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故事素材探源


《红楼梦》作者在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写了一个贾宝玉作长篇古风《姽婳词》,歌颂侠女林四娘壮烈殉国的故事。有关书中林四娘的故事素材,红学界考证者如过江之鲫,考证文章也早已汗牛充栋,笔者撰此文并不想炒这个冷饭,仅就“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事本身,探讨一下《红楼梦》描写此事的素材来源,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红楼梦》书中关于这个故事的描写是相当奇怪的,凡细心之人读后都不免疑窦丛生。书中交代:就在宝玉百无聊赖之际,父亲贾政突然得了个“好题目”,找宝玉、贾环、贾兰兄弟叔侄前去作诗。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忽谈及一个“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千古佳谈,要大家各做一首挽词。众人问题目是什么?于是贾政便详细叙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率妃嫔宫女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报答恒王的事情经过。

说着,早有人取了笔砚,按贾政口中之言,稍加改易了几个字,便成了一篇短序,递给贾政看了。贾政道:“不过如此。他们那里已有原序。昨日内又奉恩旨: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而遗落未经奏请各项人等,无论僧尼、乞丐、妇人等有一事可嘉,即行汇送履历至礼部,备请恩奖。所以他这原序也送往礼部去了。大家听了这新闻,都笑道:“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可谓圣朝无阙事了。”接着便是  宝玉、贾环、贾兰三人各吊一首诗的描写,毋庸细表。

看了以上描写后,最起码令人会产生以下几个疑问:其一,书中明确交代贾政的身份,先是工部员外郎,后升为工部主事,从未闻有“学士”之职,本回题目为什么要说他是“老学士”?须知在那个时代,从一个六品主事升到从四品翰林院学士,并非易事。再说,一个工部的中层官员,谈话中怎么尽说礼部的事情?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之人事迹汇送礼部的任务,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下旨交给一个工部员外郎操作。《红楼梦》作者难道连朝廷六部的职能都搞不清么?

其二,据诸多史料记载,均可证实林四娘的故事,是顺治二年(1645)发生在山东青州的事情。如果《红楼梦》是乾隆中叶曹雪芹创作的,他怎么会把百年前的陈旧故事当做“新闻”来描述并加以歌颂呢?另外,贾政说的领旨察核“前代”应加褒奖而遗落之人,这个“前代”只能是指明朝,所以才能把这件事说成是“本朝”千古未有之旷典。这种旷典只能发生在改朝换代的初期,绝无可能在乾隆年间“察核”前代之人,也不可能由乾隆中叶的曹雪芹写入书中啊?

其三,书中以前交代的与贾政交往密切之人,均称为“清客”,本回中却突然改称“幕友”。“清客”系指旧时在显贵人家或官僚地主家里帮闲的门客,幕友即“幕僚”或“幕宾”,系指在地方军政官署中协助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事务的人员。贾政作为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可以与清客交往,但不允许也不可能养一批幕僚啊?再说,这些幕僚按贾政口中之言写成一篇短序,递给贾政看,诗还没做先写序言已不合常理;贾政又说“他们那里”早已有“原序”,“他们那里”是指哪里?“原序”又是谁做的?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故事中的这些疑窦,如果把曹雪芹当做《红楼梦》作者,永远也休想解开;当您知道《红楼梦》的真实作者是洪昇时,这些故事的幕后真相便昭然若揭了。洪昇是清初顺治、康熙时代人,林四娘的故事,就发生在他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清军下江南的顺治二年1645)。洪昇在北京国子监求学期间,他的师友王士祯、陈维崧、冒褒等人,确曾将林四娘的故事当做“新闻”,撰文或作歌加以歌颂。“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章故事,便是根据这些真实发生的文人雅事,撰写入《红楼梦》书中的。

书中“闲征姽婳词”的那个“老学士”,并非是按照洪昇的父亲所创作(洪昇之父洪起鲛也没有当过什么翰林学士),而是按照洪昇的恩师国子监祭酒王士祯的事迹创作的。王士祯(1634—1711),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山东新城人,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进士,顺治十六年任扬州推官,康熙四年升任户部郎中,康熙十七年转翰林院侍读学士,入值南书房,升礼部主事。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九年任国子监祭酒,主管太学十年。康熙四十三年,累官至刑部尚书。

