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自《针灸中国》:金针探秘(二)

(七) 手法指南

    1针刺前的准备?
    一经过了辨证和配穴的过程后,就进入了针刺准备阶段。首先必须令患者宽衣静卧,四肢放松,体位合适。临证时必根据选穴情况,确定体位。
    二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此为检查针具,使针具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手感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法的操作。
    三定形气于予心,医患二者须定心静心,使气血归于平常稳定状态,方可进针。
    四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此为专心诚意,真正进入施针状态,握针如握虎,精与力达到最佳火候,才是进针的最佳时机。
   五取穴要精准,对针刺深度做到心中有数
   2怎样得气?
   一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因此在针之前可切循按摩经络,使经气结集在所取的经络穴位上,以便更易得气。
   二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进针讲究左右手的协调配合,在于熟能生巧,左手重而多按,气散进针,不伤营卫易于得气。
   三进针后如不马上得气,可静以候气。如候气不至,可进行催气。
   四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遂。此谓得气在于刹那间,须耐心等候,全凭施术者手中感觉。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因此通过得气的快慢,也可判断愈后良否。
   五伏如横弩,应若机法。此比喻施术者须当机立断,不可错过得气的时机,当得气来临之时,必须使气牢牢控制在针下,不可使针感得而复失。
    3守气
    《灵枢小针解》明确指出“上守机者,知守气也”“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上工在针刺得气以后,密切注意针下气感,慎守勿失。能仔细体会感觉气之变化动静,,把握时机牢牢的守住针下气感。所以一个有经验的针灸师,都必须有控制经气的本领,在整个行针的手法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手法,都不能将气丢了。如果进针后得气了,在施行手法的过程中又丢了气,那么不管你的手法如何变化多端,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应该重新行针候气,再使针下得气,方可继续进行手法操作。因此得气后必须守气,守气又比得气更进了一步,难度自然也更深了一层。而今现在各种手法层出不穷,使学者无从入手。《灵枢小针解》曰:“粗守形,上守神”我们不能机械的学习手法的动作,而是要通过手法的变化来控制经气的变化,气的往来,不能差之毫发,失其气,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所谓: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学针者需明白针道之理,并且要察其根源,才能用针不失其所也。
    4通过以上的分析,才真正接近了针灸手法的实质。对于古人的一些手法,我们去粗存精,使针刺手法更加简练,疗效更佳。
    一男女午前午后分别补泻不可取。
经络分部人身,阳升阴降,男女皆同,并无差别。而营卫流行,经脉往来,各有定度,经脉循行的起止,男女一致。因此男女分午前午后补泻不同不可取。
    二以“兴奋”“镇静”“轻刺激”“强刺激”等西方医理应用于针刺手法及机理来解释,不可取。
    近代西医学理输入我国,是中医学产生了“中西结合”的汇通学派。较有代表性的有承淡安和朱琏二位。他们对古代各家手法盲目否定,只言进针后应作兴奋或抑制之法即轻刺激和强刺激法。由于他们的的理念易于被西医所接受,故推广很快,而今现在的大多数针灸师在治疗疾病中都以此位准则,故针道去圣逾,此道渐坠。正如〈金针赋〉“轩岐古远,卢扁久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此世上之常辞,庸流之泛术,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悦于心。针以调气治百病,不懂气之变化,有何资格用针。
    三呼吸补泻之功用
    《标幽赋》云:“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其意当是,完善的补泻手法,不但要注重呼吸,更要讲究指法的配合。呼吸补泻一般分为两种1 呼吸补泻,即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是时出针为泻。2 当补之时,候气至病所,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人鼻中吸气,口中呼气,病家自觉温热;当泻之时,令病人口中吸气,鼻中呼气,病家自觉清凉。此法鼻为天为阳,口为地为阴,运用在临床上疗效确切不移。另外呼吸之法也运用在接气通经法,它是根据呼吸定息次数,经脉长短走向来推算气血运行的长度,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如手三阳手走头,经长五尺,施针用九息,一息气行六寸,则气行过五尺六寸等等。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以此类推。单纯的呼吸方法如果不配合指法运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手法补泻包含了呼吸补泻,而呼吸补泻却不能概括整个手法补泻。毕竟针灸治疗以调气为根本,万般手法都只是为了补泻针下之气,而呼吸之法只是起到辅助作用,配合手法运用起到加快针下气运行的目的。而即使不用呼吸之法,病人仍旧在正常呼吸,气脉仍然在正常的运行。因此指法的运用补泻比呼吸补泻更重要。
    四.九六补泻何义?
