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永久的日志
袁世凯家族(80) 只看标题

袁世凯家族(9)

2007-07-12 07:19

 

5.五世同堂最后的幸福时光

 

90多岁的老婆婆还能穿针引线、缝补衣裳,观者无不称奇。在袁家,就有这么一位特长寿的人瑞,她是袁世凯的曾祖母郭老太太。

如果把崛起的袁氏家族比喻作一座大厦,郭老太太则是大厦的奠基人。她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光绪元年(1875)七月去世,按中国传统计岁方法,包括闰月算在内,她整整活了100岁。郭老太太历经乾隆、道光、嘉庆、咸丰、同治五朝,从36岁丧夫守寡,到百岁老人儿孙绕膝,一生荣辱在她看来都是过眼烟云。

嫁到袁家之初,她怀揣的是一个女人普通的梦想,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为夫君当好贤内助。谁知天公不作美,半途上活生生拆散了一对夫妻。丈夫去世时留下五个儿女,最大的14岁,小的还在喂奶,六口之家的担子压在肩头上,她咬紧牙关硬是挺过来了。那是她一生中极其艰难的十几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181)| 评论(0)

(一篇关于《袁世凯家族》的评论)
又起硝烟 ——评《袁世凯家族》
阿兰那
   河南项城将要投资6500万元修缮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故居了。这就像一记擂鼓的重锤,又疯狂掀起了关于袁世凯功罪之争的轩然大波。莫衷一是,言人人殊之论难能计数。 
   其实,这种焦点之战,口水之争,对那些早已黄鹤杳然的古人们自然是毫无益处,它的n多意义也只是在消耗许许多多亢奋的类似多余的精力,让人看一看我们所能表演的极限罢了。
   历史,只是已经过世生命的层层堆积。我们也仅仅只是一样走来的生命。如果说我们在进化方面已经保持了某种有益的特质的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183)| 评论(0)

袁世凯家族(8)

2007-07-11 07:55

 

从袁寨走出的女子

 

袁甲三在外厮杀疆场、建功立业的几十年,项城袁氏家族也一荣俱荣,在袁老四(袁重三)的操持下,成为名声遐迩的望族新显。

太平军在南方兴起以后,北方中原一带也接踵而来闹起了捻军。有个叫王庭桢的人,原本是一名无业游民,纠集了一班人马,打出“杀富济贫”的旗号在项城举事。这一场骚乱,虽说住在城郊张营的袁家没受到什么损失,却大大虚惊了一次。骚乱过后郭老太太与主持家政的袁老四商量:如今兵慌马乱,得赶紧搬家!

家大业大的袁家要搬家,当然不能马虎从事,袁重三恭恭敬敬请来风水先生宽五爷,请他踏勘地势地形。宽五爷手托罗盘,看了看袁氏祖先坟茔,不由大惊,一改踞张之态变得谦恭起来:“两龙走势,一凤后翔,钟昆前峙,形似太极之圈,状如莲花开放,茔城收山川大地灵气,贵不可言!”未等袁重三细问,又附在他耳边说道,“天机不可泄露,袁家需要选择一个极吉的阳宅,以应此阴宅,便可大贵。”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217)| 评论(0)

袁世凯家族(7)

2007-07-08 16:48

 

一个人的崛起和一个家族的崛起

 

项城袁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中原望族群中的耀眼新星,主要靠的是小时候并不怎么出众的袁甲三。

袁甲三不是特别聪明,但是也并不笨,关键一条是他有个既严厉又慈爱的优秀母亲,一手举着鞭子,一手拿着香馍馍,诱导儿子们静心读书,走科举之路。袁甲三一连参加了九次乡试,均与举人头衔擦肩而过,可他毫不气馁,反而愈战愈坚,终于在道光十五年(1935)考中进士,授官礼部主事。

这是袁氏家族发迹的开始,也是袁甲三人生旅途的第一步。

在由皇帝直接主管的六部中,每个部的一把手均由满人担当,是为尚书;下设左、右侍郞,相当于副部长,分别由满人和汉人担任。礼部主事是仅次于尚书、侍郎的官衔,类似于今天的秘书长。在袁甲三任礼部主事期间,担任礼部左侍郎的曾国藩是他的顶头上司,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262)| 评论(0)

袁世凯家族(6)

2007-07-07 06:45

项城袁氏家族由郭老太太发端、四个儿子齐心协力共创的红火家业,到了他们下一代“保”字辈头上,仍然保持着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

老大袁树三,娶妻王氏,生子袁保中、袁保庆;老二袁甲三,娶妻陈氏,生子袁保恒、袁保龄;老三袁凤三有一子,名袁保颐;老四袁重三有四子,姓名分别为袁保晋、袁保纯、袁保恬和袁保皖。

正应了一句俗话:“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大概因为袁家老大、老二当年勤奋苦读的缘故吧,在“保”字辈的这九个儿子中,真正能为袁家争得荣耀的,还是袁树三、袁甲三生下的四个儿子。

