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华秋实 | 尚艺书院访董玮



| 访问手记 |


-时间-

2015年8月19日

-地点-

宋庄尚艺书院

-人物-

董玮 董江萍 王新 李作港 段文博 谢雪明



  大宋之庄,某个我尚记不得名字的路口,车子拐进去,几管萧萧碧竹掩映中,便来到了书法网金秋访艺术家系列活动“墨华秋实”的第一站:尚艺书院,董玮书法工作室。


  尚艺书院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中国民办教育第一品牌的培训机构,集艺术创作、交流、展览、学习为一体,以书法为主,兼及国画、篆刻和国学。书法教育以王镛先生提出的“艺术书法”为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书法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在主人董玮先生的指引下,我们便入得教室参观。只见墙上当代书法名家、书法名教育家活动照片不齐之齐地陈列着,好似那书法点画之间的顾盼。然而教室却是极简朴的,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高的人字屋顶,全以泛黄的旧报纸贴满。也许它们曾经也是很新的报纸,白纸黑字,只是随着时光泛黄了。屋顶的铁杆横梁上安置了几盏绿色半圆形灯罩的白炽灯。如此情景,令人竟莫名地想起了那佛前的“青灯黄卷”。也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书法老师和学员就以这“青灯黄卷”,孜孜以求地探索他们心中的佛——书法。


  谈起书法教育,董玮先生变得庄重起来。看得出他是一个敬业乐业的老师,他在书法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多年,教育是他一直以来的本职工作。见他指着墙壁上的两块格言板娓娓而谈。一块是蔡元培:“对于学说,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殊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利用的。”,还有一块是王镛先生的“艺术书法,就是要站在艺术的立场来审视书法,就是要以艺术第一的理念来判断书法作品,就是要以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来创作书法。书法教育最为关注的是创造力”这也是尚艺书院书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施教方针。


  落座茶聊中,大家由茶几上两尊古代瑞兽的造型问题聊起来,这对不知名的瑞兽外皮铁质粗糙,然后造型十分生动,自有一种沧桑与生机,仿佛它们从《山海经》里面走出来,并一直活到今天,给人传递的是一种亲和力。然而我们却真真的叫不出它们的学名,或许也事实并不存在,是先人依靠心象而造。董玮说他理想的教育状态也如此,希望给学员带去的一种可以化身千万的普遍规律和美感,而并非只是作品面目似某家的表象。此或暗合古人所谓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吧。


  董玮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职务,现为北大名家工作室导师,清华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导师,河北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主任。为了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分享更多书道中人,他还计划将于这一两年,综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编写一套系统的教材。祝愿他的这套书早日面世。说到书籍,其实在本次面识董玮先生前,我是先读的他多年前编写的《痕迹——中国书法院助教日志》,那一年我刚从大学毕业。有一种教育叫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许有一种相识叫作“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


(编者:李作港)



| 现场场景 |


大宋之庄,简朴有味的尚艺书院,王镛先生手题招牌。


门侧的萧萧翠竹,映照着人世的绵绵悠长。


竖招牌,也是王镛先生手题。



名家授课影像集锦。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此照人物顾盼,令我想起金农拟马和之的《秋林共话图》。


墙上的蔡元培与王镛格言板。


泛黄的旧报纸配以青色灯罩,竟令人想起佛前“青灯黄卷”。


据说这幅习作的作者是一位我的惠安老乡,虽未谋面,也是缘分。


学员形式构成习作。



墨华秋实。


茶室时光,泡茶者书法家董江萍女士。


未面识董玮前,先读过的是当年他编写的这本书。


墙上悬挂的董玮作品。


文中提到的仿佛从《山海经》走出的瑞兽。



尚艺书院公众微信平台二维码



| 董玮简介 |


  董玮,号师鼎堂、钝庐,1974年生于河南郸城,2000年拜王镛先生为师,2005年就读于中国书法院首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12年取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学位(导师曾翔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职务,现为北大名家工作室导师,清华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导师,河北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主任,中国书协会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协考官,《艺术中国》、《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寸耕社”、“五号线”成员。


  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获奖、入展,并应邀参加国内以及意大利、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展览活动,《东方艺术·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曾做专题介绍。2012年6月在京成功举办“澄怀味道·董玮书法作品展”及研讨会。


  出版专著有《痕迹·中国书法院助教日志》、《董玮书法作品集》、《全国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董玮》等。发表论文有《于右任碑志楷书探析》、《珠联璧合的王仓坪墓志》等。



董玮在海德堡



| 名家辑评 |


  董玮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有一点给我印象特别深,那就是他在不断的进取。我刚认识他的时候,20出头的董玮,写得一笔很潇洒的二王、米芾风貌的书法。当时我觉得写得已经很精到了。来到北京以后,董玮思路开阔了很多,不断的从帖到碑,从行书到篆隶,一直在不断的开拓自己书法的路子,到目前他书法的路子是越来越宽了。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出,董玮最近特别倾心于于右任。他的硕士论文写的就是有关于右任楷书的。我感觉这对于一个不到四十岁的青年书法家来说,在他书法学习过程中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个举措。他不仅特别勤奋,而且一直没有固步自封,从今后发展的前景来看,我非常看好董玮。

