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两个“姊妹湖”远隔千里,牵线“红娘”竟然是苏东坡

我对徐州这座城市的认知一直很肤浅、很模糊。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知道徐州,最早可能同《三国演义》中“陶谦三让徐州”“刘备自领徐州牧”“曹操徐州屠城”“吕布辕门射戟”“张飞大意失徐州”等故事有关,以及“项羽都彭城”、淮海战役等与徐州有关的历史片段。再有,就是后来有个大学同学定居徐州,以及更后来读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知道苏东坡在徐州呆过,仅此而已。

直到同学亲自驾车带着我在徐州兜兜转转了两天,特别是他的一帮我从未谋过面的狐朋狗友们连续3个晚上的热情款待(车轮大战),才使我对徐州和徐州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徐州的灵秀宜居和徐州人的爽直好客给了我非常好的印象。

但是,今天我只谈徐州的云龙湖和苏东坡。


真的没有想到,徐州竟然还有一个这么大、这么美的湖!

云龙湖是在观赏过大龙湖后的第二天上午去的。大龙湖畔绿茸茸的大面积草坪、袅袅婷婷盛放着的大片荷花,同湖心岛相勾连的曲廻木栈道,清澈的湖水以及环湖新植的各色树木,已经让我这个北方人不住声的赞叹,且耗费了不少的手机电量。

云龙湖位置及大小示意,图中红点位置即云龙湖(百度地图截屏)

但当我站在云龙湖畔时,瞬间袭来的那种惊艳的感觉,却让我变得木讷了,驻足良久,没有只言片语出口!

丽日下的云龙湖

眼前,云龙湖水光潋滟,粼粼的波光随风轻舞;身后,云龙山草木葱茏,浓浓的树荫遮蔽艳阳;旁侧,榴花似火,啾啾的鸟鸣悦耳动听。

云龙湖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原名“石沟湖”“石狗湖”“苏伯湖”“簸箕洼”等 ,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是徐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58年疏浚扩湖,清淤叠堤,穿渠起闸,1960年竣工后更名为“云龙湖”这一新称。

亭榭外的云龙湖

放眼望去,偌大的湖面浩淼无际。碧蓝的天空下,对岸颇具现代气息的高楼,因透视的原因缩矮了一头,退于天际。远山如带逶迤如龙,将这云龙湖拥揽入怀……好一派水光山色!深深折服于美景的同时,我大有似曾相识之感。

云龙湖(百度地图截屏)

云龙湖以湖中路为界,东湖周长约8.1公里,西湖周长约7公里,再加上小南湖,云龙湖水面面积已达到6.76平方公里,比湖面面积6.38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还略大些。

苏公塔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一座五层八角形朱色高塔现身于绿荫中,走近方知塔名为“苏公塔”。经同学介绍,知此塔是为纪念曾任徐州知州的苏轼而建。

云龙湖风光(网络图片)

在同学的导游兼解说下,我们时而步行,时而车览,粗略地游览了云龙湖。

沉水廊道观雨(网络图片)

水杉林(网络图片)

就是这个云龙湖,真的让我对平日里好像“不显山不露水”的徐州刮目相看。湖之大,恐怕三两天时间里难以细赏之;景观设计之巧思,用心之巧妙,体现在“苏公岛”“沉水廊道”等处处景点、亭台楼榭花草树木等点点细节中,把一个大湖按照江南小巧园林一般来设计和营造,可谓大手笔,那挺拔高耸的水杉林令人印象尤深;特别是,偏居苏北的徐州,经济实力远逊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城市,但竟然舍得花大笔投资于一湖,这可真是徐州百姓的一大幸事!


真的没有想到,云龙湖还同苏东坡有关系!

1.

江城子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这首令人诵之动容的词作,饱含恋恋不舍的离情别绪,乍看像是送别题材,实则是苏东坡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即将离开徐州调任湖州知州时挥笔而就的《江城子·别徐州》。

苏公塔

在游览云龙湖时,同学“不经意间”让我与“苏公塔”“同心池”“苏公别徐图碑跋”、“苏公岛”、“苏公馆”“苏公足迹图”“苏公桥”等同东坡有关的景点一一邂逅。

苏公桥(网络图片)

之前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曾经到访过两次眉山的三苏祠,对东坡曾知徐州的经历有些印象,但所知不多。上述景点虽有附会的成分,但绝非无中生有、生编乱造。

2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调任徐州任知州。此时的他刚满40周岁,还没有自号“东坡居士”,还行走在正常的仕途之路上,也依然是那个心念社稷心系百姓的、为官一任必造福一方的能臣苏轼。林语堂曾说:“连苏东坡这样的天才,真正的生命也是从40岁才开始的。”

云龙湖苏堤(网络图片)

刚到徐州不久,苏轼就遇到入秋后的黄河决口,洪水泛滥,“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他动员百姓和士兵抗洪抢险,并身先士卒,“布衣草履,结庐城上,三过家门不入”,终于率众筑起一道“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的被百姓誉为“苏堤”的长堤,使得被洪水包围了45天的徐州安然脱险。洪水退后,他上书朝廷请求免除徐州赋税、増筑“外小城”以加固内城并获恩准。

苏轼很可能还是徐州煤田的最早发现者。在反复调查研究和细致查勘后,徐州的父母官苏轼在白土镇孤山勘探到了石炭(即煤炭),解决了百姓冬天柴薪奇缺无燃料、“城中居民风裂骭”的大难题。苏轼的《石炭并引》记录了他在徐州查找煤田的史实。同时,因为应用煤炭可提高炉温,他也因此促进了徐州冶铁业的大发展。

