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天佛国,普陀山第一大寺普济寺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海天佛国,普陀山第一大寺普济寺

普陀山是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重要的是她是观音道场。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丰富的海岛风光,称之“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梵语“普陀洛迦”的省音译,意为“美丽的小白花”,因中国历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来,惯称此山为“南海普陀”。

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太宗年间,有印度僧人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现身。

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因为风浪所阻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观音圣像,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

宋元时佛教发展很快,967年赵匡胤派太监王贵来普陀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到普陀进香。1080年宋朝廷赐予银两建宝陀观音寺(前寺)。宋嘉定七年(1214),朝廷赐钱修建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圆通”是观音别号。

前寺几毁几建,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朝廷派太监张千来寺扩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神宗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山以寺为名,始称普陀山。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4000余人有宅皆寺,遇人即僧,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誉。

清康熙八年(1669),荷兰殖民者入侵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均荡然无存。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遣使赍帑金到山重修,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雍正九年(1731),发银7万两扩建,寺院因之规模宏大,前所未有,是普陀山全岛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山供奉观音的主刹。

入寺先过石牌坊,四柱三门,高约20米。坊内立下马牌。

普济寺前有一个广约15亩的莲池,建于明,原是僧众放生处,后因种植莲花又得名“莲花池”,亦名“海印池”,海印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

池上筑桥三座,中间一座桥面平阔,北接普济寺正门,南衔御碑亭。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建,中竖雍正所书御碑一方。碑文详载当年本山兴修情况。

东为东桥,称“永寿桥”,明万历十四年(1536)所建。桥前影壁书“观自在菩萨”,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

西为长堍拱桥,瑶池桥,四隅镂有龙首,逢雨水从龙嘴喷出,似袅袅轻烟。

过印海达普济寺正山门,山门紧闭,似在拒客,其实不是。

普济寺三门并立,东中西分别为“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意为“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中门类似衙署的仪门,平时关闭,只有最大仪式才开启。僧人游客均从东山门出入。

普济禅寺是全山219座寺院中最大的寺院,是山中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普陀山一切重大佛舜活动在此举行。全寺有六进殿堂,共10殿、12楼、7堂、7轩计23l间,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

第三重圆通宝殿,是普济寺的主殿,圆通是观音菩萨别号,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耳根圆通。圆者,圆融;通者,通达。圆通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

殿面阔7间,进深6间,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

殿供奉的观音菩萨坐高达8.8米。东西两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

普济禅寺东南多宝塔院院内有多宝塔,由元统二年太子宣让王等出资建造,故又名太子塔。宝塔方形5层,高约18米,太湖石筑砌,极富元代风格是目前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普陀山三宝(普陀三宝有多种说法,但都含多宝塔)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陀山游记
100年前的普陀山和现在的普陀山照片对比
海天佛国普陀山游记
有了这台风都不忍打扰的人间第一净地,还去什么布达拉宫…
海天佛国 慈航普度
海天佛国走普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