——王镛(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董玮写王镛像王镛,写于右任像于右任,颜真卿的祭侄稿等都临得非常好,写别人的东西,能够抓住他的形式语言的要害处,这就是能力的体现。有了这种能力,再进一步思考怎样用这种能力去塑造自己的符号系统,这样走下去,董玮肯定会有更好的前景可以实现。我也像王镛先生一样看好董玮,他有非常强的能力,一定会有一个最终的突破,开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刘正成(国际书协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董玮写字有师承、很聪明,看得出来,他的作品总是在笔墨技术支撑下、努力从书法传统与现代审美之间寻找到一个易于切入的契合点。并且,他并非是墨守成规、因循不变,而是善于从古今法书之中巧妙地选择、取法,来充实和建构自己的艺术语境,从而使其书法图式具有多元的审美特征,以及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个人艺术语言之美。董玮还很年轻,勤奋努力且志向远大,实属难能。私以为,倘若坚持法不二法、道非常道,当能自出机杼,前程似锦。

——李胜洪(中国书法院副院长)


  董玮选取了一条和于右任相似的书法之路,而立之年完成了由帖向碑的转型。碑帖结合的探索始于清代,距今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可开掘的余地非常大,相信董玮沿着这条大道走下去,一定能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曾翔(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我之所以愿意看以董伟兄为代表的更年轻一些同道们的作品,是因为它们总能给我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正如去年十月那期《东方艺术/书法》中董伟兄答客问的那个题目----“未知之处最引人”。这也让我想起石开老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篆刻委员会换界会上的一个发言,他说“已成名的没什么可怕的,该出来的都出来了,可怕的是那些未成名的”。是呀,古人早有后生可畏之叹,那些成名的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了,而那些未成名的你不知道他将来会成长为怎样的参天大树!

——刘彦湖(中央美院教授)


  “董局”水平进步之快的原因,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其一,得益于书法院教学管理这一特殊的岗位。其二,善于思考和选择。董玮最终把关注点落在于右任王镛二家之上,是非常智慧的,不仅符合自己的笔性和审美,而且有利于自己笔墨风格的开掘与拓展。其三,善于总结和融化。他在做好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同时,撰写出版了第一本专著《痕迹》,对各位老师的教学内容、理念观点、风格主张都一一作了详尽的概括评述,不仅对学员学习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且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对各位老师的艺术思想与风格追求作了深入全面的了解思考,然后比较分析融会贯通,并贯注到自己的学习思考之中,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源头活水。基于这三点,我认为“董局”是智慧型的善学者,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于明诠(山东书协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董玮无疑是清醒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主持教务工作,董玮有大量机会与各位老师近距离接触,充分了解各位老师的艺术理念,但学老师的艺术观念,而不是学老师的面目,这才是善学者。于此,董玮根据自己的特点,致力于碑学,从金文、《秦诏版》、《大开通》、《石门铭》、《好大王》及到近现代的于右任,都成为他日夜临习的对象,形成了朴拙大气的艺术风格,从而也让我们窥探到沉稳踏实、不事张扬的外表下,董玮狂放不羁、渴望自由的内心世界。

——肖文飞(中国书法院理论部主任)


  董玮的书法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最为集中和高贵的品质在于对“大气”与“阳刚”的追求。其书点画果敢劲健、率直纵出;结体气局宏阔、大开大合;章法跌宕率真、生发自然,且无论对联立轴,还是扇面手卷,无论字若径尺,还是小字行楷,这种品格均能一以贯之,精神灿灿。可以说,对董玮而言,对这种品格的追求由内而外,深之入骨。记得其曾在一件《意临兰亭》的手卷中自跋道:“以碑版之法书王右军兰亭集序,一扫冯摹本媚俗糜弱之态也。”由此可见,董玮的凿凿用心所在。而这种核心审美品格的确立,也为其书法道路的选择和深入奠定了基础。

——彭再生(《东方艺术书法杂志》编辑)


  董玮的书法教学理论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明显的体系,但他是集众家之长而融为一体的。他在书法院这么多年,吸纳了来书法院讲课的各路高手的招数,又研究了当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的教学理论,融会贯通,付诸实践,推动了书法院的教学。这种强化训练辅导,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许多人感觉获益终身。就我个人来说吧,我从强化班获得的知识超过任何一位授课老师带给我的知识。尤其在操作中,我写的练习作品经董玮评点后,发现了很多问题。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能立竿见影,事半功倍。在我们学员眼中,董玮不仅是教学部领导,还是兄弟,是弟兄,是女同学们的帅弟亮哥。他是我们的精神所在。他是我们想起书法院,回忆燕郊这段生活就不能忘记、也忘记不了的人。

——文济齐(作家,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书法院第七届学员)



| 作品欣赏 |




【墨品书法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原来经验都在这!
讲座预告 | 董玮:谈书画的共通及国画题款、画家学书方法
“尚艺求新——尚艺书院师生书法作品巡展”在河南当代艺术馆开幕
沃兴华先生2017年书法作品选
尚艺六周年 | 名家讲座摘要集锦
“尚艺书院15期高研班结业展”暨“尚艺论坛”在京举行(附展览作品图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