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冥想?

第四天:开智慧

 

一早起身的第一场,Goenka带我们走向了「观息」的最后一步:

 

将你的所有注意力集中的范围进一步的缩小——缩小到人中的区域里。当你观察的区域越小,你的心就会变得越发敏锐。“

 

“观察这个有限的区域内所发生的所有感知,发热的、或发冷的、或麻木的、或刺痛的、或振动的、或发痒的、或细微的、或粗重的、或完全无法形容的。这些感知可能出现了一会就会消失,也可能出现了很久才消失。这些都可以。

 

如果你什么都感知不到,那么你总是可以回来观察呼吸在人中的这个小区域里带来的感知。

Goenka还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样的话,他在每次指导里至少会把他能用的、对于感知的形容词用平静地语气翻来覆去地报三四遍。

 

唯一的区别是,区域变小了。

 

各种感知越来越明显,观察人中这个两三平方厘米的小区域,就好像观察着一片大草原一样。

 

下午1点到2点,第一次连续冥想40分钟纹丝不动。

 

下午2点到3点,第一次连续冥想50分钟纹丝不动。

 

下午3点,终于到了开智慧的时间!

 

“从现在开始,你将进入智慧的修行。“

 

将你的所有注意力从人中转移到你的头顶心的区域上。观察这个有限的区域内所发生的所有感知,发热的、或发冷的、或麻木的、或刺痛的、或振动的、或发痒的、或细微的、或粗重的、或完全无法形容的。”

听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两个人:

 

一个是盘坐在我正前方、已经参加了五次课程的澳大利亚人,另一个是盘坐在最前面、不怒自威的辅助老师。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际线都呈地中海形状。

 

我心想,“不会是开智慧就是观察头顶心,结果时间久了头发都掉光了吧。“

 

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将注意力移到头顶心,都不敢太用力,生怕那里的头发慢慢化开来。

 

幸好Goenka的指导很快打消了我的奇思怪想。

 

“现在,将你的注意力从头顶心慢慢向下移动,观察整个头顶往下的部分,再观察你的后脑勺,一小块一小块,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

 

然后再将观察的注意力移动到你的脑门,移到眉毛,移到眼睛,移到鼻子,移到脸颊,移到嘴,移到耳朵,再移动面部剩余的部分。一小块一小块,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

 

然后将观察的注意力移到你的右肩,往下移动你的右臂,移到你的右手腕,移到你的右手,移到右手的每个手指,再移到每一个指尖。“*

 

”然后将观察的注意力移到你的左肩,往下移动你的左臂,移到你的左手腕,移到你的左手,移到左手的每个手指,再移到每一个指尖。“*

 

“再将观察的注意力移到你的喉咙,往下移动到你的左胸,移动到你的右胸,移动到你的上腹部,移动到你的下腹部。一小块一小块,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

 

“再将观察的注意力移到你的头颈,往下移动到你的背部,移动到你的腰。一小块一小块,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

 

“再将观察的注意力移到你的右大腿,往下移动到你的右膝盖,移动到你的右小腿,移动到你的右脚踝,移动到你的右脚,移动到你右脚的每一个脚趾。“*

 

“再将观察的注意力移到你的左大腿,往下移动到你的左膝盖,移动到你的左小腿,移动到你的左脚踝,移动到你的左脚,移动到你左脚的每一个脚趾。“*

 

就这样,从头至脚,从头至脚,按着顺序,一块一块地观察整个身体正在发生的所有真实感知。“

你可能已经觉得以上的指导很啰嗦了,但实际上Goenka比唐僧还要耐的住性子。他在每一部分之后(也就是打*的地方),都重复了以下这段我们耳朵已经快听出茧的话:

 

观察你所遇到的所有感知,发热的、或发冷的、或麻木的、或刺痛的、或振动的、或发痒的、或细微的、或粗重的、或完全无法形容的。这些都可以。“

 

“如果你什么都感知不到,那么对于那些被衣物覆盖的部位,你至少可以感知它们与衣物之间的摩擦;而那些没有衣物覆盖的部位,你至少可以感知它们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而当你在一个部位获得感知以后,就可以马上移到下一个部位,不要留恋。如果你在一个部位没有感知,那么就静静地停留一两分钟的时间去观察它。无论结果如何,都继续移到下一个部位。“

 

