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汲古斋主--《曹端阳学书访谈录》

————2010年6月1日

     一:关于学书的问题
        1:曹先生我看你的简历我知道您的学书对您影响最大的是您在九江师专。詹八言教授给您治学上面的严谨,崔廷瑶先生对您书法方面的帮助极大对您的影响很深,但您一句话带过,我觉得您和崔先生的书风不一样,那崔先生给您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您的书法观念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和你以前的学习书法的认识有什么不同您都没有说,而这恰恰是我和书友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样的思考和讲述对大家的学习书法会有很大的帮助?
       曹端阳:提得好,你认为我的书风与崔老师不一样,这正好体现出崔老师书法教学上的独到之处,崔老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在宏观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其在书法创作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大的自主性,培养其自己的学书观念,并不是让其学自己的字,学生与老师的风格不同,而又在老师指导下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师者学识和师德的体现,这与当前很多先生带学生,让学生走自己的老路,带出一大群复制自己书法的人来是不同的。
        题外话,我在南京和崔廷瑶老师住同一房间,向他请教了许多书法知识和书法问题,得到了崔老师的很多帮助,请带我向崔老师问好,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书家。
       曹端阳:好的,我们更是这么认为的。
       2:您说您后来又在中书协培训班和首都师范书法研究所深造书艺,那我也问一下,您在两处学到了什么,是使您眼界有了宽广,还是使您的简历又多了一个从艺经历,还是多了一个到北京旅游观光的名正言顺的理由,我很想知道?
       曹端阳:我先后在中书协培训中心和首都师范书法研究所学习,使我有很到很大的提高,那时的网络没有现在发达,信息来源很窄也很少,我当时在乡村中学教书,对书法的学习却一直保持很高的热情,总想走出去增长自己的见识,所以我多次上京学习,在北京不但从诸位先生处学得很多知识,也让我从同学那里得到很大提高,我想只要你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是好的,你肯定是有很大收获。即使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但面对面的交流,感觉是不一样的。记得当进第一次入选书协培训中心的展览,看见自己的作品挂在中国美术馆里,很是激动,如果是现在我可能不会为了一个展览专门跑到北京去,可能会坐在电脑前看别人发的帖子,但是没有亲身的体会,你对展览作品的很多信息还是不清楚的。我认为出去学习,面对面的求教与交流是学习书法很好的途径。当然在北京也会去逛很多地方的,故宫、天坛、琉璃厂、潘家园,在我们小地方是没有的。

      二:关于书法的对话
        1:【关于内容】
       我看了您的许多书法作品大多数都是写得古文,我想问曹先生是您喜欢古文写得时候有感觉和有激情。我有时也抄古文,因为我觉得抄古文反正一般人不懂,少几个字多几个字错几个字无所谓,不能是熟了不能再熟的古诗,曹先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考量在作品的内容选择上。我看您的作品说老实话我对内容还真的没有细细阅读,就看了书法情趣和韵味,您有没有想过以后会不会像韦斯琴一样写一些现代诗或者其他类型的文字?

       曹端阳:我在学校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古文的爱好要偏重些,在平时的书写过程中我很少写熟了不能再熟的古诗,第一是太熟的内容书写难度对我来说很大,我不会写大字。第二想通过书写来多读些书,我记得小时候老师罚抄作业的效果很好。在写一些投稿作品时,我通常会选择古文来书写,如清言、词话、笔记等等,这些内容书法的随意性要好些,因为我不大会控制篇幅,写起来轻松。今后会不会在书写的过程中选择其他类型内容,我还不能确定。
        2:【关于作品的风格】
        ①:我选曹先生做为我第一个深度对话访谈的书家,我就是考虑您作品的风格和深度。看您作品,我觉得您的书法作品有内涵,有想法,有学养。但同时我也觉得你书法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技法很单一,比如行草书,您作品中基本上是以点线来完成作品,在面的处理上很少,用笔也很是简单,提按动作不大,我就想问曹先生您是怎样确定您这一路风格的,您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确定这样的风格,您这样的风格很是奇特,和江西的一些主流书风有所不同,是有意为之,还是随其自然?

