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积学累功\读博摘要---小楷技法

积学累功读博摘要---小楷技法


l     上溯魏、晋堂奥,取法钟繇、索靖,下逮唐、宋,熔铸古人,二王之外,自成一家。与同时期的晚明书法大家王铎、张瑞图、倪元璐等一起开启了后世雄强书风。

l     世人评其楷书如断崖峭壁,方正劲峭,士花斑驳,古意尤存。王文治评其书“楷格遒媚,直逼钟、王。”清宋荦云:“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l     《孝经颂》,通篇古雅锦厚,楷法精研,结体轻灵,绰约多恣而又古厚奇拙,是以气格高标如其人者。

l     笔法

l     气韵高古、富有隶意,点画劲健、结字拙朴的书法特点,

l     吸收钟繇以隶入真的用笔方法

l     注重笔意的古拙、劲健以及字势的欹侧、灵动,较之于钟、王有相当多创造意识,

l     对于钟字中隶意较为明显的横划收笔处作夸张性的上挑,并多取右上斜势;

l     上点和部分字的上部短坚多取右斜势转而迅速下挑;

l     折笔处多重按逆行,棱角方整;勾法沉着凝炼,涵蓄有力;

l     捺划或舒展劲挺,或化捺为点,变化多恣。

l     似乎又无意于法,这主要表现在他较多的露锋入笔与相同笔划的雷同。

l     结体

l     字形左低右高,左收右敛、结体巧妙、冷峭古拙。异体字的巧妙应用也是黄字的一个显著特点。

l     如将黄字放大数倍,则与大字无异。然黄字上宽下窄亦有其伤密、伤短之嫌,是为黄字结体之不足。

l     章法

l     竖式宽列,随形就距,字字异形,行行殊致,自然天成。

 

l     黄道周以宗法钟、王和高标自置、孤傲超迈的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书法个性面目,因此,他与钟、王在技法上有较多相同或近似的地方,以黄字笔法临钟字,正所谓“取法乎上。”以同样的方法还可以临习“二王”楷书如《孝女曹娥碑》、《玉版十三行》及王宠《游包山诗卷》等。

l     纸:黄字小楷用纸,以七分熟纸较薄较细密者为佳,偏熟、偏厚则易吸墨,洇化快,精微处难以表达;太生则易于流滑,难以体现生涩古拙之韵味。

l     近代书家高二适先生在《题曹娥碑》时指出:“执笔稳,下笔轻,则自有一种秀逸之气。”的确是他的心得之言。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跟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强健,稍一转动,四面皆应。不善用笔者,非坐卧于纸上,即蹲伏纸上矣。欲除此弊,无它谬巧,只如思翁所谓,落笔时先提得笔起耳。”

l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故提得起三字,实乃用笔之无等等咒语。

l     杨凝式的《韭花帖》小楷真迹,发笔处最富深意,极有变化。逆势作点的起笔方式,要比逆入平出的方法更为便捷,

l     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谓:“运腕之要,全在指不动,笔不歇,正上正下,直起直落,无论如何,皆运吾腕而已。直落二字要体会,下笔微茫,全势已具。”

l     黄道周的小楷亦善方笔,简洁明净,俊迈可喜。

l     董其昌《容台别集》中说:“虞永兴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于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这种发笔方法,一般用于短画较多,而主画不宜过露,过露则意不持重。运用这种笔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锋芒外露时,切忌虚尖浮怯,二是发笔时虽偏锋侧入,但收笔时必须将锋收归画中,如一偏到底,则佻达浮薄之弊立见,此不可不慎。

l     可在写横画时,笔意向右上开拓,至收笔时,笔锋微向右上挑出,使其点画稍杂隶意,,由于方法不同,产生的笔形也不同。

l     竖画为例,亦用“轻提、轻顿、疾收。

l     特别是一些较长的笔划如垂露、悬针、长撇、捺脚等,出锋时不可作虚尖飘忽之状,所谓要留得笔住,即是指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行纸上,当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墨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

l     《宣示表》以方为主,《荐季直表》以圆为主,转折时兼用篆法,显得圆劲古淡,

l     王羲之的小楷,则以圆转为主,篆法中含,过笔转折处,丰实遒劲,沉劲入骨,显得精醇粹美,含蓄蕴藉,

l     在尖接时要注意,发笔要尖,收笔要圆,

l     莫云卿《评书》中所说的:“真书之难,古今所叹,书法不由晋人,终成下品,钟书点画各异,右军万字不同,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但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