“不要期待任何的感知。也不要对任何的感知有任何的留恋或反感,保持一颗「平等心」。在观察中你会发现,这些感知都具有无常的共性。你要做的只是客观地观察。”

 

观察它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它成为的样子。(Observe it as it is, not as you want it tobe.)“

一字一句地停下来,这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指导虽然颇为繁琐, 但是信息量实在是更为庞大。花了整整三天半的时间才把鼻子那么一小块区域给感受清楚,突然之间要感知和观察身体上下的每一个角落。

 

我发现身上有太多太多的盲点,即一开始感知不到的区域。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能观察到一些细微的迹象。

 

就这样,我非常缓慢地打量着自己的身体。一直到晚上开示前,在这个庞大的新任务中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的开示是Goenka和我们第一次讨论这个“锻炼智慧”的方法。

 

你必须不加选择地观察,绝不挑选感知,接受任何自然生起的感知。

 

有愉悦的感知时,不企盼它会持续;有不愉悦的感知时,也不企盼它会消去。在观察中,保持一颗「平等心」。这是最最重要的。

 

慢慢地,你就会亲身体会到这些感知不断变化的本质,也就是「无常」(Anicca

接着,他回答了很多冥想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要按着顺序移动注意力经过全身?” “假如注意力在一个部位时,身体另一个部位有感知,要不要跳过去?” “从头到脚一圈需要多少时间?” “注意力要在多大的范围内观察?” “只要观察身体表面的感受就好,还是要感觉身体内部的感受?“

 

在抑扬顿挫的印度英语中,我记住了他在开示末尾的一句话: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通过亲身地观察这些最根本的感知,从最本质的层面改变以往的积习已久的行为习惯,让自己不再被身体内发生的感知所控制

 

 

第五天:痛苦的源起

 

连续了四天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了,阳光普照大地。九个男人齐刷刷地发现,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打坐以外,终于有第四件事情可以做了:手洗衣服。当然,也有可能如果太阳再不出来,这群大男人就要开始在臭气熏天的衣物中打坐了。

 

我一个高兴,在午休的时间把随身带的所有衣物,干净的、不干净的,全部都手洗了一遍,然后齐齐整整地把总计17件衣物袜子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晒太阳。

 

晾完衣服,问题学员又去找老师请示:

 

“老师,我不懂,我们花了三天半的时间才把鼻子那么一小块区域给感知清楚,现在一下子要感知上下全身,而且每个还只停留一两分钟,我发现很多地方,我有感知到,但是非常模糊,非常不清楚。怎么办?“

老师回答到:

 

观察它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它成为的样子。你这种念头,已经是希望感知成为“清楚的“了。但清楚也好,模糊也好,都是感知。“

醐醍灌頂。一不小心,又开始不客观地观察了。下午的冥想,继续一块一块地观察自己身体内所发生的一切,每个小时差不多可以从头到脚观察2-3圈。最大的杂念,就是究竟该如何系统化地理解在这里学到的一切:「观息」。。。「感知」。。。「平等心」。。。「无常」。。。

 

“修智慧才刚刚开始一天。总会悟到答案的。“ 我想。

 

#第二部结束。未完待续。又做了大量铺垫。第三部将揭露所有秘密和智慧。#

 

第三部(5-11天)的入口:http://www.dennythecow.com/?p=572

 

 

 

 

 

仅以此文,感谢于去年9月去世的S.N. Goenka老师——”The Man whoTaught the World to Meditate“,引用自《赫芬顿邮报》在他离世的报道标题——那个教会世界如何冥想的人。

 

This entrywas posted in 如何系列 on March 2,2014.


如何冥想?——荒岛十日记(3/3

23条评论

#第三部前言#

 

2014年的212日至222日,我去到了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山沟沟的一间小破院里苦修。期间,我被强制彻底脱离手机、电脑、信号、网络和现代社会,连续十天每天打坐冥想10个小时。

 

在这十天里,我和十个大男人一起每天早上4点起身,过午不食,且连续十天禁止言语、手势、眼神上的任何交流。在这个物质和社交的荒岛上,唯一能做的,就是打坐、打坐、打坐。

 

因为折磨,以前只接受过一些短期冥想训练的我,多次有过连夜翻墙逃出去的念头,但最终这十天彻底改变了我以往对“冥想”的理解。

 

