的伤害。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歉意吧,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和方向。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走出误区,正视向孩子道歉

身为爸爸,没有人敢保证自己永远是对的,不过,很多爸爸错怪了孩子之后,没有勇气向孩子道歉,因为他们认为爸爸给孩子道歉有损家长的威信。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爸爸向孩子道歉可以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适时地向孩子道歉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益于提高父母的权威。如果爸爸们以一种谦卑、平等、平和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学到这种好的品质。

方法二: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向其道歉的方法不同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爸爸给孩子道歉的时候没有必要讲太多深奥的道理,只要用一些行动,例如手势、表情、做法等,能让孩子很自然地知道爸爸是在向他道歉,并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如果孩子较大,爸爸想他们道歉的时候,应该讲明犯错的原因,以及犯错后的心理感受,让孩子知道爸爸因为错怪了孩子而难过,这样便于孩子原谅爸爸。

方法三:道歉的时候态度很重要

向孩子道歉不是一个生硬的形式,爸爸的态度是孩子非常在意的。如果爸爸轻描淡写地给孩子道歉,显得诚意不够,孩子会认为爸爸并不是非常愿意向自己道歉,这样他们就可能不会轻易原谅爸爸。那么道歉就没有起到作用,反而会加深误解。因此,爸爸应用真诚的态度来道歉,不必考虑面子或身份,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用于道歉才是最有面子的事情。

给孩子道歉时,要做到主旨明确,不要闪烁其词;态度要真诚,不要嬉皮笑脸;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比如,爸爸不小心把女儿撞到了,这时候,爸爸与其说“我不是故意的”,倒不如真诚地对她说“对不起,女儿,我撞伤了你”。这种大大方方的道歉比辩解更能够得到女儿的尊重。

方法四:就事论事,不要借题发挥

有的父亲做错了事情之后,向孩子道歉时往往自我批评很少,借题发挥居多,甚至还是以批评孩子告终。这给孩子的感觉是爸爸不是在道歉,而是在变相批评、教育他。那么,这种道歉是无效的,结果可能因为一件小事,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孩子可能会想:爸爸明明做错了却不承认错误,那以后我也不承认错误。于是,孩子可能变得爱撒谎、不守规则、不听父亲的教导。所以,爸爸向孩子道歉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借题发挥。

父亲手记:

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当你犯错时,应该放下做家长的架子,主动地向孩子承认错误,请求孩子的谅解。身为父亲,没有人规定你不能犯错误,但是你应该做到实事求是,犯了错误就要主动承认,而不要去遮掩、狡辩。 

20.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当孩子犯了一个小错时,爸爸总是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一些不中肯的评价和指责,当孩子想要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爸爸通常会更加生气,认为孩子是在狡辩,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也是“不用解释!”

先生的儿子很懂事,自从姥姥来了以后,他怕姥姥觉得闷,就每天带姥姥出去散步,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姥姥买鲜花。把姥姥高兴坏了,姥姥乐呵呵地说:“我活了60多岁了,还是头一次收到别人送的花呢!”

有一天,先生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房间里有“嘎嘎嘎”的叫声,一看,原来是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鸭子正在房间里乱窜。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样子,加上上班的劳累,先生顿时心烦意乱,张口就训斥孩子:“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玩这些干嘛?看你把家弄得成什么样子了!”

孩子张嘴正要向他解释,他却不由分说地呵斥道:“住口!给我把这些东西都扔出去!我不想听你说什么,你也不用解释!”说完就要去抓那几只小鸭子。这时,孩子的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委屈地看了爸爸几眼,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先生一看更气了,刚想追过去再教训儿子,这时孩子的姥姥拦住了他:“你就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他说怕我在家寂寞,就买了几只小鸭子来陪我。孩子这都是出于一片好心,你要真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这些小东西送给别人就得了,干嘛骂孩子啊?”

先生知道原委后很后悔,但是给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

如果孩子经常被喝令“住口”,渐渐地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而他们背负的委屈也会越来越多。总是这样一个人默默承受,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爸爸们一定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因为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它的背后却往往没那么简单。也许孩子做错事的初衷是好的,也许孩子做错的事的确情有可原。所以,应当尽可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便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辩解的权力

所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爸爸没有理由堵住孩子的嘴巴,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既然孩子要辩解,说明孩子对爸爸的话有不认同的地方,那么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爸爸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否则,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只会误解孩子,使孩子受委屈。

给孩子辩解的权力,是尊重孩子的最起码的表现。爸爸应该明白,辩解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辩解的权力,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方法二:若是在公共场合,要给孩子“台阶”下

多数孩子都很爱面子,如果在公共场合,爸爸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责罚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即使他知道错了,也会“宁死不屈”,强词夺理,甚至与爸爸对着干。所以,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爸爸要讲究艺术,注意给孩子“台阶”下。

方法三: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经过调查就信口雌黄,是许多爸爸家长主义思想在作怪,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主观臆断,使孩子经常被误解。当孩子准备辩解时,又被他们打压,结果孩子觉得非常冤。家长们应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不要对孩子轻易下结论。如果想了解事实真相,就必须充分了解当事者——孩子的意见,这就需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父亲手记:

在没有了解事实之前,爸爸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然后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是尊重孩子发言权的表现,也是尊重事实的表现,这样才能避免无端地误解孩子,给孩子造成伤害。

21.指出孩子的错误不要简单粗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究语言艺术,特别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粗暴的批评孩子或者打骂孩子。否则,只会让孩子离你所期望的越来越远。

冯军上小学,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爸爸很着急。每次看完冯军的试卷,爸爸都发现同样一个问题——粗心,于是斥责儿子:“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长眼睛干什么的?”面对爸爸的斥责,冯军只是沉默地低着头。

可是下一次,冯军的数学成绩还是不见起色,而爸爸渐渐发现试卷中除了因粗心而犯的错,还经常有不会做的题目,直接空在那里。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题儿子不会做。爸爸很生气,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啊?你上课干什么去了?”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当冯军犯错时,爸爸不仅批评他,有时还会打他。渐渐地,冯军不爱上学,不爱说话,还变得爱逃学。有一次期末考试,冯军的成绩在班里排名倒数第一,他非常害怕,在人家屋后的稻草堆里躲了一夜……

很多爸爸的脑子里还有传统家长主义的残余思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爱怎么骂就怎么骂,想打就打。通常他们以个人心情的好坏为转移,心情好时对孩子格外关心和亲切,心情不好时则不理不睬,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替罪羊。孩子常常因为一点小错招来“暴风骤雨”,事后,孩子甚至不知道原因何在,更谈不上吸取教训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慌不安之中,个性也受到压抑。

另一方面,简单粗暴地指出孩子的错,会导致父亲的威信丧失。每个父亲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当孩子犯错或不听话的时候,父亲通常会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抗议,自己的威信受到了东洋,心想:你才几岁,竟然不听话,竟然犯这种错,现在不治治你,将来还不得了啦!于是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教育。

孩子有了“错误”,不是心平气和地进行教育,告诉他错在哪儿,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斥责打骂,甚至体罚孩子,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头脑里只留下痛苦的体验,对父亲产生了怨恨和恐惧感,这如何让孩子去信任父亲、敬重父亲呢?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避一避

