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生暑假求职注意一下几点
http://www.027xyw.com/article/620.html
大学生暑假求职注意一下几点
更新时间:2012-5-24        发布人:    点击次数:32
    

距离暑假还有一个月,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正进入“最后冲刺”,而在校生的实习岗位争夺战也进入高峰。近日,应届生求职网上的一则帖子人气颇旺,已叠加成近300层的“高楼”,多名学生留言讲述自己的被骗经历,并提醒后来人提高警惕。同时,近日本报还连续接到几例读者投诉,都指向实习生权益保护问题。

  “骗子公司”八点共同特征

  自去年年底建立以来,应届生求职网上的这个帖子一直在不断更新,共有90家“公司”入榜,其中大多为名义上的外省市公司,其中大部分都有“工程、建筑、电力”字样,很像正规的大型国企。网站管理员说,这些骗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和手段大多有共同特征:

  1、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

  2、收取“服装费、伙食费、体检费、报名费、办卡费、押金”等各种费用;

  3、告知无需任何条件可直接面试、上岗;

  4、薪资明显高于同职位同工种薪资平均水平;

  5、通知面试职位明显与实际申请工作岗位不相同,上岗期间索要烟、酒等礼品;

  6、公司地址含糊不清,面试场所不正规,如使用临时租借来的宾馆等地;

  7、非正常工作时间段预约面试或者面试地点在很偏远的地方;

  8、扣押或是以保管为名索要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

  以实习名义招廉价劳动力

  应届生小周因为家在南方,几个月前投递简历至一家咨询公司广州分总司,并接到了实习通知。该公司承诺实习三个月合格后再签三方协议。但是三个月后,包括小周在内的20多名求职者,一个都没留下,实习完了就说不合格,“不少人都是985名校的研究生,竟然都不合格!”小周发现,这家公司广州分公司总共就三名正式职工,剩下的都是“实习生”,“我们来实习,是冲着这家公司在业内还算小有名气。白干三个月就当积累工作经验,但现在是应届生求职的最佳时机,这三个月让我损失了其他的机会。 ”

  李鑫是明年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他和几个同学在某贸易公司找了一份实习,刚开始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六七个小时,后来被安排上晚班,每天下午2点开始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碰上工作量大时,下班时间只能延迟到后半夜。李鑫很疑惑:“别的同事都是工作8小时正常上下班,可为什么我们实习生的工作时间就那么长呢? ”

  中专生廖毅则反映,应聘某物流公司客服后却做了很多“杂活”,一开始电话接单、下单、跟单或服务跟踪,后来除了每天处理几十通电话之外,还得外出取货、搬货、调货,有一天还搬了400斤的货物。公司每天只给30元津贴,“十几个同学一起来实习,最终能留下的会有几个?我们不敢向企业要权益。 ”

  另一名实习生小金告诉记者,他今年寒假在某机械公司实习,参与汽车维修,上班时被倾倒的车间大门砸伤,公司却不认定为工伤,最终医药费都是他自己承担的。

  高校建“不良企业黑名单”

  昨日,记者从华师大、上大和外贸学院等多所高校了解到,同比去年此时,应届生签约率还稍有提高,不过仍有部分同学还在寻找工作。

  “现在新公司成立的速度太快,求职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招聘单位,确实要提高警惕。”上海大学就业中心主任王佩华说,如果招聘单位在招聘初期就以各种借口向求职者收取费用,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家单位不值得信任。虽然学校提醒学生防范这类骗局,但是每年还会有个别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之心的学生上当受骗。近年来,该校处理学生投诉较多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头衔往往是“××传媒公司”、“××影视公司”或“××文化传播公司”等,这类问题企业不少都是皮包公司,学生试用甚至签约后,很快就能发现它们在用工当中存在太多的不规范,“我们也有一个 ‘不良企业黑名单’,进入名单的公司就丧失了来校招聘的资格,我们还会提醒学生防范这些公司。 ”

  王主任说,针对希望来校招聘的新公司,学校就业中心只能做到检查它们的营业执照,如果有学生投诉,中心核实确有其事后,会取消该公司以后进校招聘的资格。对于已有在校招聘历史的公司,中心则会建议和帮助学生回访以往的校友,咨询企业的运作情况。

  并不是只有新公司的危险系数比较高,一些“品牌企业”同样值得警惕。就在这个长帖当中,浙江省一家知名水电集团的招聘人员留言提醒,有人冒用其公司的名义发布招聘信息,网站管理员也很快删去了这个骗子公司的招聘信息。

  律师呼吁推出实习条例

  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著名劳动法专家陆敬波表示,目前在大多地方,实习生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各个地方对双方关系的认定也不一样。一些城市认定双方为特殊劳动关系,享受最基本的劳动保护,而上海一般不认为双方发生劳动关系,若发生劳动纠纷,参照勤工俭学条款的标准。

  没有合同的保障容易导致实习纠纷频发。一些企业起初答应完成要求工作之后给予数量丰厚的报酬,结果反悔,由于当时只有口头协议,最终很难追讨。据前程无忧调查,不签订实习协议,无故被辞退、被迫加班和克扣工资被列为实习大学生权益受损现象的前三位,而90%以上的大学生在明知权益受损情况下选择“忍气吞声”。学生一般只知道薪水、基本福利和实习时间,至于实习期间做什么、承担什么工作责任、加班出差有什么待遇,85%的学生在实习之前 “根本不知道”。由于没有协议的约束和保障,实习单位对学生没什么义务和责任,学生对单位也不需要有太强的责任心,比如实习到一半突然离职等,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陆敬波表示,上海乃至全国每年寒暑假有数百万人参与实习,相关部门很有必要立法保护实习生权益。而在目前尚未有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建议实习生在上岗前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明确报酬、工作内容等,若不签订协议的,也要保留相关证据。通过签订必要的实习期合同或协议,可以解决实习生管理难的问题,无论对企业还是实习生保障性都更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离于劳动合同之外的实习生,HR该如何管理?|薪问薪答
715陈何芳,潘慧:我国大学生实习研究有何进展
大学生毕业实习,这“种”合同要注意,不然很容易丢失应届生身份
我要留下
中国人为何赴日研修做”奴工”
大学生假期实习: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