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下企业的自救之道:与其集体失眠,不如向死而生!
作者:电商君
来源:电商报(ID:kandianshang)
“黑天鹅事件”指的是那些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这些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的负面反应,甚至会颠覆整个局势。

这次疫情,就是2020年飞出的第一只黑天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同的企业表现各异:一些免疫力差的企业在苦苦支撑,一些免疫力强的企业奋力自救:大企业体现了大企业的担当,小企业表现了小企业的坚韧。

尽管应对疫情时表现不一,企业在面对这场疫情时还是有两点共识:首先,要打好疫情防控这一战,将损失减到最低;其次,要找到企业应对危机的解决方案。

疫情煎熬下,这些企业逼近生存红线!

病来如山倒, 2020年一开始,很多企业的发展因为疫情的骤然来临被彻底打乱了:餐饮、酒店、旅游、休闲等行业率先失守,疫情煎熬下,一些企业逼近生存红线!

其中,线下餐饮行业首当其冲。

疫情发生后不久,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说:“我们有400多家线下门店,但是基本上都停业了,只保留了100多家外卖业务,而100多家外卖业务只能达到正常营收的5%至10%,而我们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贾国龙的话很快刷屏,引起各方关注,主要是这件事给公众带来的强大心理震荡:如果年收入超百亿的西贝集团都轰然倒下了,其他的中小企业还有活路吗?

西贝等餐饮公司在商业模式上的不足也浮现出来:为了追求短期规模效益,餐饮行业都是“今天赚的钱明天就开连锁店”,现金储备不足,长时间停工没有收入来源后,企业一下子陷入绝境;所以,有远见的企业一定要建立规避风险长效机制,风险来临时方能从容应对。

此外,线下教育和娱乐休闲也从之前的“冠盖满京华”变成“斯人独憔悴”。

2月6日晚,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发布公开信,称因受疫情影响,北京校区从即日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一天后,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宣布,将在2月9日与全体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员工不同意该方案,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

这两家企业面对的共同困境是:疫情发生后,客源在一夜之间消失,公司的业务无从开展。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线下获客的方式风险极大,特殊时期,还应该从线上获得新用户增量,并且激活原有用户,才能维持业务的开展,安然渡过难关。

对很多线下实体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而言,这次疫情的发生也让他们明白,面对疫情,企业的运营思维、获客方式、商业模式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你的世界才会豁然开朗!

疫情之下,商业形态已发生变化!

其实,像非冠肺炎这样的危机,之前不是没有遇到过。一些企业还通过积极转型,获得再次提速的发展良机。

2003年,阿里巴巴内部有一名员工被确诊为非典患者,受此影响,全公司五百多人被在家隔离。当时正是阿里巴巴高速发展时期,员工们每天在公司加班加点,全员隔离对公司是灾难性的影响。

危急之中,阿里迅速行动起来:联系电信部门上门,确保每位同事家里都能联网,并接入公司系统,开始了全员在家办公。公司业务电话全部转接到员工家里后,非典期间,“你好,阿里巴巴”从未间断,很多客户甚至都不知道阿里巴巴出现了疫情!整个疫情期间,阿里巴巴的业务不退反进,增长了50%以上!

在这次非冠肺炎疫情到来后,不少零售企业举步维艰,但仍有一些企业因为提前做好了新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在疫情中表现出坚韧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个案例:林清轩在钉钉和手淘加持下,业绩达到平时的200%!

疫情发生后,本土原创天然化妆品品牌林清轩的经营大受影响:16年辛苦打拼在全国开出的300多家门店,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有157家门店闭店歇业,还在苦苦支撑的170多家门店也是门前冷落。

春节期间历来是化妆品行业冲销售额的旺季,疫情发生后,林清轩的整体业绩断崖式下滑90%。林清轩CEO孙来春估计,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变,再有2个月,公司就要完了。

1月31日晚,孙来春以《至暗时刻》一文告全体员工,鼓励员工们冲破困局、逆光而行。

这时候,林清轩此前新零售改造的效果显现出来了。

原来,此前就一直看好新零售发展前景的林清轩已经进行了新零售改造,不仅公司整体业务全面上云,还和阿里云、百胜软件合作搭建了业务中台,广泛采用了阿里云的线上数字化解决方案。

