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建华详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userphoto

2024.02.01 湖北

关注
2024-01-27 17:55·红楼心语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指逢“十”岁数的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反而。)没了主意?”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成规,定例。)在那里。如今她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比照的例子。),那林妹妹就是(例子。)。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照例。)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指逢十的生日。如十岁、二十岁等。),也算得将笄之年(指盘发插笄的年龄,表示成年,可以婚嫁。将笄:古代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或“将笄之年”。笄:jī,挽发髻用的长簪。)。老太太说要替她作生日(庆祝生日。)。想来若果真替她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这么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讨口气:探口风,征求别人的意见。)。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指虚假的人情。)我不领。你不盘察(盘问审查。)我就够了,我还怪你!”说着,一径(径直,直接。)去了,不在话下。

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指缝纫、刺绣等手工制品。活计:做成的或待做的手工制品。)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生日礼物。仪:礼品。)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温和。),正值她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出钱。蠲:juān,同“捐”。)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她(置办,筹办。)酒戏。凤姐凑趣(迎合别人的兴致,逗人高兴。)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不限。)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特地。)地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也叫东道主,指请客的主人。),这意思还叫我赔上(贴补不够的钱。)果然(果真。)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勒索,敲诈。掯:kèn。)我们。举眼(举目,抬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旧俗出殡,主丧的孝子在灵前头顶铭旌,持幡引路,叫作“顶灵”。这里的“顶”即“顶灵”。五台山:我国古代佛教圣地之一,在今山西省五台县。这里因为讳言死,就用“上五台山”比喻死后登仙成佛。)不成?那些梯己(私房钱。)只留于他,我们如今虽不配(没有资格。)使,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得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猴子。戏称乖巧的人。)。你婆婆也不敢强嘴(顶嘴,强词夺理。强:jiàng。),你和我(bāng,原指敲击木头发出的响亮轻快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的。”凤姐笑道:“我婆婆也是一样地疼宝玉,我也没处去诉冤(诉说冤屈。),倒说我强嘴。”说着,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晚上向长辈请安。)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戏曲中的唱词和说白,泛指戏曲。),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一向。)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依例所送的礼钱或礼品。)不一,不须多记。

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平常,普通。)小巧戏台,定了一(戏班。)新出小戏,弋两腔(两种戏曲唱腔。昆腔:即昆山腔,用昆腔唱的词曲叫昆曲。弋腔:即弋阳腔。弋:yì。)皆有。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几桌。)家宴(只有家族成员参加的酒席筵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她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戏曲开始演出。)了。你爱看哪一出(指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我好(指定。)。”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就特叫一班戏(即戏班。)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没必要。)跐着人借光儿(借着别人的喜庆事沾光儿。跐:cǐ,踩,踏。这里引申为仰仗,依靠。借光:沾光,分沾他人的好处。)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一面说,一面拉起她来,携手出去。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所作的长篇神魔小说。这里指改编自《西游记》的戏曲。)。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令人发笑的滑稽表演。谑笑:开玩笑。谑:xuè。科诨:插科打诨。科:指舞台表演时的动作。诨:hùn,指戏曲中逗笑的台词。),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弋阳腔滑稽戏,为明传奇《裴度还带记》中的一出。写财主刘二为富不仁,用计扣下其姐夫裴度抵押的衣物,以偿利钱。)。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她们。我巴巴(特地。)地唱戏、摆酒,为她们不成?她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使得到利益或好处。)了,还让她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按(指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扮演。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叫《山门》、《醉打山门》,为清代传奇《虎囊弹》中的一出。写《水浒》中鲁智深打死恶霸郑屠后,到五台山出家避难,因喝醉酒大闹寺院,被智真长老打发下山的故事。)。宝玉道:“只好(这里是就喜欢的意思。)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哪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这里指舞台表演。)又好,词藻(这里指唱词。)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闹腾。)。”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点绛唇(《点绛唇》为曲牌名,分南曲、北曲两种。《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用北曲演唱,以《点绛唇》开头,故曰北《点绛唇》。)铿锵(kēng qiāng,形容声音响亮。)顿挫(形容声音有韵律,错落有致。)韵律(指词曲中用字和用韵所产生的音调节奏。)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曲牌名,属于《点绛唇》套曲中的一支曲子。)(指按照词谱规定的格律选字和用韵。)得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得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揾(随手拭去。漫:随意。揾:wèn,擦,拭。)英雄泪,相离(离别。)处士(有才学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曾厚待鲁智深的赵员外。)家。谢慈悲(原为佛教语。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悲悯。)剃度(佛教语。指佛教徒指剃去须发,接受戒条,出家为僧的仪式。佛教认为这是超度人们脱离生死苦难的开始,故称“剃度”。度:度脱。)莲台(也叫“莲花台”,即佛像所坐的莲花状台座。)下。没缘法(缘分,机缘。)转眼分离(突然,仓促。)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比喻心无挂碍,不受身外之物牵累。)。哪里讨烟蓑雨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多指隐者的服饰。蓑:suō。)卷单行(离寺而去。游方僧人入寺寄居,须将衣钵袋挂在僧堂的钩上,得到住持的许可,才能住下,这种手续叫“挂褡”也叫“挂单”;离寺就叫“卷单”。)一任(任凭。)芒鞋(草鞋。)(bō,梵语“钵多罗”的简称,指和尚用来盛饭的器具。)随缘(顺应机缘,随遇而安。)(化缘,指和尚向人求乞布施。)(点评:这支散曲是《山门》中鲁智深辞别师父时所唱,表达自己虽是英雄末路、却无怨无悔的心情。)

