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语言被指冲击汉语文化 专家建议立法禁止

网络语言被指冲击汉语文化 专家建议立法禁止

 2012-06-14 14:10  深圳新闻网    【字号:  

周海中承认,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居然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语言学”概念的学者。2000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即《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第九期刊登了周海中的文章:《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

“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热词出现后,网友们PS出了这样的图片

“给力”一词一度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1

  美国人也有网络流行语

  中国专家最早定名“网络语言学”

  “当时倒也不是有多深入的研究,只是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对它的未来发展有一些想法,所以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发表了。”12年后的今天,当我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回忆起自己在2000年发表的文章时,他这样向本报记者解释。

  周海中承认,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居然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语言学”概念的学者。

  2000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即《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第九期刊登了周海中的文章:《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当时是杂志社约一些学者畅想一下21世纪可能会出现的新学科,由于我当时对网络比较感兴趣,而且隐约觉得网络语言的研究有形成学科的可能性,所以就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文中对于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等做了一些阐述。”周海中当年的预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网络语言学也悄然兴起。2003年,西班牙知名学者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教授在其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作了较为全面的探究。

  事实上早在1996年,在美国做访问教授的周海中就已经大体了解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那个时候跟一些美国的教师和学生用电子邮件交流,经常会看到一些‘美式网络用语’,比如说HRU,就是How are you?(你好吗?),BTW就是by the way(顺便说)。”也是在那时起,周海中对于这些网络语言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网络发达之后,中国也会有类似的语言出现。

  周海中的想法果然不错,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逐步发展,一批网络用语通过网络论坛、邮件、QQ、MSN等网络工具开始大肆传播,并且逐渐有进入生活的态势。

  7456不是密码,而是“气死我了”的缩写;酱紫与甜酱和色彩无关,而是“这样子”的简写;“表”与手腕和时间无关,是“不要”的简称……

  2

  网络语言要不要立法禁止?

  国人很紧张,老外很宽容

  中国的网络语言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其充满了争议。

  打开百度新闻搜索,键入“网络语言 争议”字样,相关的新闻会出现5000多篇,时间跨度从2000年前后一直延续到现在。

  很多媒体在报道网络语言争议时,都会将矛头指向其中一点,即网络用语逐渐地出现在了学生的语文作文当中,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有人担心,网络用语的频繁出现,会对中国的汉语言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与破坏。不少媒体都曾报道过类似的消息,即学生作文日记中屡屡出现网络用语,让不少老师大呼“看不懂”,不少专家甚至觉得,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规范使用,应该对之实施禁止。

  这样的争议,是中国网络语言十多年发展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否应该进行立法,也一度成了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甚至有人还对此做出提案,一时之间关于“网络语言”入侵汉语言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那么“网络语言”真的会具有如此危害吗?国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事物的呢?

  事实上,欧美国家却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虽然近年来周海中并未过多地研究网络语言,但是对于国外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在美国期间,不但与当地学生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也会看到他们的一些作文。“学生作文里也有网络用语,但是教师们似乎习以为常,可能是他们自己经常接触网络用语,并明白它们的含义,因此对于学生作文里出现的网络用语都很宽容,极少有批评学生的情况出现。”周海中对记者说。

来源: 山东商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络流行语应成为良性的革新力量
第29届北美汉语语言学会议(NACCL
如果网络用语用文言文说出来……体会到了汉语的魅力
十大网络流行用语
推介||《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我与汉语言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