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信、达、雅”
摘要:自从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提出后,中国翻译界就一直对这一翻译理论进行无休止的争论,褒贬不一,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至于至今依然没有达成对这一翻译理论的共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现状,具体问题具体翻译,凭着客观的态度来更加深入地分析这一翻译理论。
  关键词:翻译;信;达;雅
  中图分类号:H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严复曾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
  严复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比较有系统地介绍西方近代思想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翻译思想家。严复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人,开启了我国近代和现代翻译活动全面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其提出的“译事三难”说为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标准理论奠定了基石。
  面对严复的翻译理论,不同的译者或是学者各自持着不同的态度,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论大家在这一理论上如何争执,他们都绝对不是对这一理论的完全颠覆,而是在此理论基础上的不同程度的变动与修改。若想正确解析严复的翻译理论,必须要彻底弄透严复“信、达、雅”理论的含义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
  所谓“信”,即翻译应当忠于原文、原话。这是对译者最重要、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修辞立诚”是说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翻译固然不是要求译者任凭己见描述自身领悟,而是要求译者正确传达原作者的真实感情或意图。对此,严复得出翻译的首要标准――“信”,即忠实可信。严复又在解释“信”时说:“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有时颠倒附盖,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本文。”他所谓的“信”要求译者既不依葫芦画瓢地硬搬原文字句顺序,也不能使原文意思有所增减。由此可见,翻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意思传达给不懂原文或者原话的读者或者听众。如果译者在翻译时连原文或者原话的意思都不能清楚忠实地传达给读者或者听众,那么不论其翻译出来的句子多么华丽、多么有韵味,都不能称之为翻译。译者翻译时,如果不遵循“信”字,轻者惹笑话,重者惹麻烦。
  对待“信”,我们应该持着坚定不移的态度去支持它。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观念怎样在变化,译者翻译时发挥的作用依然保持不变,仍然是将原句或者原文在不改变原有意思的情况下呈献给读者或者听众。任何脱离“信”的翻译都不是合格的翻译,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荒唐的翻译或者创作。翻译过程中如果不遵循“信”字,就会使得译文与原文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脱离“信”的翻译可以称得上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不论这种翻译之作如何上乘,如何无可匹敌,都难以使得读者信服,因为其传达的意思早已经背离了原文或者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给人留下了一种“反客为主”的不好印象。“信”字力求在形式以及内容上,以目的语读者熟悉而且能够自然接受的方式忠实于原文。翻译重要的是“将原文神理融会于心”,即“心领神会”,并无误地将其呈现出来。
  所谓“达”,即翻译应该顺达通畅以及达旨。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所用的词汇、短语及语法等都必须符合本语种的一般规范和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中文西化,西文中化的毛病,使得翻译读起来佶屈聱牙,给人一种扭捏之感,令人极为不痛快。“达”指顺达。中外两种语言结构差异很大,如若按字面意思翻译必将晦涩难懂。对此我们要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把意义理顺,即用目的语的表达方法去把源语言所表达的意思顺畅地表达出来。“达”亦指达旨。严复在未曾刊行的《天演论》 手稿中的《译例言》中说:“原书引喻多取自西洋古书,事理相当,则以中国古书故事代之,为用本同,凡以求达而已。
  对待“达”,我们应该持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实现它”的态度。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从此段话中,可以看出严复把“达”的地位非常之高,甚至他的“雅”也有为“求达”的目的。由于在翻译时,各个国家的句法结构不同,生活习性不同,说话写作方式不同,因而如若字对字翻译,势必会造成译文晦涩难懂。严复所采取的建议便是“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即采用本国的语言表达习惯来尽力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从而便于目的语读者吸收。随着时代发展、人类进步,我们在翻译时可能会遇到些罕见语言。这时如果译者能力有限,则译文只要达到“信”字,我们便别无所求了。“达”字服务于“信”字,只要“信”字做到了,而“达”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那么我们也无需非得对“达”字进行强求。但是当我们有能力在翻译时实现“达”时,为了目的语读者的利益,为了实现近乎完美的译文,我们仍将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它。
  所谓“雅”,就是要求翻译传神,给读者或者听众以美感。“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的“雅”来源于“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好的文章必定是要讲究修辞以及华美的。“一名之立,旬月踌躇”,这句话是严复翻译态度的真实写照,丝毫没有一点夸张。古人做文章是为了明道。如要明道,其文章必须要讲究文采。严复把“雅”仅解释为“尔雅”、“古雅”,还说要做到“雅”,译文应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在严复时代,文言文占主导地位,当时白话文只是被提倡而已。严复的翻译的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系统,而他的目标读者又是那些封建守旧的士大夫,即他说的“读中国古书之人”。要吸引士大夫们的注意,他就要给译作涂上一层糖衣,这糖衣就是士大夫们所心折的汉以前的古雅文体。“雅”是“古雅”,但在当下却具有时代局限性。
  对待“雅”,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眉毛胡子一把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部门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翻译更是如此。各种各样的翻译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关于翻译是否应该带“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持着负责的态度客观地分析原文以及目的语读者的背景。严复提出“雅”字主要是出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在我们这个完全不同背景的社会中,对于“雅”字是舍还是留,仍然需要慎重的思考。因为严复预设的读者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阶层,故而他一定要“求其尔雅”以迎合其读者的口味,或者如王佐良先生所言,此为其“招徕术”。但是在现在这个分工日益细致化的时代,我们应该看清自己的译文读者属于哪个类别,进而确定对“雅”字的取舍。如果译文读者属于文学流派,则译文必定求“雅”;如果译文读者属于普通人,则译文无“雅”亦无伤大雅。
  最后,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只有地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总结,将翻译理论不断带入实践中进行检验,我们才能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客观地对待严复的“信、达、雅”理论。面对“信、达、雅”这个翻译理论,我们还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其注入新的活力,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完善它,发展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名之立,旬月踟躇
李青崖的翻译 | 郭宏安
再论严复的“信达雅” |文化读书 - 雅虎论坛
译事三难:信、达、雅【重要L】
最新翻译的标准
翻译理论基本知识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