孩子犯错后,爸爸要学会避一避。一方面的原因是给孩子一个反思的空间,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防止因为冲动而言辞过激,使孩子受到伤害。

方法二:缓一缓

当孩子犯错时,你一定会很生气,这个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因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闹情绪,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此时,爸爸最好先尝试着让自己放松,等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方法三:选一选

指出孩子的错误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这种充分考虑孩子感受的做法有利于孩子积极改正错误。私下里,面对面地和孩子交谈,孩子能够轻松接受爸爸的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

方法四:绕一绕

孩子犯错了,爸爸可以尝试着给孩子讲一些寓言、故事、童话等,然后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指出孩子的错,让孩子从寓言、故事、童话中受到启迪,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方法五:冷一冷

孩子犯错了,爸爸明明知道此事,但就是假装不予理睬,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会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方法六:激一激

如果你的孩子好胜心强,适时采用激将法激励孩子,更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方法七:笑一笑

用幽默的语言作为批评的手段能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其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方法八:变一变

你应该改变说话的方式,你不应该对孩子说:“叫你不要到处乱扔垃圾,你长耳朵没有!”而应该改变一下,这样说:“孩子,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把垃圾到处扔,那我们生活的地方会多么脏啊。”你不应该说:“那些东西家里又不是没有,你还去跟小孩子抢,丢不丢脸啊。”你应该改变一下,这样说:“跟别人借来玩一下可以,但是不可以去抢呀。”

父亲手记:

真正的教育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作为父亲,也许你不善言辞,也许你一贯严肃、沉默,但是当孩子犯错时,你应该放下严肃的表情,抛弃沉默的作风,学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下次应注意什么,然后宽容孩子,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22.照顾孩子的自尊心

美国的詹姆斯?博士曾说:“有千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照顾孩子的自尊心,需要爸爸们在细微处下工夫。因为爸爸在孩子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表情,都有可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爸爸们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尊心。

一次,爸爸带儿子去学画画。下课的铃声响了,爸爸走进教室,看见儿子正焦急地等着他。黑板上照例挂着十多张画得好的画,这是老师让大家点评的佳作。爸爸看到儿子把自己的画折了起来,用画笔压着,表情很不自然。看爸爸走到身边,儿子一手拿书包,一手拿着画和画笔,急匆匆往外走,边走边说:“爸爸快走呀!”似乎想早点离开教室。爸爸心领神会地紧跟着儿子,因为爸爸理解: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在众人面前受到伤害。

爸爸心疼5岁多的儿子受到挫折,但是他没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抚摸他的头。此时,他知道爸爸根本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就说:“爸爸,咱们去商场买礼物吧!”

爸爸笑着问:“给谁买礼物呢?”

儿子说:“马上就要圣诞节了,给小朋友买礼物呀。”

爸爸笑了,儿子也笑了。他们笑着去买礼物了。

儿童的自尊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这需要爸爸们从点滴做起,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想法,做一个懂得体谅孩子的爸爸。

生活中,很多爸爸总是做出一些有损孩子自尊的行为,比如当众批评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和事情缘由责怪孩子,喜欢翻孩子“旧账”,扩大孩子的过错,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作比较,当孩子需要鼓励和夸奖的时候,不加理睬或泼冷水,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批评孩子等等。爸爸们应该尽量避免这些行为,多给孩子理解和鼓励。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不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

每个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当他们看见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时,有的爸爸就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明明,他多能棒啊,他的字比你的漂亮多了,你怎么不争气呢?”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经常对孩子采用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我比别人差”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孩子的自尊心处在一个受伤的状态。处在受伤状态的自尊心就不是健康的心态,又该如何良好发展?所以,爸爸们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孩子拿来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你应该坚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很棒的。

方法二: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对话

有些爸爸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怎么讲道理也是白搭,不如命令干脆、明确。事实上,3岁以前的小孩由于心智发展程度所限,一般难于明白事理,爸爸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怎样做不对、应该怎样做,同时伴以适度的表情、手势,语气词调,使孩子从爸爸的表情里察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3岁以后的孩子,心智的发展足以明白是非,爸爸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不要随意命令孩子怎样做。因为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关爱,是一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不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发展。

方法三: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的成绩再不好,爸爸都要给孩子多一点理解,对孩子的付出给予肯定,允许孩子失败,给孩子犯错的权力。爸爸不能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方法四:接受孩子的各种感情表现,决不要轻易否定

孩子可能会为一些成人认为无足轻重的事而伤心,对此爸爸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很多事情大人不会放在心上,见怪不怪,视为很自然的事,但是心地纯洁的孩子对事物的感受非常细腻。他们看到小朋友摔了一跤,可能会担心得睡不着觉,做爸爸的千万别说:“这是人家的事,又不是你,睡你的觉吧”;看了电影、电视时,孩子可能会为他所喜欢的任务担心、伤心甚至流泪,爸爸这时如果嘲笑孩子,“傻瓜,这有什么好哭的,那是在演戏,全是假的”,那只会使孩子更伤心。

方法五:避免说这样几类话

“你怎么这么笨!”“你真没用。”“打死你!”“你就不会像……”“你要再不过来,我就自己走了!”这些话说出来,就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听到“你真没用”、“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话时,就会默默地记在心里,直到他长大成人也难以忘记。还有吓唬,是毒害孩子自尊心的毒药。

父亲手记: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爸爸应该细心呵护和关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觉自己受到尊重,继而展现出自信心。如果爸爸忽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任意批评、指责,刺伤他的自尊心,那么孩子就容易变得自卑,甚至憎恨、敌对情绪。

23.要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乘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可见,如果爸爸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和孩子坦诚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不容易和孩子造成矛盾与隔阂。

学校组织了绘画比赛,周玲参加了并获得了一等奖,她回家后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偏偏这天妈妈正为工作上的事情烦恼,又在厨房忙着做饭,所以根本没有心情分享女儿的喜讯,而是说:“去去去,一边呆着去,别来烦我!”

周玲听到妈妈竟然这样说,心情糟糕透了,她默默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爸爸下班回来后,看到女儿闷闷不乐,就说:“怎么啦,我的小公主。”

周玲抬起头,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妈妈真是太不象话了,工作不顺心很正常嘛,干嘛要对我们的女儿乱发脾气,咱们也不理她……”

爸爸还想说什么,这时女儿答话了:“爸爸,我知道妈妈心情不好,她也是在为咱们的生活着想。”

爸爸听了这话,开心地笑着说:“女儿真懂事。其实妈妈挺不容易的,咱们是不是该让她三分。”女儿点点头。

爸爸接着说:“她是你妈妈,长你一辈,你是不是应该尊她三分。”女儿再一次点头。

爸爸又说:“她一直为咱们全家做饭、洗衣服,可辛苦了,是不是该敬她三分。”女儿再一次点头。

说到这里,爸爸看着女儿:“如果妈妈向你道歉,你是不是能原谅她呢?”这时在门外站了很久的妈妈进来了,她诚恳地向孩子说“对不起”。

爸爸从女儿的角度、考虑到女儿的感受与女儿沟通,当然就比较顺利了,希望爸爸们都能像这位家长一样,在说话的时候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多用商量的口吻给孩子提建议,孩子就更容易接纳爸爸。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要努力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受了委屈或做错了事情,孩子的心里会难过。这时如果孩子向你哭诉,你却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坚强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再哭了”……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你不能体会他的感受。

