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人体的“玄牝”与“天干”


谈人体的“玄牝”与“天干”

燕子杰20061120日于巴黎

引言

1994年春天我第一次访问欧洲和中东五国,传播梅花桩文化。在讲座中当谈到人体“玄牝一窍”的作用时,却引起了许多法国医生的重视。据说他们在解剖中,也发现了人体正中处有一个具有神秘作用的极小空间。一位法国大夫对我说:“你是第一个讲到‘玄牝’作用的中国人!”其实,西方人很早就注意到了中国道家关于“玄牝一窍”的学说。后来我发现在法国凡是有文化的家庭中,都收藏有《道德经》、《周易》及有关《孔子》的著作的法译本(大都来自港、澳、台),在欧洲不少大学中也有精通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这说明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当重视的,难怪他们对“玄牝一窍”的学说早已知晓。

《道德经》中曾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1]有史以来老子第一个提出了“玄牝”的概念。“玄牝”到底是什么?自古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用具有“象形性”和“多义性”的汉字来表述传统文化就是这个样子:大家说得都对,说得也都不对。我在上一讲空中课堂里[#2]已经说过,传统文化中许多大道理只用语言文字是说不清楚的。这就是《易·系辞》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自古以来读易之人甚多,然而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能心领神会、知其真谛者又有几人?

要知道“玄牝”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德经》最精髓的部分古人观看天象,见天上星斗都围绕北极星旋转而秩序井然。日出日没,月的圆缺与升落,地上万物随四时而兴衰,人的生老病死、世代繁衍,……等,似乎都受着一个“有强大作用的中心”在制约着,这个“有强大作用的中心”就是“玄牝”。老子把它称为“天地根”,它的作用“似有若无地持续存在着,随时都在发挥着作用。(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根据这种理解:天有“玄牝”,地有“玄牝”,宇宙万物皆有自己的“玄牝”正是由于这些“玄牝”的作用,宇宙万物才都是这样有规律地运动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这种思想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大到宇宙天体、小到构成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基础——基本粒子,它们都存在一个“有强大作用的中心”。


例如,地球在自转,又有月球围绕着地球在旋转。显然,月球轨道平面与地球自转轴的交点,就是地球起着神秘作用的中心了。地球能吸引月球围绕自身旋转,物理学上是用“万有引力”来解释的。“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到现在谁也没有说清楚。同样,太阳也是这样一个中心,它吸引着八大行星和诸多小行星及陨石碎块等围绕其自身旋转着。但太阳也不过是银河系[#3]中的一颗典型恒星,银河系是一个约包括两千亿颗星体的巨大旋涡状星系。银河系也有一个中心——银心,据说它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一百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很明显,这个银心决定着整个银河系的存在及其有规律地运动。


又例如,在微观世界里粒子的构造,也是由若干带负电荷的电子,围绕着一个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旋转(当然,也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围绕带负电荷的原子核旋转的“反原子”,由“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反物质”)。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却占原子质量的99%以上。显然,它对原子的存在及运动起着决定作用。

“玄牝”——作为制约宇宙万物的一个“有强大作用的中心”这一概念,是老子的一个伟大发现!我看就是比起牛顿三定律的贡献来也毫无逊色的,但是“玄牝”规律发现的年代可就早多了。

在老子“玄牝”理论的基础上,我们的先辈也确实发现了人体的“玄牝”(它的构造和作用详见后文)。梅花桩武功锻炼者们,通过“动静互根,温养有法”的[#4]特殊训练,在技击实战中也确实体验到了它的强大作用。

在传统文化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经典中,也处处都渗透着“玄牝”的见解。“玄牝”一词散落在各个学说中,它们都是以化名或隐喻出现的。仅据《性命圭旨》中统计就多达五十余个,这些化名或隐喻为了节约篇幅,我在附文[#5]中列出,这将有利于读者学习传统文献。

由“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宰至实”之理看来,老子的“玄牝”观念已经延伸到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玄牝”不仅宇宙万物有之,在人事世务之中也有一个起主宰作用的“玄牝”。

如老子所说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6]此处所说的“一”,实际上也是万事万物之“玄牝”。

