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力红与师傅谈癌病治法,四逆汤解

刘力红与师傅谈癌病治法

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转自 中医名家网 ? 以书会友 ? 卢崇汉医集(刘力红推荐)

刘力红(徒):师父,今天想问您两个病人,一个是您这次到南宁来看过的一个食道癌的病人,男性,55岁,这例病人术后已经五年了,

三年前转移到左锁骨上及纵隔,左锁骨上的转移灶形成了恶性溃烂,溃烂处有鸡蛋大的一个洞,长年流脓,恶臭不堪。溃处连及左肩臂疼痛,活动受限。精力渐差,饮食及睡眠还不错,大便要一周左右方解,但无所苦。纳后脘略胀。他这次是4月17号入院,入院时舌很淡,苔中根白厚腻,脉右滑尺浮,重取关寸全无,左脉无根。当时考虑他是元气衰败之象已露,惟有保固元气,方有挽回的希望,所以为他处了下方(单位皆为克,下同):

制附片75(先煎) 生白术15 砂仁20 陈皮15法半夏20 朱茯神20 黄芪60 当归15党参30干姜45炙甘草10。这个方服了13付以后,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了白芷15,加白芷主要是考虑到他局部溃烂流脓的情况。加减前后一共服了18付,总的情况还是有明显的好转,一方面表现在精神体力比过去强了,纳后脘胀的情况基本消除,大便的情况也有改善,尤其是溃烂处较原来小了一些,流脓也明显的减少。

您这次看过以后,在上方的基础上作了改动,用了:制附片75 生白术15 砂仁15 黄芪50陈皮15生晒参10 杭巴戟20 菟丝子20炙甘草5生姜60。这个方用了7付,溃处又有明显的好转,脓进一步减少。现在的问题就是疼痛没有改善。原来他每天吃两粒止痛片,最近增加到了三粒。对于肿瘤的疼痛,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处理,也是今天很想问的一个问题,另外还是希望师父点评一下上面的方药是否恰当。

卢崇汉(师):你这次的处理基本是对路的,而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效果出来了嘛。病人发病到现在已经五年,而且后三年出现转移,左锁骨上溃烂长期不愈,加上脉气无根,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病人的精气已经衰败,机体已经没有能力来修复破损之处。你初诊号脉,右尺已现浮象,这说明不但元精衰败,且有越脱之象。我看你初诊案中写了“唯保固元气,以图万一”,这是很贴切的,这说明你抓住了根本。根本抓住了,才有可能言其它。而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保命!现在不是治病的时候,是保命的时候。怎么保命呢?就是要固护住阳气,固护住精气。你的处方是在四逆法上作了扩充,路子是对的,但显得杂了些,方子一杂,纳下的力量就会变弱。法夏、朱茯神、党参这些现阶段完全可以不用,方子精纯一些好,古人说,力专则效宏,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方里面一加当归,就变成从气血上走了。从气血上走可不可以呢?补益气血对这个病当然也会有帮助,但是明显地觉得浅了一个层次,对这一类的病人,我们的着眼点如果浅了一个层次,那么挽回的希望就会少去很多,所以应该深一层去考虑,应该从精气上去着眼。我把当归去掉,换成巴戟、菟丝子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接下来是你提到的疼痛的问题,肿瘤的疼痛与其他的疼痛有共同的地方,当然也有区别,区别一个是它有一个肿物在那里压迫,另外就是肿瘤病人的阳气普遍都很差,有的甚至达到了衰败的程度。那么,共同点呢?就是气机阻滞不通畅,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不通则痛”。但是是什么因素导致气机阻滞呢?肿物的压迫显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有相当多的肿瘤病人,尽管肿瘤很大,但却并不疼痛,这说明还有更重要更直接的因素。

对疼痛的认识,我们最好是回归到经典上。《素问》专门有一篇讨论疼痛的文章,叫《举痛论》,里面举了十四种疼痛做例子,其中十三种疼痛都是因寒而起,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疼痛的主因是寒!所以对治疼痛就应该始终抓住“寒”这个主因。为什么肿瘤病人的晚期,很多都会出现疼痛呢?因为到了晚期阳气大都衰败了,阳气一衰,内寒即生,加之又有一个肿物在那里,疼痛的因缘也就具足了。但同是疼痛,为什么肿瘤的疼痛就这么难弄呢?这里关键还是阳气的问题,由于阳气衰败,内寒不断产生,内寒不断,疼痛的主因也就不断,痛因不除,痛果当然也就难止了。

刘力红(徒):那是不是意味着肿瘤的疼痛仍然是以扶阳为主?