古人信奉师徒如父子,洪昇在《红楼梦》书中将王士祯的故事写在宝玉父亲贾政名下,也算顺理成章。洪昇在国子监求学期间,王士祯任职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其身份本来就是“老学士”。王士祯任职期间,身边文友和幕僚成群。这一切,洪昇都不过是信笔如实写入书中而已。顺治九年(1652)和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确曾颁旨褒奖抚恤明代殉难的节烈臣子,不论身份地位,凡有忠于先朝、以劳卫国、以死勤事者,皆予褒扬。此事必由礼部操作,王士祯此时正是翰林学士、礼部主事,《红楼梦》当然要写他奉旨“察核”前代之人的旷典。

王士祯这个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的事迹,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和文学事实。王士祯所著《池北偶谈》中就记载了林四娘的故事:闽陈宝钥字绿崖,观察青州。一日,燕坐斋中,忽有小鬟年可十四五,姿首甚美,褰帘曰:“林四娘见”。逡巡间,四娘已至前万福,蛮髻朱衣,绣半臂,凤觜,腰佩双剑。自言“故衡王宫嫔也,生长金陵,衡王以千金聘妾入后宫,宠绝伦辈,不幸早死,殡于宫中。不数年国破,遂北去。妾魂魄犹恋故墟,今宫殿荒芜,聊欲假君亭馆延客,愿无疑焉。”自是日必一至。久之,设具宴陈,嘉肴旨酒,不异人世,亦不知从何至也。酒酣,叙述宫中旧事,悲不自胜,引节而歌,声甚哀怨,举坐沾衣罢酒。如是年余。一日,黯然有离别之色,告陈曰:“妾尘缘已尽,当往终南。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自后遂绝。有诗一卷,长山李五弦有写本。又程周量会元记其一诗云:“静锁深宫忆往年,楼台鼓遍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黑海心悲只学禅。细读莲华千百偈,闲看贝叶两三篇。梨园高唱兴亡事,君试听之亦惘然。”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所著《妇人集》一书中,也收录了有关林四娘故事的内容。陈维崧称“王十一(指王士祯)为余述林四娘事,幽窈而屑瑟,盖搜神酉阳之亚也。四娘自言故衡邸宫人”。在故事后面著名文人冒襄同父异母弟冒褒注曰:“王太史(指王士祯)有《林四娘歌》,歌首系一小序,序云”:

晋江陈君宝钥,分臬青州。入署之夜,堂上忽闻乐作,空中隐隐呵殿声,如贵人驺从至。至则耀燎辉煌,杯馔罗列,宾客杂沓于堂上,俳优厮养奔走于堂下。胥役大骇,走白陈君。陈君固己心异之矣。因率卫卒呵禁之。不止,挟弓矢操而射之不止。持轰天雷诸大炮击之复不止。越数日陈方秉烛坐小斋,而风雨声有自远至者,斋中□□如人行声。少须,双鬟褰帘入,唱曰:“林四娘侍儿青儿启事,娘子愿谒使君。”陈惝恍未答。而美人翩然来矣。妖质雪莹,绣纹花映,修蛾自敛,斜红半舒,揄袂以前,向陈而拜。拜毕就坐,徐徐启曰:“某金陵林四娘也,幼给事衡王。中道仙去,今暂还旧宫。窃见殿阁毁于有司,花竹沦于禾黍。某故有宫中俦侣,话旧情深,停车无所,敢假片席于使君之堂,某固无能有德于使君,然亦非有害于使君,今与使君为方外交可乎?某有小酒食,愿同醉饱,并及从者,微有薄犒,幸无深讶焉。”陈虽疑且畏,然度无可如何,遂偕饮。及下箸则珍肴也,引杯则良酝也。从者视其犒则朱提青蚨也。意始稍稍定。后则夜分必来,更阑即去。数入内与陈夫人姬媵缔交,若娣姒然。陈之客过临淄者,或请接见,无不欢好。即席酬和,落纸如飞,词中凭吊故苑,离鸿别鹤之音为多,噫嘻此何为者耶。又谓四娘貌本上流,妆从吴俗,秀□□发,峨如远烟,覆以雾□,缀以珠璧,身萦半臂,足蹑翠靴锦绦双环,环悬利剑,冷然如聂隐娘红线一流。婢东儿青儿皆殊丽,恒侍左右,人亦无敢调者。居三月,一夕,别陈君欲去,且以青儿为托,把酒赋诗,临歧怅别,耸身碧霄,踪影顿绝。青儿后一二来,久亦不至矣。异哉,曾记其一诗云:“玉阶小立羞蛾蹙,黄昏月映苍姻绿。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