又如,《庄子》说:“得其环中,御用无穷”。过去我们曾讨论过何谓“环中”?结果是莫衷一是。其实,“环中”者,即起主宰作用之“玄牝”也。

再如,孔子说:“天下归仁”,此处之“仁”,也是天下的“玄牝”了。

干支五势梅花桩中的“干支”二字,过去我也误以为“幹枝”,当作梅树的枝幹来解释。1986年后和路遥教授一起,深入到冀、鲁、豫三省广大农村,调查梅花拳历史时方才得知:干支五势梅花桩的“干支”二字,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传统武术中以“八卦”、“五行”、“太极”等冠名的拳法\套路都有许多,惟有“干支”仅梅花拳冠名!

“天干”的数目为十,地球的南北半球的纬线各为十条;“地支”的数目为十二,地球东西半球的经线也各为十二条。由此就可以经纬地球,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位置。同样我们看宇宙星空时也是这样,把看到的“天球”也如地球一样按赤经线、赤纬线划分,依此来确定星座或太阳系行星的位置或研究它们的运行。此外,每日有十二个时辰,每年又有十二个月,皆合“地支”之数;上自天顶下到地面,再加上四周八个方位正好为十,正合“天干”之数。古人们又把“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学说联系起来,推演天象、研究地理。因此,“天干地支”是“阴阳”、“八卦”、“五行”、“太极”传统理论中为首的一种传统理论,称它为“经天纬地”之大阴阳。

自古以来我国的历史都是用“天干地支”配对进行纪年的,六十年一个循环(即六十年一个花甲子)。现代科学证明,这是很科学的一种纪年方法。过去我在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太阳黑子数或某地的气象水文资料时,常常发现一些多年的周期性规律。如太阳黑子数的11年周期、降雨量的7年周期、河水流量的22年周期等,我们就常用数理统计中的“周期叠合”来分析周期的存在。所谓“周期叠合”,就是把资料序列,按周期的年数叠合相加,来分析周期存在的方法。

“天干地支”配对纪年,每年都有一对不同的“干支”符号,这实际上是“最先进的周期分析法”。因此,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年表,察看任何历史资料(如历年农业收成的丰歉,水旱蝗灾害出现的情况等)时,就能很清楚地显露出各种周期现象来。所以,就可以用“天干地支”外推出未来年景的好坏,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中医很早就知道,人的气血随十二个时辰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子午流注”。

“天干地支”与梅花桩有什么关系呢?主要是人体本来就有“天干地支”,人体电能就是通过它们来补充的。武功中的“神”,就是人体电能的激发。干支五势梅花桩,就是表明这是练神的拳法!

人体的“玄牝”

人体的“玄牝”称为“玄牝一窍”,“窍”和“穴位”不同,它是人体内的一个“空间”或“通道”。如眼、耳、鼻、口……等所谓“七窍”。而“穴位”,则是人体皮肤上具有特殊传导功能的一些部位,大都分布在人体各经络附近。若用“银针”或“静电”的脉冲刺激一定的穴位,可以治疗疾病。

“玄牝一窍”在人体内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许多经书都有记载。《性命圭旨》(梅花桩称此书为《明道正宗》)说:“玄牝一窍”是在人体之正中,如黍珠大小的一个小空间。此空间看似虚无,却灵妙莫测,在练功中有极大的作用。

有诗形容其形状说:大道根茎识者稀,

常人日用孰能知;

为君指出神仙窟,

一窍弯弯似月眉。

有的经书打哑谜道:这个窍,绝中边;无内外,上下圆;东西合,南北全;会此意,便成仙。总之

“玄牝一窍”的形状非圆非方、有角无棱,如同两段连接的弧状的辣椒,两头尖尖好似月眉(又有人说它:横钩如月钩)。又有诗形容它道:

一窍虚无天地中,

缠绵秘密不透风;

恍惚杳冥无色象,

真人现在宝珠中。

此窍所在之处,有八脉九窍,经络连辏。“玄牝一窍”好似车轮的辐心,虚悬二穴,悬空一粒黍珠。它位于为人身之正中,乃藏原始祖炁之处。此窍之作用极为玄妙,是人身之太极。

关于“玄牝一窍”的存在,不仅有的法国医生知道,一些有经验的老中医也承认:在人体之正中,有个黍米大小、空洞虚无的一窍。它的四周有八条脉络与人体的八个重要穴位连接,该窍就如同车轮辐辏的轴心。