    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中一直提到九六补泻,其实九六乃阴阳之数也。九是纯阳其性阳热也,六是纯阴其性阴凉也,这都是易之乾坤两卦所用的数,也就是子阳午阴。用九用六是讲手法产生的性质,不是手法操作技巧。在实际操作中九阳中,又有初,少,老之分;六阴中,亦有初,少,老之别。这其实就是补泻之量,犹如中药之剂量变化
    五.手法做得越长是否疗效越好?
    汉郭玉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言也。笔者认为手法之精华皆隐于其中,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手法操作虽然有许多种,我们则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即要知道烧山火与透天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实此手法最早出自《内经》“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则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虚证运用烧山火手法使正气得到充实是补法,而邪盛则运用透天凉手法使邪气虚是泻法,而守气是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成功的核心,因此如果不知道如何守气也就达不到补泻的目的。勿变更也,则表示不得轻易变更手法。而随气用巧,则更是手法之关键所在,所有外在各种手法动作必须建立在得气的基础上,得气以后怎么办?那么我们就必须随着这气为我所用:巧用。而反复提插只能使针下之气得而复失,更谈不上守气,也就达不到效果。因此不能把握针下之气,是不会真正的运用补泻手法的。我们只有把整个针灸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理解透,了解每一个手法动作的意义,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得气以后怎样才能使气能跟随我手中变化进行补泻,这都是我们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外在手法动作变化越多,则越容易失去对气的把握,而如能把握时机,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手法变化,却能主宰和控制整个针灸补泻的过程。所以在研究手法的过程中悟理是最重要先决条件,而后方可进入探索阶段,在其过程中必须得到老师的耳提面命口授心传,才能少走弯路。而在学习过程中不可一味模仿老师,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老师的每个观点要进行理论上的推敲,求其根源,才能真正有所进步。

(八)腹针理论根据何在?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笔者回复:
    人的先天与后天之分,的确从脐带被剪断的一瞬间是人后天阶段的开始。从道家理论来讲,脐带的剪断,意味者任脉和督脉的断开。而胎儿在母体中并不依靠口鼻呼吸,称之为胎息。而此时胎儿全身奇经八脉系统在运转,为先天之根。当脐带被剪断时奇经八脉系统也随着关闭,继而后天经络系统打开,即有十二正经等系统。道家的丹道是逆向修炼,先从补足十二经开始,随着后天之气的不断补足,进入先天阶段。继而打通任督二脉,形成胎吸。最终以先天阳气冲开奇经八脉系统。凡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唯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因此笔者以为所谓先天经络系统就是奇经八脉系统,与腹针应该没有关系。也因此腹针理论存在着缺陷。
    腹针与传统针法比较之优劣?
    回复:
       以笔者观之腹针之穴法大意与传统基本一致,如果按照传统针法治疗效果与腹针应该也基本一致.而传统针法更注重远近相配合整体治疗,和特别讲究手法的运用.笔者想传统的针法应该疗效更好。明针灸治病之理,则人身处处可为治病之腧穴,而不为头针,体针,耳针,鼻针,面针,手针,足针所囿!每一种针法都找来一种理论来解释其原理,由于各种认识上的局限性都是一面之辞。不明针灸之理难成大家!
    平衡针法理论依据何在?
