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人抵制情人节,是每个人都需要情爱的仪式感
人们开始热衷仪式感这三个字,大约要归功于2016到2017年中,传媒对传日的大力渲染和对外日的强烈排斥。

个人生活的仪式感正在成为主流

2016年某市文明网是这么形容的:“祭祖,缅怀先人;踏青,放松心情;归家,寻求心灵上的休憩之地。传统节日,有仪式感,才会有厚重感。  ”

要说仪式感,确实也够仪式感,但却少了一种与现代社会契合的节奏,要知道大多数人,在这个社会上稍有懈怠就会生活节奏陷入紊乱。

每年能抽出时间回家祭祖的、踏青的,除了还在留守乡土的中老年人外,大约是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的。




所以在今天有人会调侃说:“怎么到了情人节了,还是没有大规模抵制情人节的消息出来呢?”

其实不是没有大规模抵制过情人节,只是效果是一丁点都没出来,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也就需要快节奏的情爱仪式感。

甚至不善言个爱的中年男人,也会在情人节这天,买一束鲜花送给自己的爱人,要知道这对于吃惯了苦的中年男人来说,送玫瑰花完全是一件华而不实的事。




但他们也开始接受并执行在自己的爱人身上,,相对于对先祖的执着,在自己爱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情爱仪式感认知与思考,其实并不容易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中国人很难谈有爱情观这么一说的,即便是牛郎织女这样被称之为终生不渝的爱情故事,也是无法跳出父母之命的安排。

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罢,热衷于214情人节要多过于七夕,其关键点就在于,自己情爱的仪式感能够在自己的表达中,而不是在他人的管辖下。

禁止必然要逊色于创新

在2011年的时候,很多小国都颁布了情人节禁令,我们也曾借此在传媒上大肆批判情人节,但依然没影响这样一个节日在我们这里的走红。

不是什么事都要以强硬的机器姿态去要求,不是什么事都要以大字报的形式去自恐,而对于我们来说,真正开始拥有爱情也不过刚过百年而已。


在纸白君的观察中,人们只是依托于外面的节日,来完成自己平时无心做的狂欢和无法做的表达,毕竟我们的总是太过沉重。




某市文明网在那年谈抵制情人节的时候,也曾写道:“唤醒人们对于传日的“仪式感”,需要我们不断从民俗中找寻创新点。”

但它并没有给出创新的点,纸白君倒是以为,把个人的价值与个人生活的仪式感与集体的价值和仪式感区分开来,可能是最好的创新点。

毕竟我们离真正的舒适而活还有很长远的道路要走,个人的生活理应多一些轻松、愉快的格调,才能安放不敢稍有安歇的灵魂。

宏伟的爱与渺小的爱,位置正在互换


我们所宣传的爱都太过宏伟和庞大,就连情爱之间,都是满城喧嚣着:“爱她就送她一座房子。”

不是所有的人在短时间的奋斗中都能很快买到一座属于自己和她的房子,但还是可以在奋斗的某一天仪式感中,用鲜花或者口红去向她表达情爱。

个人的渺小与社会的宏大,这样沉重的主题,是外国情人节并不在意的,它更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相爱。




其实即便我们把这样一个外国节日拿来作为自己一天的情爱仪式感,但在实际生活中,也无非是恍然一梦。

毕竟过了这天之后,沉重的生活还是会压在每一个人的肩膀上,爱情与面包终究还是后者会更胜一筹。

批判情人节的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资本腐朽的一套,但与真正的现实相较而言,鲜花或者口红可能真的算不上劳民伤财……




所以还是给大多数愿意在这一天把外国节日过程自己仪式感的人一个梦境吧,如果真的有心,应是让人们可以更多的发挥个人价值并对等收获。

到那个时候,每个人的每一天都会有情爱的仪式感,自然不用抵制情人节,它也会慢慢消亡的,因为对于真正认知情爱的族群而言,它不再需要仪式感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茉域茗香|情人节呀
【世相漫弹】过个情人节容易吗?(徐善义)
评论:如何留住年味?
情人节
清明节的思念
日子是重叠出来的,爱人重情爱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