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小说艺术(2)

关于小说艺术(二)

冯积岐

5、概括叙述:

在现实主义的小说中,塑造人物不外乎这么几种方法:通过行动写人物,通过对话写人物,通过环境写人物。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概括叙述。概括叙述不是由行动和对话来写人物,而是由作者或叙述者站出来,叙述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或某个事件。

在巴尔扎克、司汤达、托尔斯泰等大师们的长篇巨著中,随处可见概括叙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们将概括叙述运用得非常精到。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概括叙述的优点在于,它具有简洁精炼的美感,它可以概括人物性格上的独特的地方,给人物增加深度和强度,概括叙述可以披露作品的深层意蕴,揭示寓于故事情节中的人生哲理。概括叙述可以是叙述性的,说明性的,也可以通过描写来完成。

概括叙述使故事的速度变慢,缓冲作者在讲述故事中产生的紧张、不安和焦虑。

我们必须看到,概括叙述意味着将叙述中的时间打断,使延续的时间被切割,或者将叙述地点更换。因此,概括叙述要恰当,在小说中不能经常出现,过多的概括叙述就会使故事不能持续展开,同时使节奏变得缓慢、拖沓,读者读起来容易产生疲倦感。

概括叙述具有揭示性、明朗性,它一般应用于长篇巨著中或较长的中篇小说中,对于塑造人物进行补充。短篇小说中,一般不适宜用概括叙述,或者说过多地使用概括叙述就会使捂得比较严的主题和意蕴露了底。因此,在短篇中,要慎用概括叙述,以免使作品显得苍白无力。

斯坦贝克的小说中就有许多恰如其分的概括叙述,比如说,他在长篇小说《伊甸之东》中就这样概括主人公亚当:“小亚当一向是个听话的孩子。他生性惧怕暴力、斗争、紧张,尽管那种紧张寂静无声,却尖厉得能把房子撕裂似的。为了求得所希望的安宁,他从不诉诸暴力和斗争,要做到这一点,他不得不退到隐蔽的地位,因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暴力的因素。”

这是对亚当性格一个侧面的说明。如果是短篇小说,只能靠故事情节说话,用情节去表明他的这一性格,不能如此道来。

比如对“恶之花”卡西,斯坦贝克就多次运用了概括叙述。卡西“使别人心碎不安,但又不愿意躲开。”“卡西爱说假话,但方式跟大多数孩子不同。她撒的谎不是不着边际的。她说起假话来活龙活现,像是真有其事。”“卡西很小的时候就懂得,性欲及其伴随而来的全部渴望、苦恼、嫉妒和禁忌是最使人们伤脑筋的冲动。”

概括叙述一般是静态叙述,它是一股沉静的河流,会使作品由张扬过渡到沉寂。比如:“这个女人沉默拘谨,像小鸡般的没有幽默感。”《伊甸之东》“他心灵手巧,无论铁工、木工、木雕样样在行,用一些木头和金属就能做出各种东西。他从不因循守旧,随时都要出一些新点子,干得比老办法快而好,但他就是不懂得怎么赚钱。”《伊甸之东》

这些概括叙述在海明威和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中也随处可见。

马尔克斯的概括叙述不同于他的前辈作家。他的概括叙述不是为了速度变慢,而是加快了速度,他在《百年孤独》这部长篇中,用一页纸可以叙述一场战争。他的概括叙述不是为了塑造人物、交代环境,而使时间来了一个飞跃,空间来了一个转换。

但是,如果这样的概括叙述使用不得当就会使作品变成了内容提要,因此,要慎之又慎。

作家往往借助概括叙述为小说提供人物风貌、社会风貌和地理环境概况。概括叙述如同戏剧中的道具和布景,当然少不了,尤其在长篇小说中,概括叙述具有综合的力量。

作家在着手组织素材时,必须心中明白,哪里用概括叙述,哪里用行动、动作去展示,其布局必须合理,运用必须得当。不然,会使作品的节奏、氛围都有了不必要的变化。

6、情节与故事

英国作家、评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情节也要叙述事件,但特别强调因果关系。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这是故事。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虽然情节中也有时间顺序,但却被因果关系所掩盖。”

在这里,福斯特强调的是,情节是故事,故事由情节构成。但情节是具有严密的因果关系的故事。

我认为,福斯特对故事和情节的区分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

故事和情节的区分,不仅仅在因果关系上。

不要说在贝克特、卡尔维洛、约翰·巴思这些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作家那里,情节被弱化,在沃尔夫、博尔赫斯的作品中,也很难用因果关系来界定情节和故事。沃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有什么因果关系?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又有什么因果关系?海明威的《大象似的群山》、《杀人者》是情节还是故事?海明威的所有短篇小说,即是有原因,也把原因埋得很深很深,并没有表现 “因为忧伤而死”这样的原因。我们不能由此说,海明威讲述的只是故事。而海明威恰恰看重的不是故事,也可以说,压根儿就不讲故事。

