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企业的一面旗帜

2013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报道,就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处理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全面剖析,直逼我国建筑垃圾之殇。站在历史发展的最前沿,我们是让垃圾污染愈演愈烈,还是寻求全新的改革模式,遏制建筑垃圾对人居环境的进一步吞噬?日前,中国建筑业协会在成都召开绿色建造现场观摩会,推广中建八局银泰中心项目建筑垃圾“零排放”的经验,对此做出了具有引领行业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现实意义的回答。

银泰中心项目践行绿色施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行业学习推广。

由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实施总承包管理的银泰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金融城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造价60亿元,由4层地下室、9层裙楼和一栋高240米的酒店塔楼、两栋高180米的办公塔楼和两栋高174米的住宅楼组成,建成后将是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大型商业与商品房集于一体的我国西部地区规模大、业态全、档次高的城市高端综合体。

第一,以绿色施工为主线的项目管理目标策划

银泰中心项目部坚持“绿色发展”的创新理念,确立了深化项目管理以绿色施工为主线、成本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为强基、安全生产为保障,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常态科学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明确提出了“五个零”和“六三三”的管理目标。即:确保实现工期零延误、质量零缺陷、伤亡零事故、垃圾(无机固体)零外运、用水(施工)零引用;争创6个国家级奖项:鲁班奖、“AAA级安全文明工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全国项目管理优秀成果及用户满意工程奖;总结三项行业管理成果:大型城市综合体施工总承包管理成果、大型城市综合体成套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绿色建造能力提升市场品牌效应成果;完善三项企业管理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程序、信息化贯通准则、制度化建设规章。

第二,四项创新驱动举措,助推绿色施工落地实施

一是项目管理组织创新。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命名的“赵亚军绿色施工创新工作室”,打破传统工程施工组织机构一成不变的模式,按照直线职能型、矩阵区域型、总包管理型的组织模式,从开工准备、结构工程、装饰安装、竣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下设工程技术部、机电安装部、楼宇智能部、幕墙装饰部、环境保护部,实施总分包生产调度,深化设计系统合署办公,缩短指令传递路径,把施工总承包管理落到实处。

二是样板示范引领创新。项目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以保障体系建设为抓手,遵循PDCA循环,制定创优策划,完善质量标准、确保一次成优。项目现场建立了样板区,采用触摸式一体机,内置施工工艺动画,职工岗前教育示范园地,力求各道工序衔接流程更加生动形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创新。针对目前农民工进场安全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安全教育常用的口号式、填鸭式、单一讲解式的模式,通过设立安全培训体验馆,采用视、听、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可感受的体验式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体验馆内设有安全防护装备、安全帽撞击、洞口坠落、架梯倾斜、平衡木行走、消防演练、远程监控系统培训等17个体验项目。每一名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先进入体验馆,亲身模拟事故发生时的感受。

四是信息化建设贯通创新。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都是通过集约化管理、信息化贯通才能得以有效的实现。项目部建立了现场安全生产、质量监管、统计报表、采购供应及绿色施工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通过组织编制的20个项目分项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加强了与信息化贯通的有效结合。BIM工作室还通过对项目可视化、加强图纸审核交底、深化工艺设计、各专业协调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项目总承包集成管理能力。

第三,十项绿色施工创新技术,彰显降耗增效成果

银泰中心项目部在积极推广应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同时,注重围绕绿色施工降本增效目标,认真实施项目管理规划,大力推进“雨水、地下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建筑固体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高空喷淋降尘自动控制技术;施工临时照明免裸线声光控技术;大型设备无功补偿装置技术;模板方木支撑再生技术及装配式混凝土道路预制工艺;工程正式预埋管线代替临时消防施工管线工艺;全钢键槽式快速装拆体系和电动式中小型现场运输机具改革”等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攻关研发,着力打造“绿色精品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建筑节能减排和企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提高了项目的综合效益,开创了新时期企业深化项目管理绿色、低碳、循环、节能、降耗增效的先河。

一是垃圾回收排放处理系统增效。据统计,施工固体垃圾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5%左右。通常项目产生的固体垃圾均集中外运,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银泰中心项目部成功研制出了“建筑固体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在每栋塔楼管道井处随主体进度同步设置一个直径450毫米的薄壁金属立管,每三层设置一个重力消能弯,将建筑垃圾排至地下4层固液分离装置,液体随排水沟进入沉淀池后加压进入地面蓄水箱循环使用,无机固体垃圾随传送带经锤式破碎机破碎,粗骨料用于地下室回填,细骨料一部分通过配比搅拌制砖机分别制成任意模数的标准砖、空心砌块、过梁等,经送试验室压力机检测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另一部分超细骨料添加发泡剂制成无机保温浆料用于现浇内隔墙,实现了固体垃圾“零外运”。据估算,仅此项就可节约资金百余万元。

