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言拿着上海文学朗诵微型小说

莫言拿着《上海文学》 朗诵微型小说

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与学者和学生对话

  当地时间昨天下午,莫言来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与学者、学生对话。活动一开始,他朗读了自己的微型小说《狼》和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的片段。在与读者交流时,有读者问他是否幸福,莫言幽默地反问:“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吗?”

  朗读:手拿《上海文学》

  莫言先朗读了微型小说《狼》,这篇小说出自他的一组小说《小说九段》,最初发表在2005年1月的《上海文学》上。这组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令马悦然赞叹之余动了自己写作微型小说的念头。莫言朗诵时,手里拿的正是今年11月的《上海文学》杂志,这一期刊登的“莫言特辑”中收入了莫言的部分小说、对其小说的评论以及相关的访谈、对话。随后他又朗读了小说《生死疲劳》中的片段,引起现场热烈的掌声。

  写作:必须探讨人性

  朗读了作品之后,莫言与主持人现场对话。主持人问他作品里谈的是什么,莫言认为,所有作家通过作品来探讨的最终还是人性。当然,人性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作家都在探讨人性,至今也没有探讨清楚,所以我们还想继续探讨下去。莫言说,我们就活在历史中,所谓的现实马上就会变成历史,所以任何现实问题实际上都是历史问题的延续,“我的小说里面既有历史,也有现实,是两者的融合。”

  读者:尊敬所有的人

  获奖后,莫言作品的读者大增,但他们是否都能理解莫言的思想?莫言觉得,有的读者会看到作品里的故事,有的读者会看到作品里的思想,作为一个作家,他应该对所有读者都表示足够的尊敬。即便有的读者曲解了创作的原意,也应该尊重他们。“而且我也感觉到,优秀的作品就存在着无限的被人曲解的可能性。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可能被人曲解、误解。只有那种主题特别明确的、特别简单的小说,才不可能被误解。”莫言举例说,中国有一部最有名的小说《红楼梦》,几百年来每个人都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所以我觉得高明的小说家会把自己的思想深深地藏在他的故事里面,他应该把他主要的精力放在塑造人物上,让人物自己表达思想。所以有的小说充满了矛盾,充满了悖论。我今后要继续努力,争取写出这样充满矛盾和悖论的小说。”

  历史:并不影响理解

  有读者问《生死疲劳》中给西门闹七条命的原因,莫言解释说,西门闹的几次转世灵感来自于佛教六道轮回的概念,他在写这本书以前曾经到中国北方城市承德,参观了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庙宇,在这个庙宇的墙上画了六道轮回的壁画。“关于西门闹的故事实际上在我头脑里已经酝酿了很长很长时间,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动笔,就是没有想好结构的方法。当我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以后,头脑里一下子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用这个作为小说的结构。”

  莫言在回答另一位读者的问题时说,自己的小说确实带着很重的历史背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当然知道人民公社、生产队,但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很可能不知道。他当年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时,对当时的农奴制度和当时的地主社会一点也不了解。这当然会使他的阅读有一些障碍,但是并不妨碍他正确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小说里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事物,都是作家为了塑造人物设置的一个环境。”

  文学:年年得掀高潮

  关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莫言说,“好的文学很多,感兴趣的人很少”,这是全世界共同的现象,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现在文化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剧场在演戏,网络上在争论,电影院在放电影,每个人可以有很多的方式把自己一点点业余时间消磨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所有的人都来看我们的文学。但我相信优秀文学的读者,永远不会减少到让我们没有兴趣写书的程度。”

  莫言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中国读者读他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作家得了诺贝尔奖,中国的出版界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他的书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量出版。所以,我觉得文学年年都得掀高潮。

  80后:寄予无限希望

  年轻的学生再次问起莫言80后的问题,莫言说,自己的女儿也是80后,他过去觉得80后好像永远长不大,现在觉得这是错误的理解。“我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就发现我的女儿比我想象的能干多了。我想再过20年、30年,这个世界是80后的天下了,到那时各领域重要的人物都是他们。所以我对年轻人寄予无限希望,我想今后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最后一位读者问莫言:“你幸福吗?”莫言说自己起码今天很幸福,“因为有这么多的读者来听我讲话。我看到这么多年轻的脸上甜蜜的笑容,因此我幸福。”

  本报记者  夏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言:如果不是因为写了《生死疲劳》,我估计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
精神平衡术:论莫言的梦魇叙事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莫言如何以六道轮回独特形式,呈现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蜕变带来的阵痛
莫言:我的文学梦依然强烈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难得的“完整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