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 水工胶结材料
   水工建筑物用来挡水,因而砌体之间必须用胶结材料胶合,以减少透水性,降低渗润线高度,防止管涌等流弊产生;此外,水工建筑物还要抵抗水压力,以保持建筑物的稳定,因此,也需要胶结材料将砌体联缀,形成整体,以提高建筑物抗滑和抗倾覆的稳定性。“盖砌石砌砖,彼此本不相联属,恃有灰浆联为一体,所以成其固也……盖灰浆乃石工第一要事。”①因而,胶结材料是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的关键之一,也是水工建筑物较非水工建筑物更多技术复杂性的原因。

    (一)水硬性石灰

    古代常用的胶结材料是石灰。一般石灰石煅烧后得气硬性石灰,在水中强度低。水硬性石灰古人常从煅烧蛎壳中获取。最早使用蛎房灰的记载是北宋嘉祜四年(1059)建造福建泉州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时。洛阳桥建于洛阳江入海口处,河宽五里,潮水出没,水深流急,石桥基础的稳固成为建桥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急需水中胶凝材料。宋人方勺在其所著《泊宅编》中记载:“闽中无石灰,烧蛎壳为灰……故用灰(桥墩)常若新,无纤毫罅隙。”广东潮州海堤也曾用此技术:“甃山石,运海283问,置陶烧灰,派夫运土填筑。”②所以,烧制石灰时除海砺壳外,还要“置陶”烧灰。这样就与水泥原料基本相同。不过石灰所需煅烧温度只要900~l100℃,比水泥所需的烧制温度(1450℃)较低。水硬性石灰加沙成浆后,用以砌石,在水中可以继续硬化,其抗压强度可达25千克/平方厘米。

    牡蛎灰胶结性能早在唐代的文献中已有记载,例如煮盐时用以盛盐卤的竹盘,为使其不漏,“竹盘者,以篾细织,竹镬表里以牡蛎灰泥之,自收海水煎盐之,谓之野盐”③。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名的《天工开物》一书中特别介绍了石灰和蛎灰的制造技术。石灰是用青色石(石灰石)煅烧而成,方法是“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饼,每煤饼一层,叠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之”④,“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蛎灰制作方法与石灰相同。二者“粘砌城墙桥梁,调和桐油造舟,功皆相同”,不过蛎灰为蛎壳烧制,蛎房“经年久者,长成数丈,阔则数亩,崎岖如石假山形”,其化学成分与蚬(即蛤蚌)不同。“有误以蚬灰为蛎灰者,不格物之故也”⑤。

    (二)蛎房生物胶结

    不仅蛎灰可为胶结材料,蛎房生长本身就自然形成对散石的凝结。在蔡襄主持洛阳桥施工时,首先沿桥纵轴线抛石,形成一道堆石基础。如何将散石体固结呢,当时人注意到海边的牡蛎可以牢固地附着在船底或礁石上,于是萌生利用生物固结的想法。“又种蛎于础,令其附生而固”,从而形成一道长三百多丈、宽一丈五尺的稳固基础⑥,再在此石基上砌筑桥墩,成功地完成了建桥任务。由于蛎房胶结成为巩固石桥基础的关键,桥成以后“即多取蛎房散置石基上,岁久延蔓相粘,基益胶固矣。元丰初,王祖道知州,立法,辄取蛎者徒二年”⑦,严格立法,禁止在桥基一带采蛎。

    ①清·徐端:《安澜纪要》卷上,第61页。
    ②乾隆《潮州府志·堤防》。
    ③唐·刘恂:《岭表录异》,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7页。
    ④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11,燔石,万有文库本,第197页。
    ⑤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11,燔石,万有文库本,第198页。
    ⑥明·仇俊卿:重修洛阳桥记,《明文海》卷384,中华书局影印本,第3971页,1987年。
    ⑦宋·方勺:《泊白宅编》卷中,金华丛书本。

    (三)火山灰黏合剂

    古罗马时代不仅已使用石灰浆作建筑黏结剂,而且还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火山石灰。这种火山灰拌和,“不仅可使其他建筑物坚固,而且在海中筑堤时,也可在水下硬化”①。

    明代末年徐光启注意到西方的一种似土非土、似石非石的块体,磨碎后可作黏结剂,该块体“体质甚轻,揉之成粉,舂以代砂,或代瓦屑。灰汁在其空中,委宛相入。坚凝之后,逾于铜铁”②。他并举出实例,认为几十年前有人发掘旧有水道,“视其甃涂之灰,用是物也,厚半寸许耳”。推断其建筑时代在汉武帝时期,而在一两千年之后仍然坚牢无比。

    (四)水泥的引进

    黄河河工应用水泥作胶结材料最早始于光绪十四年(1888),当年河道总督吴大澄提出:“臣访闻西洋各国有塞门德土,拌沙粘合,不患水浸,较诸中国所用三合土尤为坚结……拟于(黄河险工)砖面石缝试用外洋塞门德土涂灌结实,敛散为整,可使坝基做成一片,足以抵挡河溜。”③当年从旅顺调运3000桶,又在上海、香港加购600桶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泥的发明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吗
新手求教:水泥砂浆和水泥石灰砂浆的区别
蒸压加气混凝土理论与方法误区的探讨(上)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胶凝材料
商品混凝土站技术培训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