二是建筑节能降耗增效。以往建筑施工灯具全部采用白炽灯、日光灯等,且存在长明灯现象,用电浪费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银泰中心项目施工现场照明设施全部采用了声、光组合控制技术的低能耗LED灯;项目部每天节约电费可达1000多元。同时在现场供电系统中对感性负载的大型设备安装无功功率就地补偿装置,可降低电耗30%。

针对传统临时水电安装投入大量材料、施工后需要再次拆除、浪费极大等问题。项目部按照“临时设施正式工程标准做、正式工程兼顾临时设施使用”的施工总体设计,在现场临时消防、临时施工用水和临时照明中实现了利用正式工程预埋管线,既降低了临时施工设施的材料投入,又节约了大量安装、拆除过程中人工成本。

三是工艺革新与施工节材增效。①为节约木材,提升模板、木方周转次数,项目部在引进接木机、模板机、梳齿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对机械设备进行改造革新,大大提高了模板木方回收重复使用率,节约成本20%以上。②钢筋加工采用数控弯箍机和弯曲中心,仅需2名女工,单日就可加工各种图形钢筋300吨,箍筋2万个,不但质量精度等级高,而且还对钢筋加工产生的铁屑进行集中回收,用于制作耐磨混凝土、耐磨砂浆等,做到了建筑材料的最佳利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③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先后制作了移动式PVC定型化围挡隔离栏杆,改变了周转性差的弊端;基坑、楼层临边均采用工具式钢板网防护,辅助太阳能警示灯、反光带,安全美观;钢结构施工采用定型化操作平台,通道采用组拼式钢坡道、钢走道,实现了临时性道路的快捷搭建,不但可多次周转使用,而且充分展现了项目人性化管理。④针对传统施工现场临时场地、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施工结束后二次破除,产生大量建筑固体垃圾的问题,研制并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场地、道路铺块”工艺,实现了节材与环境保护。⑤创新模架组合体系,改革以往钢管扣件、木龙骨模架传统做法,采用全钢键槽式快装早拆支撑体系。安装、拆卸方便,装卸速度是传统钢管扣件 木龙骨模架体系的20倍,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节约了大量木材。⑥实施项目标准化精益管理。编制了《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建筑安全防护平面做法图集》、《建筑施工样板平面做法图集》、《可周转临建图集》等多项图集和企业标准,实现了“三化两可一降低”,即:定型化、模数化、工具化,可移动、可周转,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四是水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增效。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建造了雨水、地下降水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系统。通过对雨水、地下降水进行储存、三级沉淀、水质检测,然后经过供水管网进入现场水资源装配式处理系统,用于施工和消防用水,包括现场养护、降尘、喷淋厕所冲洗等。基本上做到了除生活用水外的市政引用水“零使用”,仅此项预计节约水费240多万元。

五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增效。项目部着力打造花园式文明工地,利用废旧模板制作花车、栅栏,通过撒草籽、覆盖等方式绿化环境;为降低声污染,项目定期进行了噪音测控;为降低光污染,为路灯设置了定型灯罩,为焊接作业设置了防光棚;为降低扬尘,基础施工阶段,在基坑周边设置环形排水沟并均匀设置喷雾装置,主体施工阶段,在9层硬防护上设置了可通过电磁阀结合时钟控制器或智能遥控操作的人工降雨系统,实现了施工现场任意时间段的降尘及绿化灌溉要求。除此外,项目部还针对施工场地狭小,从现场总平面布置策划入手,合理、紧凑布局各个功能区块,实现场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做到施工物资进场、按需采购、分区堆放,生活及办公区采用多层周转板房,最大限度减少对施工场地的占用。

银泰中心项目绿色施工的经验对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并强调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银泰中心项目的经验启示之一,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其要点在于: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

从宏观上看,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与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手段,以政府和市场为双轮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从微观上看,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运用到经济建设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建筑业是物质资源消耗大户,占全国总能耗量的1/3,分别为钢材的5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6%、塑料的25%、运输量的28%、黏土砖几乎100%。这些材料的生产需要冶炼、熔融、烧结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原料、化工原料,因而建筑业也间接消耗了大量的矿产和土地资源。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发展绿色建筑。所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基本国策的大环境下,建筑业首当其冲要承担这样的使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就建筑企业而言,绿色施工就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具体内容。