疫情到来后,钉钉在2018年6月推出的阿里新零售“王炸”产品智能导购很快派上了用场。

所谓智能导购,是通过打通智慧门店、钉钉、手机淘宝,形成完整的线下商家导购端解决方案。通俗地说,林清轩的线下导购只要绑定自己的钉钉账号和门店,和用户的手淘会员绑定后,就能无碍实现三方的线上互动,用户在阿里的电商平台下单,钉钉会向线下导购及时送出信息提醒,将这笔下单算入导购的业绩。

使用了智能导购后,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导购们纷纷通过钉钉给顾客发送贴心护肤知识,用心和顾客交流产品情况和当下的疫情情况,传达出绝境之中勇敢活下去的勇气。

林清轩员工在非常时期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感染了顾客,林清轩的销售情况发生奇迹式的改变。

2月1日,孙来春发现,武汉地区的销售额冲到了全国第二!调查后发现,武汉地区的100多个导购全部通过钉钉打通淘宝,将线上订单转到线下导购的业绩中来!

随后,武汉地区的做法推广到全国,几天后,林清轩的全国销售业绩回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一些地区的业绩还逆势上涨,成交额达到平时的20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很多企业因为疫情影响至今不能复工的情况下,林清轩却通过阿里云线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的智能导购,发现线上销售的广阔空间!

接下来,孙来春规划了All in线上的战略,通过在全国导购群里进行直播培训,鼓励员工冲破困局,通过线上销售趟出一条活路。

正如孙来春说的:“如果天猫上的商家直播搭起来,林清轩恐怕就能彻底逆转窘困局面了!”

第二个案例:蒙牛借助阿里云实现供应链优化。

对于奶制品企业而言,春节是冲量的好时机。但是疫情发生后,蒙牛的产能大幅度下降,这对于蒙牛这样的现代大工业生产企业几乎是致命的:现代大工业生产时代,一件商品从原产地产品到上架,是由诸多紧凑的环节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掉了链子,整个供应链系统就寸步难行。

面对疫情,蒙牛一方面积极履行大企业的必要担当,第一个向抗疫一线送出奶制品,第一家开展捐赠,将产品最先送达武汉医院;与此同时,蒙牛也迅速对全局做出判断,做出重大的战略部署:

首先,非常时期的战略转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鉴于湖北疫情严重,该地的工厂无法运转,需要及时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远程调遣,将部分生产订单向安徽马鞍山的分厂进行转移。

其次,充分发挥钉钉在蒙牛OA体系中的作用。

疫情当前,4.5万蒙牛员工全部在家使用钉钉在线办公,钉钉强大的功能覆盖到公司业务、职能、生产、物流等各个部门,在疫情期间形成数字化能力,保证了蒙牛的组织与协同;同时,蒙牛员工还每天通过在钉钉上健康打卡报平安,完成全国80万个终端门店,32个城市和56个工厂的3.8万员工健康管理。

事实上,从2018年起,蒙牛就已经和阿里云合作,打造了蒙牛智慧奶源、蒙牛智慧供应链和消费者洞察系统,蒙牛的基因中早就融入了阿里云的数字化,这也是蒙牛在特殊时期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利用数据化赋能供应链、最大程度发挥数字化优势、保障公司运转畅行无阻的有力保障。

第三个案例:红蜻蜓和淘宝大学合作,学习直播;全员钉钉,高效办公。

这次疫情对线下服装、鞋类行业的冲击是很惨烈的;这时候,红蜻蜓的表现非常引人注目。

首先,利用钉钉实现高效企业管理和协调。

疫情发生后,在钉钉平台的支持下,红蜻蜓实现了组织在线、业务在线、沟通在线、会议在线、学习在线等,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其次,打通阿里销售体系,实现精准营销,并且建立CRM系统

先是用钉钉云课堂对在家的店长、导购员们进行线上业务培训。然后加大重点产品的推广,利用手淘、钉钉等渠道打通阿里销售体系,实现精准营销,端对端服务顾客;同时和阿里云合作通过打造数据中台,一举打通了线上线下全链路,实现全域研发、全域生产、全域营销,以线上获客全面替代传统的线下获客,将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最后,把业务转到线上直播,开拓业务增长的“第二战场”。