相反,如果你能换一种说话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当时的心情,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你的亲切,沟通效果就会好得多。

方法二:要学会用开放性的提问和孩子对话

在向孩子提问的时候,用开放性的语言,有利于孩子通过积极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助于爸爸们理解还的内心感受,使亲子关系融洽。而如果经常给孩提“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不利孩子畅所欲言。

方法三:要关注孩子说话时的反应与态度

很多爸爸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坐下来交流,所以在和孩子说话时,爸爸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喜欢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指示,希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因此,他们没有耐心倾听还的习惯,更不会去关注孩子的反应和态度。长此下去,孩子与爸爸之间的代沟就会越来越深,沟通起来也就越来越难。如果爸爸能多给抽时间和孩子聊天,认真倾听孩子,积极关注孩子的反应,就可以避免沟通不畅的问题。

方法四:考虑好了再说话。

特别是批评孩子的时候,爸爸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说话尽量要简短,不要啰啰嗦嗦说一通,要斟酌思量怎么对孩子说效果更好,否则就会把事情弄糟。

父亲手记:

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这些都需要爸爸的尊重。所以,爸爸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要学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24.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挨骂。”这可谓是所有家庭都发生过的事情,这里说的骂,更多的是指批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批评孩子是少不了的,但关键是怎样批评。有人说:“最妙的是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用表扬来完成批评所到达的目的。”

致远爱玩游戏,每到周末就玩得忘记了时间,打玩一局又一局,有时甚至是把一个简单的游戏从头到尾打下来。爸爸通常和他约定只能玩一小时,可是致远总是以“还差一点”为借口一拖再拖。爸爸决定“表扬”他一下。

一个周末,爸爸的老同学带着孩子来访。爸爸和老同学聊天叙旧,致远陪着小客人在他房间里玩,听歌曲、看连环画。最后,致远和小客人跑到客厅说想要打游戏机。

爸爸说“可以”,但老同学说“不要”。原来老同学的儿子打游戏上瘾,连学习都顾不上,气得他把游戏机、电脑全锁了起来。看着小客人尴尬的样子,看着致远有点紧张的表情,爸爸笑着说:“是吗?让他们打一会吧,我家儿子能管住自己,说一小时就一小时,他把打游戏当作一种放松。”

“谢谢,走喽!”两个孩子惊喜地说,然后回小屋去打游戏了。

“儿子,记着时间。打一小时就行了!”爸爸没有忘记嘱咐。“知道了!”致远痛快地回答。大概是有客人在,致远不想毁了自己的形象,所以,很准时地结束了游戏。

送走客人,爸爸表扬儿子:“今天你真守信,如果你每次都能这样玩游戏,爸爸妈妈就不会埋怨你了。”

致远略显不好意思地说:“那我以后一定注意。”

教育孩子需要良苦用心,批评孩子不是随意地责骂,而是要花心思的。人们都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如果爸爸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能够给良药放点糖,把忠言说得顺耳一点,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

对于孩子的缺点和不良习惯,爸爸没有必要板着面孔说教,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照顾好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从正面进行引导,使孩子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前进。这无疑是一种巧妙的批评方式。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贴上好孩子的标签

原本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原本你对此很生气,原本你打算批评孩子一顿,但是你没有这么做,转而给孩子贴上乖孩子、爱学习的标签,孩子会因为你对他的积极评价而高兴,进而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而努力做个好孩子,这就使批评达到了表扬孩子的目的。这种批评教育的方式,既让孩子听得进去、听得舒服,也乐于做出改变,而爸爸也不用动怒,实在是家庭教育的高招。这对于那些“响鼓不用重锤”的孩子,特别有效果。

方法二:在众人面前对孩子表示信任

多数孩子的自控力不是那么好,当孩子向你提出要玩游戏时,如果别人都不相信孩子会控制好时间,而你用坚定的口气答应了孩子的要求,相信孩子会控制好自己,那么孩子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这就是说,如果你信任孩子,孩子会表现得更优秀,甚至一个坏孩子因为得到了别人的信任而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方法三:该批评时不手软,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对于一些固执、死不悔改的孩子,如果你对他越宽容,他可能越过分。这时候该批评就得毫不留情地批评,批评并不等于不尊重孩子,因此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爸爸们千万不要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父亲手记:

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用表扬的语气对孩子进行暗示,让孩子没有理由不按爸爸表扬的那样做,这就像给孩子戴了一个高帽子,给孩子认为地树立了一个“好孩子”的形象,使孩子不忍心破坏自己在父母、众人眼中的光辉形象。

25.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当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时,最重要的不是批评或教训孩子,而应该首先处理事情。然而,在许多家庭中,爸爸很难做到这点。一旦孩子说错了什么或是做错了什么,爸爸立刻摆出一幅严厉的样子对孩子指手画脚,同时带有无礼甚至是侮辱性的批评语言。结果不但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顶撞。

吃早餐的时候,7岁的罗文在玩一个空杯子,正在餐厅看报纸的爸爸对罗文说:“你会打碎它的,不要玩了,你不知道打碎了多少东西。”

罗文自信地说:“放心吧,不会打碎的,我保证。”罗文刚说完,杯子就从手掌间滑落在地,摔得支离破碎。父亲生气地说:“你应该放声大哭。真是个大笨蛋,屋里东西快要被你摔光了。”

罗文显得毫不罢休,他说:“你也是个笨蛋,你曾经打碎了妈妈最好的盘子。”父亲一听这话,气得从座位上跳起来:“你竟敢叫你父亲笨蛋?你太没礼貌了!”

罗文说:“是你先没有礼貌的,谁叫你先叫我笨蛋的。”父亲简直气得无话可说:“不许说话,马上回到你的房间去。”

罗文看着父亲生气的样子,他来劲了,“来啊!逼我啊!”罗文带着挑衅的语气说。

这种直接挑战父亲权威的行为激怒了父亲,他一把抓住儿子,狠狠地将儿子打了一顿。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直到深夜才回来,把全家人急得一晚上没睡好觉。

或许,这件事情让罗文得到了教训,他以后再也不玩空杯子了。但是父亲也应该得到教训,那就是应该用善意的语气指导孩子,使孩子避免再次犯错,而不是用暴力教训孩子。

其实,在孩子玩杯子的时候,父亲完全可以提醒儿子“小心摔了杯子,割伤了手”,然后对儿子说:“玩皮球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当杯子打碎时,父亲可以帮助儿子处理玻璃碎片,顺带说“杯子很容易打碎,以后注意点哦”。这种和气的话很可能让罗文为自己的过错感到惭愧,继而会因为自己闯了祸而产生歉意。在没有斥责,没有巴掌的情况下,他甚至可能会在心里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杯子不是用来玩的。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爸爸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它只能导致怨恨和反感。而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他就学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别人,导致人格缺陷。所以,爸爸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指导而不是批评。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孩子犯错之后,指导孩子处理问题

当孩子不小心碰翻了果汁,打破了杯子时,爸爸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的错误,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处理错误导致的问题,爸爸应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清理破碎的玻璃杯,如何把地板拖干净。

如果爸爸真的能做到克制愤怒的情绪,给孩子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孩子也会抓住机会,认真地打扫现场,并为自己的过错深感惭愧。因为爸爸没有批评他,而是指导他,这在孩子看来是爸爸给他改错的机会,孩子会倍加珍惜。