宝玉听了,喜得拍膝画圈(形容高兴时手舞足蹈的样子。),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即《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你倒《妆疯(北曲折子戏,写唐代尉迟敬德因不愿挂帅出征而假装疯病事。这里黛玉讥讽宝玉“装疯”,表达心中的醋意。)了。”说得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扮演)小旦(戏曲角色之一,多饰演年轻女子。)的与一个作小丑(戏曲角色之一,饰演丑角,表演多带滑稽。)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惹人怜爱。见:语尾助词,无义。)。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指龙眼,桂圆。)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意即看人家的脸色。)什么意思(这里指没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她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她恼。谁知你不防头(不注意,不留神。)就说了出来,她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她,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哪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指虚伪动听的谎话。花:不真实的。)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她,拿她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她。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使不得!”宝玉急得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异心,二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践踏。)!”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信口,随口。)胡说。这些没要紧(无关紧要。)恶誓(极恶毒的誓言。)散话(闲话,与正事无干的话。)歪话(怪话,不合情理的话。),说给那些小性儿(形容人胸襟狭窄,爱闹脾气。)、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管治约束。)你的人听去!别叫我(这里是唾弃、鄙弃的意思。)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愤恨不平的样子。)地躺着去了。

宝玉没趣(无趣。),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压低声音。)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地垂头自审(自我反省。)。袭人早知端的(指事情的经过。),当此时(绝对。)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而。)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脱身,转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屈。好好地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问得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戏弄,开玩笑。)的,——拿我比戏子(旧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含轻视意。)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得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没有办法辩解。),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这一节(指事情的一部分。)恕得(原谅,宽容。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得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自贬身分。)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她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还嘴,指受到指责时进行辩驳。),岂不她自惹(自找。)轻贱(轻视、瞧不起。)呢。是这主意(想法。)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好意。)一般(一样,同样。)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作人情,送人情。),倒说我小性儿(气量小。)行动(动不动。)肯恼。你又怕她得罪了我,我恼她。我恼她,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她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她二人,怕生隙恼(嫌隙,矛盾。),方在中调和(调解使和好。),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贬斥,毁谤。)。正合着(应着,印证。)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技艺高明的人。)劳而智者(聪明智慧的人。)忧,无能者(这里指不用智巧的人。)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指逍遥自在地漫游。)(漂浮。)若不(jì,用绳子拴住。)之舟”(点评:这几句话出自《庄子·列御寇》。原意是人生在世,不必过分追求巧智。这里用来形容贾宝玉因多智而多事,结果却吃力不讨好。),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语出《庄子》。意思是山中树木因成材而招人盗伐,源泉之水因甘美而惹人盗饮。比喻人或物太好了往往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或损害。寇:这里指砍伐。)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目前,眼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应付。)妥协(妥当。),将来犹欲为何(这里是还能做什么的意思。)?想到其间(这里。),也无庸(无须,不用。)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回想。)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宝玉不理,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眼睛直视的样子。)的。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劝。),只得以它事来解释,因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引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受人邀宴后,设酒席回请对方。)的。”宝玉冷笑道:“她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地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情形。)了?”宝玉冷笑道:“她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也与我无干。”袭人笑道:“她们既随和(形容态度温和,不固执己见。),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她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袭人见此光景,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句趣味(意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转身。)起来至(书桌。),遂提笔(立即,马上。)(随口说出。)(偈语。)云:

(验证,印证。我证,心证(情。)证。(这些。)无有(不要。)证,(则。)云证(这里作“领悟、彻悟”解。)无可(没有可以。)云证,(这样。)立足(站住脚。)(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点评:这首偈语用意双关,既是参禅,也是言情,表达贾宝玉在感情上的苦恼和纠结。)

写毕,自虽解悟(领会,领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牵挂。),心中自得(心安理得的意思。),便上床睡了。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决绝,不犹豫。)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看。)动静(情况。)。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写着字的纸条。),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有所感触而心生怨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这里指写着玩的东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给。)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实体的自我。)原非你,(任凭。)(这里似指湘云。)不解(你。这里似指黛玉。)肆行(随性而行。)无碍(佛教用语,指通达自在,没有障碍。)凭来去。茫茫(形容人生空幻,让人迷茫。)着甚(为什么。)悲愁喜?纷纷(形容人世间纷扰的样子。)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忙碌的样子。这里指宝玉总是为别人操心。)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没意思。)(点评:这首曲词是贾宝玉对所作偈语的解注,也是借谈禅之名言情,表达其在感情中“碰壁”之后,流露出对佛、道清静无为思想的向往。)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觉悟,指领悟佛教的真谛。)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指道家的书。)禅机(指佛门禅宗所宣扬的“妙谛”。禅:参禅,悟禅。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的方法,来参悟佛教的“真理”。机:机锋。)最能移性(改变人的心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怪诞的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魁:为首的,居第一位的。)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回,收起。)了这个痴心(不切实际的想法。)邪话(不合常理的话。)。”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极,最。)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两手掌相击,表示高兴、赞赏等感情。)笑道:“这样钝愚(愚笨。),还参禅(也叫“悟禅”。指沉思冥想,领悟佛理。)呢。”黛玉又道:“你那偈(结尾。)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这是林黛玉为贾宝玉所作偈语的续笔,具有谶语作用,暗示黛玉泪尽而亡,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干净:空无所有。)。”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觉悟得彻底。)。当日南宗六祖惠能(禅宗南派创立人,主张对佛法的顿悟,因其师为禅宗始祖达摩的五世弟子弘忍,故称“六祖”。),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唐代僧人,为禅宗第五袓。七岁从四祖道信出家,后定居黄梅双峰山东山寺,聚徒说法,号“东山法门”。)在黄梅,他便充役(担任差役。)火头僧(在寺庙里专管做饭的僧人。)。五祖欲求法嗣(禅宗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僧职,地位仅次于住持。)神秀(唐代僧人,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主张对佛法的渐悟。弘忍死后,他创立北派禅宗,史称北宗六祖。)说道:'身是菩提树(一种常绿乔木,树子可作念珠。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在此树下修成正果,所以佛教视菩提树为“神树”。),心如明镜台(指梳妆台。因梳妆台一般都清理得一尘不染,故作此喻。),时时勤拂拭(掸掉或擦去灰尘。),莫使有(佛教名词,指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佛教认为六尘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埃。’(点评:这首偈语是唐代僧人神秀所作,代表了禅宗北宗的主张,认为人自身虽有佛性,但因受尘世杂念侵扰,必须通过坐禅,逐渐修炼,方能领悟,因称“渐悟”。)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舂米。即用杵在石臼中击捣稻谷,以脱去稻壳。碓:duì,舂米的工具。),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断,了结。)。’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点评:这首偈语唐代僧人惠能所作,代表了禅宗南宗“顿悟”的主张,同北宗“渐悟”的主张相对。即认为所谓“觉悟”不是外在的而只要向内心寻求,因此主张不用诵经、坐禅、布施,只要体会佛教的精神,顿时觉悟,就可立地成佛。)五祖便将衣钵(佛门师徒间传承授受的法器。衣:指袈裟。钵:即钵盂,僧人盛饭的食器。典出《传灯录》,谓禅宗五祖弘忍将衣钵传与六祖慧能。后世本此,凡师徒相传,都称传承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禅宗僧人认为禅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彼此说法论道,多用比喻、隐语,甚至动作来表达,以问答机智锋利者为上乘,所以叫“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特别,不平常。)。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谈说佛教教义。禅:佛教用语,指佛法。)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佛教指领悟佛法的真谛。),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照。)出“语录(文体名。是禅宗僧人记录禅师言论的文字,以其多为问答口语,不重文采修饰,故称。)来,此皆素不见她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她们比我的知觉(知道。)在先,尚未解悟(领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玩话(开玩笑的话,戏言。)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如故,跟原来一样。)