    据笔者多方了解平衡针法主要针对对部队训练伤疲劳综合症的治疗,由于王文远本身在部队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部队训练伤疲劳综合症,大多数都是扭伤和肌肉拉伤。而且王文远自己也也认为平衡针法最佳治疗时间在发现病情二三天以内,由于在部队中的受训练者大多都是年轻力壮,体质较好,运用强刺激法加上功能锻炼的确能取得很好疗效。但是这种以西医解剖学的神经为基础的针法,是否能真正彻底治疗各种疾病,笔者表示怀疑。例如:“王文远惊奇地发现,肩周炎最敏感的穴位不在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上,而是在干上,也就是在小腿的腓浅神经上,在这一特定穴位上扎一针,只需 3秒钟就能使患者疼痛顿消,臂膀活动自如,这一发现令他兴奋得好几天没睡着觉。”笔者以为其方法只不过运用了经络切诊,查找反映点。其实对于痛证病人,只要耐心查找反映点,都能取得较好疗效。且每个病人个体差异不同,所以不可能在特定穴一针,马上就好了。而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还是肌腱粘连,体质较差严重肌腱粘连者甚至连手臂前后外展后翻角度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痊愈,还需要配合推拿手法将肌腱粘连慢慢拉开。笔者认为靠神经短时间刺激取得暂时疗效是不可靠的,而真正的疗效是靠慢慢积累的。我们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都在追求最快最好疗效的针法,往往急于求成,而结果却恰恰相反。其实我们更应该追求治疗的过程,使自己给患者治疗每次过程中都有好转都有起色,只要每个过程是好的,其结果肯定是令人满意的。而且经络系统包括了经络组成(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络脉组成(十五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正因为有了经络系统,而它具有通行气血,沟通表里,贯通上下,联系脏腑骨节,将人体联系为统一整体的生理功用。这就是与西医的最大区别,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经络系统:经络系统包含了整个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却只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而平衡针法可能取穴并不在具体经络中穴位上,却仍在经络系统的范围内例如:头痛穴取太冲与行间之间等等。而且《内经》理论相当完善如;标本根节,气街四海,经络切诊等等理论就是补穴法之不足,完全以气血为核心。平衡针法却以西医为基础,靠刺激穴位来治病,仍局限于某穴治疗某病,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反复刺激反而使神经不敏感,疗效不好。笔者曾治疗多例类似疾病,例如有患者中风瘫痪,找医生运用各种全息针法治疗如头针,耳针等等。当场疗效的确很好,但回去以后就不行了,仍保持原样,那就再针,反复刺激多次后,身体适应了这种刺激就无法医治了。后来在笔者的辨证治疗下才渐渐好转康复。
    如果我们退一步讲平衡针法所取新的穴位真的很有效,那也只是靠穴性来治疗疾病。笔者借鉴套用医者怫网友的高见:内经中是不讲穴性,它讲经性,也就是六经气血多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后世的穴性有些胶着了。不是经旨。再者,穴在经上。经分阴阳,如果有穴性,也一定与其经之阴阳相关。具体来说,与穴之位置(关节附近,还是分肉上,还是近脏腑等等),穴之五行属性(五腧穴有此五行),穴之所属经络,穴之解剖等相关。离开了这些因素,空谈穴性我认为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要胶柱鼓瑟,把活泼泼的针灸思路拘泥成一个一个的成方了。穴性还与时间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当经气运行到本穴时,此穴即有特定的穴性。若气已走失,其穴性立变。
    一流针灸师,针入一针,即能得出六经气血运行虚实。此靠的是对经气的理解与操作,与穴性无关。
    二流针灸师,一针两针即可治疗数病,其理也在气血流注上动文章。也非穴性
    三流针灸师,按当前的针灸学课本所学,能用数针取得疗效。也算不错的了。
    不入流的针灸师,多穴杂用,或效或不效,不知理之所以然。穴性只是一种认识穴位的手段,绝对不是终极大道。执着于穴性一说,必然会迷失针灸。
    而笔者认为所谓穴性只是为初学者便于记忆,古人将一些穴位的主治功能归纳起来,称之为穴性.对于水平较高的针灸者来说无所谓穴性,在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取穴以五行五俞五行相生相克来配穴,以五藏六腑功能变化来配穴,包含了所有所谓的穴性理论于其中.因此一个针灸高手必须跳出穴性理论来配穴,仍然应该到研究理论的正路上,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单靠某些穴位特性来治疗疾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既然以神经理论为基础,那么平衡针法就是依靠刺激神经来治疗疾病,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调气手法。因为它的理论就是刺激,也就没有补泻手法。因为补泻的手法是专门为针灸调气而立的。而我们搞临床就知道,不同的手法运用在同一穴位上,它的疗效是不同的或是相反的。因此平衡针法许多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正如王文远表示:"平衡针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治疗领域还须进一步拓展。但是平衡针法也有其优势,特别针对对部队训练伤疲劳综合症和一些刚开始疼痛的神经疾病治疗肯定有明显的疗效。
