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岳飞诗词选

      南宋绍兴11年(1141),民族英雄岳飞被汉奸秦桧害死,至今已860年了。去年初夏笔者路过杭州前往岳墓凭吊,在一枚石刻上得见明代文征明挽岳飞的《满江红》词: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
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
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

  文征明这首词,直指宋高宗赵构,斥责他为保住帝位不想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因而与秦桧狼狈为奸,杀害抗敌英雄岳飞,甘心向金国屈辱称臣,割地赔款。全词揭示了岳飞悲剧的深刻原因。

  由文征明的挽词,笔者想到了岳飞留下来的三首词——它们或不为今人所知,或知而未解其意,或被疑为伪作。因而在这里做些考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岳飞英雄品格的了解。

  (注:后三首考析为本站接续)

(一)

岳飞诗词第一首《小重山》

  这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宋以后一直流传。但对词中岳飞发出“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的叹息当作何解?他为什么会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慨?他的满腹“心事”到底是什么?这些,人们则见仁见智,其说不一。笔者带着疑问,阅读古人篇札,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打到朱仙镇,“大功垂成”,却“一日奉十二金字牌”,要他退兵;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南宋陈郁《藏一腴话》又载:“岳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中有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豀壑之求’。”就是说,退了兵他依旧反对和约,力主抗战。而《宋史·秦桧传》也说:岳飞“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屡言和议失计”。据此,笔者认为,岳飞此词,当作于退兵之后。其中“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区,他即使解甲归田也无家可归。“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感叹投降主和派占了上风,他身为主战派少了知音,报国无门。而他的“心事 ”,就是北伐中原,光复旧物,“还我河山”。清代初年沈雄编《古今词话》,所持的也是这种观点,他说:岳飞“故作《小重山》,……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总之,此词是在投降势力压迫下所抒发的满腔抗战爱国忠愤,并非日常生活起居的感受。
  


(二)

岳飞诗词第二首《满江红·写怀》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

  清康熙年间沈辰垣等所编《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引南宋陈郁撰《藏一话腴》云:“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

  明汤阴教谕袁纯于景泰初年着手编辑《精忠录》一书,景泰六年(1455)印行。此书卷三载有岳飞作《满江红》词。汤阴岳庙中现保存有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王熙书《满江红》(“怒发冲冠”)词碑。明万历十年(1582)刊本《汤阴精忠庙志》明嘉靖刻本岳珂《程史。》“附录”及此后的许多诗词选本均收录这首词。

  这首词几百年未见前人撰文质疑,但到了近代,却有人认为它是伪作,所持理由是: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陈郁的《藏一腴话》及宋元载籍均未录此词。这个论据不足为凭。因为,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的《岳武穆集》十卷本早已失传,所以宋、元人之书未见此词;只是到了明代嘉靖时,大学士徐阶才收集散佚,编成《岳武穆遗文》,其中收词两首,一为《小重山》,一为《满江红·写怀》。徐阶录此词必有根据。另外,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又收载宋代邵公序作词赠岳飞的纪事说:“岳武穆驻师鄂州,纪律严明,路不拾遗,秋毫无犯,军民胥(皆)乐,古名将莫能加也。有邵公序者,薄游江湘,道其管内,因作《满庭芳》词赠之云: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
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
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十分明显,词中“笑谈顷、匈奴授首”句,是对岳飞词“笑谈渴饮匈奴血”句的囊括;而“绝漠横行……麟阁画丹青”句则是岳飞词“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句的效仿与重唱。此词可以证明,邵公序是见到过岳飞的原作的。

  至于这首词表达爱国情怀堪称千古绝唱,前人论述已多,勿须赘述。
  


(三)

岳飞诗词第三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这首词,世人知道的不多。它首见于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卷端有名为“岳武穆墨迹”的照片,并有元代谢升孙及明代宋克、文征明写的跋(谢跋写于元统二年──1334年,距岳飞被害不到二百年)。墨迹确为岳飞手笔。由于证据确凿无误,前些年武昌重修黄鹤楼,便专门立了词碑,永作纪念。

  这首词,先写了东京开封当年花街柳陌、龙楼凤阙、处处笙歌的繁华气象,然后笔锋一转,描述虏骑满郊野、千村尽寥落、人民填沟壑的惨景,末了归结到请缨振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收复中原,再造太平的宏大志愿。全词大起大落,对比强烈,意气激昂,感人肺腑。它与上一首“怒发冲冠”词,堪称姊妹篇。

  岳飞词虽然只留下来三首,但成就颇高。他与同时代的李纲一样,都上承苏轼豪放之风,并高扬抗战的时代主旋律,壮怀激烈,正气恢宏,为此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词人的崛起开了先河。
  