方法二:杜绝辱骂,那是会伤害孩子的

无论孩子犯了怎样的错,你都不能辱骂孩子,如果你经常在孩子犯错后辱骂孩子,孩子就会朝你所骂的样子发展,假如你骂孩子是个坏孩子,他会慢慢变成真正的坏孩子;假如你骂孩子是个笨蛋,孩子真的会变成笨蛋。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在犯错之后改过自新,就要杜绝辱骂孩子,你只需实事求是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怎么做就可以了。

方法三:和孩子进行交流

孩子犯错了,你可能还不清楚原因。那么你需要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告诉你他是怎样犯错的,这便于你针对孩子的错误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最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你可以对孩子说:“现在没有必要惩罚你,而要搞清楚你是这怎么犯错的,这样你才不会犯同一个错误。”让孩子明白,你并没有惩罚他的意思,他才可能放下心理包袱,和你进行交流。

父亲手记: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指导而不是批评,孩子同样有这样的心理。这就要求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用善意的指导和关爱代替批评和责骂,这样孩子才会虚心地接受爸爸的教育和引导。

26.让自然惩罚替你教育孩子

自然惩罚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就是当孩子出现过失或犯了错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犯错带来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这样孩子就能自觉地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有一个做事马虎的男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有一天,他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班明天要组织夏令营活动。”

爸爸说:“哦,是吗?那你有没有准备好要带的东西呢?”

男孩拍着胸,说:“放心吧,我马上去准备。”

爸爸看到儿子把衣服、鞋子、水壶等收拾起来,但发现儿子的衣服没带够,还忘了带手电。爸爸不露声色地提醒了孩子:“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而且晚上会凉一点,你再考虑考虑需要带什么。”儿子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吧,我全都准备好啦!”爸爸只好什么也不说了。

儿子走了,几天之后回到家里,爸爸问儿子:“你玩的怎么样?夏令营过得开心吗?”儿子说:“挺开心的,但是因为衣服带少了,冻得难受。真没想到山里面那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晚上活动的时候不方便,还差一点摔了一跤。”

爸爸说:“是吗?这是不是一个教训呢?以后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儿子说:“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把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卢梭曾说:“应该使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孩子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比如,孩子把衣服撕破了,你就不给他换新衣服,让他穿破的,他下次就不会再撕破衣服了;如果孩子把房间的门窗的玻璃打碎了,你就不给他安装新玻璃,让他受冻,下次他就不再打碎房间门窗的玻璃了。让孩子在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品尝苦果、体验惩罚、得到教训,孩子自然会社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育。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断言:“真有教育意义和真正有益健康的后果,并不是家长们自封为‘自然’代理人所给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给予的。”自然惩罚实际上是自然后果带给孩子的惩罚,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任性和依赖。

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有两点好处:

第一,它是完全公正的。几乎每个孩子在受到自然惩罚时,都不会感到委屈,因为那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受到人为惩罚,孩子们多少会有委屈感,因为人为惩罚常常会被放大。一个不爱护衣服的孩子把衣服弄脏、弄破了,按自然惩罚的原则,只是让他去吃洗衣服、缝衣服的苦头,而孩子则会把这里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不小心。相反,如果爸爸责骂、体罚孩子,孩子则会觉得不公。

第二,它可以使孩子和父母避免冲突、减少愤怒。但凡认为惩罚、责骂孩子,父母和孩子往往都会生气、愤怒。但是在自然惩罚下,亲子关系因为比较亲切、理性而会联系得更紧密,亲子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不要让自然惩罚伤害孩子的身体

你必须明确,惩罚不是体罚。当孩子做出过失行为并造成自然后果时,你需要分析这种自然后果是否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就会失去教育作用。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要促使孩子从痛苦中得到教训,受到教育,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而不单单是为了家长出气。比如,爸爸不能让孩子不带游泳圈独自去河里游泳,因为那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危险。

要做到这一点,爸爸就特别要注意,不能感情用事,要客观地分析孩子可能受到的自然惩罚。只有当这种惩罚所造成的伤害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才能让孩子去享受自然惩罚。

方法二:顺其自然,不要添油加醋

当孩子做出一种行为时,爸爸可以实现预测一下可能的结果,并告诉孩子。当孩子坚持做出这种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时,爸爸不必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接受后果,处理他造成的烂摊子。如果这时候爸爸充当旁观者嘲笑孩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向爸爸撒气,这反而不利于孩子正视自己的行为。所以,爸爸尽量不要添油加醋。

方法三: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来区别对待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在实施“自然后果的惩罚”时应该有所区别。有的孩子坚强一些,有的脆弱一些。有的孩子对自然惩罚满不在乎,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比如,玩具坏了不给买,我不玩;衣服撕破了不给换,我就穿破的,这对孩子就产生不了刺激作用,对于这类孩子,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教育方法。

有的孩子则不同,对于“自然后果的惩罚”反应极为强烈,心理上受到的刺激过大,这时家长就要注意观察,掌握火候。运用一般的批评教育能够解决问题,就不必非得要采用这种教育方法。

父亲手记:

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这种教育方法是可行的。它让爸爸们减少了向孩子发脾气、动武的机会,有利于维护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关键的还是对孩子具有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27.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行为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心情不好时,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抱怨时,当孩子因为计划受阻而难过时,作为父亲,你会对孩子做出何种反应呢?

如果孩子跟你说:“我非常生气,因为……”你不必再问更多细节,也无需说:“你干了什么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你需要向孩子表明,你非常理解他的痛楚、尴尬和气愤。

埃里克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受到天气的影响不得不推迟野餐计划。换作以前,父亲会生气地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发怒有用吗?”“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但是这一次,他改变了态度和语气。

父亲心里想:我的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达他的失望,我应该帮助他,我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里克:“当然了,这还用说吗?”

父亲并不介意儿子这时的“无礼”,笑着说:“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天却下雨了。”

埃里克:“是的,正是这样。”

这时,父子二人都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埃里克说:“哦,不过,雨过天晴我们还可以出去玩。”埃里克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显得很平静。要是在以前,埃里克一生气就会把全家人的情绪搞乱,而且还有可能因此惹出家庭矛盾。

你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抱怨的行为上,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抱怨背后的感受上呢?答案都在大家的心里。还好埃里克的父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充分表达了对孩子的理解,他尊重了孩子的情感,使孩子得以顺利宣泄,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他们通常会生气,然后他们就迁怒于他人,而这常常会激怒爸爸,然后爸爸就责怪孩子,但是这样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如果爸爸懂得倾听在孩子的愤怒,理解孩子的失望,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那么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走出误区,正确对待孩子表露出来的情绪

孩子心情不好,回家后向爸爸抱怨,这种行为在有些爸爸看来是对自己的不敬,他们认为孩子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于是对孩子呵斥道:“你有什么好抱怨的,给我滚到一边去,你把我当成什么了,太不礼貌了。”这就是一种误解,爸爸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向他们抱怨是为了获得安慰和支持,是想得到爸爸的帮助。所以,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行为,首先要求爸爸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看清孩子行为别后的动机,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抱怨