我也曾咨询过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徐胜三教授,他也认为“玄牝一窍”是存在的,并说此处是人的情绪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练功者对“玄牝一窍”的存在和作用是最清楚不过了,梅花桩经书称它为:性命根,生死窍;说得抽,行的妙。从练功和技击的体验知道,它虽然是空洞虚无的一窍,其能量和作用却超过了大脑,它还能控制和支配人的躯体。

既然这样,为什么现代医学还没有承认或证实“玄牝一窍”的存在呢?首先,“玄牝一窍”的作用只是体现在活人身上,就如同大脑的功能一样。医学家对出现在活人身上的许多功能和作用,都无法作作实验和研究,因此对“玄牝一窍”的作用和大脑的许多功能,到现在医学家也不十分清楚。更重要的原因是“玄牝一窍”空洞虚无,现代医学也如同其他现代科学一样,只能研究实有的物质。对以虚无形式存在的物质,如“真空”、“黑洞”、“玄牝一窍”等,现代科学还是没法研究的。

传统文化很早就对“空”和“无”有了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逐步证实了这些认识是正确性!如,现代物理学实验中,若用一种性质的粒子轰击“真空”,则在“真空”中又产生另一性质的粒子。好似“真空”不是真正的空无所有,而是什么都“有”一样。对这样的实验事实,到现在科学家也没法解释。其实,这不正是佛家认为的:“空”就是妙有吗?老子早就说过:“有”生于“无”。现代天文学家们研究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宇宙是从“无”诞生的[#7]

    我们的宇宙是非常奇妙的,正如上一讲空中课堂[#2]说的,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如此发达。但自然界仍有如此多的事物,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早就说明:万物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近代物理实验中发现的“反物质”[#8],就有力地证实了这个预见的正确性物质世界的一般粒子,都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围绕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旋转。但是,现代物理实验中却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围绕带负电荷的原子核旋转的“反粒子”。由“反粒子”组成的“反物质”,一旦同我们世界的“正物质”接触。便会在瞬间发生爆炸,物质和反物质变为光子或介子,释放出巨大能量“湮灭”为“真空”。因为物质世界里到处都存在物质,“反物质”永远是处在“正物质”的包围之中,它的平均寿命只有30纳秒(约亿分之三秒),所以目前人们还很难得到它。

上述引言中已经提到,“玄牝一窍”作为“有强大作用的中心”,它在物质世界中是处处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巨大的银河系中心,也存在一个有强大能量的巨大“黑洞”。这不是和人体正中虚无空洞的“玄牝一窍”十分相似吗?对于以“虚无”或“真空”形式存在的物质,凭目前人类的知识还认识不到,但是它的存在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在梅花桩练功和技击中,所体验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内力”。即《梅拳秘谱》中所说的:“想情景疾、快、猛,原来是真意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很明显,此力是由“玄牝一窍”发出的。我们可以预言,什么时候现代科学把“黑洞”、“真空”之谜揭开后,自然界的“万有引力”和梅花桩技击中“内力”的本质才能真正了解。

“玄牝”大道

自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玄牝”这一概念之后,道家的练功学说一致认为: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他们说:“玄牝一窍”采炼在此,交媾在此,温养在此,沐浴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玄牝一窍”是人体最大的奥秘,道家认为:人自受生感气之初(即母体内卵子受精之时,受精卵)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窍以藏元神。此中空空洞洞至虚至明,乃人生之主宰,生死盛衰皆由此处。玄牝位于中黄之府,中庭之宫。此乃注意之所,念头起落之地,是为安身立命之处,元神所居之室。“玄牝一窍”上通天道,下达曲江,中通心肾。未生以前谓之无极,既生之后太极确立,实元气所由生,真息所由起也。

梅花桩是文武合一的,它以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髓为其指导思想,全盘接受了老子关于“玄牝”的理论。我们从武功锻炼和技击中可以体验到,“真意”都是从练功者的内心深处倏然而生的,而且一旦产生它就贯注和支配着人的整个身心。所以“真意”的活动已不完全是大脑的作用,而与玄牝一窍有关。

