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人》:孩子们的权利

2012-06-20 18:05:21

归档在 《家人》 | 浏览 4275 次 | 评论 1 条


孩子的身心在不断成长,当他们清楚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并通过权利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时,往往会比成人行使得更好。

/十六夜 专家支持/ 涵(教育专家、作家)

前不久,性学家方刚提出了尊重青少年的性权利的观点,然而孩子的权利并不仅仅只有性权利这个单一项,在受保护权和受教育权的前提下,还包括自主权、玩耍权、隐私权等……聪明的父母虽然理解个中道理,却总是犯下一再越权的错误。孩子是拥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只有父母树立起更为完善与民主的家庭教育意识,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的权利。

 

我们都是入侵者

这是一堂热闹的亲子关系课程。围坐在台下的父母被问及是否清楚孩子应该享有哪些权利时,都积极地给出了这些答案:自主权、参与权、玩乐权、隐私权、还有性权利。好极了,看来父母们都很清楚孩子的权利范围。

不过,老师又问大家,不论何时在作出与孩子的权益有关的决定前,是否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同他们商量并听取意见?这时,父母们却有了其他的表现。

第一个发言的林语心,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她提到:“在疼爱女儿和尊重她的权利之间,我始终感觉很矛盾。她2岁时学吃饭,结果把饭菜洒了一地,于是我赶紧又重新喂她,这样一直到她4岁,才勉强能自己把饭菜送进嘴里。我想,在孩子每次对应该自主的事物进行探索时,我总在习惯性越俎代庖。”

跟着,另一位母亲周芸晓也提到:“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在他3岁时,给他分别报了游泳、画画、钢琴、英语等兴趣班。当然,报名之前没跟孩子商量。似乎也觉得没有商量的必要。如今孩子学得最有兴趣的是游泳,也抱怨过不喜欢其他课程,但我却一心想他门门都出色,对他的要求格外严厉,几乎没给他自由玩耍的时间。”

话匣子打开后,还有一位自称惠美爸的父亲也表示:“我女儿今年升初中,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女儿花更多时间在自己的房间独处,变得很喜欢打扮,也有男生打电话来家里找她。而且太太还跟我说,打扫女儿的房间时,她发现抽屉里放了一个带锁的日记本。我们经常问女儿是不是早恋了,太太也常勒令她不准和男生过从甚密。一次太太当着女儿的面,挂断同学电话还警告对方不要再打来时,女儿终于和我们大吵了一次,还差点闹得离家出走。”

这几位父母都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明白孩子应该享有独立成长的自主、玩乐的权利时,还是因为各种为人父母的理由,急躁而粗暴地扮演着入侵者的角色,对原本属于孩子的权利进行了越权乃至剥夺。

 

孩子不是附属品

每一位对孩子越权的父母,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爱。凭着对孩子的爱,所以勇往直前地牺牲自我替孩子代劳一切,甚至设下限制替孩子选择一切。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热爱读育儿书籍、对科学教育观侃侃而谈的父母,一旦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却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向“爱”屈服。道理就如头脑可以接受劝告,心却不能一样,而爱,因为没有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

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四大基本权利。孩子的权利得到国际上的重视,是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是一个权利的主体。

而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权利范围更为广泛。特别是孩子的隐私权和行使民主生活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

谈到孩子的生存权和受保护权,父母们都很容易接受,孩子当然应该受到成年人的保护;但若谈及孩子的发展权和参与权时就会发现,多数父母几乎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要有自己的隐私,为什么要对不该他们操心的家庭事务乃至社会事务发言。

孩子生来就是被保护的,这是为人父母最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很难接纳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与其相关的所有尊重。

加上孩子的不加辩驳、不会辩驳,父母们就更有了忽视他们所有权的理由。甚至还有已经侵权的父母认为,给孩子那么多的权利,孩子还怎么管呢?不是无法无天了吗?

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懂得珍惜自己权利的孩子,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孩子更容易教育。孩子的身心在不断成长,当他们清楚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并通过权利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时,往往会比成人行使得更好。

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父母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因为,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放权让孩子去做

我们都是急躁的父母,害怕孩子吃苦吃亏,担心孩子未来的路走不好,于是迫不及待地越权代劳甚至干涉阻止。而孩子自出生起,就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与意愿,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非常渴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自主权。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角色,也应该是一位有智慧的长者和一个民主的引导者。放权给孩子的前提,是要为孩子建立是非与规则的边界。首先要让他们懂得人的权利是有限的,就连父母也不可能对所有事情做主,而且不论作何决定与选择,最终都会由自己去承担结果,哪怕是失败。