当孩子遇到麻烦而抱怨、发泄的时候,爸爸不妨和孩子一起抱怨,就算是帮助孩子抱怨吧,帮助孩子宣泄不满。比如孩子和同学为小事闹矛盾,回家很生气,爸爸可以对孩子说:“真是的,怎么会这样呢?你一定非常生气。”或者帮助孩子表达心情:“那你一定非常尴尬,那一定伤透了你的心。”要知道,当孩子把这些垃圾情绪发泄出来后,他会好受很多。

方法三:指导孩子正确面对不如意

抱怨归抱怨,发泄归发泄,抱怨、发泄之后,孩子还需要面对既成的客观事实。作为爸爸,你不希望孩子今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还这样抱怨、唠叨,你希望孩子学会面对不如意的事情,学会管理不良情绪。所以,抱怨、发泄之后,你要和孩子言归正传,平静地和孩子谈谈如何应对不顺心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方法四:原谅孩子的过激行为

有些孩子情绪激动难以自控,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比如摔杯子、踢凳子、扔书,这些行为在很多爸爸看来是相当无礼的,事后想起来都觉得很生气,于是忍不住批评孩子。其实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爸爸应该宽容孩子情绪失控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原谅孩子的无礼。当然,爸爸应该在事后指出孩子的毛病,警告他今后要学会自控,要理智一点。

父亲手记:

如果你真的想帮助孩子,那么就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要先对孩子表示理解,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当你对孩子的困境表示理解和同情,说出孩子的失望时,孩子会因此获得安慰和鼓励。

28.出了问题,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在许多家庭中,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有一个规律的、可预见的顺序。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爸爸会对此做出无礼、侮辱的反应,孩子则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击爸爸。爸爸再反击,高声恐吓,或者横暴地处罚。结果,事情越搞越糟。

寒假的一天,张琦和几个好朋友外出聚会,由于玩得尽兴,他忘记了时间,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父亲刚吃完晚饭,还喝了酒,还坐在饭桌旁。见儿子回来,父亲趁着酒兴厉声说:“来,吃饭!”张琦说自己吃过了,不饿,没想到父亲依然纠缠道:“你给我坐下。”

张琦历来不喜欢爸爸醉酒的样子,因此表现得非常不悦,这在父亲看来是对自己的挑衅,于是父亲说:“你今天回这么晚,叫你坐下你还不高兴了,长大了,翅膀硬了,是吗?”这时张琦内心非常恼火,虽然他没回答父亲,但是倔强的脸上流露出相当不满的表情。父亲见儿子不回答,火气更大,借着酒兴把饭桌上的一个杯子摔碎在地上。

张琦再也忍不住了,对父亲的行为做出了“反击”,于是父子二人吵了起来。见无法“驯服”儿子,父亲气愤地冲到厨房,对张琦的母亲大喊大叫起来……

在这位父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家长主义思想,看到了他对孩子的强迫行为,看到了他对孩子及妻子的不尊重。或许回来晚了是孩子的错,但是不尊重孩子的意愿,硬是要求孩子坐下来吃饭,恐怕是很没道理的。

当孩子做出了不恰当的事情时,带有传统家长主义思想的父亲喜欢训斥孩子,说粗话、狠话,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反而让孩子生厌。如此下去,只会使孩子渐渐远离父亲,减少与父亲的沟通,这样代沟就会越来越深,到最后会无法跨越。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孩子出了问题,要积极回应孩子

孩子出了问题,需要的是爸爸的回应,积极而充满关爱的回应,询问原因、了解情况,而不是反应,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发雷霆,轻则动怒、重则出手打人。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文具盒落在了学校,爸爸要问孩子文具盒里是否有贵重东西,文具盒落在了抽屉里还是桌子上,等等,总之要向孩子了解问题的概况。

方法二:可以适当做出反应,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生活中,有些爸爸因为孩子犯了小错,而对孩子指指点点、喋喋不休。有些爸爸对孩子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是孩子打断了他一条腿那样;对孩子打碎玻璃的反应,就像是孩子敲碎了他的心那样。反应过于激烈,给孩子的留下的将是伤痕。

孩子犯错了,爸爸对孩子做出回应之后,可以适当做出反应,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爸爸不愿意看到的。这有助于孩子今后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孩子丢了一只手套,爸爸完全可以跟孩子说:“你把手套弄丢了,这很不好。还好,这不是什么大灾难,只是一个小意外。”小意外,通常蕴藏着大价值,如果爸爸懂得这个道理,平常地看待这些小意外,那么就可以借此机会,教给孩子更多的处事道理。

方法三:指出事实,给孩子改错的机会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孩子贪玩忘了爸爸交代给他的事情,孩子不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爸爸让孩子拖地,孩子贪玩把这事忘了,孩子没有认真做作业,而是敷衍了事。爸爸发现问题之后,如果指出事实,让孩子重做一遍,而不是批评孩子,相信孩子更愿意按照爸爸的要求重做。试想,爸爸对孩子说:“地好像没拖干净,你再拖一遍吧!”孩子当然会暗自庆幸,珍惜爸爸给自己改错的机会。

父亲手记:

孩子有贪玩的念头、自制力不强、健忘等特点,他们难免犯错。作为爸爸,面对孩子犯下的错,做出强烈的反应不如给出平淡的回应,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改正过错。

29.医治孩子的情感创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难免有被同学欺负的时候,被老师批评的时候,做错事情被别人责骂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卑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他们还有抱怨的时候,有诉苦的时候,这些时候,孩子在忍受着情感上的创伤,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作为爸爸,应该积极地担当起医治孩子情感创伤的责任。

伊林在考试中取得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成绩,他被老师责骂,被同学嘲笑,他感到深深的自卑。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进行了一段对话:

伊林:我很笨。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吗?你不觉得自己很聪明吗?

伊林:不觉得。

父亲:想必你心里很难过?

伊林:嗯。

父亲:上课的时候,你一定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考试的时候,你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低;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会很慌张,你害怕自己答错了,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没有勇气肯定地说出来,你怕你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沉默不语。我想你应该记得被人笑话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无能,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

接下来,伊林向父亲讲述了白天发生的事情……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糟糕的成绩、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无疑会给年幼的孩子无情的打击,会给孩子造成情感创伤。父亲就应该努力为孩子疗伤,而不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或许伊林的父亲的话并不能使伊林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让伊林动摇,他心里可能会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这段谈话会给伊林带来动力,使伊林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父亲的信任,最终他会找到自己的优点。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理解万岁,做孩子最好的倾听者

孩子情感受到创伤之后,极其渴望父母的理解。作为父亲,当孩子向你倾诉受伤的经历时,你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面露同情和理解的神态,顺着孩子的心思引述话题,让孩子尽可能把心里的烦闷诉说出来。当孩子说出愚蠢的想法时,不要和孩子争辩,更不要嘲笑孩子,而应该始终如一地对孩子表示理解。

方法二:了解孩子受伤的原因,给出建议

如果你用心倾听了孩子的话,那么了解孩子受伤的原因并不难。然后你可以简要地分析一下,给孩子提出简短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孩子的情绪还在低谷,你不必和孩子说得太多,而应该简洁明了一些,给孩子一些思想上的点拨,以便孩子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方法三:经常和孩子保持沟通,疏通孩子的情绪障碍