银泰中心项目的经验启示之二,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基于对大工业化生产二重性的反思,自从1998年循环经济概念引入国内后,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国家于2009年实施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其地位和自身的特征来看,发展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的任务更为艰巨,且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首先是改革开放35年来,建筑业不仅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也是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据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员4500万人,建筑企业7.9528万家,完成总产值已达15.9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例接近7%。特别是城乡建设事关人民财产和生态安全,显然,建筑业实施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对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建筑业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建筑产品的生产形成促进了建材、冶金、有色、化工、轻工、机械、仪表、纺织、电子、运输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没有一个部门不需要建筑产品,同时几乎所有部门都向建筑业提供不同的材料、设备、生活资料、知识或各种服务。据统计,仅房建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有76大类、2500多个规格、1800多个品种。

最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建筑垃圾处理更为突显。目前,可推算的建筑垃圾总量为20多亿吨,每年新产生垃圾超过3亿吨。新增垃圾的堆放将占1.5亿至2亿平方米用地。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率不足40%,而美、日、德、荷兰等国超过90%。建筑垃圾的长期堆放不仅有碍市容环境,而且会产生粉尘、污染大气和水质,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由此可见,中建八局银泰中心项目绿色施工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经验,对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有效资源节约、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可以估算,如果未来十年有50%的建筑垃圾能做到零排放,不但可以减少占地10亿平方米,而且还将节约投资500亿元以上。

银泰中心项目的经验启示之三,推进绿色施工必须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四个结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的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用较大篇幅对建筑产品质量、绿色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棚户区改造等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按国家有关要求和专家预测,新型城镇化今后每年将拉动投资4万至5万亿元,房屋建筑开工2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20%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能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建筑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不但承担艰巨的建设任务,更肩负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历史使命,所以建筑业必须加大力度,科学务实地推进绿色施工。

首先,推进绿色施工要与发展循环经济深度结合。

从广义建筑业概念看,在横向上包括各种类型工程的建设活动行为,在纵向上包括建设活动及其产品从开始谋划到寿命期结束的全过程。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产业链条长、跨度大;二是上下游企业阶段分界明显、关联密切;三是建筑产品寿命期完整。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业绿色施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结合具有广阔的技术经济空间。

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建筑业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表现为“3R原则”在“3C层面”上的多维度展开。3R原则即指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鄄cle)。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要求用较少的物质(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和能源)投入,特别是无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要求建筑产品寿命长、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利用;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生产者的责任应该包括解决废弃制品的处理问题。3C层面是指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个层面。小循环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中循环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大循环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的产品经使用报废后,其中大部分物质形态返回原生产部门,经处理后重新成为再生原料,例如废旧钢材、玻璃、木材、塑料、轮胎、纸张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根据建筑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可以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要求,在建筑产品形成或报废后,使各种建筑材料回收成为再生材料,更为系统性地把3R原理运用于建筑产品设计、建造、使用、拆除的整个寿命期内。

其次,推进绿色施工要与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紧密结合。

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筑设计标准化、预制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机械化、土建装饰一体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特别是要加快建筑部件工厂化生产的进程,这是当前将“高能耗建筑”向“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改造和代替传统的手工业建造建筑产品,能够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安全生产、消除污染物排放,以合理的工时及价格来建造适合各种使用要求的建筑。绿色施工只有与以上“五化”紧密结合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最终实现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根本转变。

再其次,推进绿色施工要与建筑信息化建设贯通相结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绿色施工需要强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以保持绿色施工与时俱进的态势。近年来,各种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涌现,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技术、协同环境、大数据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信息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优化、集成效益、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实施动态控制精度和“智慧管理”,绿色施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最后,推进绿色施工要与提升企业绿色建造能力相结合。

绿色建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建筑建造模式,至少应当包括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造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现场绿色施工。这就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必须具备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管理能力,不仅具有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还应具备一定的设计、采购和融资能力,而且还能统筹考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复杂要素,造就更多的高端管理和技术复合型人才。

总之,面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挑战,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既是当前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广大企业、科研院校,共同关注、密切合作、科学规划、务实推进,最终才能实现。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吴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业绿色转型路径的探索
建筑产业现代化应突出五个重点
2022年建筑行业发展七大趋势
发展BIM技术是推进绿色建造的重要手段
2022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从“整体家具”到“拼装家具”的跨越,初探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痛点和机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