卢崇汉(师):是以扶阳为主,但不是那么简单,标证的问题也还是要考虑,所谓标证也就是如何直接去消除气机阻滞。气机不畅,比如可以用台乌、元胡,更进一步还可以用乳香、没药,当然使用这些药物一定要注意到它有耗气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去斟酌病情,看该不该用,什么时候用。像这一例病人,元气很差,脉都无根了,如果再去耗散,那病情就有可能急转直下。所以你开始的时候没有去顾及他的疼痛,没有过多地去使用耗气的药物,这是对的。现在扶阳固本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所好转,可以稍稍兼顾一下这个问题。但是在选药方面还应慎重,尽量选用耗散比较小的,以台乌和元胡这两味药来论,可以选用台乌,因为台乌耗气的作用要比元胡小一些。
疼痛虽然是个标证,但是一旦这个标证的情况上升到主要的地位,例如疼痛非常严重,影响到病人的正常生活,以至心神不定,卧起不安,这样的情况下,元阳也就无法安住本位,也就有脱亡的危险,为什么西医有痛性休克呢?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候疼痛就是致命的因素,那么解决疼痛也就等于在保命,所以临床的问题一定要灵活来看,要圆机活法,不能生搬硬套,这就需要我们在理上搞清楚。

刘力红(徒):这次看师父用四逆用的又是生姜,这个问题师父虽然多次谈到,但我还是觉得不太明晰,这样去用生姜确实很少见,这是否是卢门的一大特色?那么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用干姜呢?

卢崇汉(师):这个问题是曾经谈到过,四逆用干姜那是正四逆,就是真正地用来回阳救逆。病人已经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情况就非用正四逆不可,这个时候用干姜,主要是用它温守的作用,而其它更多的时候是用四逆的意,我们称之为四逆法。四逆法的运用那就太广了,它的作用不在于回阳救逆,而在于温肾纳下,临床上大多数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从这个法上去收工,也可以说这个法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而其它的法都只是手段,手段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达不到目的,要想真正愈病,真正收工,是很困难的。

生姜是非常活泼的一味药,它既温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通神明而除臭气,可谓是一专多能,相比之下,干姜没有这样全面。像这一例病人,阳气很差,已经有浮越之势,所以病人怕热,我们去看他的时候还开着风扇,像这样的怕热是不是阳盛呢?绝对不是!所以像这一类的病人,除了阳虚内寒以外,感受外寒是随时有可能的,可谓防不胜防。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处理,也是会影响内里的治疗。但是如果用了生姜情况就不同了,像这一例病人,生姜用到60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决了。而如果用干姜,这层作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干姜,更多的时候是用生姜,甚或炮姜、煨姜,有的时候还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

刘力红(徒):这例病人在开始的时候,我用了法夏、朱茯神,也就是有二陈的意在里面,因为病人的舌苔白腻,痰湿之象是很明显的,可是师父看这例病人以后,去掉了法夏、茯神,当然这是为了使法更精纯一些,但是这个湿怎么解决呢?

卢崇汉(师):这关系到认识问题的层面,层面不同,所采取的法也就不同。对于湿浊我们首先要清楚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脾阳不振的产物,只有脾阳不振了,湿浊才会停聚。我们用苍术、法夏这一类温燥的药可以化湿,其实都是通过鼓荡脾阳来实现的。既然是鼓荡脾阳,那就要有阳气可籍鼓荡,如果阳气已经很弱,再一鼓荡,那就可能连根拔起。这例病人我为什么要去掉法半夏,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

对于湿或湿热,很多的时候你用一些温燥或是清利的药后,湿或湿热可以很快地下去,但是不久又起来了,以致反反复复,难有愈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只是考虑了湿的去路,而没能充分认识它的来路,来路没有断住,你想它怎么会有了期呢?而这个来路就是脏腑功能不足,也就是阳气不足。

