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外地理 | 小鲤鱼,模样真神气

历史与鲤鱼

鲤鱼及鲤鱼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半坡遗址(陕西西安)中,有着许多描述“鱼祭”场景的鱼纹彩陶。鲤鱼图案作为“图腾徽号”描绘于陶器上,以此祈祷人们多子多福、部落壮大。即使是到了现代,鲤鱼在互联网时代仍旧是国人崇拜、喜爱的对象,如“转发锦鲤”等。

  

注意,中国养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鲤鱼曾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由于李唐皇室的避讳因素(李、鲤同音),鲤鱼的生产销售均被禁止。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人们逐渐混合饲养出青、草、鲢、鳙四大(淡水)家鱼。但是按照生物学的分类,所谓的“四大家鱼”都是鲤科动物,与鲤鱼差别有限。

青鱼,栖息在底层水域,多以螺蛳、蚬(音同现)和蚌(音同棒)等软体动物为食物。草鱼,栖息在中下层水域,以水中植被为食。鲢鱼(白鲢),栖息于上层水域,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中上层水域,以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

  

神话与鲤鱼

汉代辛氏所著的《三秦记》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这就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鲤鱼跃龙门”或“鱼化龙”的神话传说。

  

注意,《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故老相传,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由于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出,时常洪水泛滥。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得伊水得以流出(伊水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

李白诗云:“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由于古代科举考试与“鱼跃龙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科举及第难度极大,一旦高中则是“一举成名天下知”,类似鲤鱼“跃龙门”而蜕变成龙)。其中,高中者被称作“登龙门”,落第者则被称为“点额而返”。

  

养殖与鲤鱼

鱼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但一开始人们只限于捕捞自然水域中的鱼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才逐渐出现了人工养鱼。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开始池塘养殖鲤鱼源于殷商时期,在《诗经》中就有周文王开辟池塘养殖鲤鱼的记录,如《灵台篇》的“王在灵沼,于物鱼跃”。

  

东周时期,越国大夫范蠡(陶朱公)所编著的《养鱼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池塘养殖鲤鱼经验的书籍。现存400余字的《养鱼经》以问对形式记录了鱼池构造、亲鱼规格、放养时间、养殖环境、轮捕、留养鱼种等养鲤方法(经验),其科学意义非凡,是中国养鱼史上值得重视的珍贵文献。

锦鲤与鲤鱼

唐陆龟蒙诗云:“层云愁天低,久雨倚槛冷。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这是“锦鲤”一词首次出现在诗歌中,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锦鲤”的记录。但是,关对于锦鲤来说,我们除了将之与“转运”挂钩外,一直都认为它们是舶来品,来自“一衣带水”的东洋日本(日本“国鱼”即为锦鲤)。

  

锦鲤起源于中国鲤鱼(如广西龙州锦鲤、江西兴国红鲤、浙江杭州金鲤等),但是整体鱼种色彩较为单一,观赏价值低。在传入日本后,经长期人工选育,才有色彩斑斓的锦鲤品种。19世纪初,日本贵族(皇族)将锦鲤放养在池中以供观赏。1973年,作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锦鲤回到中国。

锦鲤作为鲤鱼中的观赏鱼,可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需求,锦鲤养殖逐渐从养殖场走向大众。饲养锦鲤让人赏心悦目,同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效,是实实在在的“城市渔业”,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当代人生活压力较大,许多欲望被积压在心里无法排遣,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鲤鱼文化的娱乐功能不言而喻。

  

注意,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热带鱼无法在户外安全越冬,户外能够养殖的观赏鱼仅有锦鲤和金鱼,但是金鱼在户外养殖容易遭受病害、鸟类及温差的侵袭,只适合养殖在小型水体中,往往用盆、缸、桶来养殖,不利于构建庭院景观。因此,锦鲤成了唯一适合在庭院鱼池养殖的观赏鱼。

民俗与鲤鱼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鲤鱼及鲤鱼文化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如民间的窗花剪纸、建筑雕塑、针织刺绣、瓷器描绘中都能见到鲤鱼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年年有余”的美好生活向往。此外,鲤的繁殖能力,迎合了人们对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的期盼。

  

“鲤鱼”与“利余”同音(“鲤”谐音“利”),因此产生“得利有余”或“往往(网网)得利”等吉祥图案。因此,在各地的民间年画和剪纸中,常见一幅胖娃娃抱着可爱大鲤鱼的民俗图案,即“得利图”或“年(连)年有余”图(传统鲤鱼画中,注意表现两根触须和鳞片,即鲤鱼触须长、鳞片大)。

在古人的人生大事中,鲤鱼常常占据一席之地。春秋末期,鲁昭公赠鲤以庆贺孔子生子,故而孔子唯一的儿子取名鲤(字伯鱼)。在婚嫁事宜中,以鲤作为定亲的六样礼或八样礼之一,或在结婚时有“鲤鱼撒子”(撒钱地上)的婚俗。此外,一般的祭祖、祭神、祭天所用的祭品,也少不了鲤。

  

附录:范蠡《养鱼经》

威王聘朱公(即范蠡),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齐为鸱夷子皮(不同地方,不同行当,取的不同名字,下文“赤精子”和“范蠡”与之类似),在西戎为赤精子,在越为范蠡,有之乎?”曰:“有之。”

  

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朱公曰:“夫治生(经营家业,谋生计)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沙洲、土墩)。求怀子鲤鱼(怀卵雌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雄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农历二月上旬的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交配、繁衍)。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意为“鱼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可能会有化为蛟龙的头领,将一池之鱼都带走,而放养鳖则能避免鱼的逃走”)。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取钱,五百二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秆(意为“数量、质量多到难以用杆秤来称量”)也。”王乃于后苑治地,一年得钱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又易长也。

又作鱼池法,三尺大鲤,非近江湖,仓促难求(意思是“三尺大的鲤鱼,不在野生湖荡中获取,则难以得到”)。若(如果)养小鱼,积年(长时间内)不大。欲令生大鱼法,要须截取薮泽陂湖饶大鱼处,近水际土沙十数载,以布池底(意为“挖掘野外水域中盛产大鱼的近岸淤泥,铺陈到人工鱼池水底”)。二年之内,即生大鱼。盖由土中先有大鱼子(意为“淤泥中本身带有生长大鱼的因子”),得水即生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古代钓鱼活动和养鱼联系
“鲤鱼跳龙门”溯源 20120115
龙尊鱼卑:唐朝人为何信奉“烧鱼尾”?
“寒假公益伴读”第18天:立春,这篇小古文告诉孩子莫负春光、大步向前!
及第
养殖观赏鱼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饲养的小技巧,可以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