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转地理 | 到闽浙山地,寻廊桥遗梦

桥梁的发展史

水道(沟壑)阻隔交通,给人们日常出行和物资流通设置了天然的路障,而桥就是一种突破障碍的人造通道。在人造桥梁出现前,部分地区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少天生桥,如瀑布长期冲刷形成的石梁桥,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藤萝纠结而成悬索桥等。

  

专家分析,世界上最初的桥,是由古木自然倒下,跨于水上形成的。我们的先民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利用横倒于溪涧上的树干打造独木桥,或是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铺就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石蹬桥(溪水暴涨,水位高于石蹬则无法通行)……

由于石工技术难度大,石料笨重难以搬运,故早期多以木梁桥为主。但因木材耐用性较差,外加季风区洪涝频发(或是山溪性河流,山洪暴涨暴落),河流上的木桥即使能扛住风吹雨打,也难以经受洪水冲击,故而桥梁屡建屡圮,屡圮屡建。随着技术的提升,石桥开始代替木桥,成为城乡各地的主流桥梁。

  

木廊桥的遗存

在石桥兴起后,木桥没有马上退出历史舞台,如木拱结构的虹桥(因形似彩虹,故名)在北宋时期曾风行于中原。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汴水虹桥,就是木拱桥的典型代表。汴水虹桥结构贯插众木成拱而无柱,可一跨过河,避免船撞。但是,由于木桥寿命有限,今日虹桥几无留存。

  

注意,关于汴水虹桥的起源,见于宋人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青州城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1032—1033年)……叠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余年不坏。宋室南渡后,虹桥技术被匠人带到了南方。

中国东南丘陵的闽浙地区,山高林密、谷深涧险、溪流纵横,为木拱桥的建造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原料。再加上,当地多山而少田,村落大多沿溪谷分布,对于桥梁的需求迫切,故而造桥技艺得以流传发展。不同于汴水虹桥,木拱廊桥的工艺水平更高——木拱桥上加盖廊屋,即桥上建廊,以廊护桥

  

注意,中国现存的110多座古代木拱廊桥(上有顶盖,两侧有裙板,无惧风雨,故又称为风雨桥)集中在闽东北、浙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宁德市的寿宁县、屏南县和浙江温州市的泰顺县,丽水市的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其中,福建省境内(闽东地区)遗存的木廊桥约占总数的七成以上。

木廊桥的工艺与功用

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被誉为古代木构桥梁的活化石。木拱廊桥由桥台、桥身(包括拱架、桥面)、桥屋组成,在木拱桥上加盖廊屋,为行人以及桥身承重木构遮挡风雨,还能平衡应力(物体由于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外因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稳定结构。

  

注意,只要两端固定,木拱廊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所以桥廊的质量反而增加了稳定性。其不用钉铆,而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将构件越压越紧。整个结构为拱形结构,整体受力受压均匀,不易因为受力不均而造成损坏。除了天灾(气象及地质灾害)人祸(主要为火灾)外,地震对廊桥的威胁较小。

木拱廊桥所在多为高山峡谷,支撑桥身的两侧桥台多数是在岩石上砌筑长条石或利用悬崖凿成,桥址险峻。桥台外部与溪水接触的地方用长条石砌筑,较高的桥台可防止木拱架受到河水的冲刷,有利于木拱架长期处于较干燥状态,确保廊桥历经百年沧桑而依旧保存完好。

  

除了结构合理外,廊桥长寿的原因还包括:廊桥材质为杉木,抗腐蚀及防虫性能好;廊桥选址多在河流交汇处的上游,洪水水量较小;桥上的顶盖可以减小雨水对桥身的浸泡和侵蚀;桥身通体用鱼鳞板叠铺,能有效防止雨水的侵蚀;廊桥多开窗,利于通风,既干爽不潮湿,又可以减小大风(台风)对廊桥的冲击。

注意,由于建造(重建)及维护木拱廊桥需要耗用大量杉木,旧时建桥负责人往往捐款买山栽树以备造桥之用,即为桥山桥山是过去劳动人民创造的善举,可有效解决修建木拱廊桥时缺少大杉木的难题。此外,造桥铺路是大善举,建桥耗费的银子多由四方百姓乐助,然后延揽老匠师来造桥。

  

木拱廊桥,除了最基本的交通运输功能,还是当地居民休憩、交流、贸易(廊桥地处交通枢纽处,来往贸易便利)及祈福的场所(廊桥及桥头会设有神龛,供居民祭祀)。此外,廊桥通常建在村子的水尾(水口),寓含截流拦财之意,故也称作风水桥水口桥,其与临近林丛一道,构成村口风景。

注意,随着古村落的搬迁,古道荒废,古桥的使用价值退化,有的则处于废弃状态。俗话讲湿千年,干千年,半干半湿才三年,因屋面瓦片受损、漏水造成桥面板至拱架苗木、垫苗木等不同程度的腐烂,极易使木拱廊桥变为危桥。此外,如今木拱廊桥已鲜有建造,具备造桥技艺的工匠也逐渐归零。

附录:福建万安桥失火

2022年)86日晚上,宁德屏南的万安桥(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中重建,现存的桥身建筑重修于民国时期。2006年,万安桥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成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全长98.4米,长度居全国木拱廊桥之最)着火,全部桥体烧毁坍塌。

万安桥焚毁,在技术传承上并非不能恢复。但作为古建筑的木拱廊桥,在主体已严重毁损的情况下,即使完全按照传统工艺修复成功,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也难以失而复得。此外,如今的廊桥建造技术是否能够真正还原古桥,也存在争议——这或许就是困扰人们千年的特修斯之船悖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安不再,愿万桥皆安|万安桥|木拱廊桥|龙江|江稹|廊桥
屏南木拱廊桥:现代虹桥的开山鼻祖
万安桥烧毁后,剩下的百余座古木拱桥还保得住吗?
耕读屏南
一座古桥没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也消逝了
探秘宁德:廊桥一梦爱千年【十一旅游新花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