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蚵壳厝”——闽南古民居奇葩

“蚵壳厝”——闽南古民居奇葩


   泉州东海区域历史悠久,以深厚的海洋文化闻名于世,历经几百年沧桑的古农居——“蚵壳厝”便坐落于此。蚵壳厝村落外墙上密布着大贝壳,贝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还未见海,就已嗅到了海的气息,这里散发着浓浓的古城余韵。

   泉州传统古民居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台地和丘陵地带,这里交通便利,便于商贾渔业经济活动,或较为封闭的山间谷地,沿溪流两岸依山而建,多以农耕为主。平原地带,人口稠密,聚落民居多毗邻而居,也有住房依地势由高往低纵横排列整齐,形成棋盘式布局的建筑群。山区则两个聚落间为一定距离的山林相隔,民居密集成群或星罗棋布,流淌着一种随地而安的情趣。其民居大小不一,一旦人口增多,则分支到邻近地区又筑居室,如此便形成一个个血缘聚落。这些聚落历时已久,有些连绵十几村、几十村,方圆几十里皆为同一祖先、同一姓氏,或以一姓为主,形成闽南显著的村落人文特征。
   由于区域内溪流纵横,丘陵密布,历史上交通阻塞,造成泉州各地自然经济和历史人文的诸多差异,也形成泉州民居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形式多样的特点。沿海的泉州、晋江、惠安、石狮等地处于晋江中、下游平原地带,历史上为泉州府下辖的晋江、惠安、南安三县范围,经济活动联系密切,历来合称“三邑”。其民居多为红砖民居,其建筑形式有古香古色的官式大厝,带有南洋、西方建筑风格的华侨民居,以及朴素简约的石构民居。而永春、德化、安溪位于晋江上游地区,接近内陆,境内多山,地理上自成一方。其民居既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官式民居,但灰砖民居为其显著特征,其中以粗犷雄伟土堡、土楼和山林气息木楼、高脚厝为常见传统民居形式。根据不同类型民居的数量、分布范围和形制特点,中国闽南古民居主要有官式大厝 (以形似殿宇,富丽堂皇)又名“皇宫起”、 街屋民居( 这种民居为传统居民形式的变体,其平面布局上没有前埕和护厝建筑。其始于五代,据史载,五代时,为了发展海外贸易,留从效教民间“开通衢,构云屋”,房屋用木头或竹子建成,房屋与房屋紧密排在一起,街道变得很狭窄,形成纵横交错的商业街市。现多见于临街的繁华的商业区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段。主要有手巾寮和一条龙两种形式。)、华侨民居 (为石狮、金门、晋江、南安等侨乡较常见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石构民居(为泉州沿海地区的一类民居形式,在惠安、晋江、南安的丘陵地带广泛分布)、木楼、高脚厝( 是分布在德化、安溪、永春等内陆山区的民居形式)和土堡、土楼( 为家族聚居的大型防御性的封闭性民居建筑)几种类型。(这两段想说明什么问题?若不明确,建议删除。)


   “蚵壳厝”顾名思义是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话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壳厝,无意间成就了一个建筑奇观。我们看到的整座房屋只有红白两种色彩,简单明快而且美观。白色蚵壳墙体,下配花岗石墙基,上下红砖砌方框、窗框,鲜艳夺目。鳞次栉比的蚵壳相互嵌套,整齐的排列在墙体上。早在“古闽越族”就有了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的遗风。但是当时所用的是我国东海岸边的海蛎壳,而非“蚵壳厝”所用的材料——大牡蛎壳。这种大牡蛎并不是产于我们东海的海产,所以这建筑奇葩藏匿于屋檐下、古墙内的那股灵气和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神秘故事就要细细品位了。(删除)

   追溯大牡蛎壳的来历,须从“海上丝绸之路”说起。据带我们去参观的(删除)法石村老人会会长温太平介绍,2002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亨利来泉州沿海考察,指出在西欧的挪威、荷兰等海边也曾见过类似的“蚵壳厝”。可见泉州先民曾把对外贸易扩展到地中海沿岸。史籍记载,(以下数字或记载,若有原始资料证明,最好引用原始资料。)泉州沿海古代码头有10余处,造船业、航运夜十分发达,已经起到货物集散运转中心的作用。从汉代古越国建立到近代鸦片战争的两千多年间,这里的贸易地位十分重要。法石港就是泉州三湾十二港之一。据说,在1292年,马可波罗曾在这里护送蒙古公主远嫁波斯。1979年这里出土的西班牙哈桑二世银币和1982年出土的宋代商船内的香料,印证了这里是800多年前最早开放的古镇。因地理位置处在晋江的出海口,所以这里也曾是番船商队聚集停泊的地方。曾有诸多客货船从这里出发,航行于世界各地,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关系。当时贸易的货物:有“泉绸缎”、丝织品、糖、茶、布匹、船只、桐油、漆、陶瓷器、生丝和铁制品等地方产品,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而作为进口的货物有钻石、玻璃工艺品、玳瑁、玛瑙、香料、胡椒、樟木等异域手工制品和奢侈品。(删除)“火船糖瓷去,运回棉花回”这句民谣正是对当时繁荣贸易的真实写照。于是蚵壳(即大牡蛎壳)就有了来到泉州沿海的“正当理由”。据查(资料明目具体列出为好),在蟳埔、法石等地的海滩地表下积存了大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回的大蚵壳。

