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计算机病毒史上中的八大“恶霸”
       八大计算机恶霸:   

  (1)Elk Cloner(1982年)

  Elk Cloner被认为是全球第一款个人计算机病毒。当时只有15岁的理查德·斯伦塔(Richard Skrenta)针对苹果Apple II计算机编写了这一病毒。Elk Cloner存储在软盘上,当一台计算机从感染了Elk Cloner的软盘启动时,病毒就开始运行,并将自己复制到其它软盘。由于当时的计算机采用双软盘驱动器,并且软盘使用非常频繁,因此病毒迅速传播。不过,Elk Cloner只是在计算机上显示作者写的一首诗,因此更像是一个恶作剧。

  (2)BRAIN(1986年)   

  BRAIN是第一款针对微软操作系统DOS的病毒。BRAIN的作者是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在当地经营一家计算机商店。由于当时软件盗版风气很盛,为了保护自己出售的软件,他们根据一些国外资料编写了BRAIN。当一台计算机感染BRAIN后,屏幕上就会显示巴基斯坦兄弟经营的计算机商店的电话号码,相当于他们为自己做了广告。

  (3)MORRIS(1988年)   

  MORRIS的作者是一名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而他的父亲当时是美国政府顶级计算机安全专家。MORRIS共感染了连接到互联网上的6000台大学和军用计算机,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互联网病毒,但传播范围却没有如此广泛。MORRIS作者最初的目的并不是瘫痪其它计算机,而是写出可以自我复制的软件。但是,由于程序的循环没有处理好,计算机会不停地执行、复制MORRIS,最终导致死机。

  (4)MELISSA(1999年)   

  MELISSA是最早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之一。当用户打开一封电子邮件的附件,病毒会自动发送到用户地址列表中的前50个地址,从而迅速传遍全球。MELISSA曾经感染了15%到20%的商业电脑,带来了3000万美元到6000万美元的损失。   

  (5)LOVE BUG(2000年)   

  LOVE BUG也通过电子邮件传播,它伪装成一封求爱信,一旦用户打开电子邮件,病毒就会立即通过群发邮件传播。LOVE BUG借助人们对于情书的好奇心迅速传遍全球,造成了大范围的电子邮件阻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6)“红色代码”(2001年)   

  “红色代码”利用了微软软件中的一个漏洞,是最早的网络蠕虫之一。由于“红色代码”只需要一个网络连接,而无需用户打开电子邮件附件,所以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也更广。为了抵御这一病毒的入侵,很多系统管理员不得不安装一个微软专门发布的软件补丁。

  (7)“冲击波”(2003年)   

  “冲击波”利用了微软软件中的一个已知漏洞,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它至少攻击了全球80%的Windows用户,使他们的计算机无法工作并反复重启,大量企业用户也未能幸免。为了尽快找到始作俑者,微软甚至发出了悬赏通告。   

  (8)“震荡波”(2004年)

  “震荡波”也利用了微软软件中的一个漏洞,它会在网络上自动搜索存在漏洞的计算机,并直接引导这些计算机下载病毒文件并执行,因此整个传播和发作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只要这些用户的计算机没有安装补丁程序并接入互联网,就有可能被感染。与“冲击波”类似,“震荡波”也会导致计算机反复重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古论今20大计算机病毒大盘点
世界第一个计算机病毒是怎么来的
勒索病毒肆虐全球!历史上这些严重的病毒事件你都了解吗?
认识计算机病毒
2021年电脑病毒排行榜,你家上榜了吗?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防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