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企业BIM推进策略及实施方法论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中心的调查显示,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BIM技术的应用可消除40%投资预算外变更、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误差在3%以内、合同价格降低10%、项目工期平均缩短7%,很多建设方、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BIM技术创造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学习和应用BIM。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如何推进BIM应用?北京建谊集团副总裁兼BIM置业总经理刘立明根据多年BIM实践,总结出了建筑企业BIM推进策略和五步方法论。


自2002年 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BIM这一方法和理念之后,技术变革的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CAD的出现,引领了设计技术的第一次革命,并被形象地称为“甩图板”;而BIM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描绘它的作用和价值。最近几年,BIM在中国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识,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建筑,还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建筑……BIM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


无疑,BIM的发展已经为各个行业带来福音,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再看民间,各类BIM咨询机构、培训机构犹如雨后春笋。从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看,一些先知先觉的设计院率先行动,组建团队,大胆尝试,一些地产公司、施工单位也嗅到了BIM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BIM、学习BIM、引进BIM。


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中心根据美国32个项目总结了使用BIM技术产生的巨大收益和效果,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BIM技术的应用可消除40%投资预算外变更;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误差在3%以内;合同价格降低10%(目前而言,中国建筑业近五年来承包商的平均利润为2.8%~3.3%);项目工期平均缩短7%。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建筑施工面积70亿平方米,竣工面积26亿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10万亿人民币。然而,每1万平方米住宅就产生500~600吨的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垃圾占城市垃圾的25%,粉尘占城区粉尘量的22%。如果采用BIM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施工企业如何认识BIM


 


之所以展示图1,是要说明一个观点。由于中国的工程承包体制与国外不同,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大都是属于不同的单位,围绕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已经形成了阶段性的稳固利益体,比如设计院在完成了设计任务后,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中退出了,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完成了投资方下达的建造任务后,也会退出。BIM的核心特点是基于BIM模型的四大数据特性:完整性、唯一性、连续性、真实性,所以施工单位在认识BIM时一定要从项目建造的全生命期出发,不要只盯住施工阶段,只有基于上述数据的四大特性,才能使基于BIM的协同应用成为现实。由此可以看出,施工单位认识BIM,首先是思维的改变,要跳出原有的纯施工观念——等着上面给图,应用协同思维主动把自身地位往业主方、设计方提升,设计阶段主动参与,将施工的思路、信息尽量在设计建模的时候一并考虑,大大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洽商。BIM迟早会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提升到项目管理层面,最终会与企业的ERP系统进行打通,就像图1所展示,实现基于BIM的项目建造全生命期的协同管理。




图1?来自用友与BENTLEY公司出具的BIM全过程解决方案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历,发现在BIM认识及BIM实施中还存在很多误解,主要有三大误区。


BIM就是建模?这应该是很多人对BIM的认识,不单是施工企业。客观上讲,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其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的目的。比如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三维空间尺寸信息,施工阶段更关注工程量、时间、成本造价信息,运维阶段更关注设备设施的维护信息等,所以建模仅是BIM的一个功能,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


究竟如何理解和认识BIM,梳理各方的观点,汇集三条:可视化;信息载体;协同性。


BIM万能?这大概又是另一种极端理想的认识,且不论现在的BIM技术是否支持,即便真到了BIM软件无所不能的地步,仅靠几个软件和系统就能把楼盖起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短时间内都让大家兴奋异常,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软件万能,系统万能,信息化万能。在与很多企业领导者交流时,对方听到BIM,立刻精神焕发,认为有了BIM就可以变成全自动,俨然把BIM当成了拯救建筑业的“超人”。很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很差,项目管理一塌糊涂,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严重。以为引进了BIM就能够脱胎换骨,瞬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显然是犯了BIM万能的逻辑错误。


其实BIM也好,其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好,终归都是一种技术工具、管理工具,最终都要靠人去驾驭和使用,所以BIM是企业管理完善的锦上添花,而不是管理低下的雪中送炭。


有没有一套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BIM系统?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目前阶段暂时还没有这样的系统,但随着BIM软件的研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许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系统。目前,企业推行BIM可以树立这样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推进当中,还是要从现实出发,从设计到施工,一步步走。盲目追求全过程的BIM信息系统实际上已经违背了软件及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将来的全过程系统,一定是从工具软件、BIM基础信息系统、ERP系统逐步发展推进而来,是一个分层次、分业务对象的多元组合系统,而非是所谓的标准的全过程BIM系统。


 


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


 


需求为王——一切从需求出发。和很多企业交流,发现大家好像很迷恋各种BIM软件、各类功能;与软件厂商交流,他们也会不遗余力地介绍软件无所不能的作用,很多企业在引进了所谓的BIM系统和软件后,发现不会用,也不知道引入BIM究竟要做什么。我的观点是,一定不要追着BIM软件功能走,而是要让BIM软件追着企业的需求走。如果没有BIM,我们施工企业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里面可能要划分一下层次,比如有企业级的需求、项目级的需求,企业级的需求无非就是财务的管理、招采的管理、成本合约管理等,项目级的需求可能更关注到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但这些需求不足以支撑与BIM软件功能的匹配对应,还要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实际就是按照施工一个项目,从开始的场地平整到最终的竣工交付为止,我们要按照传统的项目管理要求,把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和技术需求都梳理出来。


