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个校长的智慧谈话
60个校长的智慧谈话
2007-02-22 23:11, 作者:玉树凌风 周彬推荐, 6793 字, 1/156, 原创 | 引用

      长期以来,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是许多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一个
心病”,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叹息:“教育改革,谈何容易啊!我们的
教师素质跟不上啊!”而这些年来,向阳小学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
的道路,洪校长能不能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
一些思考、做法和心得呢?
     我们应当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放到整个学校管理当中去考虑,并始终贯
彻“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领导要尊重和理解教师”。可以说,我的师资
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尊重理解教师,让每个教师获得成功”。即“容人之短
、待人有情、助人成功、激人追求、让人参与”。
     一要容人之短。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作为学校的领导不要老盯着教师
的短处,而是要多宽容他们的短处,多看他们的长处。譬如,我校有一个教
师业务上很有水平,就是个性太强,脾气急躁。但是,我还是坚持力排众议
,在工作上大胆地发挥她的长处,让她担任学科教研组长,并请她带教两位
青年教师,这使她很受感动,在以后的工作中,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
聪明才智,在她的带领下,组里的各项工作都进步很快,不仅她的组室被评
为“区文明组室”,而且她本人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园丁”,她所指导的
两位青年教师也连连在区、市获奖。所以说,只有容人之短,才能更好地用
人之长。
      二要待人有情。这个“情”字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却难,难在哪里?难
在校长付出的一定要是真情,那种虚情假意的“情感投资”只能蒙骗教师一
时,其结果必定适得其反。外区有一位青年教师,曾两次获得“市优秀园丁
奖”,一次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竞赛一等奖”。她愿意到我校来工作,
可是原校的领导说什么也不肯放,该区教育局领导也出面做工作,许以种种
条件挽留这位青年教师。为使她能到我们向阳小学来,我冒着大雨骑着自行
车赶往她的学校,一个一个地做校长、书记、教导主任的工作,最后终于“
感动了上帝”,这位青年教师得以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向阳小学。事后,她说
,“如果不是校长冒雨来做工作,我已经答应领导不调了”。实践证明,待
人有情绝不是小恩小惠式的关心,而是尊重人的情感世界、消除人的沉重感
和压抑感,而以亲切感和信任感取而代之,这种互相尊重、互相承认、互相
促进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是有利于人的发挥的,同时也是有利于我们做好各项
工作的。
      三要助人成功。“使自己获得成功”是广大教师的一大愿望,譬如,老
教师希望自己能被聘为导师或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希望自己能早日成为“新
星”、“新秀”、“新苗”等。所以,要使学校留得住人才,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学校的领导要从各个方面帮助教师,促使他们早日获得成功。只有这样
,才能让教师们真正感到“这里是我发展的地方”。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必须抓主要矛盾。那么,哪些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呢?沈建华校长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要考虑并处理好许多因素。可以说,一所好学校绝对少不了两个条件:一是拥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二是有一套科学、客观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只有善于牢牢抓住这两个条件,并且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一个教师、学生、家长心目中真正的好校长。

□沈校长,一所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规章中哪些是比较敏感的要素呢?

■说到“最敏感的要素”,我想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控制学生的练习、测验卷子。学生的练习要做,只学知识而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否则学生所学的东西就很难得到巩固。但是,这种实践不能是简单的反复操练,因为,这样做不是在帮学生提高,而是在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我们规定教师要真正做到“精选题目”,教师手上可以有许多本练习集,但是,绝对不允许将别人的卷子照搬照抄,而是采取备课组内教师轮流出卷,全组教师一起讨论定稿。

      第二,限定学生手里的教学参考书。以前,学生人人都有很多本参考书、习题集,有的甚至于一个人有6本、7本,而买回家一半是不看、不做的,教师也不管,乐得不要出题了。对此,我们规定每门学科可以有一本参考书,但必须是教师在众多的同类参考书中反复对比后精选的,同时,教师还必须针对实际,自己出一些习题。

     第三,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教研组比较大,其活动也容易散,所以,我们严格要求教研组活动一定要围绕着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主要是提出本学科在这一学期中的主要活动等,相对还是比较宏观的。而备课组就比较实了,但原来的备课组会有一种“程式”,即对教学进度——交流学生情况——布置工作。我们觉得,一所重点中学的备课组活动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上,作用不大。于是就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备课组活动常规”,规定了在各个不同教学阶段,备课活动的大致内容和要求。我认为,备课组活动一定要搞研究,要研究当前的教育对象、教材、教学方法,而且要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教师的教研活动应当在这些方面下工夫,简而言之,教师的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

     □在教研组活动中有一种现象比较普遍,就是“对教案”,其中利弊,众说不一。作为一个教学管理者,沈校长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我觉得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个刚刚从教的教师来讲,对教案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还没有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还不知道如何去备课。在这样的情况下,拿一些比较好的教案或者课堂教学的范例,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确实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讲,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就不大了。我们对于教案是这样规定的: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只要写“简案”,“简”到什么程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自主确定,但有两条要求必须严格遵守:一是必须有“课后记”,即教师课后的体会和感想一定要记下来,具体是记问题、记反思、记今后的注意事项等;二是这份“简案”不能年年照用。对此,我们采取“抽查”的方法。对于从教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我们是每学期都要求他们写“详案”,并且还要逐个仔细检查。

     □青年教师的培养,这是近几年来中小学普遍关注的话题,从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度看,沈校长认为,在这项工作中最值得重视的有哪些方面呢?

