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态课堂:求“实”的教学

常态教学,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通常或本来的状态下朴实、扎实、充实的课堂教学。然而,当我们走进乡村学校课堂听了一堂堂谓之原生态的常态课后,不得不反思:以去“浮”求“实”为核心的常态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目?是教师凭借着一本语文书,一本教案,一根粉笔,一本教学用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还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激情的投入,学生没有震撼心灵的喜悦?答案很显然,不是的!尽管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作为常态课堂教学,也是讲究尺度——教师借助课文例子,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教会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一、讲求一个“备”字

在真实呈现教学进度中,执教者要讲求一个“备”字。因为,课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着教师的备课风格。“备”,以作者视角领悟文体的原始意义,以教师视角解读编者赋予的负担。但更重要的是以学生的视角去了解学习对象的心理状态,从而寻求学生直接把握、感性体验文体的渠道。这样,课堂呈现的才能是基于一种师生心灵对话的参与性、移情性、体验性;课堂呈现的才能是基于一种师生文体对话的解读性、沟通性、感悟性。例如《瑞雪图》:文体的原始意义是按时间推移,描写雪的声与形,雪的静与动,由远而近展现一幅冬雪美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就编者赋予的负担就是以:风雪“为主题,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自然的景色奇异,感悟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体会按一定顺序观察与描写事物,并喜爱江山如画的祖国。就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教师要用孩子眼睛与一颗童心,根据不同区域学生的现状,琢磨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语言意境的方法感悟美,并学会表达方式。这样,就可以消除遮蔽学生的课堂现实,实现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价值。

二、达到一个“标”字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承载的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前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后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本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常态的语文教学课堂,要让知识与能力在预设中如约而至融进阅读经历,确定的教学目标就要准确。做到围绕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让文本的人文价值深入学生心间。

例如《海上日出》教学目标:掌握四个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伟大”与“奇观”意思,理解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能力与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锁定在掌握四个生字词;通过阅读“日出前”与“日出时”的情景,体会“奇观”与作者的心情,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中达到目标,预设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日出,然后写下来。课堂,让学生交流并与课文内容对比,在发现中整体感知,进入“日出”(晴天)段落的理解,扣住一系列动词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观察的经历,感悟太阳的神奇与自然瑰丽,体会观察与记叙的表达。最后再引导感情朗读。这样围绕目标地预设,将学生亲身实践与课文内容对比,教学过程如约而至,学生易于发现与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中,达到目标准确,过程不失简约;过程简约,学生知识与能力不失得到培养与提高。

三、突出一个“读”字

读,不仅仅是情感的体会与表达,还是学生学习文字的重要手段。读,不仅仅是一种思维与想象的活跃,一种明澈而清雅的语言品味,更是一种师生互动的生命勃发。

读,不要只是一种形式,而要依据对文体的感悟程度进行循序渐进地读。初读,要有足够时间给予学生酝酿。因为,这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学生对语言内容达到熟悉,要经历一番轻声细读或默读,只有全部身心沉浸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有所发现,才能读出思想,读出见解,读出疑难。这样,为教学过程实现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动态生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精读,要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因为,这是师生审阅文本发现核心教学与学习价值的精妙之处,更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阅读历程。因此,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教师就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及其教材特点,考虑不同的揣摩、品位方法,让学生在驻足中沉浸于情境中而流连忘返,悟出个滋味。例如《江畔独步寻花》,这是一首古诗,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首先读出花开、蝶舞、莺唱的节奏、语气,再反复吟咏步入画面漫步游览,走进生活中万紫千红的春天漫游,倾听欣赏中浮现画境,构画吟咏中欣赏。这样,诗的意境萦绕于学生心间,学生在感受景物美好过程中也体味了诗句的精妙。

品读,要给学生一根行走的拐杖。虽然“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但学生的人生阅历短浅,对语言中的传情达意用朗读表达出来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拐杖,在互动诵读中领会内涵,升华情感。例如《钓鱼的启示》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詹姆斯在宁静的月色下感受自己钓到了大鱼情景。这是一段静中有动的画景,朗读基调变化:描写月色下水面句子读得轻柔,发现钓到了鱼的句子读得稍快但语调不高,父亲欣赏与赞许的句子读得轻缓,学生揣读后交流,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倾听中评价,互动中学生就把握如何读出詹姆斯内心喜悦与父亲的赞许。这样的读,课堂互动气氛自然勃发,学生自然喜欢读书。

四、落实一个“练”字

语言的学习,要常“练”不懈,只有“练”,才能使学生的词汇由量到质地飞跃;只有“练”,才能使学生的运用由表及里地落实,只有“练”;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由浅入深地提高。每一堂课的“练”,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单元主题及其教材特点,选择“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中某一侧重点来练,达到堆沙成塔之功效。

例如《七色花》,其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围绕这主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珍妮用七色花实现了七个愿望,侧重点落在最后一个愿望上。首先理解作者想像过程:看见——邀玩——撕花——康复——迷藏;接着读一读,感悟做有意义的事最快乐;再说一说实现第七个愿望的过程,在训练口语表达基础上感悟顺序;然后模仿最后一段,联系生活,写一写《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这样凭借课文例子,教会学生想像,学生有话可写,兴趣盎然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的教师,常态的语文课堂,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为课堂关注的全部,真正达到常态中追求三维目标的落实。

(来源:特级教师家园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老谈简单语文
追求高效的阅读教学——谈两先两后高效阅读学策略
课堂教学十六“怪”
做一个会上常态课的老师
教师如何上好常态课?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