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春节故乡探亲行
    很早就和二哥和弟弟约好了此次回乡探亲行程,年初一早晨,他们早早就到浦东机场迎接刚从新马旅游回上海的我和女儿,在把我女儿送回家后,我们三兄弟就迫不及待地即刻踏上了北上的探亲旅程。
    
    此行和2005年春节一样,首先驱车五百多公里到达位于安徽淮南市淮南农场插队至今的姐姐家,那年我们是兄弟四人同行,现如今由于大哥的不幸早逝,只剩下我们兄弟三人同去看望姐姐了,这也是我们兄弟应该尽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毕竟姐姐一人在外多年,况且也渐渐上了年纪,需要更多的关怀。


    安徽省淮南农场隶属省农垦事业管理局,位于淮南市东郊,经济开发区南。2000年由原淮南乳品公司中的乳业部分单独组建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后,恢复原淮南农场体制。



    姐姐是在1970年中学毕业后,插队入户分配到淮南农场的乳品公司乳品厂工作的,一直工作到退休,随后,他的儿子也进入了由原淮南乳品公司中的乳业部分单独组建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工作并到现在。记得小时候在春节期间,姐姐回家探亲,每年都会带些当时市场上不大买到的奶粉回家,让周围邻居都有些羡慕。



    乳品公司乳品厂的老家属住宿,应该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房屋已非常陈旧,但姐姐至今还住在里面。



虽然再次见到姐姐感觉她衰老了很多,但看上去精神状态还是比较饱满的。


    这是离姐姐老房子不远的农场新盖的家属楼,现在她儿子一家和岳父岳母住在这里,感觉儿子还是挺孝顺的。



晚上,我们和外甥以及他岳父母全家一同在一家土菜馆吃了一顿团圆饭。



外甥的女儿和岳父,小家伙比以前好像漂亮了。



上一张三年前的老照片比较一下。



晚上,外甥晓辉把我们安排在淮南市市中心住下。



第二天早晨,请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牛肉面美食。



饭后按原定计划,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下午一点多钟,我们来到了江都市真武镇红旗河桥。



    这里是我们的二姑妈家,老人前几年去世,我们已有很长时间没有来往了,去年国庆节,二哥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和她的大儿子取得了联系,这不他们正在家门口等着我们的到来呢。






    二姑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前我们从未见过面,而二儿子在七、八十年代经常来上海出差到我老家来,所以比较熟悉,尽管已有30多年没有见过面了,但一看到,还是很快地就相互给认了出来,而且倍感亲切。



我们又来到二儿子家看了看,这是一幢90年代建造的房屋,父亲生前曾经到过这里。



老家的房屋内,每家厅堂中央都有这样一个拱台,用来供奉祖先和菩萨。



    离开江都二姑妈家时已近下午五点,驱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泰州古城,受到了我大舅的长子爱春的热情接待。我和弟弟与他比较熟悉,母亲在世的时候几乎每年都相聚。从桌上的茅台酒就可以看出,他对我们接待是什么级别的了吧?



大家一起举杯共祝新年美好!



华庄是母亲的老家,她生长在这里,19岁时才离开家乡去上海投亲。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这里。



1970年7岁时曾经和母亲、弟弟一起第一次到此探亲。现在原来清澈、干净的河道现在已变得有些脏和窄了。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全国农村一样,村子里的年轻人愈来愈少,整个乡村略显凋零。



这里就是母亲祖上留存至今的两间老屋宅地。



我们探望了仍在此居住的二舅夫妇两位老人,并送上红包表示敬意。



和两个表兄弟在外公外婆居住过的老屋前留影纪念。



在离开华庄之前,又去村头的善缘寺看了看,这里曾经是一所水乡小学。



庙里还见到了一座主席坐像,说明在农村,一般普通百姓对毛主席还是很有感情的。



45年前,我们母子三人就是从这儿首次离船登岸进入华庄村的。



下午,我们一路驱车又来到了父亲的故乡泰州姜堰市梁徐镇。老宅就坐落在宁靖盐高速公路旁。



    面前的这幢两层小楼,是二叔20多年前在世时建造的,建造完不久,由于劳累过度就去世了,2006年曾经兄弟四人到过这里,现在好像又经过重新装修。



两个堂弟正好都在家,走进房内,果真室内也已装修一新。



供奉祖先的排位仍然在供桌原处放着。



    由于我们对在故乡的其他姑妈家的情况不熟,二哥就和堂弟商量好了,让他媳妇领路陪同我们先去位于顾高镇的三姑妈家。



梁徐离顾高大概有十七公里的路程,我们就在乡间水泥小路一路穿行。



过了这座庙基本上就要到三姑妈家附近了,如果没有人领路还真不容易找到。



三姑妈现在一人就住在这幢房子里。



    老人现已83岁,看上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见我们来了,拿起手机就和子女联系,只可惜他们都不能马上前来,只能等待下一次有机会见面。



毕竟是老人一人独居的房子,所以居住环境也不那么讲究。



临行前,我们同样送上了祝福红包并合影留念。




    回堂弟家途中,顺道来到了大姑妈家,经管我们知道她也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们和她的大儿子来往还是比较密切的,还是可惜,由于没有事先联系好,没有人在家,对此还是稍感遗憾。



    再次回到父亲生长的地方,1924年4月12日父亲就出生在这里,非常感叹父亲凭借脚力,一路走到高港码头,然后坐船奔赴上海的勇气,从这里到高港足足有四、五十公里的路程。


    这座小坟是我亲奶奶的墓地,1983年重病中她由二叔和两个姑妈带着回到这里,不久就去世了,在上海我们全家的第三代都是由奶奶带大的,我们兄弟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奶奶恩情的,待来年一定要把奶奶的碑竖起来。



由于还要到最小的姑妈家,而且今晚还要赶回上海,在此钱家堂兄弟五个拍照告别留念。


    傍晚时分,我们见到了已等候很久的小姑妈一家人,对于小姑妈相比其余三个姑妈来说,我们还是最熟悉的,因为她到上海次数最多、逗留时间也是最长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她是几位姑妈中最幸福的一位。




    小姑的三个子女以及孙辈都非常有出息,而且孝顺,是我们此行中祖孙三代同聚在一起,吃过年晚饭的唯一一个长辈家庭。



   由于过年,外面饭店几乎很少有开门的,但我们在这些亲戚家都受到贵宾式的接待,拿最好的酒烧最好的菜来 招待我们 ,不仅如此,很多还拿出当地出品的优质农副产品送给我们,让我们带回家和家人共享,这一切都让我们三兄弟心中有些不安,我想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血浓于水的款款亲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南市的第一座高铁车站——淮南东站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淮南东站
一图读懂2022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梅雨墨作品丨田家庵,母亲永远无法割舍的故乡
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淮南)
淮南统计年鉴2018年PDF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