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砚边点滴续谈

   积点成画,积画成字,积字成篇,书法作品无非由此而来。所以,作书应先从点画作起。大凡点画讲究者是大家,点画不讲究者是杂家。然而,点画何以有筋有骨、何以有血有肉、何以有形有象?都须从笔法上求得。书法用笔,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横向运笔,二是纵向运笔,三是竖向运笔,四是环向运笔。由此组成“纵横交错”的运笔法度和技能。

下笔伊始,谓之“落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跟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强健。不善用笔者,弊在“非坐卧纸上,即蹲伏纸上矣。所以,笔提手上至关重要。

笔落纸上,欲行之前,或粗或细,需有铺毫的技巧。下笔铺毫,不可强行按之,须轻柔为之。折以成方,转以成圆,笔法有异。或粗或细,笔之所使,皆心之所唤,心手相应者方称善用笔。笔行纸上,不可一情劲往,须乍徐乍行。乍徐乍行之法,意在行中留、留中行。

中锋之法,笔法首要。何谓中锋?“万毫皆与所写墨线相平行,每毫皆顺,万毫之间不扭不乱,就是中锋用笔。写字之人的注意力,应集中在毫端上。在每个书写过程中,都要注意做到笔毫之间不相扭结、并都能与墨线相平行。中锋之法不能一挥而成,须在运笔过程中逐步调整而成。所谓“横笔竖下笔,竖笔横下笔”,都是挫笔而成的。挫笔之法,或用于起笔处,或用于转折处。大凡笔画起处、转折处、笔画变向处,都须用挫笔之法来调整。

“笔力千钧、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是称颂笔力的赞语。然而,书法中的笔力,并不是物理概念,而是“力的感觉”。笔力的生发,源于用笔技巧。没有用笔技巧,就不会有笔力。奥运会举重冠军没练过书法,虽然力大无比,但一定不是大书法家。

用笔向有“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之说。笔力的生发,关键在于取得逆势。逆势不需要180度逆行,大凡下笔与行笔之间稍有一点角度就行。角度愈大,逆势愈足。或大或小,或强或弱,都应有所取舍,不能千篇一律。这好比打铁一样,用锤也要逆起,逆之越高,锤力越大。然而,锻造之力,有时用重锤,有时用轻锤,也要根据需要来锻打,否则就不成锻造活计。

一笔多画,“笔不离纸”,是运笔要诀。捉笔写字,运笔切忌不连贯。一笔多画,首尾呼应、上下连接,上一笔结束之时,即下一笔开始之始,如人行路一般,前脚着地,后脚即起,连绵不断。但是,后脚跟起,无需高起,只是微提。否则,不是淌水,就是爬高,根本不是行路。用笔亦然,笔笔交会,也须微提,似“笔不离纸”状。笔之交会,有时用出锋,有时用回锋,有时用搭锋。回锋之后是“断”,回锋之后是“续”,搭锋之后是“过”。行草书用笔,多用回锋和搭锋。大凡一笔挥就的偏旁部首和字,都是一回、一搭而成。

学习用笔之难在笔法,这里指的主要是使笔,而不是执笔。然而,有人则看重执笔,轻视使笔。上海周慧珺老师因疾所致,其执笔法与众不同。但她那一手好字却实在令人叫绝。上海书家郑阶平先生双手皆无,人称无手书家,也写得一手好字,让人赞叹不已。这充分证明了苏轼“执笔无定法”的理论,是无比正确的。写字之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笔上。笔杆有长有短,用时却分上、中、下。真书、小字执于下;行书、大字执于中;草书执于上。虽各有蹊跷,但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

用笔难在运腕,运腕之要全赖运臂,笔随臂挥叫运笔。臂不挥,腕就不会运,虽也能写字,但动作幅度太小,字就写不大(小楷除外)。运笔之力要匀而一致,不可忽大忽小、忽强忽弱、忽重忽轻、忽断忽续。笔之起降赖于肘,肘起笔提,肘降笔下。知此,写时肘不得无力。运笔挥毫好比荡秋千,每每随势而动。作楷不宜慢,作草不宜快,作行则快慢相兼。慢以复古,快以出奇。复古以见传统,出奇以扬个性。

临书须知切莫被动,各阶段临书,都应各有目标。初始临书的目标是“专宗一家”,学成之后叫“师出有门”。师宗一家时,临书要坚持做到“有他无我,不得参入己意”。一旦参入己意,写来之字,一定杂乱,师门进不去,总学也无成,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入得师门,临书一旦渐熟时,便要学会“背帖”和“默帖”,把帖拿走,也能熟练写出。对此,有人则“怕”字当头。一是怕背不出,二是怕失其笔,三是怕失其形,总是缺乏自信,不敢强写。孰不知“背、默”之间,“悟性”会随之油然而生。“悟得他人法,化为己心得”,这就是自己已经“学会了”的具体象征。岂不快哉?

其次临书的目标是“扩大”,即“兼学百家”。 “兼学百家”不是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兼学百家”是扩大视野,增长才干,不是舍弃初师。其临书方法也是灵活的,有些帖子可以是写一阵子的师叔、师伯;有些帖子是可以写写放放的师哥、师弟;有些帖子则是只看不写的朋友,虽都是相好,但用心有别。初始临书如新生儿喂乳,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乳娘。“兼学百家”如小儿开食,鸡鸭鱼肉、五谷杂粮,什么都应该去吃,是补充营养和增强体魄。

再次临书要通会,拾取东西、南北之各家所长,经过自己的肠胃消化,占为己有,这叫“柔合、通会”。如揉面一般,通会之际,定有“悟性”大发。至此,就会达到“自成面目,自立门户,自成一家”的境地。古人以来的王羲之书法,都被称作是百家之宗师。纵观历代书家,虽同学于王而后又能各自成一家者数不胜举,此中关键尽在于通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一
杨明臣讲小楷的用笔
书法的学习三:笔墨
学书法,巧用晋人笔法
笔法4要:力、重、厚、质
潘师良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