忽然人报,娘娘(称后妃。)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把谜语用纸条写好,贴在灯上或直接写在灯上供人猜射的一种娱乐形式。),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指灯的外形式样。)白纱灯(用白纱罩住的宫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地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察看。)是否(对错。)。”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知道。)了,各自暗暗地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巧妙的心思。)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工整的楷书。)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得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宫廷所制装诗笺的封筒。诗筒:旧时一种可佩在身边,暂时收装诗歌草稿用的竹筒。),一柄茶筅(用竹子做的洗涤茶具的刷帚。筅:xiǎn。),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

大哥(这里指枕头。)有角只八个(古人枕头是方形的,两端共有八个角。)二哥(这里指兽头,屋脊两端的兽头形陶制装饰物。一说螭吻,传说中龙王的第九子,能喷浪降雨,放在屋脊上以避除火灾。)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点评:这一灯谜是贾环所拟,“大哥”指“枕头”,“二哥”指“兽头”。江淮一带有一种丧事习俗,就是人死后,把死者的枕头扔到房顶上去。由此推断,“枕头上房伴兽头”,或是隐喻贾府家破“人亡”。)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将灯做成可以折迭的屏风形状。)来,设于当屋(指客厅。),命她姊妹各自暗暗地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顺从父母,使父母欢喜。)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地牛心古怪(比喻脾气固执,性情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无拘束无边际地谈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恭敬地连声应答。)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女孩,姑娘。),却(一向。)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沉默不语。缄:jiān。)。黛玉本性(不爱。)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指言行不稳重。妄言:随便乱说。轻动:轻率地行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形容态度安详,一如往常。)。故此一席(指宴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指敬酒三遍,意谓宴会已进行一段时间。巡:遍。宴会中向同桌之人敬酒一遍为一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她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即春灯谜的简称。)雅谜(指诗谜。),故也备了彩礼(这里指贺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岂不。)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点评:这一灯谜是贾母所拟,谜底是“荔枝”。“站树梢”与“立枝”意思相同,“立”与“荔”谐音,所以谜底是“荔枝”。“荔枝”又与“离枝”谐音,或是隐喻贾府败落后“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

身自端方(端正方直。),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言”与“砚”谐音,“砚”又与“验”谐音;“必”与“笔”谐音。)应。——打一用物。(点评:这个灯谜是贾政所拟,谜底是“砚台”。一二句用来比喻贾政古板正统的性格,三四句则是暗示贾母等人所作灯谜中的谶言,必将得到应验。)