袁保中是一代枭雄袁世凯的亲生父亲,少年时两次应试科举不中,遂断了这个念头,一生也没有入仕做官。在郭老太太孙子这一辈里,袁保中是老大,顺理成章地留在家中帮助四叔父袁重三操持家务,即使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清朝半壁江山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316)| 评论(0)

袁世凯家族(5)

2007-07-06 06:55

袁家祖坟冒起了青烟

如果细心探究的话,一个家族的兴衰,必定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

在袁氏家族最初的一轮崛起中,郭老太太绝对是个功不可没的人物。在她含辛茹苦的操持下,家庭境况逐年好转,蒸蒸日上。更为可喜的是,几个儿子不仅用功,而且团结,有的会当官,有的能赚钱,不管会当官还是会赚钱,所有兄弟都是一门心思想着这个大家族。这个传统一直影响了几代人,直到袁世凯这一辈的早期,袁家子孙仍然像群星围绕太阳转似的,整个家族都以郭老太太为中心运转。

这是后话,按下不表。先来说说郭老太太四个儿子以及一群孙子的情况。

大儿子袁树三,年轻时异常用功,人也聪明,曾经以优异成绩考取县学,并且破例成为享受困难补助金的“廪生”。然而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必须得比其他兄弟多承担一份家庭义务,郭老太太虽然能干,但毕竟是个女人,家庭大事上遇到难题,往往是同老大袁树三商量。翅膀上系了包袱就难以飞高,也许因为这些原因,袁树三的科举之路并不通顺,后来他在陈留县署理训导,兼涉教谕事宜,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局长。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170)| 评论(0)

袁世凯家族(4)

2007-07-04 17:40

 

 

民国三年(1915),袁世凯筹备当洪宪皇帝,拍马屁者从四方云集而来,环绕在他身边。有些御用文人考证“龙脉”之来源,认定其远祖是三国时代的袁术,近祖是明末名将袁崇焕,在效忠信中献计献策,请求袁世凯每年要祭祀袁氏先祖,以保“龙脉”兴盛。袁世凯看了这些效忠信,没点头也没摇头。那阵子他正在筹划坐龙椅的大事,没功夫操心这些鸡零狗碎。何况有人在他耳边嘀咕,那两个姓袁的大人物在历史记载中并不怎么光彩。

袁寨村的人告诉我,多年前袁氏祠堂墙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267)| 评论(0)

袁世凯家族(3)

2007-07-04 17:38

 

第一章  望族新显

 

 

 

1.  命运.风水.积阴德.读书

 

走进袁世凯故居,说不清心中涌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就是在这幢饱经风雨侵蚀、油彩已经蜕化剥离的老房子里,一百多年前,一个婴儿脚踢着蓝花布的襁褓,发出了生命中的第一声啼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人在历史中的动作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显赫,有人夸他是人才,有人骂他是奸雄,无论夸他的或者骂他的,都得附带一句形容的话:“百年难得一遇”。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这个人生前能量巨大,不仅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行程,甚至一时间改变了其行进的方向。即使在他死后,其忽隐忽现的幽灵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游荡,久久不散。

袁世凯故居位于河南项城东南17公里处的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202)| 评论(0)

袁世凯家族(2)

2007-07-04 17:32

 

目录

 

 

第一章:望族新显

1.  命运·风水·积阴德·读书

2.  袁家祖坟冒起了青烟

3.  一个人的崛起和一个家族的崛起

4.  从袁寨走出的女子

5.  五世同堂最后的幸福时光

 

第二章:公子正途

1.  上马杀贼,还是下马读书?

2.  人情练达即财富

3.  迷茫中掉进了温柔乡

4.  “庆”字营中的一把屠刀

5.  一场兵变带来的机遇

6.  “捉放李”与“小钦差”

7.  国事家事,事事烦心

 

第三章:发迹台阶

1.  十字路口的选择:沉沦或崛起

2.  北洋军阀的始祖

3.  官系网中穿针引线的功夫

4.  戊戌政变中的尴尬处境

5.  在山东巡抚的任上

6.  一个解不开的死疙瘩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157)| 评论(0)

袁世凯家族(1)

2007-07-04 17:04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名字——袁世凯。

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他生长的土地和环境无不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关系,其中家族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而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重大事件中的人物,往往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历史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时候甚至能使这个历史人物作出改变历史行程的决策和行动。

在传统中国里,家族背景,对一个官僚的政治行为是有着决定性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族环境的影响弥足

分类:袁世凯家族| 阅读(140)| 评论(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95年,袁世凯的曾祖母郭氏坚决要搬出袁家自立门户,袁曾祖父袁
【陈州故事】14:袁世凯故事之袁寨的兴衰
【故事、旅游】 “粉 丝”、周口关帝庙
袁世凯曾祖母郭氏,袁氏家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成就显赫之家的女人
袁世凯家族曾经有多牛?
这个地方因为拆迁让淮阳人再次走近一位本土历史名人,皇帝曾赐他谥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