    经过以上对这几种针法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针法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他们都在寻求一种取穴简单,指病直刺的针法。他们希望将针灸取穴公式化,取个新名词,再来个新穴位起个新名称,使学习者易学易懂。这样的针法当然比传统针法更简单更一目了然。传统针法单单穴位就三百六十几个,配穴有十几种方法,手法也有许多种,使学者茫然无从下手。现在的新针法取穴太简单了太有针对性了,连最麻烦的手法都不需要了,发明这样的针法真是太伟大了。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他们太低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境界了。他们不知道古人发现了人体的经络穴位,需要几代人的心血;他们要经过多少次的实验与实践,才能完成《内经》。单单为这些穴位起名称,就能体现古人的非凡智慧。经络中每个穴位的名称并不是随便起的,三百六十几个穴位名称,都有其深刻含义。笔者认为如果你真正将这些穴位含义完全理解了,就能了解针灸的精髓。例如;列缺穴:古称雷中之神为列缺,雷电有通上彻下之能。人颠顶项有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此穴可使清爽。犹如霹雳行空,阴郁消失。故喻之。公孙穴:此为脾经之络穴,脾居中土,灌溉四方,如中央黄帝,君临四方,黄帝姓公孙,故以为名。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和水平达到怎样的层次,一个穴位的名称,它可以形象的表达出穴位的主治和功用,更体现了一种文化。因此作为一名中医,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可为医。我想这比单纯指病直刺如:头痛穴,腰痛穴更有文化更有深度吧。
    把中医针灸简单的公式化,其实是在消灭中医。正如只知道神经而不知道气血,是无法研究出经络的实质的。笔者写此文章的目的,就是使学者能清楚了解各种针法的优劣特点,看清所谓新针法的实质,使学者们少走弯路,与其精力花费在所谓的新针法上,不如多花些心思在《内经》的研究上,回归医道正宗。

略评蒋氏大小周天针法
    近阶段来有许多针灸专业人士和针灸临床工作者,通过电话和电子邮箱希望笔者能够谈谈蒋维明先生的蒋氏大小周天针法。由于他们对此针法缺少了解,持怀疑态度,请求笔者剖析和分析此针法之特点,并且也希望笔者讲讲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笔者也十分敬佩蒋先生,在这些年中能够悟出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古人著书是相当严谨的,既然能够创出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就必定有其真实效果。只是近代针灸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以手法轻刺激和重刺激,来达到兴奋和抑止的效果,完全不以调气为针灸的核心。自然就做不出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手法感觉来。但是对蒋先生的某些观点,笔者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1、明代针灸专家杨继洲曾掌握指针绝技。
    《黄帝内经》问世以来,中国医学史上只有明代著名针灸专家杨继洲,曾掌握过指针绝技。《针灸大成》杨氏医案记载着此事。“壬戌岁;史部许敬庵公,寓灵济宫,患腰痛之甚。同乡董龙山公推于视之。诊其脉,尺部沉数有力。然男子尺脉固宜沉实,但带有数有力,是湿热所致,有余之疾也。医作不足治之,则非也。性畏针,遂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泄之法,痛稍减。”但是杨继洲之后。未见有人有此绝技记载。
    答复;笔者认为蒋先生并没有将杨氏医案完全记载,有断章取义之嫌。原文如下:予曰:针能劫病,公性畏针,故不得已。而用手指之法,岂能驱除其病根,不过暂减其痛而已。若愈全可须针肾俞穴,今既不针,是用渗利之剂也。岂不闻前贤云:腰乃肾之府,一身之大关节。脉沉数者,多是湿热壅滞,须宜渗利之,不可用补剂。
    2 针刺关元穴可通大小周天也是针刺临床中偶然发现的。1989年12月15日,一次偶然的机会和突然的灵感,我幸运的发现了一个奇迹,针刺人体任脉关元穴不仅能使气血运行到任、督小周天,而且还出现经气延伸到足又回到小腹关元穴的大周天效应,并观察到由此产生的强大治病效果。这天针治的病人姓张,女,27岁,小腹至两脚奇冷如冰,已两年余,虽加盖厚被,彻夜不能温暖,这是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所致,我为其针刺关元等穴,手法烧山火,上述穴位都有热气循经感传至本经终点。针刺关元穴时,病人告诉我感觉有股热气冲上口中,我继续运针催气,病人口中热气上头顶,下脊椎,延伸至脚又回到小腹。我重复四次运针手法,病人感受有股热气在任脉、督脉、膀胱经、肾经中流动循环,时间20分钟。为了验证针法,我改用“透天凉”针法,凉感又沿上述经络运行。
    答复如下: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关元穴的特点,此穴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先天元气藏身于此,故称之为关元。关元穴系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由此可见针刺关元穴能够打开人体先天元气之门户。而蒋氏又用关元穴与支沟穴相配合是何意思呢?笔者引用华佗《中藏经》论三焦一段文章,认为有“周身,灌体,营左,养右,和内,调外,导上,宣下”的作用。这就是说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营左养右和内调外导上宣下,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之气皆通,为阳气之父,所谓焦是火气所化,故三焦亦称为相火。而支沟穴在五行属性为火穴,因此针刺支沟穴有激发五脏六腑之火的功能。关元穴与支沟穴相配合,具有激发调节全身元气阳气的作用,再结合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自然更加容易出现凉热感觉。所以我们将更深一步了解,其实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所出现的凉热感觉,与穴位配伍有紧密的联系。
    3为何针刺儿童或青壮年者易出现气通感?