平日里,爸爸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和孩子保持交流,每天和孩子谈点轻松的话题,能让孩子保持快乐的心境。其实只要你和孩子面对面聊几句,就能感知孩子的心情究竟怎样。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心理,孩子的不良情绪就不容易积压在心头。这样孩子也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偶尔受到感情创伤,也会很快恢复过来。

方法四: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想让孩子保持健康快乐的心境,就应该尽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这就要求爸爸们不要过分保护孩子,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不要对孩子有过分的期待,不要对孩子过多地许愿。

因为过分保护孩子,孩子就是去了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得不到锻炼,一旦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生活。这反而使孩子更容易受伤;过分干涉孩子,孩子就是去了自由活动的机会,这样会让孩子很压抑,长期如此,孩子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更容易导致心理创伤和情感创伤;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孩子过多地许愿,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活得很累,因为孩子会把获得奖励当作目的,而不是把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学到知识当作目标。

父亲手记:

每个孩子的情感都有受伤的时候,如果孩子有了情感创伤之后,爸爸能及时帮助孩子缓解创伤带来的痛苦,通过关爱和宽慰来医治孩子的创伤,那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成熟。

30.创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气氛

孩子是深受家庭气氛影响的,所以营造一个易于谈话的民主环境,可以说是家长的责任。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这样一些字眼,就能促使家庭的谈话气氛轻松,“我觉得你最好……”、“我觉得不好”、“我觉得不可以……”类似这样的表达柔和、更有亲和力,能促使孩子畅所欲言。

凌翠从会说话的那天起,就喜欢问“为什么”,凌翠不停地问,爸爸妈妈不停地答,不停地学习,与凌翠一起探究世间的奥妙。这种民主的家庭气氛,给凌翠一片思索的天地。凌翠上学后,也喜欢问老师问题,女儿在学校,在父母面前,更愿意表露其“真我”的一面。

一次,凌翠从学校回来,进门就对正在看报纸的爸爸滔滔不断地讲起自己的成绩。原来她在中考前的模拟考试中发挥得很好,数学单科还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爸爸拍了拍凌翠的肩膀说:“好样的,不愧为你老爸的女儿。”

凌翠非常激动,接着又说了班里的情况,还说了其他同学的成绩。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爸爸实在不愿意打断她的话匣子,心想让她高兴也好,毕竟入学以来她第一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于是配合女儿激动的讲述,分享女儿快乐的心情。第二天,爸爸才提醒女儿不要太得意,因为马上就要中考了。

民主的家庭氛围是畅所欲言的最好环境,身为父亲,应当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家里,如果有什么事情你能和妻子、孩子一起商量,允许孩子发表意见;在请求妻子、孩子做事的时候,把“你做”换成“我想请你做”;在与妻子、孩子说话的时候,认真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倾听他们的说话。拥有这种气氛的家庭,孩子及父母可以学会如何巧妙地将自己的主张传达给对方。

民主气氛对孩子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民主的家庭气氛会让孩子天然好奇心得到延续,影响其探究精神。民主氛围还能使家庭生活愉快,可增进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创造民主的氛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一致努力,特别是离不开父母的努力。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父母要保持乐观开朗、宽容的生活态度

如果你能努力做到不计较得失,笑口常开,这将对全家人的情绪特别是孩子的情绪起到良好的感染作用,有助于实现家庭气氛轻松、愉快、和谐。相反,如果你成天愁眉苦脸,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和家人或邻里争吵不休,就会把家庭气氛搅得一团糟。在这种不快乐的家庭氛围下,很难实现民主交流。

方法二:学会和家人商量

有事要和家人商量,生活上相互关心、体谅,而不是相互责怪或挑剔。特别是父亲,不要以为自己是一家之长,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对妻儿子女挑剔,这种霸道的做法,很容易使家庭气氛紧张、压抑,孩子也愉快不起来。

方法三:父亲要带头培养家人的兴趣爱好

带头培养家人的兴趣爱好,可以提高大家的生活追求,丰富家人的业余生活。当你和孩子经常在一起享受闲暇生活时,沟通也将变得更加顺畅。长期如此,家庭气氛自然会变得轻松活跃。

方法四:父亲要对孩子表示尊重、以礼相待

没有尊重,就无法谈论民主,想要营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爸爸要学会对孩子以礼相待,特别是讲话时要对孩子表示尊重和礼貌,这样孩子才愿意和你沟通。

方法五: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不能随意体罚孩子

民主家庭里的父亲是不会轻易体罚孩子的,因为那种做法是根本体现不出民主,父亲可以对孩子要求严格,但是在有些事情还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当孩子不同意你的决定时,你应该想办法说服孩子,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你的决定。

方法六:定期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保持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的习惯,为大家互相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会议上,爸爸要鼓励孩子说实话,比如指出家里哪个人的不良习惯,“举报”某个人干的坏事,然后大家对他进行批评和教育,同时爸爸还要和孩子开展自我批评,这样便于不断进步。

父亲手记:

家庭有了民主,孩子才能畅所欲言,才会不懂就问,不满就说,这对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公正的品质很有帮助,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31.以柔克刚处理孩子的反叛行为

作为父亲,如果总是和孩子硬碰硬,必然会使你们的关系恶化。所以,面对孩子的反叛行为时,父亲要学会冷静,压住心中的“怒火”。父亲应该坦诚地与孩子沟通,交换看法,并学会采纳孩子的意见,加以开导。心里要想着: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尊重孩子,耐心地去教育他,孩子就不会继续叛逆下去了。用不着去发那么大的火,生那么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想想当年的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如此一想,就会心平气和了。

健柏一直是个人见人夸的孩子,比同龄孩子懂事了许多,可自从爸爸经营的公司出现危机,爸爸的脾气越来越不好了,在言行方面的错乱给健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旦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或者要求,他便会冲家里人发脾气、摔东西,甚至骂人、搞破坏,不愿同爸爸妈妈说话,搞得家里气氛凝重。

爸爸知道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当健柏发脾气的时候,爸爸总想压制他的火气,可是换来的是儿子对爸爸的冷漠和仇视。万般无奈之下,爸爸也学会了做出让步,装聋作哑,暂时退开,等健柏怒气消散后再与他讲道理,互换见解,而健柏也能心平气和地与爸爸交流,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的。

要知道,孩子有调皮、捣蛋、叛逆的天性,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抗拒行为、反叛行为,从一岁半开始就会出现,只不过由于个体的性格差异和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罢了。

通常,孩子的叛逆行为有这样一些特征:否定性,不认同父母的话;评判性,评判老师、父母的行为;对抗性,对父母冷淡,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冷漠性,对抗造成与亲子关系恶化,面对父母的不尊重行为非常反感,因而冷漠对待父母。阶段性,青少年的叛逆不是长期的,随着孩子心理不断成熟,他们会逐渐改变这种叛逆、对抗的态度。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理解孩子

当你喊孩子回来吃饭时,孩子说再玩一会儿就不再理会你时,不要生气,理解孩子贪玩的天性,你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们玩得正开心,但是饭已经准备好了,也许先吃饭再玩会更好。”让孩子明白,并非你要阻碍他玩,只是希望他去做另外一件事。

当父亲理解了孩子,也就不会无缘无故地动怒了,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爱,愿向父亲倾诉自己的烦恼。这样,通过相互交流,及时排除孩子的不稳定情绪,孩子随意顶撞父亲的现象就会少得多。

方法二:言语简要

不要讲大道理,简单明了地说出你的希望就行了,比如说“孩子,爸爸希望你现在吃饭”、“孩子,爸爸希望你和我一起去书店”,这要比“孩子,你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了”和“你不要出去玩”效果好得多。

方法三:少说“不”

孩子需要自由,你每说一个“不”就意味着在限制孩子的自由,当你跟孩子说“不行”“不能”“不许”“不要”的时候,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和学习权利。其实你完全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为什么你不去外面踢球呢?”而不是粗暴地阻止:“不许你在屋里踢球!