第三天,我感知到了鼻尖上非常细微的脉搏跳动;第六天,我突然开始能享受所有从小厌恶的食物(生姜、香菜、胡萝卜);第九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理解:与我曾经理解的相反,冥想并不是为了追求过程中和过程后心境舒适的感受。

 

而在出关重新接触世俗中的第十一天,我发现这个构建于实际体验之上的理解,从最根本的层面提高了人在世俗中处理事情的能力,这也包括困扰我多年的与母亲的日常关系、以及改变情绪失衡的能力。

 

这篇文章,是讲述这十天里发生的安静的故事。

 

前面第一部(0-1天)的入口:http://www.dennythecow.com/?p=547

 

前面第二部(1-5天)的入口:http://www.dennythecow.com/?p=559

 

#第三部开始。时间是第五天晚上的开示。这部将揭露所有埋下伏笔的秘密和智慧。#

 

晚上的开示,是Goenka第一次系统地讲述痛苦的缘起,以及它与冥想的关系。

 

“痛苦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一生中。而痛苦的来源,是我们自身的贪求(Craving)和厌恶(Aversion)。“

 

“我们贪求什么呢?是贪求外界的物质吗?美丽的景色?所爱的人?稳定的工作?令人艳羡的财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都不是。我们真正执着的东西永远不是外在的。“

 

“我们贪求或厌恶的,是自己内在的各种感知。“

 

“我们人有六个触角——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体皮肤和大脑。当这六个触角和这个外界相对应的六个事物——景色、气味、声音、味道、物件和思想——相接触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部就产生了物理的感知。“

 

“这个过程中有四个几乎同时发生的步骤——意识、辨别、感知、习性反应。“

 

“比如说:(1)脑中有一个画面出现。。。(2)是当年他向我求婚时的画面。。。(3)太愉悦、太美好了。。。(4)真想再得到这种感受(如果能回到当年该多好/为什么他变了)。“

 

“我们贪求的并不是当年求婚的那一刻。我们贪求的是在回想那一刻时,身体内部发生的生理、化学反应(荷尔蒙、肾上腺素等等等等)所带来的感知。“

 

“又比如:(1)手臂上有东西和一种感觉。。。(2)是个蚊子块带来的痒感。。。(3)太不愉悦了。。。(4)真想这种感知快点消退掉。。。“

 

“发现没有?求婚画面的感知本身并不痛苦,对于蚊子块痒的感知本身也不痛苦。但当你贪求过去的某种愉悦感知却始终得不到,或者当你想要不愉悦的痒感消退它却一直在那里的时候,痛苦和折磨就开始了。“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贪求和厌恶的习性反应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我们对自己身体内部发生的事情,缺乏实际体验上的感知。虽然道理上理解,但是我们完全没有感知到(1)(2)(3)(4)的过程,我们也根本不知道我们身体正在起化学反应。“

 

“所以更不可能意识我们是在贪求或者厌恶身体内的这些生理和化学反应。我们无知地纠结于最表象的事物——美好的回忆、或是蚊子块的瘙痒。“

 

“有一些冥想方式尝试从表象的六个触角着手,锻炼视力、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和思维的灵敏度。这样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只是隔墙瘙痒,因为它始终是在关注外部事物(包括思维在内)。“

 

“要从根本上改善人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回到身体内在的感知。“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痛苦的缘起是我们对于愉悦和不愉悦的感知的两种习性反应——贪求和厌恶。在无知的情况下,我们就是这两种习性反应的奴隶。我们甚至完全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无时不刻地受着它们的控制。“

 

“而在这十天里,当你开始用一颗平等心去观察身体内在的各种感知——即使愉悦也不企盼它持续,即使不愉悦也不企盼它消失——只是观察,你便开始通过实际体验,从最根本的层面将自己一点一点地从习性反应中解脱出来,最终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这就是我们观察身体上下感知的目的。这个方法,也就叫做「内观」。一切变得越发清晰了。

 

 

 

第六天:香菜和生姜

 

咚-咚-咚。年轻的工作人员又敲响了四点的钟铃。第六天的早上是在极度的困惑和疑虑中度过的。脑海里充满了问题——

 

问题一:“在冥想的时间里,我可以观察这些感知,做到无欲无求。但是回到世俗中,我一定还是会有欲求。比如现在这一场冥想结束,走到食堂吃午饭,我肯定会很饿并渴望食物。怎破?“这个问题,我称作“世俗问题”。

 