l     苏轼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l     潜虚半腹凡主框结构中内有横直画者,使其不与二直相交,或尖接或左竖,

l     潜虚其右腹,如损字,者字,或以横点代画,使其与两直分相离,如清字,散字,由于虚其半腹,就使方框内的空白之处增多,给人以疏宕之感,

l     相传钟繇最善此法,他的小楷用笔虽极丰腴浑厚,但结构却疏松朗润,无填塞窒闷之感,如腹、自、贵、县、神、得等字,皆以点代画,其中特别是一个略字,左面田字中的十字几乎与械巅画相离,显得十分松动,这种方法对后世许多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明代的王宠,清代的刘墉等最善此法

l     洛神赋十三行帖》笔意舒展,有萧散飘逸之态,十分耐人寻味。

l     删简笔画通过点画相代,删简繁复的笔画,而仍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可读性,这是小楷结构的又一特征,这种方法,虽然不及行草来得变化丰富,但在小楷中也较为常见。在书写小楷时,又往往可以缩短或简略笔画,但仍不失字形,

l     笔短意长是小楷结字的又一特点,钟繇、颜真卿、黄道周、刘墉最善此法,此法用笔劲气内敛,势从内出,非年高手硬,难至沉静之境,刘熙载《书概》中说:“学晋书者,尤当以劲质先之。”此实为心得之言。

l     分间布白,远近宜匀,自然上下得所,左右相称,但亦有字距紧,行距宽者,明末黄道周,倪元璐往往喜欢采用这种章法。亦有字距开,行距亦开的章法,如杨凝式,张即之董其昌都喜采用此法,

l     写小楷条幅,天地留白可多一些,如写横幅或手卷,则左右留白可多一些,

l     一种趣长笔短的取势方法,即应开者多合,应伸者多缩,应长者多短,留不尽之情,敛有余之态,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之谓留法,能留得住笔,不尽展其势,而采用敛蓄的方法,则势愈敛愈足,气愈蓄愈厚,往往可以产生奇特的效果。钟繇、颜真卿、黄道周最善此法,宋曹《书法约言》中说:“鲁公所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余,字外之奇言不能尽。”这种小楷的取势方法,能给人以一种蕴藉、朴茂、含蓄的艺术感受。

l     小楷中的这种审美境界以钟繇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追求着一种质朴,天真,自然,平淡的气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轻佻,强烈而不腻滞,朴素而不浓艳,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凿,不装巧思,从而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平淡率真,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老庄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应处于一种亲切和谐的统一体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它们并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们更强调于规律中获得的绝对自由,他们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不工而无不工,这种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试观钟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朴实之中富有异趣,不著一点色相,不带丝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尽,其实颜真卿,傅山,王铎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l     钟绍京的《灵飞经》小楷墨迹,遒劲端庄,结字疏展,工整精细,笃守楷法,其分行布白,虽有人工裁剪之美,但亦能于匀称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其结构字势,虽有人工熨贴之美,但亦能于法度严谨之中有奇正姿态的变化,其结构字势,乃不失为小楷中的能品,因这种小楷以法度立极,故最姿韵秀逸

l     刚健雄强____小楷中有这种境界以黄道周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所追求的是一种方劲峻峭,浑雄刚健的阳刚之美,这种审美境界以敦厚沉雄,俊逸豪迈,奇宕恣肆为尚代表了典型的北派书风,试观黄道周的小楷,点画沉厚,结字茂密,姿态奇宕,竖挺方折,而饶具金石之气趣,其实壮美不是放肆粗野,也不是剑拔弩张,壮美的作品,个性强烈,能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的美感。

l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妙擅众美,他的小要形质动荡,气韵飘然,风骨内含,神采外映,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结字萧散,极势奇反正之姿,章法错落,得自然质朴之趣,用笔精到,如玉洁金粹,无纤祚多余之尘翳,意态奇变,似风舒云卷,有不可思议之妙,整幅字势,显得萧远峭逸,刊尽雕华,故被评为历代小楷第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到哭的四幅小楷
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小楷源流简介
黄道周《临王羲之誓墓文》
【白砥临古·小楷篇】——小楷书的发展及其美感分析(一)
小楷源流简介(2) 刘小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