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同视角看苏中七战七捷:李默庵、第三野战军战史、《毛泽东传》
userphoto

2022.05.04 江西

关注

一、李默庵回忆录:

当时,国防部下达给我的作战任务是占领苏中、苏北的解放区,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攻占东台、兴化、高邮以南地区;第二阶段∶攻占盐城、阜宁、淮阴地区。当时,长江以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占领着南通、江阴、扬州等地,其他地区如黄桥、如皋、海安等,为解放军占领。长江船只往返,国民党军队只能靠南边行驶,北面航线由解放军控制,双方时有摩擦。这使南京政府感到极不安全,面子上很不好看,所以,下决心要攻占苏中、苏北。

占领这一带解放区的,是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是粟裕,政委是谭震林,所率部队有第一师、第六师、第七纵队、第十纵队共计19个团,3万余人。后补入第五旅(三个团)和华中军区特务团。

而当时我第一绥靖区的部队有∶整编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黄伯韬;整编第二十一师,师长刘雨卿;整编第六十五师,师长李振;整编第六十九师九十九旅,旅长朱志席;新编第七旅,旅长黄伯先;另外加第七和第十一两个交通警察总队,总兵力达12万人。

…………

我部虽然受到较重的损失,但是,实现了第一期作战计划,遂以主要精力巩固如皋、海安等地的防区,设置障碍,构筑堡垒,休整和补充部队。

关于战术∶苏中的几次作战,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不同的战略战术。

从国民党军方面来说,当时我采取的是正规战,即分进合击,稳扎稳打。照这样的打法,粟裕的部队三四万人,只能防御我一路进攻。他的兵力是不禁打的,当然不是我们的对手。可是粟裕却集中兵力打我一点,而且,有时是集中五六倍的优势,这样,我的部队就吃不消了。这样的打法确实是很厉害。实际上,粟裕部是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打的。我记得在江西作战,即当年“围剿”红军时,红军也是这样一种打法,概括地说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对方,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打则必胜,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很高明,我曾反复研究过。我认为,这样的打法,也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做到。解放军作战有地方组织、地方群众的支持,这样,对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很容易摸清楚。我同粟裕作战中就体会到,我们的每一行动计划,粟裕都了如指掌,这是他把握战争主动权的前提。再者,我们很难了解解放军,因为有群众为他们作掩护,为他们站岗放哨。所以,他们的行动能神出鬼没。再者,有了群众的支持,可以及时进行兵员补充、物资补给,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而国民党部队就不容易做到了。苏中作战时,我们的后方补给全靠自己,没有群众支持,加上路不好走,水田又多,运输困难,补给是个大问题,也是削弱部队战斗力的一个因素。

回想起来,当年我参加东征、北伐、抗日,也曾经历过人民群众积极踊跃支持作战的感人场面。当然,这与军队的纪律有关,但根本的还是战争的性质,是不是符合群众的愿望蒋介石发动的内战,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当然就很难取胜了

关于战斗力∶苏中作战,国民党军队投入12万人之众,而粟裕部不过三四万人。国民党军队方面,有飞机配合作战,有大炮、汽车等装备,不少轻武器是美国援助的,如汤姆式冲锋枪等,是比较先进的。从表面上看,战斗力是远远超过了解放军。

但是,国民党部队有许多明显的缺陷∶一是各部队战斗力不整齐,有的好些,如整编第八十三师、整编第六十五师、整编第二十五师等。有的是拼凑的队伍,如被粟裕吃掉的新七旅,是四川的队伍,很不禁打,被吃掉,在预料之中。而粟裕的队伍是比较整齐的。二是战斗作风不一样,国民党军队打正规战,没有解放军那种勇敢顽强、连续作战、吃大苦、耐大劳的作风,有不少指挥人员麻痹大意,骄傲自信,结果吃了大亏。就指挥人员来说,由于军队体制不一样,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很难亲临一线指挥。比如我,当时一直在常州,基本上是隔江遥控指挥,有什么情况,待下边往上报。而粟裕却和部队在一起,有什么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后来我从材料中看到,粟裕为处置战斗情况,连夜乘车,骑自行车,又乘船赶路达300余里。这种精神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是不可能具备的。这样,国民党军队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而解放军本来是劣势,却可能变化为优势,战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二、《第三野战军战史》

苏中战役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历时50天,华中野战军以19个团(8月中旬增至23个团)的兵力,同优势敌人连续进行7次战斗,先后歼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约5.3万余人,占进犯苏中解放区国民党军总兵力的40%强。华中野战军伤亡1.6万余人。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改善了南线战局,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8月29日,延安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称誉苏中保卫战是“七战七捷”,并说,“我中原大军之突围胜利及苏中保卫战胜利,已奠定解放区军民之胜利信心”。9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蒋军必败》的社论,进一步指出“中原突围、苏中大捷和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到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苏中战役,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华东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初战,带有战略侦察的性质。这次战役是在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确定的“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战略指导下进行的,也是在山东野战军进入淮北歼敌,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陇海战役,给予有力的战略配合下进行的。华中野战军领导人特别是粟裕,成功地运用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作战原则,显示了杰出的指挥艺术。苏中战役摸索了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规律,获得了战胜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宝贵经验。8月28 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各战略区首长,通报了这次作战的经验。

(以上摘自《第三野战军战史》)

三、《毛泽东传》

背景介绍:在毛主席最初的的南线作战计划中,准备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五万人、山东野战军主力五万余人、华中野战军主力四万人,分别出击津浦路徐州、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和蚌埠、浦口段及其东侧地区,在野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后来,在粟裕及华中分局等领导建议下,主席同意“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

《毛泽东传》这样记述:

显然,“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对原定的三军进击津浦路然后渡淮而南的外线出击计划是一个重要修改。从毛泽东的几个电报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作出这样修正有两个好处:一是“在政治上更为有利”;二是便于“看出敌人弱点”。这两点,正是战争指导者在战争初期必须充分把握的重要原则。根据毛泽东确定的“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的方针,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分别在苏中战场、淮北战场和豫皖苏、鲁西南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其中较著名的战役有:华中野战军遂行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一个半月中歼灭国民党军六个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定陶战役,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及另两个整编师各一部。随着内线作战的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一再推迟原定的外线出击的时间,要求南线各军在内线更多地歼灭敌人,为尔后转入外线作战创造条件。

…………

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常常需要有一个过程。南北两线初期作战的实践,为毛泽东提供了许多新经验,使他对指导作战的认识有了发展和变化,主要是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只有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实行内线作战,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兵力不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缩小双方力量对比的差距,才能最终改变战略上敌攻我防、敌主动、我被动的不利态势,再转入外线作战

一九四六年七月到十月,是全面内战爆发后的最初的四个月。它在解放战争历史上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在全面内战开始时所作“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这种预测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用什么方法去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战争的发展过程和结局会是什么样子?这一连串问题,经过头四个月战争实践的反复探索,已经从事实中得到初步的回答。

(以上摘自《毛泽东传》)

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作报告

华中野战军在林梓战斗中

1946年9月华野司令部印制的《苏中七战七捷的概述——9月25日粟司令在干部会上的报告》和地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也不知咋办,陈毅:借您一物可解决
解放战争——苏中战役
1946年,毛泽东告诉陈毅6个人要团结,是哪6人?有何特殊之处?
七战七捷背后,粟裕和陈毅为何争论?主席是如何定夺的?
宿北战役:在苏北接连取胜的薛岳迎来了他真正对手——粟裕大将
战神粟裕创造的九大战争奇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