刘力红(徒):我明白了师父所说的层面问题,层面问题确实不是一朝能解决的问题,她也牵涉到许多因素。比如文化,比如阅历,还有心性都会影响我们的层面。文化可以藉着各种方式来提高,阅历也可以慢慢增长,但如果我们的心性不能沉潜,总盼着能够有吹糠见米的事,那要想提升层面也会是很困难的。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这也是个层面的问题,你站在“三”的层面或者是“万物”的层面,与你站在“二”的层面,甚或“一”与“道”的层面来看问题,是完全不同的。站在“三”的层面、“万物”的层面,事物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所以对治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若回一个层面,走到“二”上来,问题就变得简约了,变成了两个因素(阴阳)的对待关系。若再回到一个层面,走到“一”上来,那就更简约了。古人说:“至道不繁。”正是指此而言。但话又说回来,越是至简至约的东西越是不容易把握,也越不容易使人生信。现在的中医能走到“二”的层面的已经是很少了,而卢门的心法似乎更深了一层,已经到了“一”的层面了。师父始终强调的阳气,实际上已经不是“二”层面上的阳,而是能够化生“二”的真阳。入门以来,一方面是亲自感受到,另一方面也时常听师父谈到,师父的处方来来去去都用到的也就是那么三、五味药,很多处方基本雷同,差别也就在一、二味上,但是所治的疾病谱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却是非常广泛,其实这正是在“一”层面上处理问题的风范,这与在“三”层面上处理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一、二味的差别如何把握,这也正是处“一”的艰难之处。不知道我的这个理解对不对?

卢崇汉(师):对!你能够这么理解,我非常高兴,但这只是在理上过了,还要在事上印证。这个过程急不来,慢慢积累吧。

四逆汤解 

  四逆汤是三阴通用的方子,是一个温里之方、壮火之方,也是一个救逆之方。四逆汤的三味药中,附子、干姜都是大温大热,用以温里、壮火理所当然,没有任何疑问。有疑问的是甘草这味药,甘草在四逆汤中排在首位。大家知道,《伤寒论》方剂中药物的排列次序是有规矩的,不容乱来。这有些像当今领导出场,谁走先谁走后是有严格规定的,这就是身份等级的象征。所以,经方里排列在前的往往是君药、主药,排列在后的则为辅药、臣使药。炙甘草虽是中土药的王牌,但其性究属平和,与四逆汤之温里、壮火、救逆似乎无关紧要。但,恰是这样一味无关紧要的药却置于四逆汤之首,这便引出许多争议来。部分医家因甘草在此方中的排列位置,坚持以甘草为君,如成无己云:"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医宗金鉴》亦云:"君以炙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而大部分医家究因甘草性味平和,于温阳助火剂中不应占主导地位,故应为佐使,起到调和姜附,使其性勿过燥的作用。

  炙甘草究竟是佐使药还是君药呢?我的看法应该偏于君药。但是,为什么是君药?这个道理得说清楚。四逆汤是温阳、壮火、逐寒、救逆之剂,这一点是有定论的。虽然我们前面提到过在太阴的阶段抓住时机用四逆辈,具有防微杜渐的意义。可是四逆汤的正用还是在少阴及厥阴病里。这个时候阴寒很盛,不仅上中二焦的阳气亏虚了,而且下元的阳也不行了。如果阴寒盛,而阳气进一步亏虚,就很容易产生一个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寒不藏龙"。龙藏不住了,这个龙雷之火,这个生气的来源、生命的根本就要飞越。龙火飞越起来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这个时候尽管很寒,尽管阳很虚,可是却会出现少阴篇通脉四逆汤证的"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龙火飞越此乃性命攸关之大事,此时尚有一线生机,就是看你的治疗能否把飞越的龙火重新送回原位。为什么方书把四逆、通脉四逆这一类的方子称为回阳救逆呢?所谓回阳就是使龙归原位,所谓救逆就是使龙火不再飞腾。

  补火的窍诀。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的人本该温里、壮火、逐寒,本该用温热药、用火药。可是这个时候由于水寒,真龙不得安身,龙火已然跃跃欲越了。这个时候的状况则如丹家所言,是药水汞而非真汞,遇火即飞。所以,温热的药,像姜附这类火药下去,欲越的龙火飞潜得更快。为什么很多人阳虚的证候非常典型,可是一碰姜附就上火,就咽喉肿痛,就口舌生疮呢?道理就在这里。因此,对于阳虚的病人,我们用温热药,用一团火,究竟能不能起到真实的作用?究竟能不能让这一团火温养到下元,温养到生命的根本,真正起到持续地温煦作用,而不是遇火即飞,见火即炎,这便成为我们用温阳、用壮火剂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技术问题。