“玄牝一窍”空洞虚无,它不像大脑是实有其物的,然而这个空洞虚无的一窍,其能量和作用却超过了大脑,这还是大自然的未解之迷。我们练功的目的,就是要训练这个人身最玄妙奥秘的地方。

梅花桩武功的基本功架子,采取的是“动静互根温养有法”的特殊训练。而且从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到技击,整个武功训练都是在桩上进行。这一切措施都能使我们的武功锻炼,真正能影响到体内的“玄牝”,使“玄牝一窍”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在许多经书中,梅花桩又称为“玄牝大道”。

人体的“干支”

梅花桩经书中很早就谈到过人体的“天干地支”,但是由于西医解剖还没有发现人体的“天干地支”,所以很少有人去注意它。台湾的梅花拳传人翁正茂(他精通梅花桩文理,也精通中、西医术)先生在美国学习神经医学时,当得知解剖已经发现人的头盖骨上有十个小孔,都有神经腺与大脑连接,他马上就想到这就是人体的“天干”。再看小脑也有十二条神经腺与人体的十二大经脉连接,这不就是人体的地支嘛!我们的先辈们早就说过,大脑象天,小脑象地。大脑通过头盖骨上的十个小孔接受空中的阳电,而小脑则通过人体的十二条龙脉接受地面的阴电,阴、阳电在体内相交而产生人体电能。

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化学能,这是由食物消化之后而产生的化学能的释放比较缓慢,但是持久。人体器官的营养、发育、细胞的新陈代谢等,基本上靠化学能维持。

二是人体电能,这是由人体的“天干地支”吸收大自然的阴阳静电而来的电能的释放比较迅速,如大脑的思维活动(特别是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神经的传递、感觉器官的使用、五脏六腑的运行、内分泌及血液成分的调节、肌肉的收缩、人体和四肢的剧烈活动等,都需要消耗人体电能,人体电能还可以促使和加速化学能的释放。

干支五势梅花桩

《梅拳秘谱》“聚气论”说:“势峥嵘,气泓浓,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此时在练架子的桩步,因为站桩步五势时,大脑需要静下来。此时显意识熄灭,潜意识活跃。“当显意识被抑制时,也就是达心性寂空、纯净时,大脑显意识功率电平与大脑潜意识功率电平持平,成弱功率电平上的平衡,此时思维场成一良好的接受天线。”[#9]这就是梅花桩武功能够吸收天地之间电能的原因。

在练习梅花桩“行步”时,口诀又说:“忽然,神役以气,气役以形。霹雳交,心火动,上下左右遍体行。”这明显地是在描述人体阴阳电相交,而释放电能和化学能的机制。

梅花桩武功锻炼时,要求:“里外无形无相,性与虚空相同。”进一步还要达到“观天无人无我,观地无影无踪。”把自己和拳法都练没有了。

在技击出手时,《梅拳秘谱》又说:“想情景急、快、猛,原来是真意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由上可知,“真意”发自“玄牝”。梅花桩技击中在“玄牝”(真意)的作用下,阴阳电相交而激发出人体巨大的电能和化学能。

人体的“天干地支”,是吸收天地间电能的主要通路。为什么一定要用“天干地支”的形式来吸收?就如同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一样,这是天地自然的奥秘,我们还不得而知。

结束语

宇宙万物都是围绕一个“有强大作用的中心”——“玄牝”而存在,因此我们的宇宙才如此有秩序地运动着。老子关于“玄牝”的论述,已经逐渐为现代科学所证实。人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自然人体的“玄牝一窍”也是玄妙无比的。梅花桩武功把它作为锻炼的目标,这才是抓到了根本。

“玄牝”到底是什么物质?它怎样发挥的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等待自然科学认识了,现代物理实验中的“真空”、宇宙空间的“黑洞”之后,我们才能知道“玄牝”的本质和作用。到那时候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为什么会有梅花桩武功的“内力”?也就自然清楚了。