     ■归纳我长期以来的实践感受,我觉得主要应把握两个方面:首先,关注教师课堂教学40分钟的效率。无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根本。从目前教学的情况看,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还是最基本的模式。假使教师的课堂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其他就更空了。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事后补课、请家教、多做习题等等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不仅是对青年教师,而且对老教师也一再强调“课前多花工夫,课堂提高效率”。我们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地去设计:教哪些、怎么教、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样备一堂课要花去教师许多的精力,但对学生来讲,绝对是有利的。其二,随时解读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总是在课堂上具体操作的,假如我们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环节和教学行为不了解,就很难对教师的劳动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要做好教育教学的管理,一定要时时认真解读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样是一堂课、一篇课文,教师在这之前是怎样设计教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回答的、教师又是怎样解答的、学生的回答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教师又如何处理(包括课堂当中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理,或是学生在课堂上突然问一个与当时课文一点都不相干的问题)等,这些看上去都是小事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成为学生“知识链”中的一个“断口”。一个好的教师在这些方面能不断地总结、研究和提高,能够很自然地驾驭课堂,那我觉得这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就比较高了。

     □沈校长能不能站在教学管理者的立场上,给大家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专家型的教师呢?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立足于课堂,以科研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基础教育处于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阶段,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不断吸收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做法,要学会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为此,我们每学期初都要召集大家一起商量,提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把它完善成课题。这一年中,全体教师都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同时,全校教师还可以围绕这一课题再根据本人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生长出研究课题来,进行更为实际、深入的研究。譬如,有一年我们觉得当时的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学生的参与度太低,于是,就提出了“怎样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发布给全体教师。到了期中考试后,就请三位教师开“专题公开课”,全体教师都去听,课后分小组讨论,对这节课上“师生互动”的情况进行点评、总结经验。就这样三四年下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层次。

     □教育评价始终是一块“硬骨头”,多少年来,理论专家、学校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实践。但至今依然难以令人满意。沈校长从事教学管理那么多年,不知在这方面有何思考或经验?

     ■在整个教学管理中,质量评价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现在最常用的是根据分数来评价,似乎太片面了,因为,在分数的背后往往有多种因素,如生源、学生的校外家教、教师在课外对学生所花的功夫、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等。因此,把分数作为评价教学的唯一的因素是不全面、不妥当的。但要定一个由许多非常细的项目组成的指标系统去评价教师则又是很难的,恐怕至今还没有一个很贴切的指标。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管理者如何透过这些分数,尽可能科学地去看待教师的教学,这可能更实在一些。实际上,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也是综合性的,既要看教师的教学分数,又要看教师与学生双方关系的处理,还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渗透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效率问题,我觉得还是要这样综合地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比较科学一点。

     □基于这些思考,沈校长在具体的操作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和践呢?

     ■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听课评课。这是各校领导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比较直观。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从领导的角度,不可能每堂课都去听,难以全面了解教师的真实水平;从教师的角度,有领导来听课一般都会“超常认真”,所以,这节课也不一定能说明什么。另一种方法是请学生填一份“课堂教学反馈表”,请班长和学习委员每周填一份,表中的具体项目有:你对某一门学科的教师有何意见?某位教师讲的课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上课时,学生能否听得懂?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同学的学习等等。我们并不要求对每一位教师都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对这一周中“最突出的教师”,向学校如实反馈情况。我和教导主任都逐一认真看,每次都会发现许多问题,然后,我们针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

      □评价方法有许多种,当初,沈校长是怎么想到从学生中去“提取”反馈的呢?