   外观独特的“蚵壳厝”,其内部结构与闽南沿海古民居是一致的。沿海古民居建筑形式,大都为单座仿“皇宫式”的“一进、二进、三进、三开间、五开间”的大厝构筑。俗称“四马拖车,四房看厅”,也有小三房建筑,基本保持着清代闽南建筑风格。至于“皇宫起”的建筑,其来源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晋江县的烧灰村在唐代出了一个贞献皇太后,其子唐宣宗降旨“赐汝府皇宫起”,因而晋江县不仅祠宗宫庙,就是正规的民宅家居,均按“皇宫起”体式建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这只是缺乏书志明载的传说。据史籍记载,晋江的“皇宫起”住宅建筑,应该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原因而形成的,与庙宇祠堂建筑结构想关联。无论宫庙或祠堂,一般都是三进三开间形式。而典型的民居大厝也是有下落、中落和后落组成,亦即三进三开间。所以正规的三落(三进)大厝就是地道的“皇宫起”。随着时代发展,“皇宫起”的民居也从三开间发展到五开间大厝(拟删除)。“蚵壳厝”的内部结构也是如此,其布局多由下厅、天井、中堂、后厅构成。蚵壳一般砌在大门左右墙及后外墙体,用石灰浆、三合泥浆进行片片相砌,状如鱼鳞,内墙用杂碎石混合构建,厚度达30厘米左右,既坚固耐用、抗风雨,隔音,又简朴大方,虽历经百年仍风韵犹存。而且蚵壳筑墙在炎热的夏天有隔热作用,在寒冬又有保温作用,其内“冬暖夏凉”,与北方的窑洞有异曲同工之处。加之其处于海洋性气候区,这种“蚵壳厝”不积雨水,不怕虫蛀,适合潮湿的气候环境。其坚固性不仅防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台风等,还能抵挡枪炮的袭击。“千年砖,万年蚵”。因此,“蚵壳厝”历经百年仍保存完整。但是现在也只有在泉州市丰泽区的东海蟳埔村、法石村一带有保留外,其他地方已很难看到“蚵壳厝”。

“蚵壳厝”虽然并没有一些古民居那样气派宏伟、富丽堂皇,却是闽南建筑的一大奇葩,记载着泉州百年的辉煌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蚵壳厝”古渡头、古庙宇也已列为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被考察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近几年,不少中外宾客也慕名来到沿海“蚵壳厝”观赏古迹,品味“海丝文化”,赞叹泉州先民的智慧,探寻闽南“海洋文化”的内涵。

   站在“蚵壳厝”的古墙下,抚摸经历百年沧桑后的髁壳。风化的残痕见证了历史的百年变迁。屋顶的杂草已有半人高,这些岁月的语言想传达给我们这些来观仰的现代人什么讯息呢。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蚵壳而不是别的东西呢?面对我们的诸多疑问,温会长又做了详细的解答,之前描述的那些好处也许先人并不了解,那些只是百年后的我们发现的奥妙。而(删除)先民继承古闽越族传统,用蚵壳拌泥筑屋;或是先民灾后重造家园,拾残砖碎石及海滩上的异域蚵壳作建材,贫穷的家庭直接将蚵壳砌于外墙,有钱人家还要在蚵壳外加泥沙包层,由于蚵壳来自海里,因此海水并不会将它腐蚀,有效避免了海水盐分腐蚀房屋。还有一点是闽南居民多以红白两色建筑自己的房屋,白墙红瓦,符合传统习惯又美观大方,而蚵壳正好符合白色的墙体颜色。这种种原因造就了最初的“蚵壳厝”。

   “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而“蚵壳厝”则是“海丝文化”最重要的遗产,见证了“海丝文化”的繁华。现存的“蚵壳厝”并不多。也有一部分现代民居也用蚵壳做装饰。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古民居,石基以上整堵墙均嵌满牡蛎壳,当时的蚵壳是实用性为主。而清代带现代的民居,只有在屋檐下、地基以上,墙体中间地位或者在墙外的窗户的两侧镶嵌蚵壳,与红砖和条石相应成趣,具有很强的美感。还有一些较大型的新居只是在屋檐下墙体顶端上装饰蚵壳。虽然蚵壳从使用变成装饰品,但是用作装饰的蚵壳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装饰不当,只会显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古代蚵壳厝的特色。(删除) 

   盖蚵壳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造蚵壳厝时,要考虑房屋的坐向、是祖厝还是民居等因素,还要按照主人家的意见,根据外墙的大小,处在哪一位置,用什么形式建造等进行一系列设计,然后再对蚵壳进行筛选,分出上盖和下臼、大和小,再清洗干净。砌墙只需要用土,不管是山上的还是田里的都可以,只要有黏性,把蚵壳一只一只叠好,就能把墙壁装饰得很好看。在砌时,凹的一面向下,第一个叠好,第二个要叠在第一个的一半。如此这样,一个叠一个,同时要和内壁一起砌,内外交叉,避免蚵壳脱落,如此这般,就能把蚵壳砌得错落有致,片片如鱼鳞。

   “蚵壳厝”作为沿海先民利用海洋资源创造出的富有特色的海洋人文景观,是闽风泉韵的体现,包含了浓厚的民俗气息和美学、工艺学知识。历史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遗迹和凭吊,更多是让我们思考借鉴以及发展。历史已落在了时间的身后,涤荡着“海丝”文化的蚵壳厝慢慢在减少,居住在蚵壳厝里的村民终究要告别蚵壳厝的时代,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力见证,蚵壳厝以它独有的特色,永远留在了闽南建筑的辉煌史册里。

注:本文引自化立国第十八本专著《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探微》

作者:张慧敏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05级中文系学生

指导老师:石狮市委党校  陈世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江古民居建筑特征简述
泉州的这些地方,能够让人领略”南派建筑”的历史之美
古建筑探奇之——燕尾脊
闽南古建筑上燕尾脊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
深秋赏彤红,闽南最值一去的5处红砖古厝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