方法四:以幽默来对待孩子的顶撞

做父亲的不能跟孩子一般见识。要知道,孩子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父亲采用幽默的方法主动缓和一下空气,给孩子留有一个下台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孩子会想:我这样顶撞父亲究竟对吗?当他感到歉疚时,往往会很快平和下来。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对孩子说:“哈哈,火气还真不小。”一笑了之,这样说既不失父亲的面子,还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把气氛缓和下来了。

方法五:面对孩子的顶撞,有时候可以采取“冷处理”、“不处理”的办法

对于孩子的顶撞暂时“不予理睬”,这种回避的态度让孩子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等孩子的情绪平静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换意见,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父亲的教育。在谈话中,父亲应该对孩子的反叛和顶撞表示理解,但必须讲明不该发脾气的道理。同时,做父亲的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也有不恰当的地方。

方法六:对孩子无理的发脾气坚决不能让步

有这么一件事:因为父亲没有给儿子名牌运动鞋,儿子大发脾气,竟然威胁说要把家里的大衣橱的玻璃砸碎。最后父亲屈服于儿子的任性,给他买了运动鞋。这种做法实在让人感到遗憾。作为父亲,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怎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能做的。对孩子无理的行为,父亲坚决不能让步。

父亲手记: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处理自己事情的愿望,有时候会表现出强烈的想摆脱大人控制的行为。面对孩子这种反叛的行为,父亲如果用柔和的方式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强硬的态度软弱下来。

32.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是小孩子获得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孩子有了好奇心,必然会做出创造性的事情,但有些父亲却将此视为搞破坏。

有一次,一位朋友找到陶行知,告诉他一件自以为很痛惜的事情:他的孩子在玩耍中,调皮地把他的金表拆坏了。

陶行知正埋头忙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听了朋友的话,扶了扶眼镜,边站起来边问:“您是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朋友回答道:“我把孩子痛打一顿,他哭泣着向我求饶了!”说这话的时候,他表情有些得意。

陶行知听罢此言,不禁一拍桌子,大声地惊叹道:“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陶行知的话惊呆了朋友,只见他在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片刻之后,等朋友平静下来后,陶行知建议他说:“不过,还是有办法来补救的,请你把孩子和金表一块送到钟表铺去,修表师傅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条件是让孩子在旁边看他如何修理,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师老师,孩子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得到满足了,你说呢?”

朋友这才明白过来,飞一般跑回自己家中找孩子去了。

父亲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因为有了好奇心,孩子才会在探索的欲望下学会创造;有了创造性的体验,孩子的好奇心会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使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创造性越来越强。

孩子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大,家庭中父亲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发展。如果父亲不重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对孩子的身心特点了解甚少,那么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创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所以,爸爸们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父亲要有童心,要换位思考

为什么有的大人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呢?那是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都知道了,大人觉得这些问题没什么可问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未知的。因此,要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爸爸们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好问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好奇,允许孩子提问。

方法二:不要敷衍孩子,要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

在家里,爸爸要鼓励孩子发问,并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当爸爸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应该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争取给孩子一个圆满的回答,或者和孩子积极讨论,一起研究问题。一旦孩子的好奇心受到爸爸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提出问题。

爸爸要学会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这么爱提问我真的很高兴。”有时对孩子的提问,爸爸可以不立即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起孩子更强的好奇心。

方法三:鼓励孩子大胆思考、积极想象

一般来说,孩子最初开始思考问题时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正是这样,他们经常说出荒诞不羁的话,让爸爸们觉得很无知,于是很多爸爸喜欢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如果经常纠正孩子,管教过严,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再考虑问题时,就会担心犯错,畏首畏尾。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就受限了,学会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大胆思考、积极想象,如果是新奇的,即使孩子说错了,爸爸也应该鼓励孩子,给孩子肯定。因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敢于思考和灵活思考的思维方式。

方法四:训练孩子的求异思维.

爸爸可以告诉孩子,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当别人提出这种看法和结论时,你应该积极思考,争取想出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和结论。爸爸可以告诉孩子,在课堂上,不要被同学们老师的答案限制,比如数学课上,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语文课堂上,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角度。鼓励孩子创新求异,训练孩子的奇异思维,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很有帮助。

方法五:允许孩子探索、拆东西

家中如果有贵重的东西,尽量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对于其他的东西,如果孩子拆开了,你不能责备他。否则对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是致命的打击。

父亲手记:

对孩子提出的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父亲要表示鼓励和赞赏,珍惜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异想天开,爱护并扶持他们思想中闪现的火花,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善于开动脑筋,在玩中学。

33.保护孩子天性中的自信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孩子从小到大,不能没有自信。事实上,孩子从出生那天起,他们的天性里都有一种自信的气质,只是父母们要学会保护这种气质。保护孩子的自信就意味着不去打击、伤害孩子,有意去呵护孩子的自信。

在一个英语培训班里,有一位5岁的小男孩,他黑黝黝、胖乎乎的,他调皮好动,上课时小屁股几乎不占板凳。他所在的是零起点班,从字母和儿歌开始学。一个月下来,其他小朋友都学会了26个字母和四首儿歌以及父母兄弟等称谓。但是这个下男孩连这些字母都不会念,当老师抽查他的时候,他显得茫然和无辜。

老师和小男孩的爸爸沟通,得到的回应却是:老师,你别难过,我从不指望小孩在短期内学到多少。我只跟孩子讲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不学,那么肯定什么也不会得到,如果你坚持,就算效率再低,也一定可以有所得。所以,请不要嫌弃他学得慢,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快乐而自信地学吧!

两年后,这个小男孩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他学得比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都要快、都要好,他自信得很。

如果你只听这位父亲的前一句话,肯定会觉得他不负责任、对孩子没有什么期望,但是这位父亲后面所说的话,肯定会让你称赞不已。因为那位父亲是在保护孩子天性中的自信。虽然孩子接受能力有限,但是父亲不希望孩子被打击、被另眼相看,否则,孩子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中国家长向来讲究“自谦”,尤其是爸爸,他们很少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甚至当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都会自谦地说:“哪里,还是你家的孩子优秀。”他们没有想过,这些自谦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听到这些自谦的话,孩子会想到:原来我在爸爸的心目中是这个样子呀!