不懂“玄牝”之人,不可能真正理解梅花桩文理的精神,也不可能练出“神化”的武功来。

干支五势梅花桩的名称,是标志和强调我们是“练神”的拳法。梅花桩武功中的“神”,无非就是人体电能的激发。练此拳时“心空性空”,再把拳法练到“无”的境界,方能有效地通过自身的“干支”接受天地的电能。

参考文献——

#1、《道德经》“道经·成象第六” 老子著

#2{www.meihuazhuang.cn}网站空中课堂200614讲——谈“逻辑思维”所带来的问题 燕子杰2006112日于巴黎

#3、参见附文(1)银河系

#4{www.meihuazhuang.cn}网站空中课堂200604讲——论“动静互根温养有法”的锻炼方法 燕子杰200643

#5、参见附文(2)“玄牝”的化名与隐喻

#6、《道德经》“三十九章” 老子著

#7、参见附文(3)宇宙的诞生与灭亡

#8、参见附文(4)物质世界里的“反物质”

#9《梅花桩技击大法》“上篇第五章”——P30 燕子杰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

附文——

1)银河系

我们的银河系大约包含两千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一千多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螺旋状星系,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旋臂的银盘,中央突起的银心和晕轮部分。

螺旋星系M83,它


的大小和形状都很类似于我们的银河系

银盘:

银盘是星系的主体,直径约为八万光年,中间部分厚度大约六千光年,太阳附近银盘的厚度大约为三千光年,银盘主要是由四条巨大的旋臂环绕组成,它是由无数的蓝色恒星组成的,太阳位于人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间的猎户座臂上,距离银心28000光年或者8.5千秒差距。旋臂的形成与银河系创生时期星系核的活动有关系。

星系ngc891,银河


系的侧面就是这个样子

银心:

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一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一百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

银晕:

银河晕轮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形区域内,银晕直径约为九万八千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有人认为,在银晕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一百千秒差距或三十二万光年远

位于人马座的


银心区域

2)“玄牝”的化名与隐喻

过去凡练功之书,都以比喻称呼“玄牝一窍”,使练功者不知所以。先辈们常把此窍称为:“先天主人”、“万象主宰”、“太极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结之所”、“虚无之谷”、“造化之源”、“不二法门”、“甚深法界”、“天地灵根”、“不动道场”、“玄牝之门”、“元始祖炁”、“呼吸之根”、“黑白相符”、“先天地生”、“黄中通理”、“造化泉窑”、“宇宙主宰”、“既济鼎器”、“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极乐国”、“虚空藏”、“西南乡”、“戊己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真主人”、“舍利子”、“祖气穴”、“浑沌窍”、“自然体”、“蓬莱岛”、“如意珠”、“悬胎鼎”、“众妙门”、“寂灭海”、“净土西方”、“黄中正位”、“这个神室”、“真土黄庭”等,种种不同的名字不胜枚举。’

——《梅花桩文武大法》P187

“玄牝一窍”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又根据它的它的性质,分别称为“法界”、“涅槃”、“清净”、“真如”、“佛性”、“总持”、“如来藏”、“严密国”、“圆觉”等,其实皆指此窍。

——《梅花桩文武大法》P218

3)宇宙的诞生与灭亡

宇宙是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的“无”开始,因量子力学的“穿隧效应”而突然诞生的。刚出生时的宇宙大小只有10-34厘米,也就是1厘米的一兆分之一的百分之一。宇宙一经诞生便立即产生凭借真空的能量产生急剧的膨胀,并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演化成庞大的宇宙。这就是最新的宇宙诞生模型。但是,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因为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处理宇宙诞生瞬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理论叫做“量子重力论”,不完成这个理论,就不能断定宇宙是否真因穿隧效应而诞生。如果量子重力理论的观点来看空间,或许到处都有超微小的黑洞和虫洞不断地产生又消灭。如果在21世纪中,我们能够建立量子重力理论,将上述问题解决,则剩下来的问题大概就是:在无数生生灭灭的宇宙之中,是否存在着和我们一样的智慧生物?