    回复:我们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已经了解肾气的重要性了,因此从出生到天癸至之前,先天精气神充分发挥着造化和运化的功能,在后天精气神的辅助下,依靠充足的营养,迅速地得以发育和成长;天癸至到更年期结束之前,先天精气神的造化和运化的功能逐渐衰弱,后天精气神的营养和滋补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儿童或轻壮年先天精气神充足,经络本来就畅通,只须适当激发就能产生气感。而年老者先天精气神已经逐渐衰弱,如果强行激发反而会得不偿失,因为强行激发打通经络会使先天精气神更加衰败。而且对于儿童运用针灸来强身键体是可以的。但作为修炼则万万不可,因为儿童思想单纯,而修炼心性功夫,不经过红尘中历练,是很难成功的。儿童虽然经络通畅,却没有心性的锻炼,很容易走火入魔的,慎之慎之。
    4蒋氏针法是否真正打通大小周天?
    回复: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大小周天:丹道小周天,是丹田之气养足之后,气足发动,下行阳关无出路,上冲心府行不通,自然冲开尾闾,穿过夹脊,直透玉枕而上泥丸,而后自前顶冲下,由上鹊桥,经十二重楼,下绛宫而归入丹田封固,此即所谓后升前降之“小周天”。周天开通之时,气流粗劲,力量甚巨,乃由脊髓而通关。要想达此等地步,非得丹田气足而后可,这一点在童真之体,先天之气较足,真正入室下功,较为容易做到;若中老年人,则较为困难,因为补足亏损,需费许多功夫。小周天开通之后,八脉之中任督已开,而后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带等其余六脉,继续冲开,此八脉闭而不开,唯神仙以阳气冲开,其后要打开更深层系统,即“中黄”之脉,此时身内已成乾象,纯乎先天,再以我之乾阳,感彼虚中之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彼此凝集,是合内外两重真阳而成大还,故方可谓之“大周天”。明白了大小周天的含义。我们再来验证蒋氏针法:
  1首先小周天经脉走向不对,在丹经《钟吕传道集》中曰:“河车者,起于北方正水之中,肾藏真气,真气所生之正气乃曰河车”。元阳之气必先从督脉上升,进入泥丸,再沿任脉下来,详见笔者《 ?通任督.必得康寿》一文。而蒋氏针法却背道而弛,此正是先天与后天的区别。蒋氏云“针刺关元穴时,病人告诉我感觉有股热气冲上口中,我继续运针催气,病人口中热气上头顶,下脊椎,延伸至脚又回到小腹。我重复四次运针手法,病人感受有股热气在任脉、督脉、膀胱经、肾经中流动循环,”其实道家的一切逆向修炼皆在返还之功,称为河车逆转。顺则凡,逆则仙,气撞三关,直通泥丸,从督脉升起,任脉下降,上田补养,下田炼化,这样河车才能运行。河车本北方之正气,运转无穷。而负载阴阳,各有成就,所用不一也。而且河车也分为三种品质,即羊车,鹿车,大牛车。而通道却只有一条:河车。
  2丹道小周天,是丹田之气养足之后,气足发动是整体的先天之气在运动。而蒋氏针法只不过运用气至病所的方法来调节局部经脉,与丹道修炼过程与感觉明显不符合。丹道周天,最重先天之气,所谓气满任督自开,纯属先天,不假有为,水到渠成。完全气足自动,功到自成。蒋氏针法的大小周天只不过进一步将经络中后天之气进一步运通下肢,使气感遍行全身,其时不过后天浅层之气,皆属后天,虽能起一点功效,但仍属于筑基阶段的后天气功,与丹道所讲大小周天之层次,则毫不相干。近期有些学蒋氏针法者来电求教,明明有针感,为什么却没有疗效?笔者告之此针法,对于不同的人调节的气也就不同。例如对于儿童,其先天之气足针下自然就调节先天气,故效果好。而大多数人先天气已经逐渐衰弱,因此此针只能调节后天之气,运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手法的确能治疗好许多疾病。但如果是所谓的打通大小周天是不客观的,只不过是运用气至病所的手法使任督二脉有气感,但此气乃后天之气。如果把后天之气分散了,反而治病效果不好了。

(九)学针心得-悟理

  在学习针灸过程中悟理是首先要攻克的难关,因为只有明白了针灸的道理,有了指导方向我们才不会迷失,正行无问。悟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悟道的过程,善于抓住核心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真正的提高。笔者在习针同时也研究丹道和修炼太极拳,虽然是研究三种不同的学术,但发现传统学术的原理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笔者先谈一下自己修炼太极拳过程的心得体会,来论证悟理的重要性。笔者跟随老师修炼太极拳时,主要先反复理解《太极拳论》及《道德经》的理论根据。由于明白了太极拳的原理又有中医理论之基础,知道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以轻灵虚无为太极拳的高境界。因此先要化去自己的拙力,才能直接从轻灵虚无起练。而要化去自己的拙力,是与自己的本能相抵触的。