所以,明智的爸爸懂得巧妙地夸奖孩子。如果爸爸经常对孩子说:“你的表现不错。”“你真的很棒。”孩子就会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我爸爸说我最棒,我就是最棒的!这样孩子就会自信地成长。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父亲不仅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孩子,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尽管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千万别说“下次努力,争取选上”,而应该说:“没有被选上,这没关系,我知道你已经付出了努力,很令人满意。”

方法二: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信念

当孩子除了语文外,各科成绩都不错时,他可能高兴不起来,甚至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这时,你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认识,告诉孩子:“你的成绩都很不错,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语文仅仅是几门功课的一门,只要多花点时间成绩会好的。”

方法三: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当孩子写了一个漂亮的字,做对了一道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洗干净了一双袜子,做出了一道菜,钉好了一枚钮扣,擦净了一次地板时,他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会期望自己今后做得更好。作为爸爸,给孩子提供帮助,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方法四: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家长经常贬斥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家长思想的片面性有直接关系。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中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就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方法五:教孩子学会自我暗示

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父亲要不断肯定他们的微笑进步,指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父亲手记: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每个孩子的天性中都有最珍贵的自信,爸爸们应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并通过各种途径使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这样孩子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34.体验成功可增强自信心

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年幼的孩子同样如此。自信心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又可增强自信心。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先体验成功,孩子才容易增强自信心。

陈胜杰是班里的后进生,他各门功课成绩都很差,每天上课时要么不到校,要么趴在桌上睡觉,要么就是自个在纸上胡写乱画,从不认真听讲。经班主任了解发现,原来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成绩就一直很糟糕,常常受到父母的责骂老师的训斥。渐渐地,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自己也觉得考大学是天方夜谭,只想读完五年级,算是完成父母交给他的任务。

老师找到陈胜杰的爸爸,希望他在陈胜杰身上找到闪光点,然后给予赞扬。后来,陈胜杰的爸爸终于发现儿子在草稿纸上画的卡通画比较生动,于是,他便诚心地赞赏儿子的绘画天赋。之后,爸爸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陈胜杰的班主任,班主任安排陈胜杰负责班刊的插图工作,他做得很认真,老师又借机大大表扬了他。

从此,陈胜杰便迷上了画画,上课的时候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专心致志地听课。后来他报考了美术专业,并且考上了大学。

陈胜杰的改变,在于父亲老师让他从画画中体验到了成功,从而激发了自信心。“体验成功”和“得到肯定”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过程中和吃饭穿衣同等重要的需求。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成年人遭到失败时,心情是沮丧的,而取得成功时,    常常喜不自禁,信心倍增。更何况是还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然后受到赞美,会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赞美是春风,它可以带给孩子温馨和舒畅;成功是火种,它能够点燃孩子的憧憬和理想。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爸爸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善于捕捉机会,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强大的自信。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运用奖赏和鼓励的方法,让孩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这样说:“我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老师喜欢我,因为今天老师摸了我的头。”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差,大多数通过大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能促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所以,如果父亲能够经常抱一抱孩子,摸一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笑一笑,就容易使孩子心情愉快,充满自信。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父亲给孩子奖励和鼓励,能够使孩子感到自豪和自信。

方法二:努力为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父亲可以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在难易程度不同的器材上玩耍,让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父亲还可以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去完成,比如让孩子去邻居家借个东西,孩子借回东西时,爸爸要表扬孩子,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

方法三:运用暗示法引导孩子获得成功

循循善诱,运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获得成功。这样既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暗示法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其魅力就在于家长不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孩子去思考和领悟。用暗示的手段引导孩子说出自信的话,使孩子不甘于落后于他人,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方法四:利用文学作品,让孩子感受他人的成功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父亲可以给孩子讲成功人士的故事,以此来消除孩子胆怯、害羞等心理障碍,树立只要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信心。当然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能只靠一两个故事,爸爸们还要利用儿歌、童话等多种方式激励孩子树立自信的心态。

父亲手记: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是孩子具有自信心的重要标志。所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教育孩子的必修课。

35.尊重天性,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冰心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这就是说,无论家长采用何种教育方式,都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前提。孩子的天性有这样一些:玩、天真好奇、喜欢模仿等等。无论孩子是丑陋还是漂亮,平庸还是优秀,爸爸都要尊重孩子这些天性,然后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加以引导和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中获得快乐,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有一天,先生去接参加围棋兴趣班的儿子,儿子偷偷地、并开心地对先生说:“爸爸,我刚刚偷偷地从小朋友那里拿了一个贴纸。”先生马上说:“你不能拿小朋友的东西,我们不要了,还是还给人家吧。”儿子急了:“爸爸,是他从我手上先拿了两个啊。”先生不相信,故意反问:“那你为什么还这么开心?”儿子马上说:“因为我有3个,他只有2个啊。”

还有一次,儿子在房间里拿了把小剪刀,然后帮他的玩具猴子理发。很快,先生看到了这个情景,只见满地都是猴子毛毛。先生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儿子下次别剪了。结果没过几天,儿子故伎重演,还振振有词说:“猴子毛毛长长了,就应该剪断。”先生感觉既好气又好笑,但没有训斥,而是耐心地给儿子解释:玩具猴子是不会长毛毛的。从此,猴子才免遭于难。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作为爸爸,不要认为孩子幼稚,更不要嘲讽孩子的幼稚举动,否则对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极大的打击。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想法,面对孩子爱哭、爱笑、爱闹、爱问等天性,爸爸要学会欣赏,而不是厌烦。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让孩子在“玩乐”中快乐接受教育

不可否认,玩是孩子最大的天性之一。孩子出生后,就逐渐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玩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从玩中发现问题,从而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和好的性格。

爸爸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玩耍的小天地,有空的时候要陪孩子一起玩,让孩子从“玩”中感受乐趣。

当孩子玩得兴奋不已,而大人叫孩子吃饭。这时,不要寄希望于一叫孩子,孩子就马上回来。与其无休止地呼喊孩子,还不如让孩子玩得痛快一点。当然,事后爸爸可以告诉孩子:不能因为玩而忘记了吃饭,否则饿坏了身子。

当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做广播体操、唱儿歌时,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教给自己,然后全家人一起做操、唱儿歌,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方法二:尊重孩子的天真无邪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喜怒哀乐是纯真的、无邪的;孩子对外部事物的感受也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人的态度也是率真的,不看脸色行事,不曲意奉承。正所谓童言无忌、童言无欺,孩子最初的时候是不会说假话的,所以,爸爸要细心呵护孩子这种天真无邪。

在孩子的身上,家长看到的是童真的幼稚,但是我们不能去笑话孩子的无知,不能批评孩子的傻气,唯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孩子的童心,给孩子耐心细致地引导。

方法三:赏识孩子的模仿行为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模仿孩子学会了许多。身为父亲,对孩子好的模仿行为理应支持,并给予肯定和赏识,使之强化;对于孩子的不良模仿行为,爸爸应该适时制止,正确教育。在模仿的对象中,父母是首选,所以爸爸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楷模。

当你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当的言行举止时,可能会生气,心想:小孩子跟谁学的,不学好!于是教训孩子,希望孩子改正不良言行。其实,这时候你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想想是不是自己给孩子不良的影响了?当得知孩子是跟自己学的后,应该尽快改正。

父亲手记:

孩子在呱呱坠地的那刻,他们就惊奇地盯着世界。孩子将要从零开始学习,爸爸也要从零开始了解孩子,而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天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要给孩子犯错的权力
让一个人认错到底有多难
【合集六】家教手记56-63文章链接(外4篇):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读完100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我发现他们都在干这个
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10岁男孩离家出走:应对孩子犯错最好的方法,不是发脾气、讲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