江苏探明煤炭储量近70亿吨,多数富集于徐州。徐州曾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煤炭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一度是徐州的经济支柱之一。2016年10月,随着徐州主力矿井之一的旗山矿的关闭,徐州的煤炭生产成为了历史。

苏轼的上述徐州抗洪和找石炭的事迹,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曾有记述。

3

任徐州知州的苏轼,是由密州知州转任的。此时的他,依然是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放达率真、豪气干云的苏轼,依然是那个闲暇时喜欢“逛吃逛吃”的行者苏轼。 知徐州期间,苏轼公务之余,或登临,或远足,或凭吊,足迹遍及徐州的云龙山、桓山、百步洪、戏马台、台头寺、燕子楼等处,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为今天的徐州增厚了一些文化底蕴。

徐州云龙山(网络图片)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苏轼的这首《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提到了云龙山和放鹤亭。

云龙山是徐州的风景名胜之处,更是苏北名山。此山海拔142米,山上树木繁茂,翠叶成荫,挺拔天地,粲然四季。远山常常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犹如仙境,在云龙山顶端有一座放鹤亭,苏东坡和喜欢带着宾客、僚吏甚至歌姬到放鹤亭饮酒。元丰元年(1078年)十一月,苏东坡在云龙山顶放鹤亭写下《放鹤亭记》,使得放鹤亭与云龙山成为后人慕名凭吊之所。

徐州云龙山放鹤亭(网络图片)

今天,在云龙山顶的放鹤亭,我们可以俯瞰云龙湖。

900多年前的苏轼,站在云龙山顶的放鹤亭,必然也能够俯瞰云龙湖。不过,那时候的云龙湖却叫做“石沟湖”或“尔家川”,湖面规模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大。

苏轼在《答王定民》诗中有:“笔中好在留台寺,遥知旗队到石沟”,台寺即指台头寺,石沟即指云龙湖;北宋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在《罢徐州,往南京(商丘),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五首》中有:“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秔稌”,石佛山即指云龙山,尔家川即指云龙湖。

苏轼没有直接咏颂云龙湖的诗篇,是因为那时候的“石沟湖”(“尔家川”),好比是一个瓣蕊未露的花苞,或者是还没有长成白天鹅的“丑小鸭”,不到予人欣赏的时候。

苏轼雕像

如果苏轼穿越时空而来,像我这般驻足于壮阔美丽的云龙湖畔,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他,该会有何种情态和举止?那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我不敢想……

然而,苏轼敢想!


真的没有想到,云龙湖竟然和杭州西湖是姊妹湖!

知徐州时,颇富浪漫主义情调的苏轼曾发奇想:“若能引上游丁塘(今汉王镇内)之水注入,则此湖俨若西湖。”

杭州西湖风光(网络图片)

想象中,他很可能曾经驻足当时的石沟湖畔,憧憬着改造后如杭州西湖般淡妆浓抹皆宜的景致。

实际上,作为实干家的苏轼,不仅有把“石沟湖”打造为杭州西湖那样的念头,还付诸于实际行动,亲率徐州百姓治湖,开辟了拔剑泉通往石沟湖的水道,可惜老天未能给他足够的改造时间,他仅在徐州任上呆了2年就调任湖州去了。他的心中是否因此留下遗憾,我们不得而知,想必多少会有些吧。

对于杭州西湖的美,苏轼此前是不吝赞美之辞的。在来徐州的6年之前,他离京出任杭州通判,在杭州当了3年“二把手”,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我们熟知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在苏轼眼中,平凡无奇的“石沟湖”,无疑是具有“开发潜质”的,是能够打造出杭州西湖那样的盛景的。

1950年代末,在那个人定胜天、敢叫日月换新颜的特殊时期,那个常年洪水泛滥、后来被叫转了音的“石狗湖”改建为了“八里长堤北卧,万亩绿波荡漾”的水库,并正式更名为“云龙湖”,云龙湖得以新生。1991年以来,经多年建设改造,始成今日之貌。

徐州云龙湖风光(网络图片)

今天云龙湖的出众之美,不恰恰证明了苏大文豪的眼力吗?

离开徐州10年后,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再次离京,出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并于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于是有了杭州西湖的“苏堤”和“三潭映月”。此时的苏轼已然暂时度过“乌台诗案”的打击,饱经风霜的他已经成长为那个时代无人能够撼动的文坛领袖,其自号的“东坡居士”已然响彻九州了。

1090年,苏轼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谁又能说,苏东坡疏浚杭州西湖,就一定没有弥补“石沟湖”未竟事业这一缺憾的情由呢?

1994年12月,远隔千里的徐州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苏东坡先后执政徐州和杭州、先后疏浚徐州云龙湖和杭州西湖的史实和佳话,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两湖结缘的“红娘”

中午在云龙湖畔吃了湖鲜。晚上再次被徐州人的盛情所打动,豪饮之后,醉眼迷离。是夜,徐州大雨。

这一天的情境,恰同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的前两句吻合。难道是巧合吗?

既如此,就套用他的这首词,改动5个字,作为本文的结尾: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已会,

数杯当属苏公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与徐州
徐州往事-云龙湖
徐州云龙湖导游词
知徐州,苏轼的高光时刻
千年雷州西湖梦
苏东坡和三条苏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