(四)

岳飞诗词第四首《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岳飞的这首词属于杂体诗歌,因是否原作缺乏考证,故不为更多世人所知。但于后部诗句看来,尚无人能仿。

  此诗出处为汤阴岳庙中刻石,是河南学政钱唐许乃钊于道光二十三年秋八月摹刻的。许乃钊在跋中说:“此幅在前明为王弇州旧藏,后由孙退谷少宰家归荣恪郡王南韵斋。此从荣邸借摹上石,敬立汤阴庙中,以志景仰。”

  此诗刻石正文后款署:“绍兴四年二月十日赠吴将军南行。”吴将军究竟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之。考诸《宋史》纪传,与岳飞同时代的吴姓将军有吴蚧、吴磷兄弟,但绍兴四年他们正在四川抗金,并未奉命南行“平蛮”。还有吴胜、吴伦,也都屡立战功,但当时正在川陕路拒金。

  吴蚧(1093—1139),宇晋卿,南宋抗金名将,官终四川宣抚使。他素服岳飞善用兵,曾“名姝”遗之。据《金佗粹编》卷九载,岳飞“厚遗使者而归其女”,并说:“吴少师于飞厚矣。然国耻未雪,圣上宵旰不宁,岂大将宴安取乐时耶!”吴“益敬服,以为不可及”。 吴将军者,很有可能是吴蚧。但史料记载阙如,无从考实。
  


(五)

岳飞诗词第五首《赴宴戏秦桧》

  一次,秦桧邀请岳飞赴宴,宴会上,秦提出来人一一作诗。秦桧此举不怀好意,他认为飞只不过是一介武夫,不懂吟诗作赋,想借此发难于飞,出飞的洋相,殊不知飞是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当最后轮到飞时随即挥笔写下了此诗。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岳飞的一心为国、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敢于和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的花天酒地、不思朝政、堕落腐朽生活作风作斗争的英雄气概。
  


(六)

岳飞诗词第六首《驻军盆珠》

  岳飞这首诗,见载于道光版《龙泉县志》卷十一《艺文志》。见《吉安师专学报》1986年第一期载刘志桂《岳飞在遂川的碑文和诗》和王水根《岳飞镇压吉州农民起义史迹考略》。盆珠,地名,在龙泉县(今江西省遂川县)西。

  公元1133年夏,岳飞奉南宋朝廷之命率军前往吉虔两州镇压农民起义军。经过三个月的征剿,扑灭了彭友等义军,并于盆珠乡立《平寇纪绩碑》,此碑已毁于1958年。碑文如下:

  吉属龙泉,山寇彭友,窃据县城,贼首陈容等,流毒度南地界。绍兴三年夏四月,子奉诏命进剿。先锋张宪、王贵等,间道永新抵泉。驻军县之盆珠,千戈四塞蔽野。予一战擒友,贼众大败,逃遁固石洞依山为垒。六月初旬,提兵由武陵疾驰贼巢。砍死陈容,贼党余酋悉降。俘老弱二万有奇,选其精壮者尽编入伍从军。寇平奏凯,居民遮道壶浆以迎王师。惟皇赫濯,丕振声灵。用伐山石,纪厥功成。



(七)

岳飞诗词第七首《池州翠微亭》

  《射雕英雄传》 <第23回 大闹禁宫>: ……二人谈谈说说,来到飞来峰前。峰前建有一亭,亭额书着“翠微亭”三字,题额的是韩世忠。郭靖知道韩世忠的名头,见了这位抗金名将的手迹,心中喜欢,快步入亭。亭中有块石碑,刻着一首诗云:“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看笔迹也是韩世忠所书。郭靖赞道:“这首诗好。”他原不辨诗好诗坏,但想既是韩世忠所书,又有“征衣”、“马蹄”字样,自然是好的了。黄蓉道:“那是岳爷爷岳飞做的。”郭靖一怔,道:“你怎知道?”黄蓉道:“我听爹爹说过这故事。绍兴十一年冬天,岳爷爷给秦桧害死,第二年春间,韩世忠想念他,特地建了此亭,将这首诗刻在碑上。只是其时秦桧权势薰天,因此不便书明是岳爷爷所作。”郭靖追思前朝名将,伸手指顺着碑上石刻的笔划模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词人列传】—岳飞
岳飞诗词选
李元洛|岳飞最后的呐喊:天日昭昭
【岳飞词除了《满江红》,还有《小重山》
【江苏】任淼《满江红》读后感 指导老师:厉萃苹
国庆节一起来读读这9首爱国诗词,气势磅礡,爱国也是爱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