我认为,福克纳的话是对的,作为短篇小说,只能写一头。要么,只写结果;要么,只写原因,不能两头都写。如果写了国王死了,王后因为忧伤也死了,就难以成为一个短篇小说,只是一个苍白无力的故事。

好的短篇小说,只写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王后因忧伤而死固然要写,但这个情节往往被“埋在下面”,这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三分在水面,七分在水下面。

我认为,故事和情节的区别在于:故事只是从生活中随手拈来的一个事件,而情节却由作者给这个随手拈来的事件增加了意义,这个意义改变了事件本身所含有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深层次的,它起码建立在社会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哲理层面。

打开我们的文学期刊,翻开我们的出版物,我们读到的作品之所以不满足,其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故事,而是恰恰只是一篇故事,而不是艺术品,不是小说。其原因是,它的意义只停留在故事层面,说透了,只是一堆素材。故事人人都会编,但小说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小说里不仅有作者的人生体验,更有从体验而产生的意义。

当然,我们在写作时,应以精心设计的情节来安排。这个情节不应是顺应因果关系,这个情节应该是符合艺术真实,能够传达作者的意图,也就是说,能够承载作者给予的意义。

在动笔之前,我们要精心构思情节,编织情节。情节的关系可以是显形的,也可以是隐形的。《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情节之所以十分动人,原因是曹雪芹在宝玉挨打这前就准备了好几个情节,用这几个情节表明,宝玉挨打是必然的,不挨打才是怪事。之所以提出情节的因果关系,就是为了避免情节的偶然性。一切偶然的情节都必须是在必然之中。如果宝玉挨打前,没有那么多情节做铺垫,宝玉挨打就只有偶然性,而没有必然性了。在好多作品中,我们更多的读到的是有因果关系的显形的情节,而缺少隐形的情节。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的情节的因果关系就是隐蔽的。乔伊斯把这样的情节称为“顿悟”,其实就是“发现”。《死者》在叙述中,看似轻描淡写:一个年近中年的小学老师和妻子去参加一个舞会,丈夫发现妻子曾经被一个黑眼睛的十七岁的男孩深爱着。原因是舞会上唱的一首歌曲使妻子想起了这个男孩,她给丈夫说,他以前常唱这首歌曲,这个男孩可能死于肺结核,男孩是为她而死的。妻子由此而进了修道院。夫妻的分离,使丈夫觉得,他扮演着可怜的角色,他的妻子一直在心中把他和那他男孩做比较,他觉得,他们就不是朝夕相处的夫妻,他发现自己的境况同那个男孩一样,他也要死去了。天一直下着雪,爱尔兰被埋在大雪之中。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只是妻子一时的“发现”,发现那个男孩子在爱着自己。而且,这个情节并不是显形的。这种“顿悟”“发现”,也是情节中的偶然性。这样的偶然,其必然性埋藏得较深,因为作者似乎是漫不经心的叙述的,其实是精心构思的结果。

关于情节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说法。戏剧必然有冲突,但是,小说未必全部需要用冲突去构架。情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的性格也在发展变化中,呈现着多样性。在发展变化中,往往是戏剧性的东西越少越符合生活的真实,越有力量。

 

7、小说的结构。

无论对于短、中、长篇小说来说,都存在着一个结构问题。

我在这里主要谈谈长篇小说的结构。

我们常说,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一部好的长篇小说必须有比较理想的完美的结构。

长篇小说的结构往往处在两难之中。过于人为的结构就显出了其斧凿性,不精心结构就会使作品成为一盘散沙。我们读当下的一些长篇,往往感觉到,作者没有结构意识。整部作品象一个赶路人,走到哪里,那里算,任其情节随意向前发展,作品的随意性很大。说是长篇小说,其实连散文都不如。

阅读大师们的作品,其结构十分明晰,象一座漂亮的房子一样,无可挑剔。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就是一部精心结构的作品。就这部作品而言,是几个家庭几个人的故事。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举起斧子砍杀放高利贷的姐妹俩,是作品的主要故事。妓女索尼亚和其一家又是作品的另一部分故事。还有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同学拉祖米兴,他的妹妹以及妹夫等人的故事,都构成了其中的一个部分。