所以要除去争强好胜之心,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笔者的老师也告戒我,修炼太极拳这一关最难,因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老师现身说法,由于当年年轻时修炼的东西太杂,走了许多弯路。后来边悟边练,把以前的所学本能的东西都要忘记,狠下苦功三十几年,一步一步才练成轻灵虚无的太极拳与推手。笔者有缘得老师细心指导,再理论上明白了太极拳之原理,以松柔虚无为练太极拳的准则,发现自己在练的过程中运用拙力了,马上纠正。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松,要更松。即使有了一些成绩,也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争强好胜,而要想自己能否在轻灵一点,能否做得更柔更好。有了这样的理论思路,只要持之以恒,笔者在短短三年中已经初步进入轻灵虚无的境界。而笔者老师的许多朋友由于不理解太极拳道理,刚刚有些进步,便去到外面去争强好胜,身体刚有些柔韧性,又便僵硬了。这样反反复复练了二十多年,自己也练得很辛苦,但这么多年来就是没有进步。其实许多人练拳练了一辈子也不明白拳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针灸也是如此,扎了一辈子的针也不知道针灸的作用就是调气。比如针灸手法千变万化,也只不过补泻而已,为什么会有补泻?因为针灸是调经络之气,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此补泻是针对调气而言。气在哪里?在经络中运行。经脉十二通于五脏六腑,各有井荥俞经合。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先以辨证为基础,明十二经之虚实,乃调之。明白了这些基本道理,我们就不会被其他一些标新立异的针法所迷惑,才知道针灸的精髓在《内经》中,掌握理解了经典中的道理,才会有本质的提高。

(十)学针心得-辨命门

  在研究针灸与丹道的过程中,笔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古人是如何发现人体经络的,更不得其解的是古人是如何想到运用一根小小银针来疏通经络的。既然笔者认为《黄帝内经》著书的本意就是通过针灸手段来保全形体,,把握阴阳,达到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那么这就与丹道有密切的关系了,因为修炼丹道最终也是要达到真人的境界。而二者都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只不过针灸是靠针来调气疏通经络,丹道是靠自身修炼来打通经络二者殊途同归。笔者经过了多年研究,终于完成了运用针法来打通小周天,详见笔者《?通任督.必得康寿》一文。近年来笔者又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又完成了针道打通奇经八脉,最终终于打通了中脉。从理论来讲打通中脉,必定能够长生久视,延年益寿。放眼天下能够靠自己修炼到中脉打通的境界者凤毛麟角,大多数修炼者练了十几年连筑基阶段都没有完成。经过了这些年的摸索实验,笔者更坚信古人所修炼的丹道确有其事,并非虚构,只是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人体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它的核心基础就是肾中先天之气,藏于命门之间。

  命门之名,《素》、《灵》、《难经》,均有载及,但是略而欠晰,语焉不详。后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群言淆乱,折衷于圣,约述如下。[名义]《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太阳根起于至阳,结于命门。”王冰注曰:“命门者,藏精光照之所,则两目也。”《类经》注:“上者为结,故曰结于命门。”此说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基本是一致的。《灵枢?根结》说:“命门者,目也。”《难经集注》则认为命门者,太阳为水火生命之原,目窍乃精气所出之门也。《灵枢?卫气》说:“足太阳……标在两络命门。”《难经集注》:“其标在于两目,而出于头气之街……止之于脑。两目之脉入于脑,而绝于内也。”此则与《灵枢?大惑论》“目系属脑,”也是彼此吻合的。《难经?三十六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九难》说:“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也。”《难经本义》:“肾之两,虽有左右命门之分,其气相通,实皆肾而已。”综上所述:则所谓命门者,无非凑合六脏之说有以形成,非别有所谓命门其脏也。[部位] 《甲乙经》说:“命门在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素问?骨空论》说:督脉“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