说毕,便悄悄地说与宝玉。宝玉意会(会意,领会意思。),又悄悄地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指元宵节。)下所用所玩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贾母因说:“你瞧瞧那(灯屏。)上,都是她姊妹们作的,再猜一猜我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胆尽丧。)身如束帛(比喻爆竹的形状,像一束卷起来的绢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回头、掉头,形容时间极短。)相看已化灰(化为灰烬。)(点评:这个灯谜是元春所拟,谜底是“爆竹”,或是元春入宫得宠和后来短寿的形象写照,同时也暗示贾府好景不长。)

贾政道:“这是炮竹(即爆竹。)(同“啊”。)。”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

天运(算盘拨动前,没人知道计算的结果,故云“天运”。)人功(算盘上的珠子,要靠人拨动,故曰“人功”。)理不穷(算盘永远都被人拨来拨去,故云“理不穷”。)有功无运(费了人力但运气不好。)也难逢。因何镇日(整日。镇:同“整”。)纷纷乱,只为阴阳(这里指上下排算珠,兼指男女、夫妻。)(数字,兼指运数、命运。)不同。(点评:这个灯谜是迎春所拟,谜底是“算盘”。或是隐喻迎春软弱的性格,以及听凭命运摆布的不幸遭际。)

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

阶下儿童仰面(指抬头看风筝。)时,清明妆点(妆饰,这里指出嫁时的梳妆打扮。)最堪宜。游丝(原指飘荡在空中的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这里指放风筝的线。)一断(全。)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点评:这个灯谜是探春所拟,谜底是“风筝”,或是暗示探春虽有才志高,却无力挽救贾府颓势,最后被迫远嫁不归的结局。)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

前身(指前世。)色相(佛教指一切物体的形状外貌。)无成(没能悟道成佛,修成正果。)不听菱歌(即看破红尘。菱歌:指乐府诗中的采菱之歌,内容多写男女爱情。)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比喻黑暗、黑夜。)(佛性。)中自有大光明(指大光明佛,即佛祖释迦摩尼。)(点评:这个灯谜是惜春所拟,谜底是“佛前海灯”,或是暗示惜春看破红尘,出家为尼的结局。)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即长明灯,供于寺庙佛像前,长年不灭。)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即元宵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不吉利。)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指内心活动表露在脸上。),只得仍勉强(这里是强迫自己的意思。)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由杜甫诗句“朝罢香烟携满袖”化来,暗点“香”字。)琴边(这里指弹琴时的鼎炉之香。)衾里(这里指床上用的熏香。)总无缘。晓筹(代指清晨的时刻。筹:这里指古代计时用的竹签。)不用鸡人(古代宫中头戴“绛帻”(红布头巾,象征雄鸡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报,五夜(指五更。)无烦侍女(指添香。)焦首(因更香是从头上点燃的,故称“焦首”。焦:火烧。)朝朝还暮暮,煎心(因更香燃烧是从外向里,故称“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rěn rǎn,形容时间渐渐逝去。)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点评:这一灯谜是宝钗(一说黛玉)所拟,谜底“更香”,或是隐喻宝钗后来凄凉寡居,独守空房的结局。更香:古时为夜间打更而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根香恰好一更时间,故称。)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这里是不常见的意思。),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幸福长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刚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用在句末表示或有可能的推测。),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玩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这里是用心、尽力的意思。)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成眠,入睡。),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自由。)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做得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比喻无拘无束,得意忘形。)一般。宝钗便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文雅。)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cuān duo,煽动,怂恿。)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得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一种糖,由两三股麦芽糖扭合在一起。这里形容纠缠的样子。)似的只是厮缠(纠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漏壶(古计时器)里的水面已经下落。指时间已晚。)四鼓(即四更,指凌晨一时至三时。),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与众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指节日。),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玩罢。”且听下回分解。


注者 | 潘建华: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江苏省镇江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致力于《红楼梦》与高考、《红楼梦》与中学生阅读、《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学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先后在《红楼梦学刊》《古代小说网》《语文报》《红楼文苑》《京江晚报》等公众号及报刊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编辑 | 落笔升蝶:资深痴红品红人。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非典型性解读(二十二)
老王分回解析《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现代白话《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元春灯谜暗藏玄机,贾政猜谜心生忧虑!
尘锁红楼:悟禅机与悲谶语,冤家父子的一次灵魂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