问题二:“Goenka你总是在说一切感知都是在变化中的,AniccaAnicca,无常,无常。但在打坐中,我的腿和膝盖的疼痛就是从第30分钟开始出现,只要我不动,它就是会永远地存在着。怎么破?“ 这个问题,我称作“无常问题”。

 

问题三:“最关键的,如果我总是这样观察、观察、观察,那么和麻木不仁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我称作“麻木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走向了午饭。因为午饭是自助式的,所以通常我会尽快地取到自己的碗筷,然后在饥饿中,拿起大勺子舀很多很多的菜。在打坐后,我的行为就会原始地展示人的“自制力有限法则”——每一天的中饭我都会吃到动弹不得。

 

不过今天有些不一样,我已经观察了自己的身体感知将近20个小时了。

 

站在两盆菜前,我清楚地观察到胃部饥饿的感知,以及它给全身带来的细微影响。而且这种观察带有较为清晰的平等意识:即使不愉悦也不企盼它消失。

 

我只是观察着,这个“饥饿”究竟是怎样的感知。

 

我发现当我可以观察到这种感知时,习性反应(也就是后续地“哥要打好多菜啊,这个也要那个也要啊“)就自然而然地停止了。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这绝对不是去下意识地克制欲望。

 

因为“克制”本身意味着厌恶,意味你在希望它消失。例如,你想念某个人了,然后理智地逼自己不要去想,这时候你已经升起了对这种感知的厌恶心。结果呢?你越厌恶,它越是纠缠着你不放,甚至越绕越深。克制,是很多人曾陷入的误区。但当你静静地去观察想念所带来身体内的感知,后面的一切漩涡便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而这一刻,我观察着自己的饥饿,又看了看眼前的两盆菜,非常的高兴——因为至少在这一刻,我的行为终于不在被自己的感知被动控制和奴役了。

 

我的思想可以开始主动地出招:

 

“尽管很饿,但是打坐只适宜吃七分饱。我差不多打这些菜,再加上待会还会吃一个水果,差不多就可以到七分饱了。“然后酌情地打了相应的菜。

 

过程中,我看到了一道菜里大量的香菜。

 

就当一丝厌恶的感觉升起的时候,我感知到了这种情绪。“不是说不厌恶不贪爱,只是客观地观察么?

 

我打了两大勺的香菜。坐下来,夹起了一大筷,放到了嘴里,一狠下心,开始咀嚼、咀嚼、咀嚼。带着一颗平等心,观察着所有的感知。

 

“挺有意思的。真的挺有意思的。原来香菜是这样的。原来香菜的那股怪味是这样的。很难用语言去形容,但是变幻莫测,非常有层次感啊。“

这是个巨大的里程碑。以往当我吃到一点香菜时,那种怪味会让我直接条件反射般地将它吐出来。而且那股味道会在我口中缭绕许久,让人一直陷于淡淡的噁心中,身体也会起一些作恶的反应。而现在,我竟然在大口大口地吃着香菜!身体反应一切正常!

 

欣喜中,我看到了盘中夹杂着的大块生姜。我想,“连香菜都能吃了,生姜?可以啊!” 然后夹起一大块生姜,放入口中,开始咀嚼。

 

“挺刺激的。挺有意思的。原来生姜是这样的。原来所谓地“苦味”是这样的。咦?每一次咀嚼,刺激味和苦味都会变得更重一点点。口感非常丰富啊。“

然后我又看到菜里的黑木耳。忘了它曾给我造成过什么阴影,但我大概自从6岁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这个东西。但此刻,我先看了看它,“外形其实和大片的海带差不多嘛”。然后就把它放到嘴里开始咀嚼和品味,它的口感很平常,平常让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曾对它产生食物阴影。

 

就这样,我把这些平日里我会挑剩到一边最后倒掉的菜,吃得一点不剩。

 

就像冥想时说的那样,尽管我曾看到香菜和生姜就心生戒备,但我厌恶的从来不是它们的外形;尽管我吃到香菜和生姜的味道就直接想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但我厌恶的也不是它们的味道。

 

让我厌恶并形成习性反应的,是整个身体上下在吃下它们那一刻发生的感知。

 

一切困苦都缘于对身体内在感知的贪求和厌恶。

 

至此,我悟到了早上四个问题中,“世俗问题”的答案。

 

在世俗中,贪念会有,但感知永远是先于贪念的。察觉自己身体内部感知的能力,决定了自己的行为有多少是被体内的感知无意识地、被动地操控。

于此同时,“麻木问题”的答案也有了。

 

我完全没有对这些菜感到麻木。恰恰相反地,带着平等心的观察让人比无知时更好地体验到了每种菜丰富的口感和味道。

从理论到实践到悟道——这还仅仅只是六种“外界事物”中的“味觉”。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思维中,还有多少让我们升起执着心的“香菜”和“生姜”?

