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大学辅导员也需要“心灵鸡汤”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就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而言,整体组成趋向年轻化,辅导员一般由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担任。虽然经过了严格的选拔,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往往使他们倍感压力,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甚至会扭曲他们的心理。

    首先,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带给辅导员强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带的学生越多,事务性的工作就越多,工作负荷就越重。而且当前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宿舍管理、学费催缴等,工作琐事繁多,千头万绪。常态的工作情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突发事件带给辅导员的心结了。这就使辅导员的心理长时间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势必导致心理压力过重,身心疲惫,乃至心理疾病产生。

  其次,角色间的相互冲突引发辅导员的心理困惑。当前辅导员的职业特性,决定着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既是学校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学生权益的维护者等。同时,学校和社会还经常对他们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角色冲突现象在辅导员身上时有发生。如在催缴学费上,辅导员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又要按质按量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这样的矛盾和困惑,使辅导员往往感到心力交瘁,难以应对多元角色的挑战。

  此外,现实的工作环境还会诱发辅导员的心理障碍。辅导员经常成为学生的倾诉对象,时常接触一些负面信息和"心灵垃圾",长此以往,难保自身不会受到"感染"

  因此,高校辅导员理应成为心理辅导的关注对象,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发展。但辅导员毕竟不同于学生,他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心灵鸡汤"呢?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大多数是非心理学专业或教育学专业毕业,有些虽经过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短期培训,但要应对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状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各高校要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心和维护,要建立相应的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健全心理教育机制以及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试制度,让辅导员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定期让辅导员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辅导员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加强自身心理完善,认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从辅导员自身来说,也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心理素质,随时依据社会期望的要求与教育情境的变化,学会自我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反应能力和适合的宣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高校辅导员:做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路人、开路人
特稿|2018年,我做辅导员,已经12年
大学生“怒顶”辅导员!
来,吐槽一下你的辅导员
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三字经
6000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