       曹端阳:谢谢您对我的高看和褒奖。我的书法作品形式的表现技法很单一,用笔不够丰富,这正是我在书法学习方面想解决的问题,至于现在书写面貌,也只是暂时的,因为我所想要的面貌不是我现在的面貌,现在的面貌是我一直想改善的,但我所想要的面貌又在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书法的学习没有终极,风格的形成还有待于时间,当然可能自己觉得自己一直在变,但别人却认为你一直在原地。也可原别人觉得你在变,而你却始终觉得自己在原地。现在的书坛地域书风已经越来越淡了,这有功于交通、印刷和网络的发达,以前当地作者可以见到的就是那么几张真迹,现在江南的可以写大字,中原的作也可以写小草,我认为江西的情况也是如此。
        ②:看了曹先生的隶书我觉得和您的行草书一样,都是以简单为美,没有过多的用笔技法,就是以线条平铺直叙来完成作品的一个基本风格,我把您的隶书作品放大了好多倍,我看到您作品中用笔的轨迹,起笔没有逆入,用笔基本上没有顿挫,就是由一根根线条搭起来的字,但加了许多的装饰成分,我不成熟的感觉有“书法中的美术字,美术字中的书法字”,不知道曹先生如何看您的隶书?
       曹端阳:明了说,我的隶书是展览成就的,当前的书法作者很多的人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隶书展来了,恶补一段时间隶书,篆书展来了,强攻一段时间篆书,写出一张投稿作品,下了,可能就不怎么写了,上了,提升了自信心。之后可能又多了一种书体示人。我的隶书学习,就是从第二届全国隶书展前开始的,写张迁、礼器,以及参考一些国展高手的隶书就成了这个样子。说实话,写隶书舒服,费墨,我的很多写小字的废纸和隔了几天没动的墨,不舍得浪费,都用来写隶书了,大笔一挥,就一扫光了。你说的“书法中的美术字,美术字的书法字”指的就是书写中的程式化,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包括行草书也是一样的,只是看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这也是很多书体现在都可以转变为电脑字库的原因。
       ③:曹先生您的行草书基本上是斗方,隶书基本上是条幅,小楷基本上是扇面【当然我说的有点武断】但确实这样的形式您经常用,而且也用得很多,您有没有考虑换几种形式,换一些书法风格。一招鲜吃遍天固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受众老是看同一副面孔,再美的东西也有疲倦的时候,曹先生对这个作品形式的单一有没有考虑过,还有作品风格的多样性有没有考虑过?
       曹端阳:投稿作品基本都是行草,邀请展和一些别的方面,有时有一些隶书和小楷,行草和隶书基本是条幅和斗方,这也是书法中使用最频繁的。我的作品形式方面确如兄所说,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当然想做到,但是由于功力和学养的原因,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所以只好照现了,省心。你看四川邓代昆先生,比我还省心。

      三:对国展的一些问题
       1:曹先生您也是国展多次入展,您投稿之前一般怎么准备内容、形式、风格?有没有考虑评委的喜好?一般作品的大小尺幅是多少,经常拼接吗?