如果说,妥氏只写大学生杀人这个部分,这部小说将会是另一个面目。恰恰是作家把妓女一家人的故事,拉斯柯尔尼科夫以及妹夫、妹妹等人的故事巧妙地结构在一起,才使大学生的双重性格显得合情合理。妥氏成功的把几个故事揉在一起,编织成为一个故事,这里面就有其精心结构的功力。这样的结构,使小说保持复杂性的同时,保持了统一性。也因为大学生杀人的主要情节有其索妮娅一家人的生活的陪衬,才使小说更丰满。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对待妓女一家人中显示了人性善的一面。

怎么揉,把儿个故事怎么扭结在一起,妥氏是费了心机的。作品一开始,拉斯科尔尼科夫就在酒馆里遇到了索尼娅的父亲,一个酒鬼,一个落难的九等文官,这样就引出了索尼娅一家。索尼娅父亲的死,使大学生的双重性格有了展示的机会。

难得的是,妥氏的结构没有明显的雕凿痕迹,故事顺理成章地向前推进,象生活本身一样,使人信服。

福克纳是一个结构大师,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的结构都不一样,都有新意。他创造的多角度叙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几代作家。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让三个兄弟:班吉,昆丁与杰生把各自的故事讲了一遍,然后,用全知全能的角度,叙述完了剩下的故事。ABCD四条线,时序是颠倒的,分别以CABD排列,把这四条线扭结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小说。小说中有1910年的故事,也有1928年4月的故事。在形式上四条线是各自独立的,而内在的联系是很紧密的。

2006年获诺贝尔奖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长篇《我的名字叫红》也是多角度叙述的结构方法,作者分别以“我是一个死人”,“我的名字叫黑”,“我是一条狗”等不同的叙述角度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也是多角度叙述的变种,作者以黑、红、黄、蓝色四种笔记外加一部“自由女性”的中篇小说构成了一部《金色笔记》。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四种笔记和一部中篇小说讲述的是同一个人的故事。

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讲述的是父亲和几个子女将妻子运到异地去安葬的故事,福克纳采取的是多人称叙述的办法来结构作品,一个人讲述一段自己的心理历程,心理诉求,各讲各的,各自的心理状态活灵活现。而《去吧,摩西》则是用几个线条扭结在一起,结构而成。

我们的传统小说也是非常讲究结构的。

《三国演义》是以吴、蜀、魏三国的政治而结构的。《水浒》一章一回讲述一个主要人物,而将通篇连缀起来,构成了整部小说。《红楼梦》的结构比较复杂。它的结构之“眼”在第五回,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然后,展开故事,一是荣府,一是宁府,讲述各自的故事。

美国学者甫安迪研究发现,四大名著是“百回”的定型结构,每十回的未尾都有因果之笔,然后,小说直转急下,进入了证明其“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十回一个单元,十回的末尾是一个高潮或一个跌宕。同时,他还发现,十回的主结构中,第三四回为次结构,也就是说三四回是一个小单元。

最便捷的结构方法就是单线条顺时序,这样的结构也是最危险的结构,因为简单便捷,很容易使一部长篇容易变成流水账。四大名著和国外一些大师们的作品,对于时空是十分讲究的。四大名著虽然都是顺时序结构,但没有平板、枯躁之嫌。时间被精彩的情节所带走,尤其是《红楼梦》、《金瓶梅》中的冷热,不仅仅是时间的标志,也是悲喜剧的象征。天气最冷时,场景最热闹,天气最热时,往往发生令人心寒的悲剧。时间,不只是推进了故事的进展,作者给其赋予了其它的意义。

因此,要写好一部长篇,首先要结构好一部长篇,千万不可拿起来就写。

在长篇小说的结构中,我曾进行过多次尝试。我的长篇《沉默的季节》是块状结构,时空跳跃,你、我、他三种人称交叉叙述。《袒露的部分》是多人称多角度叙述。《敲门》的故事在父亲和儿子两条线上叙述,各自讲述各自故事,最后合二而一。《遍地温柔》把三个人物的三个故事扭结在一起,故事在同一时间的三条线上展开。《大树底下》用一个死去的婴儿的角度去讲述一家人的故事。《两个冬天,两个女人》同样用A、B两条线结构。

如我在前面所说,既要匠心结构,又要避免人工斧凿,这是一个难题,要写好长篇,就要解决好这个难题。

 

西安市建国路83号省作协

710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5/29长短篇幅结构介绍及其区别
[写作经验] 【经验】小说写作的要求
怎样区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你和写好故事之间只差这本书
写作,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小说写作小白的入门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