通过对以上这些记载的分析我们可知:其一,清初陈维崧、冒褒等文人所记载并歌颂的林四娘故事,都是听“老学士”王士祯说的。其二,王士祯还曾为《林四娘歌》写过序言,序言中详细记叙了林四娘的事迹。其三,王士祯记载的林四娘其人形象,与当时其他文人记载的悲悲切切弱女子形象有所不同,而是“蛮髻朱衣,绣半臂,凤觜,腰佩双剑”,“环悬利剑,泠然如聂隐娘红线一流”——典型的雄赳赳武女子形象。其四,这个武女子是个已死的女鬼,其语当然是“鬼话”,称之为“鬼话(姽婳)将军”甚恰。

《红楼梦》歌咏的“姽婳(鬼话)将军”林四娘故事,书中明确交代出自“老学士”贾政所作的序言;实际上就是出自王士祯的《林四娘歌》序言。王士祯是教诲洪昇十年的恩师,也是文坛一代宗师,洪昇曾亲耳聆听其师“闲征姽婳词”,对此学界应无疑问吧?虽然迄今为之我们并没有发现洪昇有歌颂林四娘的作品存世,但在洪昇的诗歌中,确有一首《万松岭上作》诗,就是歌咏妃嫔们在御教场习武场面的:

  万松摧折尽,高岭入云长。草色迷驰道,江光射夕阳。

两潮分昼夜,三姓阅兴亡。牧竖闲吹笛,春风御教场。

南宋时,万松岭是皇宫大内殿前司亲军护卫驻扎的场所,故称为御教场。同时,这里也是六宫嫔妃习武之地,故又名女教场。教场中间的高地相传为检阅台,宋高宗、孝宗、光宗三位皇帝都曾在此登台检阅过御林军习武;是否也曾检阅过嫔妃习武,就不得而知了。杭州女教场历来是文人发思古之幽情,徜徉题咏的地方。清初文人徐釚《词苑丛谈》载:“杭州女教场,在凤皇山麓。宋南渡,嫔妃演武于此。萧山毛大可奇龄过之,赋《鹧鸪天》云:

银甲雕戈小队工,内家宣敕教从戎。

山萝覆镞萦金细,野火攻旗闪幔红。

宫月静,阵云空。凤凰山下抱龙弓。

珠兜玉围营路,小雨寒花何处逢!”

《词苑丛谈》中徐釚在毛奇龄咏女教场诗余后说,自己也曾参与歌咏女教场一事:余亦有绝句云:

御教场中看点操,宫娥队队雁翎刀。

鄂王已戮蕲王死,羞著团花旧锦袍。

盖伤南宋之不复振也。”

这些文人题咏女教场的诗中,都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吴皇后一身戎装,飒爽英姿,率领嫔妃宫女在御教场练兵习武的场面,与《红楼梦》中描写林四娘率领恒王宫嫔练兵习武的场面可谓异曲同工。王士祯《林四娘歌》序言中,并没有写林四娘率领妃嫔宫女在女教场练兵练武的事迹,但《红楼梦》的《姽婳词》中却以较大篇幅写了林四娘与恒王妃嫔宫女教场练兵习武的场面。这些场面的描写,洪昇在王士祯《序言》的基础上,借鉴了杭州万松岭女教场的故事,应属至为合理的推断。

《红楼梦》书中在交代“老学士”贾政“闲征姽婳词”之前,说他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这个“寻秋之胜”的记载也并非闲笔,而是代指清初蜚声文坛的“秋柳唱和”事件。顺治十四年(1657年)一个秋日,王士祯与几个文友游览济南大明湖,为岸边垂柳翠褪黄显、乍染秋色所感染,赋出了著名的《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影响巨大,大江南北一时应和者甚众,并因此产生了享誉当时文坛的秋柳诗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一抹浓重的印记。洪昇信笔将其记入书中,对熟谙文坛掌故的明眼人来说,有助于了解这个与林四娘故事渊源甚深的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并为之作序言的来龙去脉。

 

201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兄说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逐回解读)
《红楼梦》反清复明?贾政因此获罪、贾家从此败落
《红楼梦》写林四娘之妙用
红楼梦:姽婳词是贾宝玉胡扳乱扯,随口吟出,作者借此讽贾政?
《红楼梦》:写姽婳将军有何深意,为何是第78回,将军为何姓林?
贾琏和迎春都不是邢夫人生的吗?贾赦一共有三个孩子,亲妈却不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