宇宙的最初三分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也。—老子《道德经》

  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年前,在这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

  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1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了。

  这幅大爆炸图景,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可能的一种解释,被称为“大爆炸模型”。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年代,在40年代由伽莫夫等人进行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不过也只是觉得它很好玩,并不信服。人们更愿意认为,宇宙是稳定的、永恒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我们不得不相信,宇宙有一个开始,也将有一个终结。它产生于“无”,也终将回归于“无”。

宇宙:可有始,可有终?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有关创世的问题,一向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生命如何产生?人类怎样出现?对这些疑问,许多宗教都能给出一份体系完备的答案。至于上帝从哪里来,这种问题是不该问的。

  直到最近几个世纪,人们才开始学着把神撇开,以超越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有起始的?

  这两种说法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假设宇宙在时间上没有起源,即过去一直存在,那么宇宙的年龄就是无穷大了。无穷大这个概念,一听就让人头昏脑胀:既然是已经过去了无穷久的时间,我们的“现在”又是什么呢?而如果说宇宙是有起始的,那么它就是从“无”中突然产生的了,这最初的一刹那,又是怎样呢?

  凭着人类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的常识,实在是很难想明白这些东西。不过,我们可以从科学上寻求一些佐证。大爆炸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宇宙的年龄有限,这个说法令人信服的直接理由,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

  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向冷的地方。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众所周知并且显而易见的特性,毫无神秘之处: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要想把这些过程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嫡”(无序程度)与日俱增。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嫡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嫡增加为代价。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嫡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万劫不复。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宇宙正在缓慢地、但坚定不移地走向这无法抗拒的命运,几代智者为此怀疑人类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暂且撇开这种沮丧的情绪,作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发现,宇宙不可能有无限的过去。很简单,如果宇宙无限老,那它早就已经死了。以有限速率演变的东西,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换句话说,宇宙必然是在某个有限的时间之前诞生的。

大爆炸:有推论有根据

  第二定律明示了宇宙有起始,但这个重要推论竟然被19世纪的科学家忽略了,它只是在后来成为大爆炸模型的佐证。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

20年代,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注意到,不同距离的星系发出的光,颜色上稍稍有些差别。远星系的光要比近星系红一些,即波长要长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哈勃红移”。它说明,各星系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一列火车快速驶远时,它的汽笛声听来会沉闷很多,因为声波相对于我们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了,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把声波换成光,产生的效果就是红移。哈勃对众多星系的光谱进行研究后确认,红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如果宇宙正在膨胀,那它过去必定比较小。如果能把宇宙史这部影片倒过来放,我们势必会发现,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所有的星辰都是聚合在一起的。这个时间大概是100多亿年前,要准确推断它比较困难。

  另外,宇宙膨胀的速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这与引力有关。万有引力作用于字宙中一切物质与能量之间,起到刹车的作用,阻止星系往外跑,从而使膨胀速度越来越慢。在诞生初期,宇宙从高密度状态迅速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积越来越大,膨胀速度越来越小。将这个过程向回追溯到宇宙创生的那一刻,可以发现当时宇宙体积为零,而膨胀速度为无限大。这就是大爆炸。

  大爆炸是空间、时间、物质与能量的起源。这些概念都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这些问题在逻辑上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以前所有的,只是“无”。

  以上所述仅是旁证,似不足以令大多数人信服。如果150亿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爆炸,如此惊天动地的力量是否在今天的宇宙结构上留下了某种印迹?于是,有一阵子,科研人员热衷于寻找宇宙创生的遗迹,劲头赛过当年的宗教考古学家寻找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文物是一样也没发现,原初宇宙最重要的遗迹倒真给找出来了,这就是微波背景辐射。

  按照大爆炸理论,最初的几分钟里,宇宙是一个炽热的火球,到处充满温度高达几十亿度的光辐射。由于此时的宇宙处于热动平衡中,这种辐射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称为“黑体谱”。1965年,贝尔电话公司的两位物理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发现,宇宙确实浸润在一种热辐射之中。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空间各个方向射向地球,其温度约为3K,谱线具有完美的黑体谱特征。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是对大爆炸模型最有力的支持。

  知道了今天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就很容易推算出,宇宙诞生后约1秒钟各处的温度约为100亿度。在如此高温下,不仅我们熟悉的物质无法存在,连原子核也会被撕得粉碎。宇宙只能是一锅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构成的基本粒子汤。

