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三

写小楷用笔要交待清楚  

书写小楷,结体虽微,但用笔要交待清楚,其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成小楷结构的点画,用笔要清整,稍留渣滓不得,如用笔秽浊、臃肿、板滞、凝重,就势 必会破坏结构的形体美 ,二是在书写小楷时,宜笔笔断而后起,使其点画面转折、交换、连络、衔接之处要吻合得自然,交待得清楚,使其笔意,既能脱得开,分得清,又能粘得住、合得浑。正如倪苏门《书法论》中报说的:“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要做到能清能浑,其法有二:一是在点画交际衔接处在意识地露出一个三角形的空隙,使其二笔若即若离,似粘似脱。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我们并不要求在每一交际衔接处都要机械地这样做,看古人遺墨亦常常可以发现有二笔完全吻合的,形虽合而意欲分,这样反见自然之趣。二是在转的过程中,要识得提笔二字,这种得笔有时是很明显的,但有时又有不很明显的,只是用暗提的办法,提而能换,自然笔笔清,笔笔浑。

转换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密为际”。体势 的茂密,用笔的精到,笔调的流贯往往在交际处表现出来,二笔在衔接的过程中关键处又在第二笔的起笔,它要顺着第一笔的收势,相呼应、相粘脱、故落笔要轻灵,不可重浊。书

尖接法在小楷中的运用 

凡小楷点画上下交际,左右相接之处,也是茂密拥挤之处,此处用笔宜虚,可用尖接法,即发笔时尖锋侧入,尖接则实中见虚,密中见疏,无窒塞拥挤之患,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为“斗笋接缝法”,这是小楷用笔的一大特点。尖接有一尖接,二尖接,三尖接,,上尖接,五尖接,亦有二并遥尖接。朱和羹《临池心解》说:“字画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在尖接时要注意,发笔要尖,收笔要圆,且笔意向外开拓,形成一种内疏外密的体势,则字内间架开阔空朗,另一方而又要注意虚实的变化。

总之,转换法是用笔中点画交际的关键之处,笔势的衔接,血脉的纽络,笔意的精到,结体的茂密往往在这种细微的地方表现出来,故点画周至,起讫分明,承接映带,一气贯注,实是书写小楷的重要笔法,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以精气神为主,故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 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要练就些功夫,就当平日于窗下,一一运熟,迨纯熟之极,就会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书写小楷时,心手相应,惟有神气飞舞而己,若初学便率意信笔,点画不分,举止匆遽,就势必会破坏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第五节 小楷基本点画的写法
点画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点画在用笔的书写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字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精到和细微之处。
小楷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相传钟繇小楷,点画各异,右军作字书,万字不同,无怪乎姜夔在看到魏晋人的书迹后发出由衷的慨叹,他在《续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这精妙也。”故凡艺术的造诣愈深,变化就愈大,愈无止境,其所得到的乐趣亦愈无穷尽。但作为初学者来说,不必因此而畏难不前,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变化无非是形变,而这些形变亦只不过是从方圆露锋的笔法中派生出来的。在令人目不遐接,眼花缭乱的形式变化中,我们必须先找到其中具有个性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历代书家所推崇备至的“永”字八法。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是也。“故对于初学书的人,不必先去求变化,机时当先从基本点画入手,以形求法,当掌握笔法中的基本规律后之后,再由法循礼理,所谓理就是具有共性的客观规律,对于笔法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势二字,得势后便能变而入化境,也就能获得创作上的自由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楷技法指南/刘小晴 4
梅花道场*****清人原著——书法秘诀
对学习小楷的几点感悟
一笑三语:度法、笔法、留法——再聊书法小楷之气势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一
《中国书法技法评注刘小晴著》摘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