 

下午开始,Goenka给了新的指导。我们对于身体感知的观察从一遍一遍的“从头到脚,从上至下“,变成了“从头到脚“然后再反过来”从脚到头“。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不断正逆交替地观察着上下全身。

 

这个过程一开始有些困难——就好像背熟悉了pi的前50位,突然要求你倒背一样。但持续地正逆的锻炼中,你的感知就开始脱离对于肌肉记忆和顺序的依赖,变得越来越独立和清晰。

 

两点半到三点半,是大礼堂至今最最安静地一场冥想。在唯独的几次跳出「内观」的走神中,我都惊讶于环境是如此的寂静。我想,大家一定都开始有了很多的收获。那一个小时里,我第一次纹丝不动地把自己全身上下观察了10遍。而到了晚上六点到七点的那一场,这个数字变成了12遍。

 

对自己身体内在的感知,正变得越来越细微和明显。

 

“人在通过冥想修智慧的过程中,会遇到有五个敌人。“

 

“第一和第二个敌人就是贪求和厌恶。冥想本身是为了去除这两种根本的不净。但是它们在冥想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你可能会贪求细微的感受,或者厌恶自己停滞不前。“

 

“这也是我们在这十天里禁语的主要原因。一旦你们开始交流彼此的感受,就难免会产生比较。一个冥想者说,‘我今天感到浑身上下有一股美妙的电流。’另一个学员潜意识里就会想,‘美妙的电流?我怎么没有?我也想有啊。‘然后这种执着就会出现在它的冥想中。“

 

“第三和第四个敌人是昏沉和焦躁。你的心志的昏暗、心念上的躁动、心生的忧恼,都会阻止你的修行。这些我们都已经提到过,如何通过观察去克服它们。“

 

“最后一个敌人就是怀疑。当修行遇到阻碍时,人很容易向外找推脱。“

 

“这首先可能是对修行老师的怀疑:‘这个Goenka老师看上去一点都不象一个得道的高人。能听他的吗?’

 

“然后就是对这个修行方法的怀疑:‘这个方法什么都不做,就是观察呼吸,观察呼吸,然后观察身体,观察身体,好像一点都不深奥,靠谱吗?‘”

 

“最后就是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好吧,「内观」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而且我遇到的每个从十日禅修里走出来的人都觉得受益匪浅,说明这个方法肯定对他们是有用的。但是,它可能就是不适合我这个人。“

 

“事实上,这个修行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它不分性别、不分文化、不分国家、不分宗教。每个人都有感知。它的本质是人类最根本的“心” “物质” 交互的科学(Science of Mindand Matter. How one reacts to another, and how the other reacts inturn)。

以上,就是第六天Goenka开示的精髓。而他说的这些怀疑我都经历过了,并走了过来。

 

 

 

第七天:Anicca(无常)

 

我是从一个奇怪的梦里醒来的。梦里面,一个关系很好的早期风险投资人在麦当劳里用预测EBITDA乘数(Forward EBITDAMultiple)算我的项目的种子轮估值,精准地算出来275万刀。一张餐巾纸上居然还罗列了详细的财务预测和算法。然后,在一种 “你。妹。的。你以为你做私募啊” 心态里,我醒了过来。罪过罪过。

 

每次从床上坐起来时,都会有一种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错觉。每天一样的日程安排让人感觉24小时就像轮回一样。起来,眼前看到的又是这个蚊帐,又是这个天花板,又是这个钟铃声,又是要走向大礼堂,外面的天是暗的,但这究竟是凌晨还是晚上?