  随着这锅汤变冷,核反应发生了。中子和质子很容易聚合在一起,产生由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计算表明,氦核形成的过程持续了大约3分钟,形成的氦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四分之一。这个过程用完了所有的中子,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

  因此,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应当由大约25%的氦和75%的氢组成,这与天文测量结果极为符合。最初三分钟里形成的氢与氦,构成了宇宙中99%以上的物质。形成行星和生命的丰富多彩的重元素,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l%,它们大部分是在恒星内部形成的。

  根据推断,宇宙的形成距今约100200亿年。  

生命:既永恒又无恒

  天文观测表明,各种天体的年龄均小于200亿年,这与大爆炸理论契合得非常好。我们的地球大概是50亿年前形成的,人类出现的时间更短得不值一提。宇宙现在还算得上年轻,担忧末日的来临,对单个人来说是十分无聊的事。然而,为全人类的命运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的。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这一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下去。

  在非常遥远的将来,比如1亿亿亿年以后,所有的恒星都燃烧完毕,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宇宙的尺度已经膨胀到如今的1亿亿倍,而且还在扩张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露声色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黑洞在霍金效应的作用下释放出微弱的辐射,最终全都以热和光的形式蒸发掉。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连质子这样稳定的基本粒子也衰变、消亡了,宇宙最终变成一锅稀得难以置信的汤,其中有光子、中微子,越来越少的电子和正电子。所有这些粒子都在缓慢地运动,彼此越来越远,不会再有任何基本物理过程出现。

  这是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面对的是永恒的生命,抑或永恒的死亡。这种情景,差不多就是“热寂”了。

  如果引力足够强大,宇宙终有一天开始收缩,又将如何呢?在大尺度上,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收缩的过程起初很缓慢,随后越来越快。在转折点过后,宇宙的体积开始缩小,背景辐射温度上升。漆黑寒冷的宇宙变成一个越来越热的熔炉,生命无处可逃,全都被煮熟烤焦。最后,行星、恒星也毁灭了,分布在如今浩瀚空间中的物质被挤进一个很小的体积内,最后三分钟来临了。

  温度变得如此之高,连原子核也被撕毁,宇宙又成了一锅基本粒子汤。然而这种状态也只能生存几秒钟的时间。随后,质子和中子也无法区分,挤成一堆由夸克构成的等离子体。在最后的时刻,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它毫不留情地把物质和空间碾得粉碎。在这场与大爆炸的“暴胀”相对的“暴缩”中,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

  这就是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大爆炸中诞生于无的宇宙,此刻也归于无。无数亿年的辉煌灿烂,连一丝回忆也不会留下

4)物质世界里的“反物质”
  记得有个叫做《苍蝇人》的电影,说得是某位天才或者疯狂的科学家,试图利用将人体解析成最基本的物质构成态然后以波的形式发送到另外的地方再组合还原,达到以光速运送人类旅行的目的。不过试验中居然有只苍蝇飞进了他的仪器,结果他就变成了人头苍蝇身的恶心形象。与其说是科幻片,到不如说是恐怖片,因为那个最后的人头苍蝇身实在是真正成为当时正端着饭盆的我的呕吐的对象。不过片子的构思从物质构成角度来说,到还是有点意思的,因为人体与我们周遍的世间万物解析到物质构成最基本单位确实没什么区别。
  这一点,人类的老祖宗早就开始考虑了。如同《道德经》里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人也就认为水、火、空气和泥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发现,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再往下划分,物质又可以分成强子——由夸克组成,包括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轻子——包括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还有传播子——传递强作用的各种胶子。物质组成的研究,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了物质的世界,也帮助人们认清了物质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不过,世界上的万物是否可以统归入物质范畴呢?答案应该是对的,不过,这里的物质得再解释一下,那就是正物质与反物质。正物质的概念就如同人们现今普遍理解的含义,但反物质又是什么?