  《难经,六十六难》说:“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
  [作用]:命门本是督脉之经穴名称;肾间动气之源。督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睛明,乃太阳、足阳明、督、任、跷脉之会。命门动气,上通于目。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上至之所,太阳为经气之标,是命门之上通者,故有命门别称。肾为藏精之脏,命门动气,下达于肾,肾有作强生育之能,故亦有命门其号。[结语]命门:《甲乙经》谓“十四椎下,”言其本也;《素问》“结于命门,”《灵枢》“目也。”言其标也;《难经》“藏精,”“系胞,”言其用也??实则一也。再者命门乃生命之门户,真阴真阳先天之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气分阴阳,故医家又论命门为太极,动则合,静则分,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虽为水藏而实有相火寓于其中,象水中之龙,火因其动而发也,所以命门中元气盛则寿延,元气衰则寿夭。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疾病中要重视培养命门元气,犹如治病必求于本,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疗疾病。今附上《经络系统与内丹命功》一文以供修炼丹道者借鉴

  经络系统与内丹命功

  道家内丹学以性命双修为宗旨,特别突出了“气”与“命”的修炼特色,与儒、释两家有明显的区别。在三教的修道体系中,只有道家内丹学和佛教密宗对人体气脉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功夫,对人体身心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与内丹学有着密切联系的经络系统,更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并且在治疗疾病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南宗张伯端认为“先性后命”与“先命后性”皆可达到性命双修的终极目标。不过“先性后命”只适合少数“上根”之人,而  “先命后性”则从有形入手,以命功修炼来创造觉悟条件,即是以特殊的命功修炼方法打通气脉,为精神进入更高境界提供坚实的保障,这就是南宗丹法的理念。因此在内丹性命双修境界中,身心和性命达成了统一,一方面精神的境界(性功)必然表现出相应的生理状态(命功);另一方面生理状态也直接影响和反映了精神境界所达到的高度。人如果不能真正的与自己身体达成和谐,那么他的精神境界是空洞虚幻的,或者可以说根本不可能的。
  在性命双修的境界里,从命功方面看主要与“气”有关。气是物质与精神,身与心,天人沟通的媒介。它主要包含了人体内的真气与虚空中先天之气。从丹道命功来讲,必须先打通和激发生命能量,而后才能与无限宇宙能量融为一体,而体内生命能量的传导输送是依靠经络系统来完成的。经络系统分布在全身系统各个部位,它包含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并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因此,内丹学命功修炼必须打通和激发人体生命能量(肾中先天之气),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输送至全身各部分系统,直至内外无碍,而后自然与无限宇宙能量结合(虚空中先天之气),真正达到与太虚同体。人是宇宙的精灵,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而它终将与大海融为一体。
  经络系统笔者也称其为“生命结构”,它不仅能处百病,决生死,更能使人超凡入圣。经络的主要结构包括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在内丹学史上,南宗张伯端著有《八脉经》,北宗马丹阳著有《马丹阳十二天星诀》,由此可见南北二宗对经络系统皆有精深的见解与认识,所以修真之士如果不了解经络系统,对其没有深刻的认识,很难达到性命双修的终极目标。在经络系统中,经络中的经气是实实在在的生命能量,并且只有在针刺或内炼过程中可以真切地体验到能量的流动,而这种感觉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正如得道的境界无法通过某个人的悟道使他人也得道,以至于人们怀疑它的存在,否定它的存在。但这种悟道的境界可以通过悟道者的指点,使上士之人能感觉道的存在,而通过针刺方法也可让有缘者能初步感觉到自身体内经络中能量的流动。内丹修炼是一个实践性的艰巨工程,单纯理论解悟只是刚起步,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进入内丹修炼实践,才真正走出了第一步。现今大多学者只是纸上谈兵,对佛道进行纯粹外在学术考证研究,但却极少自己从事修炼工程的,没有内在的体验,好比未能明心见性的口头禅、枯禅,未能真正领悟佛道之精髓。