一切从需求出发,而非总追问软件能干什么,先搞清楚企业想要什么,是控制进度,还是量化成本?需求导向不仅是施工企业推行BIM的首要前提,也是推行其他信息化系统的根本出发点,比如很多企业都在上ERP,ERP首先要做的工作也是需求调研。只有先确定企业需求,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应用BIM,否则只能虎头蛇尾。


理性规划——分步、分层,循序渐进。施工企业推进实施BIM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推进的步骤大致可以划分以下三个层级:


 


 


 


在需求梳理中,有企业级的需求,有项目级的需求。其中项目级需求当中,有的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比如三维技术交底、管线碰撞检测等;有的是项目管理需求,比如项目的成本合约、施工进度等。所以在需求梳理的基础上,应该规划出企业推进实施BIM的步骤和层次,防止一哄而上。


目前BIM技术还不是一项人人皆知的标准工具,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使用阶段,所以基本规划应该先从功能性应用入手,也就是先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如提高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如三维交底,可以帮助施工技术人员很好地指导现场的施工,省去查找二维图纸的麻烦。随着对每项功能应用的不断熟练,会促使我们的管理思维和工作行为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BIM最先改变的就是人的思维,从思维到行为,有时需要漫长的过程。随着每个点的应用,基于BIM的数据模型信息会越来越丰富,一些工作方式方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自然会慢慢上升到项目级的管理应用层面。一旦项目级的管理基础较为扎实之后,基于BIM的项目级管理与企业级的ERP互联互通是迟早的事情,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把BIM比作生产力,把企业ERP、OA、项目管理系统等比作生产关系。那么施工企业在推行BIM的时候,应该先从生产力入手,快速提高某个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然后随着软件的研发、系统的融合成熟,慢慢向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过渡。


固化应用——对应岗位,循环复制。由于施工企业对BIM的需求不同,所以对BIM工作要求的深度也不一样,但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是希望有自己的BIM实施团队。前面已经讲过,BIM再好,终归要靠人去操作和实现,未来竞争不是软件间的竞争,而是谁更能利用这些软件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BIM实施人才对施工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围绕需求,找到适合的软件系统、路径和操作方法,确定最后实现的成果和交付物。基于此,要梳理出每一个应用点的操作说明书,笔者总结出了应用点固化及复制循环的五步方法论。


(1)需求梳理,分好层次与阶段。也就是前面说的一切从需求出发,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按照分层、分步的原则,客观理性地规划企业推行BIM的节奏和步骤。


(2)双向沟通,匹配软件与系统。针对具体的需求,找到对应的BIM软件和系统,进行双向交流,展示案例。


(3)需求与软件的对应匹配确认,实现路径和交付成果的确认。通过上面(2)中的沟通,在这一步要具体确定每一项需求实现的标准、具备的条件、最终实现后交付的方式。


(4)针对应用点的软件操作,编写出业务操作说明书,说明书需包含:业务描述(要干什么事)、适用的岗位(谁在用)、软件实现方案描述(用BIM系统是如何实现的)、画出流程图、编制出软件操作的截图流程。


(5)说明书评审,交底培训,日常应用考核。


操作说明书完成后,邀请企业内部技术专家、软件厂商技术人员进行评审,确保需求与软件功能完美匹配。评审通过后,组织相应岗位人员开展交底培训,培训后进入日常考核。同时业务操作说明书作为项目级、企业级的管理流程存档,并作为企业独有的知识产权。操作说明书的完成,可以解决因人才流动或咨询公司合同到期等原因造成的BIM工作无法推进、新人无法承接等问题。


 


BIM应用的现在与未来


 


BIM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围绕这一信息化模型,借助集成的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围绕建筑项目建造各方信息的分解、传递、共享使用和修正(设计、甲方、总包、分包、监理、供货等)。因此,BIM不是单纯的设计技术,而是项目管理的最佳可视化模型和协同应用信息载体。


目前,BIM主要应用在设计模拟、碰撞检查、管线优化、进度模拟、工量统计等方面,未来的BIM应用将实现BIM模型(信息载体)+云计算+协同管理平台,对BIM应用的重心也会逐步聚焦到对工程管理模式的改变上,最终改变整个建筑业的管理体制,BIM也终将从技术工具升级为管理变革的手段,届时BIM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文/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刘立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透过BIM乱象看BIM本质
综合分析BIM在运用与推广中的障碍问题
BIM│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业的核心
BIM丨建筑业信息化趋势及解决方案
长论文:《BIM的现状与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