       曹端阳:投稿之前,特别是一些重要展览,当然要考虑一下,更多的是内容和形式,大家都清楚,只有真正的高手和初次投稿的才用整张白纸,注意选择纸张的类型、颜色和拼接是必须的,但这方面我做得都不是很好,现在的评委和观众大都好“色”,这不是个人意志可以决定的。但因在小地方,由于见识和条件的限制,高手们的用的纸张和作品的形式,我很多是没见过的。比如说最近开发的布纹纸,在网上刚见到,还不办邮购,须上门购买,一般人怎么用得到。作品的尺幅一般是按规定动作执行,要求是最大六尺,我决不超过一公分,也不会少于十公分,我想本分的人都是如此,不敢越雷池。
        2:一般国展您投几幅,您认为国展以投几幅为宜?
       曹端阳:国展我投二至三件,看展览的重要性,商业展一般都一件。我想投稿不是买彩票,没有中奖的几率。我认为大展览一件不放心,双保险应该可以了,没上也没办法,否则多投也是白交评审费。
        3:您参加多次国展,您认为如果水平可上可下要不要找评委沟通一下,当然这样肯定不对,但您认为找和不找会有区别吗?对于国展多次的出现代笔您是怎样看的,国展代笔现像您认为可以根治吗?
       曹端阳:我上的展览不多,也不知如何找评委沟通,我认识评委,评委不认识我,没办法。我不知道找与不找的区别,但网上总有一些传闻。国展的代笔是必然存在的,商业社会存在利益关系,我想根治不了,除了大家自觉之外。
        4:每一次国展都会爆出一些传闻,您认为国展需不需要网络媒体的监督和批评?还是中书协自查自纠?
       曹端阳: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当然想有网络媒体的参与,至少报道来得快。监督和批评不仅仅是网媒的需要,纸媒和作者都需要。但听谁的和谁有这个权利参与就是很复杂的事情了。
        5:您认为国展的公正性多少,请您打分。
        曹端阳:你说我该打几分我就打几分。

      四:个人喜好
       1:曹先生您喜欢用什么牌子、什么地方产的毛笔,宣纸,印泥?您肯定有喜欢的原因,为什么?还有我知道您喜欢用的一种笔叫“金枝”还有一种笔叫“铁画银钩”是不是这两种笔的笔肚肚很小啊,笔很尖的那一种?

       曹端阳:您很细心,这都是以前写在创作手记中的,创作手记在一定角度上来说是一种秀,是一种想法,一种向往,不会全是真的,我不清楚现在书家在写字时都喜欢沐浴焚香听音乐吗,但有条件的话,我估计大家都会做的,悠雅的生活是书家的向往。我用的笔基本都江西笔,雪颖堂和农耕的很多,写行草用的笔锋较修长,隶书短锋。纸是安徽的,印泥是上海西泠印社潜泉印泥。喜欢的原因就是用很顺手。
        2:曹先生平时喜欢什么娱乐活动,是打牌还是泡吧,还是洗脚,还是运动?
       曹端阳: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曾骑车从九江至北京走过一个来回。有时玩玩足球和篮球,都是后卫,你该知道我的技术如何。
        3:曹先生最近常看的一本书是什么,最喜欢看什么方面的书,可以列一个10本目录吗?
       曹端阳:最近常看叶嘉莹诗词讲稿系列;最喜欢看的书还是古文学方面的,这可能和出身有关。平时读的书很杂,古代、当代的小说散文诗歌都想读,但总不够专心,列书目还不够。
       4:曹先生喜欢喝酒,喝茶,抽烟吗?什么牌子,或者什么类型?
       曹端阳:喝酒,不喝太次的,想不醉,但有时做不到;喝茶,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买一些当地的茶尝尝,天地之精华。但很少喝熟茶。
        5:曹先生最近常临的3种字帖是什么,列出来?对您影响最大的字帖或者书家是谁【指您师法的对象】?
       曹端阳:王羲之传世墨迹,文征明小楷,张迁;王羲之,颜真卿
        6:曹先生喜欢什么类型的美女,是清纯,是丰满,还是气质,还是都不喜欢?有喜欢看的电影吗?有喜欢的电影女明星吗?有红颜知己吗?
       曹端阳: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我老婆,老婆说应该喜欢像她那种类型的美女 ;好看的电影都喜欢,但最好上影院;喜欢的女明星有,但总印象不深。红颜知己的问题,我说没有,汲古斋要嘲笑我,我说有,老婆不放过我。
        7:最喜欢吃什么菜?
        曹端阳:偏辣
         8:玩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哪里您认为您认为最美,或者印象最深?
       曹端阳:江南有江南的秀丽,北国有北国的壮观,最甜不过家乡水,小时的村庄印象最好。
        9:古代书家您最崇拜谁,或者谁给您影响最大,还有就是当今那位书家您认为最有时代代表性?
        曹端阳:我认为古代要数王羲之、颜真卿。当今的最有时代代表性书家中国书协正在做这样的工作,我说不到。
       10:您也不要谦虚也不要狂妄,您认为您的书法水平在中国目前什么水平,综合打分是多少?您卖字吗?有没有到过甘肃去卖过?
       曹端阳:我认为书法水平从文革后算起应该是进步很大。如果拿当代与古代比,很多的文化因素在里面,我说不清楚。我想卖字,但现在买的人很少。去过敦煌玩过,但那时还没人买我的字。
       11:您上网看书法网站吗?您关注书法网络吗?您订了几份纸媒,名单?
       曹端阳:上书法网站,关注书法网络,当然,这是必须的。单位订了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
       12:对自己书法的前景如何走?如何预测自己书法取得的成就?对江西书坛怎么看?
        曹端阳:努力吧。虽然从大学开始写字,但对书法圈内的事一直不了解,我了解江西书坛应该是从毛国典先生上任后,毛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江西的书法群体在壮大,水平在提高。