疫情发生后,红蜻蜓依托和淘宝大学合作,培养直播能手与网红的优势,将业务转到线上直播,这也成为红蜻蜓在非常时期让加盟商能继续开展业务的“秘密武器”。

红蜻蜓在非常时期的亮眼表现,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线上线下交融方面,红蜻蜓早就与阿里巴巴进行了深度全面合作,还入选了阿里巴巴A100″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全面推进新零售战略部署:自去年实行数字化智能转型、推出1000家智慧门店以来,红蜻蜓在终端取得突破性成绩,今年,还将全面部署门店数字智能化,实现直配直销的新营销模式。
正如红蜻蜓副董事长兼副总裁钱帆在钉钉群中说的:“红蜻蜓因为数字化走在前面,面对疫情的抗击能力与工作效率更加强大,这次钉钉真的帮了红蜻蜓大忙。

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需要“一朵云”?

为什么阿里云新零售数字化转型方案在特定时期对企业的帮助如此之大?

从上面的一些案例也可以看出,疫情期间零售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线上线下的长期割裂,一些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了用线下一条腿走路。结果疫情到来后,自己就走不下去了。

林清轩等企业的成功转型也说明,当线下业绩遭遇瓶颈时,通过阿里云新零售数据化解决方案向线上要业绩是很多零售企业新的商机。当然,这个商机需要企业在判断趋势的基础上提前布局,当线下业务受困后,才能及时将业务转到线上,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等方式实现数据化分析,指导企业企业正常开展。

在新零售数字化转型方案方面,阿里云提出了五部曲,帮助零售企业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

第一:基础设施云化。

相比于自建IDC,全面上云具备很多优势,已是大势所趋势:首先是成本相对自建IDC最少降低三成;其次是云服务器的稳定性是物理机的5倍机上;还有云上服务器平均交付周期也比IDC大大缩短。

作为国内最大的云服务商,阿里云早就具备了将企业整体上云的能力,形成了完整的前期的云化战略咨询,上云方案设计,后期的上云实施,云上应用架构和数据库优化等服务,能将各种复杂场景下的传统和互联网企业数据迁到云上。

目前,特步、波司登等传统服饰企业和阿里云合作上云后,相比那些还没有上云的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业绩提高也更迅速。

第二:触点数字化。

随着零售行业的深入发展,零售业的数字化发展已经从线下信息化的1.0时代、线上电商化的2.0时代,发展到线上线下全渠道数字化的新零售阶段。

新零售时代,零售企业拼到最后,不是某一方面突出的单兵作战的能力,而是数据化时代的全域作战能力。在这方面,阿里云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借助IoT中台构建数字化门店,让线上线下数据为我所用,将让传统门店焕发出新的动能,成为获取客流的有效手段。

第三:业务在线化。

这次疫情到来后,很多企业在产品、支付业务在线化的基础上,通过钉钉的管理平台搭建起企业组织在线和沟通在线,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完美的体验;与此同时,利用阿里巴巴创新提出的业务中台也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波司登、特步、快鱼、安踏等传统零售企业实现业务在线化后,都在销售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四:运营数据化。

随着零售业态的发展,老一代的“烟囱式的”IT系统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割裂,非常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而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的赋能,企业各部门的数据上云后可以像流水一样自由流动,还可以实现轻松调取,形成最佳的决策方案。

第五:供应链智能化。

新零售时代,企业的前端核心业务在数据、业务双中台融合后,经过全站上云的算力加持后,将倒逼企业加强供应链数字化的改革,最终实现端到端的智能化,智能驱动物流优化、及时补货和调度,构建起快速柔性的智能化供应链。

阿里云新零售数字化转型方案在非常时期对企业的改造如此卓有成效,还因为它背靠的是庞大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输出的是阿里巴巴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模式,具备很强的示范性和适用性。

总而言之,疫情当下,与其集体失眠,不如向死而生!零售企业不能只把视野放在线下,还应该抬起头来,把眼光放在更广阔的线上,从IT侧做好准备,做好双中台积累——而阿里云新零售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开启红蜻蜓第二曲线:4000家店未营业,却日入百万 | 数智化时代的复工
“拯救”林清轩们
构建数智底座,阿里云携手零售企业云上破局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4000家门店关闭,5000名导购变微商,红蜻蜓是如何完成自救的?
「女王节」的小型救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