  谈到这个技术问题,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甘草,甘草在四逆汤中的作用是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呢?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放牛或打柴,中午饭不能回家吃,怎么办呢?就带几个红薯或芋头。等把牛赶到目的地,就先挖一些土块起一座小窑,再拾一些干柴放到小土窑里点起来。等烧到小土窑快发红的时候,就把柴都掏出来,然后将带的红薯或芋头塞到土窑里,一脚将土窑踏平。到了中午肚子饿的时候,就去将踏平的小土窑挖开,等待你的就是香喷喷的、热乎乎的一顿美餐。这样烧出的红薯或芋头熟得又透,可是一点也不焦,比烤出来的还要香甜可口。孩时的往事虽已过去几十年,可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孩提时候的这件事对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会很有帮助,我们直接用这个火来烤红薯,很可能红薯的表皮已成炭,可里面还没熟。而换成上面的方法,先将土烧"熟",然后再用烧熟的土去煨红薯,那煨出来的红薯不但熟得很透,而且表皮一点也不焦。这就是土的妙用。

  土的藏性可以将火的烧炎灼烈之性转变成持续的温煦作用,所以,火经土的作用后,则既能温物、熟物,却不焦物、炎物。言至于此,明眼人就应该知道,四逆汤中为什么要用甘草呢?起的就是这个土的作用。土虽非火,可是却能使火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使火熟物而不焦物,使火温物而不炎物。前面我们谈到,阴寒内盛,阳气虚衰的时候,龙火、药汞遇火即飞,可有了这个甘草,有了这个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使龙火回头,使姜附发挥煦煦的温养作用。由斯可见,四逆汤要想真正的发挥温养的作用、回阳救逆的作用,炙甘草便是关键的关键。诚如《长沙方歌括》所言:"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借草筐。"能够将将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君,当然是帅。所以,对于四逆汤中的甘草大家不要小看了,它实在是用温热剂的一个关窍所在。很多中医不敢用热性的药,一用病人就叫上火,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个关窍。

  通过这些年的临床,对上述问题的感慨越来越深。谨熟阴阳,无与众谋。不少的医生在用温热药的时候,一碰到病人上火,就把持不住了,而反过来改用寒凉。很多的病人亦因吃一些油炸煎炒就咽痛、就长疮,而自取寒凉。几番折腾,便将一片大好河山糟蹋得不成样子。无怪乎《内经》要说"谨熟阴阳,无与众谋"。阴阳你谨熟了,阴阳你能了然于心,还怕什么上火不上火。就怕你阴阳不熟,脚跟不稳,那自然就东说东倒,西说西倒。

  近治一咽喉肿痛月余的病人,已输抗菌素半月,并自服牛黄解毒一类,咽痛丝毫未减。诊时见扁桃体大,且满布脓点,舌淡,边齿印,苔薄白,脉双沉细弱,口甚苦。察舌按脉,一派阴寒,故用抗菌、清热杳无疗效。以此咽肿非热毒之肿,乃龙火沸腾所致。理当温潜之剂方能奏效。然顾及"口甚苦"一证,还是有些投鼠忌器。思索再三,遂以小柴胡汤打头,合郑钦安习用之潜阳丹,药用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大枣、生姜、附片、砂仁、龟板、桔梗。处方五剂,以为必效无疑。谁知五天以后,病人复诊,仍无点滴之效。再诊舌脉,仍是一派虚寒,绝无阳证可言。乃毅然剔除小柴胡汤,纯用温热之剂。药用附片、砂仁、龟板、炙甘草、桔梗、熟地。附片用至60克,炙甘草用至24克。五剂以后,咽痛消失,脓点不见,扁桃体亦大大回缩。可见肿痛的不一定是热,化脓的不一定是热,口苦的也不一定是热。要在于通过四诊,通过舌脉,鉴出阴阳。阴阳了然了,就能高屋建瓴,就能八九不离十。

  一句真心话。诸位要是信得过,且听我一句话,那就是抱定这个阴阳,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果能如此,不出数年,包管大家在中医上有一个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够真正列入仲景的门墙。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苦寒能降火,滋阴能降火,如果用了苦寒,用了滋阴,这个火还是降不下来,他就没招了。应该知道降火有多途。特别我们学习了太阴篇,知道太阴的开就是为了使这个火入里,就是为了使这个火收藏,就是为了使这个火能降下来,甘温为什么能除大热呢?其实就是着眼在太阴这个开机上。从太阴的开机着眼,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四逆汤中甘草的重要作用,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太阴篇的意义所在。太阴的问题就讨论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道录
扶阳讲记---刘力红写给朋友们的信2
卢崇汉 刘力红 师徒对话
中医凡治病当重视阳气,但阳虚有时也有假象如何鉴别
附子温阳功效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中医火神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