  内丹修炼过程包括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几个阶段,炼精、炼气则属命功阶段,至炼神、炼虚则为纯粹性功,又以禅宗明心见性为性功的最终目标。如果没有前面色身气脉转化过程,又何来最终的彻底解脱。因此超越身体必须要修炼身体,而修炼身体必须建立在身体的气脉上,调节气脉必须要通过经络系统来达成,所以只有真正打通经络系统激发先天之气,才能达到内真外应,与无限宇宙能量合二为一。丹道修炼,虽然在具体修炼法门上各有侧重不同,但到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都是一致的,最终都走向性命双修的目标,所以针道打通经络系统来提高命功,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因为针术直接作用于经络,如运用得当,最易显效。
  内丹学命功的修行方法,本质上都离不开经络系统的气脉转化过程。按照经络系统的修行方法,必先补十二经之不足。传统中医认为,只有十二经络经气充满才溢于奇经,而刚开始进行丹道修行者,大多年老气衰,精气神已消耗大半,且当今生态环境恶化,食物毒素、药物负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改变了人体本身应有的体质。从这意义上讲,今人修炼比古人更困难、更艰巨。因此,直接从经络系统入手,犹如治病必求于本,从根本处出发,补十二经之不足,是筑基入手第一步。在内丹修炼法门上,运用“有为”、“无为”之法皆入内丹之门,但“无为”之法是直接从性功入手,只适合少数“上根”之人,而运用“有为”之法入门,一般以“守窍”、“守一”开始来调动培养元气,而身体内所调动培养出的元气,则必先调补疏通十二正经之经气,或去攻击身体内隐疾。根据笔者的观察实践,发现元气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它是按照呼吸开合沿着经络系统放射的。经络系统越畅通,其放射的越远,收拢的也越快,元气培养也越足。反之如体内有隐疾,或经络系统不畅通,元气的推动也就越近越慢,而且是在不断消耗元气(正邪相争),所以许多修士,炼养了多年却显效甚微,刚有一些身体感觉,转眼便消失无踪,极大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其关键便是没有真正懂得经络系统运动规律,不明其原理。当十二经经气补足,精气旺盛,这才真正进入了内丹修炼程序。
  笔者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在思考针术与丹道结合的问题,在这期间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内丹学性命双修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是一门形体与精神不断升华过程的课程。从形体入手则有迹可寻,从精神入手则属大智大慧。而笔者只能从形体入手,从经络中寻根源。要进行内丹修炼,首先必须消除体内隐疾,疏通十二经,笔者则运用子午流注针法依照气血盛衰规律,以五日为一候,十日再周之法,先除隐疾,再疏通十二正经(详见《金针探秘》一文),再运用补亏针法补十二经之真气,待其元气充足(详见《针道补亏正法》一文),而后再激发肾中先天之气,打通任督二脉,至此气满任督自开,纯属先天(详见《气通任督必得康寿》一文),此后开通八脉,而最终打开中脉系统,才真正进入了“无为”性功阶段,所以内丹命功修炼也就是经络系统的修炼。为何修道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凤毛麟角?关键之处就是人体的神(意识)无法与人体的气脉相协调。只有命功提高了气脉畅通了,才能使自己的心性归于清静,更有助于性功的提高。古人云:“命要师传,性由自悟”,到此境界则看各人修为了。因此内丹学天人合一境界,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身体气脉经络系统的修炼上,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性的觉悟,更是一种真实的一气相通,是每个修士所应该进入境界的真实感受。
  当本人写到尾声时,我又想起了这些年艰辛探索的过程,几年如一日,终于坚持了下来。因为是独自孤军奋战,走的又是一条荆棘坎坷之路,从针术入内丹之门,是一种新的见解与尝试,其中艰辛真是一言难尽,最终终于勇敢的走了出来,回首以前的各种磨难挫折都当成自己心性的历练,我更希望自己在悟道穷理的征途上走得更远,更期望与丹道爱好者相互交流探讨,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针灸之髓 博客
【转载】金针秘传针验摘录+针灸精华汇集+神奇的经络穴位组合 人体上下对应穴
金针王乐亭针灸操作手法详解(干货)
针灸: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
程莘农针灸临床三要
《针灸大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