安德森拍到的第一张正电子轨迹照片。正电子从上往下运动,
   穿过气室中央的铅板。其轨迹因磁场的作用而呈弧状。
  1932年,美国科学家安德森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粒子。与之前发现的电子相比,其质量和带电量完全相同,但它带的是正电,而电子带的是负电。因此,这被称为正电子。正电子也就是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的发现,毫无疑问的引发了科学家们新的探索之旅,而就此,一个反物质的世界如同沉睡千年的底下宫殿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1955年,反质子在美国的一家实验室中被发现,其后人们又发现了反中子。到上个世纪60年代,基本粒子中的反粒子差不多全被人们找到了。
       通古斯大爆炸是反物质引起的吗?
  1908年6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零时,俄罗斯西伯利亚东起勒拿河、西至叶尼塞河直线距离约1500公里的广大地区上空,一个巨大的天体拖着长长的烟火尾巴,伴随着雷鸣般的轰鸣飞过东起勒拿河、西至叶尼塞河,直线距离约1500公里的天空。随后,人们感到三次强烈的爆炸,伊尔库茨克地震站测定其爆炸当量相当于1000至1500万吨TNT炸药。爆炸后的几天里,东至勒拿河、西至爱尔兰、南至塔什干、波尔多(法国)一线的北半球广大地区连续出现了白夜现象。爆炸之后,科学家们在叶尼塞河中、下游和勒拿河支流维季姆附近,先后发现了3个与月球火山口相似、直径为90至200米的爆炸坑和一片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的被冲击波击倒的原始森林。在随后的探险考察中,科学家们还发现爆炸地区土壤被磁化,1908至1909年的树木年轮中出现放射性异常,某些动物出现遗传变异。由于现场没有发现任何陨石碎片等,基本排除流星或陨石坠落等。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反物质造成了这一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科学家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反物质世界”,它的基本属性同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质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负核”,外有正电子环绕。反物质一旦同我们世界的“正物质”接触,便会在瞬间发生爆炸,物质和反物质变为光子或介子,释放巨大能量,产生“湮灭”现象。

 银河系中央,物质与反物质湮灭时产生的γ射线爆。康普顿卫星1997年摄。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多次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在世界上制成了第一批反物质——反氢原子。科学家利用加速器,将速度极高的负质子流射向氙原子核,以制造反氢原子。由于负质子与氙原子核相撞后会产生正电子,刚诞生的一个正电子如果恰好与负质子流中的另外一个负质子结合就会形成一个反氢原。在累计15小时的实验中,共记录到9个反氢原子存在的证据。由于这些反氢原子处在正物质的包围之中。因此它们的寿命极短,平均寿命仅为30纳秒(一亿分之三秒)。1996年,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成功制造了7个反氢原子。
  目前,在实验室中制造正电子、负质子等反基本粒子已是轻而易举,而将正电子与负质子组成反原子尚十分困难,因为将这两种粒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能证实它们结合成反原子的工作十分复杂,因此科学家需要研制功能更强大的研究工具。而且,人们还有一个普遍的疑问,那就是反物质如何能存储在物质的世界里?
  科学不是万能的,但真正的科学总是可以带来无限可能。就在今年2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可能已经成功的实现捕捉并存储反氢原子。科学家审慎的表示,他们相信已经存储了数千个反氢原子,但尚需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CERN的反质子收集器(AC)和反质子存储器(AA)装置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杰拉尔德·加夫列尔瑟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使用高能磁场捕捉在该中心粒子加速器中实验得到的反质子,然后引入正电子流,并使用电场对其减速,再使得两种粒子汇合在被称为“粒子陷阱”的结构中。由于物质或者带有正电荷或者带有负电荷,因此它们可以被保存在具有适当电磁场结构的“陷阱”中。之后科学家再将该粒子陷阱放置入电场条件下,结果发现部分粒子出现无法移动的现象。科学家认为,这表示两种反粒子结合形成了中性的反氢原子。
  加夫列尔瑟认为,“这种条件下很难认为没有反氢原子的存在”,只是他们还不能确定具体存储了多少反氢原子。但他同时表示,希望能够在该中心的粒子加速器恢复运转后,可以重复确认上述发现,以期最终确证这一研究成果。如果上述实验结果最终得到证实,将为人类在物质认知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物质跑哪去 新技术让宇宙之谜现曙光
人体也会释放反物质
反物质
构成宇宙的不只是物质
反物质威力有多大?科学家:引发通古斯大爆炸,毁伤2000平方公里
反物质原来藏在这里,谜底揭晓了,光速飞行还有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