附:曹端阳-我庆幸爱上书法
       
我们的村子在江南属于那种最没有特色的地方,不像江南水乡,又不像山里人家,靠近一条小马路,很少有车辆往来,更多的是乡亲们的自行车,村子不大,只百来口人,读书的风气却很盛,八十年代初就出了几个大学生。小时村里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贴的是写的春联,村里公认的有文化的是在镇上教书的几位的老师,我叔叔也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过年前总有写不完的对联和糖水泡鸡蛋等着他,每每总让我们眼馋得很。
    于是不知不觉开始上课时开始注意模仿老师的字迹,又总是学得不得法,以为将字写得龙飞凤舞就是好,经常因作业字迹潦草受到老师的批评,初中时的一次假期,父亲从单位拿了很多报纸回来,还有一本大字字帖,说我没事可以练练字,少挨些批评。算是第一次接触到印刷的毛笔字帖,等到再回到学校时,作业不再经常被打回,还有时有一些表扬的话。
    大学时,我读的是中文专业,因新生书法大赛获奖,被系里指定给已经退休的詹八言教授当助手,其实就是帮先生誊写抄文稿,那时电脑的使用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文稿都是手写,先生写的是繁体字,字迹不是很容易辨认,在校那一段时间都是先生写好后,我再用简体字正楷誊正,再发至报社或出版社,我既然学了东西又练了字,一举两得。詹教授在古文字和诗词、书法方面均有很高造诣,有《尔雅训诂》及黄庶研究等多种著作行世,詹老师的治学态度和思想是我一生受用不完的,虽然先生那时已过古稀之年,但其思想很敏锐,对事情的分析总让我有别有洞天而又茅塞顿开之感。先生得知我喜欢写字,便指导我读黄简先生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及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等书籍杂志,使我开始认识什么是书法, 并不是把像打印机一样把字写好了就行了。通过各种书籍,慢慢地开始学会欣赏书法,了解更多与书法有关的文化内容。很庆幸当时选择了九江师专,除了詹老师之外,更是遇上了直接在书法上给以指导的崔廷瑶先生。
    进校时,在学校多处看到崔老师的题字,很是喜欢并不断模仿,后来得知崔老师是本校艺术系的老师,很是兴奋,便鼓足勇气给崔老师写了信,没想到老师竟让那时在艺术系学习的吴德胜来找我,就这样,我在他班上旁听了崔老师两年的书法课。崔老善用生活中的事例打比方来讲书法,深入浅出,从选帖、临帖到创作,细致入微,让我对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从此书法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毕业后, 我又在书协培训中心和首师大书法研究所课程班学习,受到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了解和认识了很多热爱书法和从事书法行业的不同的事和人。进入文联工作之后,在这方面接触的就更多了,随着参与书法相关活动越来越多,书法于我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我庆幸走上了书法这条道,我庆幸遇到了诸多的师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寒柏 《谈书法》(上)
吴昌硕早期隶书面貌
国粹艺术名家——曹峰
山东崔子崇的隶书好在什么地方?
书法大家陈岱云老师,13幅隶书作品欣赏,网友:深得曹全碑之法
欧楷《基本笔画》入门篇:第5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