写《家庭教育在美国》的留学博士黄全愈就在书中讲道:“为了完成古埃及的课题研究,儿子矿矿在妈妈的协助下用蜡做起斯芬克斯雕塑。从做模、浇筑、定型到最后的雕塑阶段,母子俩终于发生了争论。由于粗手粗脚的矿矿尽出错,妈妈担心作品就此前功尽弃,关键地方就不让矿矿动手了。矿矿当然不愿意了,他毫不客气地问妈妈:这是您的课题研究还是我的?妈妈也着急了:就因为是你的,我才这么费心帮你。如果做失败了,你拿什么去学校交作业呢?但最后,妈妈投降了,毕竟这个雕像的负责人是儿子。”

“完成的斯芬克司雕像下巴少了一块,脸也一边大一边小,两条前腿也从根部断了下来,不过老师竟对这个有缺陷的作品赞不绝口。”这就是一个很好地在当下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并允许孩子失败的例子。

放权,事实上从孩子对外界有辨识与探索能力时就应该开始。孩子的事情父母不可能代劳一辈子,他们必须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父母只需要将危险缩小到可控范围内,接着,就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吧。

另外,在学习之余的当下,玩乐权也属于孩子可以全权支配的范畴。完成功课后,父母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玩什么,以及跟谁玩。隐私权也是同理,在了解孩子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及情绪状况的前提下,孩子在当下不愿向父母倾吐的,就别凡事逼问。把足够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秘密。

让孩子自主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在我们为家庭发展做计划,又关系到孩子的切身利益时,也得让孩子参与其中,并放手让他们实施想法。这也是属于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只要孩子实施的想法不违背道德法规等大原则,父母就最好收起拒绝权,因为孩子也有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的权利。

 

妈妈你是对的

在我们对孩子的权利充分放手时,也不得不更长远地去考虑孩子的人格发展和身心健康。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日趋成熟的过程,价值观、自控力和辨识力都还并不稳定完善。所以父母既要懂得适当放权,也要懂得适当地参与其中进行掌控。

好比在孩子展露出某些兴趣和特长时,父母则要适当挖掘并加以引导,和孩子一起共同探索是否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相关技能培养;在孩子对物质表现出渴望时,父母也要引导孩子学会理财并建立正确花钱的金钱观等。

然而最让父母感觉头疼,不论当下还是长远都难以放权及参与的,可能还是孩子的性权利问题。性学家方刚不久前就讲道:“孩子有自己的身体使用权。如果我们承认孩子有拒绝的权利,那么也得承认孩子说要的权利。”

很多父母可能都难以接受,孩子还未成年时,就允许他们身体力行地对性进行探索。在我们接受传统教育观念里,性一向是未成年人的禁忌,被认为是不自爱和危险的。但作为过来人的我们也很清楚,这并非父母一味阻止就可以避免孩子去探索。

生活在德国的华人Susan陈,就谈到了一次关于女儿对性进行探索的经历:“女儿今年16岁,身心皆早熟,加上个性开朗,还有不错的钢琴才能,在学校非常受男生欢迎。她也和一个她认为成绩和脸都没得说的男生走得很近。圣诞节前,她一直跟我讲大家在筹备Party,她也很期待和那个男生约会,要求我准许她在外面过夜,并向我保证不会做错事。”

“我并没阻止她去参加聚会,也没告诫她哪些不该做。而是对她说,她拥有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不排除会有一些可能性,让她去跃跃欲试,但之后,她可能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一些什么后果,搞不好还会付出哪些代价。女儿想了一个下午,最后来找我,对我说,妈妈你是对的,我决定不去约会了。”

我们完全可以从Susan陈的分享里获得启发——孩子有了解和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从孩子有性别意识开始,父母就有责任参与其中,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让孩子明白基本的性知识以及如何进行性保护。

也就是说,在人格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父母得把握住大方向,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也才会树立正确权利意识,事情也才不会失控。

 

这样尊重孩子的权利

自主权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你只需要帮他们排除危险即可。耐心去倾听孩子的话,鼓励他们说出对每件事的看法及大胆去做,允许孩子失败,更别嘲笑他们的梦想幼稚。

玩乐权 不要把他们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学习填满。书本上的知识远不及生活常识与大自然亲切易记,哪怕孩子在玩泥巴、看闲书,也会从玩乐中体会到知识。

隐私权 进他们的房间记得敲门,对于他们的私人物品不要随意乱动,给他们独立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感受拥有小秘密的幸福吧。但要告诉孩子,你愿意倾听他们的所有。

参与权 不论是家庭发展计划还是孩子未来规划,都应该让孩子明确知道。因为他们是家庭的一分子,对任何家庭中的计划和决策,都有自己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性权利 现代资讯的发达会让孩子知道很多,所以在适当的年龄,要用谈心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反应和欲望要给予理解,而且双方都不应该感到羞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败也是孩子的一种权利
孙云晓:我的新家庭教育观
21岁单亲妈妈外卖员VS休学养胎女研究生:读书和不读书,到底差在哪?
离婚之后,你会让前妻或前夫看孩子吗?我采访了10位离婚人士
我们需要新家庭教育观
如何把婚姻问题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