       ■在通常的情况下,其实各个学校在教学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往往在平时不大注意,等到了学期结束,才发现某个班学生成绩出现了意外问题,但这时往往就比较晚了。因为,某个教师在某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有教学上的问题,学生一般是不会马上就向校领导反映的,而等到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反复讲了之后,家长再到学校来反映时,往往为时已晚了。而采用了“反馈表”策略,学校领导基本上能比较快、比较全面地掌握全校教师“动态”中的教学情况,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就可以集体讨论、商量对策、及时改进。

     □类似的做法,以前大、中、小学都有过尝试,褒贬不一,反响很大。那么,沈校长推行以后,教师的反响如何呢?学校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这一措施推行后,在教师中也确实存在认识不一致,有的感觉无所谓,有的就比较反感,认为这不是学校领导在请学生“监督”教师吗?我们的做法是向全体教师明确:学校的目的是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量,帮助教师;再者,对于反馈的情况,领导还会有自己的客观分析,一旦发现问题我们首先做的是与教师当面沟通,绝对不会以此在背后“整”教师。而且,我们目前所用的“反馈表”中的情况也不是一概而用的,譬如说在反馈表中学生反映了某位教师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我们也不是马上就对这位教师怎么样,而是先找部分学生来,请他们作更为详细的反映,请他们举举例子,然后,校领导与中层干部一起深入讨论和分析,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位教师产生这样的印象和评价,其原因是什么,学校该如何处理等,商量定了再去与这位教师沟通。这样,有利于学校领导始终处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比较清晰了解的状态中。譬如,有一位某省重点中学的教师,在当地教的都是比较好的学生,调到西南位育中学后,对于上海的教材、教育改革形势和要求都不太了解,对上海的学生情况也不太熟,所以,还是根据以前的那种教学方法教。粗听的话,这位教师课上得也还是不错的,但是,上海的学生就是不太适应,普遍反映听不懂。反馈表上来了,校领导一看之下感到非常吃惊。于是,马上就召集学生开座谈会,请学生详细描述,为什么说听不懂这位老师的课,请学生举例说明。根据学生的描述,我们马上找到了问题所在:一是这位老师把我们的学生都当作省重点中学的好学生来教,讲课时总是“深入深出”,所以,学生一下子无法跟着他的思路走;二是他在讲解时,常常不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往下推,而是跳跃式的,个别好学生理解了,但大多数同学却常常是“一头雾水”。如不及时解决,时间一长,学生在学习上会越来越困难。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马上找来这位教师,与他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并且引导他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及时转轨,以适应本校的教学实际。
构建和谐师生对话关系的对策思考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这说明,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反思过去的教学,我们的教师只顾把书本知识日复一日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授,你受?不顾学生的需要及自我消化水平,不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学生失去想象功能,失去质疑功能,失去求异功能,也就根本地失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此“肥倒肥了”,却失去了灵性?这种单向?机械式的交流,只重认知而轻情感,只重教学而轻育人,严重束缚了师生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被剥夺,创造性被扼杀;教师也只是简单重复教学,周而复始?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对话”,使师生关系完全从“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已开始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对“对话”的理解

     说到“对话”,起初有些教师更多地只想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交往,这个理解是很不够的?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近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通与交流?这种“对话”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下的民主关系,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要求?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相互独立?富有个性?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建立平等自由的师生对话,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简言之,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发展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在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真正站在爱护学生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增加认同感,使学生放下包袱,倾吐真言,从而全面地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对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肯定学生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将感情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与之同呼吸,共悲欢,再度品味求知的艰辛和幸福?学生感受到教师平等待人的民主风气,更激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师生之间的所谓尊卑之别,自然冰消雪融,作为教师之天敌的感情疏离与心理对峙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

二?构建和谐师生对话关系的几点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笔者从观念到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具体观点阐述如下:

     1.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评价制度的改变也是改革和完善教育制度的关键?我们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学科成绩考试来唯分化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的内容应当是多元的,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育与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社会认知和学科认知,突出对师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同时也要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

     师生均是教育的主体,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单方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格局,使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主动,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活动局面,使我们只在理论上强调的“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形成?而只有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确立师生主体性地位的有效手段?

     2.更新教育理念,凸显师生合作?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应把学生当成“知识仓库”,也不要把学生当成金鱼来喂养,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在合作中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精神沟通?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而师生的合作,更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中,教师是引路人,而行路则必须靠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后,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搞好学习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主体意识的学生,总是消极地对待学习,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主体意识强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愉悦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概念?规律的讲授,还是具体实验的操作,都可以多途径多形式地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对高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弱化伦理权力,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遵守一定的伦理原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也享有一定的道义权利?而传统的伦理观念中,存在着专制思想与等级观念?教师扮演着“驯化师”的角色,学生是唯师命是从,不敢向老师质疑,不敢说自己的话?

     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一方面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学会领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质疑,可使学生在对话中拥有和体验做人的尊严,享受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体验一种心灵的自由和丰富,这样一来师生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进入了一种开放?多元?具有无限包容的奇妙境界?有了这个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和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平等与合作?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师质疑,以努力形成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原动力,激发自主创新的推动力,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给予师爱,系紧师生情感纽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好生?差生)的热爱?尊敬?理解与期待?具有良好的师爱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善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在于唤醒
“对话教育”:让生命从此走向精彩
建“合作对话”课堂 解“双减”硬核难题
如何当好教导主任的经验与高招
499.让学校管理在辩证思考中行走
专业对话:校长领导力重要指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