 

在这样与世隔绝的静修环境里,时间变成了特别难以衡量的东西。什么是时间?你看不见摸不着。你唯一能感知到的就是前一纳秒和这一刻的变化。在这样的一纳秒、一纳秒的冥想中,时间特别的很漫长;但在轮回中,它又让人觉得特别短暂

 

每天晚上的七点,当开示的录像开始播放时,Goenka的第一句话永远是:“第__天已经结束了。你们还剩下有__天。“ 一样的座位,一样的视角,一样的灯光,一样的人,一样的话。时光交错,在漫长的河流中不断轮回。

 

就好像身体中骤生骤灭的细微感知一样。

 

第七天早上的9点到11点,Goenka除了给出新的方法指导以外,还少有地给出了方法以外的建议:

 

“首先,当你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地观察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知时,你可以开始尝试着一小块、一小块对称地观察——同时观察你的左眉毛和右眉毛部位,左眼和右眼,左耳和右耳,左肩和右肩,左手和右手,左胸和右胸,左背和右背,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左脚趾和右脚趾。再从下至上,始终对称地观察。“

 

“无论是发热的感知、或发冷的感知、或麻木的感知、或刺痛的感知、或振动的感知、或发痒的感知、或细微的感知、或粗重的感知、或一种完全无法形容的感知,你要做的,就是观察。“

 

在观察中你会最终发现,所有感知升起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失。因此,不用去贪求,也不用去厌恶。“

 

“不要将其他人的感知与你的感知相比较。每个人的感知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的感知都是他或她之前所积累的习性反应的体现。“

 

甚至不要将你这一刻的感知与你之前的感知相比较。他们升起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失。所以不要带有之前的期望,不用期望之前出现过的感知这一刻会出现在同样的地方。“

盘坐的剧痛中,我始终未能理解「无常」,Anicca。它到底蕴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膝盖和大腿的痛一直在?困惑中,我对于一些身体外的觉知却越来越明显。

 

也不知道从哪一场开始,突然发现不怒自威的金刚罗汉老师突然消失了,连一声解释或告别也没有。一个面目慈祥的中年女老师出现在了他旁边的位置上,盘坐着。我心想,这才是「无常」。

 

就在这样的无常和脱离时间的一场场轮回中,我们进入了第七天的开示:

 

“「内观」这个方法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他的发明者在寻找这样一种修智慧的方法过程中,认为这种方法必须满足三点:“

 

“一、它必须是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的,因为这是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从身心的习性中解脱,而不是为了高深的哲学或者宗教讨论。”

 

“二、它必须要通过体验自己内在的实相来实践和验证的。因为只有经过亲身体验,而不是通过读书或智慧分析得来的智慧,才是真正带给人改变。“

 

“三、它必须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不分性别的,不分宗教的,不分信仰的,不分文化差异的,真正普适于任何想要修习智慧的。“

 

“你们还剩下三天的时间。而这其中,最后一天你们将被允许可以说话。也就是说,你们真正可以非常严肃地修行的时间只剩下了明后两天。好好把握这最后的两天时间。“

 

“专注于你内在的感知。因为他们会决定你的外在世界。“

也就是在这个晚上,我发现了一件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事:

 

禅修院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他们都是之前参加过十日修的老生。

 

他们都有自己的正常工作。来到这里,他们也要从自己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安排出十天断绝一切联系的时间,服务于我们所有学员——洗菜、做饭、洗饭桶、洗菜盘、擦桌子、扫地、拖地、打点后勤、早上要起得比我们还早才可以叫醒我们、晚上要睡得比我们还晚才能准备第二天的公告板和早饭。而这一切,都不拿一分钱报酬。

 

我了个去。这年头,和尚还拿工资呢。

 

这多少触动到了我。他们的驱动力一部分来自于自我的修行,另一部分驱动力是因为也曾有人服务于他们,让他们可以有一个较好的环境接受修行,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回馈自己的时间,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一切。这也最终成为了我写下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原因。

 

那天的开示后,我看了看公告板,上面的正中央写着“第七天”。

 

我想,“这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代表着什么?“

 

是代表着“在这里的时间已经过去了7天?”

 

还是应该理解为“还有3天这一切就终于要结束了?“

 

又或者是“我们只剩下3天可以精进的时间了?“

 

不是。都不是。我想。它意味着这一刻,就是第七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冥想?2500年的智慧——荒岛十日记(大结局)
如何冥想?2500年的智慧——荒岛十日记(2/3) | Denny's Blog
释迦牟尼一辈子只教了三件事——戒、定、慧。
如何冥想?2500年的智慧——荒岛十日记 | 第6天:香菜和生姜
冥想
瑜伽中的冥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