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九) 加拿大温哥华格兰威尔岛

前言:城市滨水区是滨水城市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研究和借鉴国际城市滨水区开发成功案例,有助于我国滨水城市的经济发展。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振兴,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北美率先发起了城市滨水地区重建和再开发运动,并逐渐蔓延到欧洲和亚洲。到1980年代,城市滨水区复兴运动几乎遍及全球,本文以温哥华格兰威尔岛(Granville Island)项目为例,以系列文章形式探讨城市滨水休闲区的开发与实践。

格兰维尔岛位于加拿大市佛斯河流域南岸,实际上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与温哥华市中心隔水相望。占地面积14.2公顷。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富庶的潮汐盆地。然而城市的建设使这片盆地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结果是大片原始森林遭到毁灭性开发。随着1909年格兰威尔大桥的建成,城市跨过佛斯河向南发展,这片沙地被正式命名为“格兰威尔岛”,并作为工业用地繁荣一时。当时最早搬到岛上的企业——卑诗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木器加工厂房,今天作为大众市场的一部分依然在使用。在鼎盛的1930年,有大约1200名工人在岛上工作,行业涵盖锯木业、钢丝绳、铆钉、水泥制造、油漆业等。

     在经历了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的繁荣之后,北美地区的很多城市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大量的传统工业开始衰退,这个占地37英亩的工业小岛也不例外,格兰威尔岛因火灾、供水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而陷入困境,1960年代末这里已完全沦落成为城市工业废弃地。 最终决定将这个工业小岛重新设计,希望建成一个包括公园、临水住宅和公共艺术展示等多种功能混合的社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它已成为北美地区最为成功的复兴项目,吸引了大温哥华地区200万居民和全世界游客的目光,漫步岛上,你依然可以发现很多旧时的记忆。 

转机发生在1972年,加拿大联邦政府从国家港口委员会手中收回了对格兰维尔岛的行政管辖权,同年,作为佛斯河流域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出资2000万加币将格兰维尔岛改造为服务于周围居民的社区中心。自1976年开工建设以来,已陆续投资7000万加币。总结其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针对以保护为主体的规划布局,以大众艺术为导向的复兴模式及以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的复兴策略,对我国类似地区复兴改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岛上的业态分布非常复杂,共有各种商店及服务设施237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大众市场中包含50个各类商家;23个设计公司集中于原先是高大厂房的纯LOFT办公空间里;儿童市场人气最旺,共有26个店铺提供与儿童相关的商品;航海市场则吸弓了全球航海爱好者的目光,有54个商家提供各类专业全面的服务;其他部分包括各类手工作坊和画廊18家,传统皮革丝绸店相关业态14家,饭店、咖啡屋及临水旅店等服务设施16家,各种剧场和表演场所16个。总之为保证格兰威尔岛这一“城市绿洲”的活力,设计师在建筑功能的设计上颇费心思,从工厂到餐厅、旅馆,从手工作坊到学校、剧院,从市政服务到行政办公,这里几乎容纳了城市所应有的全部基本功能,甚至还包括6家至今依然在生产的企业,如海洋建筑公司,其主要产品是水泥,整个生产过程达到“零排放”。同时在入口处设立了模型向市民展示公司“零污染”的生产过程,公开透明,保证了整个格兰威尔岛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虽然各种城市活动功能混合,但大众艺术却是格兰威尔岛的主流和标志。这里是一个展示的大舞台,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演员或观众,食客或观光者,志愿者或艺术家。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这里总是“人满为患”。在人口密度一向很低的加拿大城市显得尤为突出。设计师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此一展身手,锻炼一下自己的艺术天赋,甚至连普通的店铺名称和标识系统都极具艺术性(6)。岛上经常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有些是长期性的,有些是季节性的,人们总希望聚集于此。尽管岛上没有多少固定居民,但它却没有像其他西方城市的中心地区一样在夜间出现所谓“死亡时间”,因为保留了部分工业企业、剧院和餐厅甚至夜间都有人在此流连忘返。 

     格兰威尔岛的复兴计划是以保护为主,以开发来促进保护。在建筑风格上始终保持着和谐与统一。为尊重格兰威尔岛的历史延续性,设计者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原有工业建筑,并在后面的建设中有意识地强化了这些工业特点,例如建筑本身采用拉毛水泥墙面,部分机器设备被保留在建筑内,原有的铁轨被镶嵌在柏油路面里,轮船的叶轮和工业设备的部件经处理后被用作小品装饰,而岛上仅有的一些原住民被安排在临水的一侧,这些以游艇为出行工具的临水住宅如今成了稀缺资源,价格昂贵。通过类似的方法,传统的特色被保留下来,并与现代的商业和文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人们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依然会找到旧时的痕迹。 

格兰威尔岛的实践成功在以保护为主体的规划布局、以大众艺术为导向的复兴模式、以及以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的复兴策略上。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对老建筑的再利用、景观设计的系统性和交通方式的多样性等。例如,建筑的雨篷、沿街装饰物等被刷成不同的颜色,反映建筑物的不同功能:绿色代表娱乐、红色代表商业零售、黄色代表生产、蓝色代表水上活动等,从格兰威尔大桥上俯瞰整个格兰威尔岛时,景观效果非常壮观;再如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场地的滨水特征,从临水住宅到戏水公园、水上平台、游艇码头以及各种水上体育活动应有尽有。另外包括公共汽车、自行车、小轮渡以及步行在内的多样化的交通也是格兰威尔岛改造的一大特点。这个多功能交通体系的提出,本意是为了鼓励大家放弃私人汽车的出行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岛上的交通拥挤。想法挺好,但实际操作效果一般,岛上的汽车依然非常拥挤,节假日车流量大时甚至需要义工来指挥交通。

总之,后工业景观是西方国家对工业文明衰落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提出的系统性对策,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工业废弃地的再生问题是我国大量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程度高、速度快,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地区的某些地方已经显露出了一些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格兰威尔岛的景观复兴实践作为后工业景观尤其是后工业艺术社区的经典范例,其以大众艺术为导向、文化传承为目的、从而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复兴模式,对我国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这一案例的成功是基于其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技术、经济背景,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废弃地而言,建设后工业景观应采取怎样的设计方法、实施过程和运营模式还需要依据客观的分析研究做出慎重、科学的解析与求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哥华格兰威尔岛海洋村悠游自适
混凝土搅拌站的美学自信
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D04)
格兰威尔八大法则
夏游(1 )
加拿大十二日游<yyd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