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时争名人 忙来毁故里 大锤抡古迹 华夏文化碎一地(组图)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是中国文化古迹开发的一大写照。近日,南京明皇宫遗址遭到商业开发,然而其考古结果9年都秘而不宣。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的南京明故宫,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其子朱棣扩建,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明故宫皇宫遗址西南角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航科技城,正在火热建设中。蹊跷的是,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门就在该地块内发现了明代皇宫西墙的墙基,却从未向社会公开过这项重要的考古发现,也未将其公布为文物。反倒是中航科技城在其官方网站中强调了这一点。这家房地产公司在其文案中写道,该项目是“皇城内的风水宝地”,“地处明皇城内的中航科技城,在岁月中,且行且歌”。在施工工地上,不少黄色的琉璃瓦、带着铭文的明城砖和青花瓷碎片混杂在一起,或许很快,它们就将掩埋在开发楼盘脚下,和当年的历史一起。


【政府“卖古”, 企业“逐利”】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也难逃商业开发的大锤。泗县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文化先进县”为了开发房地产,不惜将古寺毁坏。释迦寺建于北宋年间,距今有900余年,据当地县志等记载,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曾在该寺住宿,并留下诗作,是当地引以为荣的历史人文古迹,早在1981年就被列为该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而今古寺早已不在,只剩一块石碑,取而代之的是商品房。在工地旁的售楼处,销售人员说,由于位置优越,中小学、广场、菜市场等配套完善,还在建设中的这一楼盘销售很好,是当地高价楼盘之一。也有人深感痛心和不满,早在2008年,得知县里要将古寺卖掉搞房地产开发时,一些文化部门的老干部就四处奔走,不少群众也曾联名写信给有关部门,要求自己出钱修缮,但最终没能阻挡古寺被拆的厄运。


【宋元粮仓毁于“如意江南”】泗县释迦寺被毁不是孤例。在江苏镇江,13座宋元粮仓虽有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护身符”,但最终被毁于叫做“如意江南”的楼盘开发中。在湖北鄂州,始建于东晋时期的城隍庙,同样面临被开发商拆除的命运,当地百姓甚至组建了“护庙队”。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超过3万处登记在册的文物消失。其中大部分为建筑类的不可移动文物。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来的文物,最终毁于经济发达的今天。


【“维修性拆除”】作为北京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一笔,梁思成曾主张全面保护北京旧城,并为此奔走呼吁。最终,他没能使北京旧城摆脱被大肆拆除的命运,但被拆除的命运,却落到他自己的居所上来。北总布胡同24号院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此租住,他们的小儿子梁从诫也在这里出生。这一时期是两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梁家的客厅成为有名的文化沙龙“太太的客厅”。七十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坐北朝南、两进四合院几经拆建,已面目全非。整座院子里保存最好的南侧倒座房,也于2011年难逃碎为瓦砾的命运,理由是“维修性拆除”。

虽然在舆论压力下,相关负责人表示,梁林故居将在原址上整体完全复建。但时隔四年,复建工作仍无影踪。如今的“梁林故居”, 已经不是梁家儿女小时候的样子了。一棵梁从诫小时候爱爬的马缨花树,孤立在废墟之中;几间崭新的倒座房突兀地立在残垣乱瓦中。不远处是高楼林立的北京CBD。


【柏树胡同26号】柏树胡同,明代称“椿树胡同”,据说,因此地原有一棵大椿树而得名。柏树胡同26号,旧时的门牌是椿树胡同30号。据房屋档案记载,街门面西,是一个随墙“小门楼”;院内的三间北房是起脊瓦房,一间南房是灰顶平台,建筑面积共计60平方米。当年,这个不起眼的小院有一个雅号,“晋安寄庐”,主人是辜鸿铭。辜鸿铭说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因为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而世人则称其为“怪人”。但他尤其受到外国人的尊重,有“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上世纪80年代,文化大师辜鸿铭的故居——北京东城区柏树胡同26号,与相邻的院落一起被征用,改建成王府井旅馆。


【拆】1991年,李鸿章祠堂被拆除后院享堂、配殿及剩余的院墙,建成四层楼房,北京东城区档案局和档案馆迁入至今;2000年,为拓宽广渠门大街,曹雪芹故居“蒜市口十七间半”在几日内变成一片废墟;2001年,赵紫宸、赵罗蕤、陈梦家、陈景心等曾居住的北京美术馆后街22号院在吴良镛、罗哲文、郑孝燮、梁从诫、舒乙等文化界人士的强烈呼吁保留中被拆除;2002年,报业先驱林白水的故居随着街道的拆迁被一并铲平;2004年,有“名人胡同”之称的西裱褙胡同,绝大部分建筑被拆毁。戏剧理论家齐如山故居、“汉园三诗人”之一的何其芳故居均未能幸免。同年,不远处的砖塔胡同95号张恨水故居也被拆除,无数高楼取而代之。2005年,曾诞生了《故乡》《阿Q正传》等作品的鲁迅北京八道湾故居书房在3天内被拆除;2006年,唐绍仪故居——麻线胡同3号院被拆,这座中西合璧的院落本是“北京市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


或许,在大锤抡起时,崩塌的不仅仅是一座院落。我们与历史生生的割裂了,前人的一切生活痕迹在现实中被推土机铲平,“保护性拆除”的幌子明目张胆,“保护性重建”让我们摸着现代的一砖一瓦,只能在心里想象当年的旧模样。我们的城市不缺高楼大厦和GDP,却没有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北京的胡同——西四北三条,宁夏王和京剧大师故居所在地
十全街文物知多少.
热点素材:失落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我们实在经不起再拆了:
北京鲁迅故居
【古城名人之二十】蒲松龄老师施愚山故居
寻访田汉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