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摩洛哥01-摩洛哥与卡萨布兰卡


     2017年3月20日我们一行8人抵达非洲大西洋东岸的摩洛哥王国的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开始了我们在这里为期11天的旅行。环游摩洛哥是我们筹划许久的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三国行的第一部分。
    摩洛哥旅行路线卡萨布兰卡-杰迪代(埃尔加迪达)-萨菲-索维拉-阿加迪尔-马拉喀什-阿特拉斯山脉-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瓦尔扎扎特-托德拉峡谷-梅祖卡-伊芙汗-菲斯-沃鲁比利斯城-梅克内斯-舍夫沙万-丹吉尔。


    卡萨布兰卡,我们在摩洛哥停留的第一站。这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城市,一座信奉伊斯兰教但很具文化包容性的城市,一座充满古典神秘但又很现代开放的城市。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的占领,使这里成为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15世纪以来欧洲列强先后的入侵,使这里又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











    卡萨布兰卡是欧洲人对这里的称呼,来自西班牙语,意为“白色的房子”。虽然1957年独立后,国家恢复了城市原有名称,但上世纪40年代好莱坞的北非碟影继续让卡萨布兰卡闻名于世,而城市原名“达尔贝达”反倒知者甚少。







     中转巴黎。从北京到摩洛哥没有直航,但可以从欧洲或中东很多地方转机到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我们选择了从巴黎转机。清晨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时,机场候机大厅空空荡荡,浩大的大厅成了我们8个人的天下。




    在摩洛哥我们将游览11天,而后计划从摩洛哥的北部港口城市丹尼尔乘船横跨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大陆。摩洛哥是个很奇特的地方,地形复杂,长长的阿特拉斯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西洋边,将摩洛哥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山脉的西北面完全是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摩洛哥80%的人口居住在这里。而阿特拉斯山脉的东南面则是乱石荒滩和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的西沿就在这里。我们此行不仅要踏遍沿海地带,而且要翻越阿特拉斯山脉,进入撒哈拉沙漠。在我们的旅游行程中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田园、大海,还有森林、雪山和沙漠。在我看来,摩洛哥的自然景观胜于其历史文化景观,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远胜于狭窄阴暗的古城旧居。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人口400多万,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从机场进入市区大约需要一个小时,隔着汽车玻璃窗,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路人不多,安静祥和的摩洛哥。沿途到处飘扬着摩洛哥国旗,凸显国权之强盛,国家之稳定。自1961年国王哈桑二世登基后,摩洛哥的政局一直很稳定,在哈桑二世及后继的默罕默德六世领导下,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在动乱的非洲是很少见的,因此尽管是来到非洲旅游,但这里的安全感很高,虽然小偷不少,但绝无生命之担忧。











    进入市区后,情况骤变,终究这是一座有着400万人口的城市,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是必然的。不过虽然这里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但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国内一座中等城市,甚至可能还要差一些。











    沿途路人与阿拉伯国家非常相似,长袍加身,但绝对不像非洲人,非常随意但又深受欧洲时髦的影响。









    尽管卡萨布兰卡名气很大,但绝不能被称为旅游城市,这里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卡萨布兰卡与许多摩洛哥城市一样,分为新城与老城,但给人感觉是新城不新,老城不老。市中心的广场和主要干道都是以已故的国王名字命名。穆罕默德五世广场(穆罕默德五世是摩洛哥前任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爷爷)是网络上介绍的市内景点之一。广场正在修整,隔着四周的工程隔板向里望去,空空荡荡的。



    马路对面就是哈桑二世广场,又名鸽子广场,其实只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周边环绕着市政府、高等法院、警察局等政府部门,离得不远就是繁华的商业区。广场上有很多的人,成百上千只鸽子在这里飞翔和觅食,满场飞奔的孩子们在和鸽子戏谑玩耍。















    卡萨布兰卡最有名的景点肯定是具有“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美誉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1987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整个清真寺建筑面积近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启闭,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寺内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绝对是当今卡萨布兰卡的靓点。















    其实真应当进入哈桑二世清真寺里面去看看,虽然我们午饭后来到这里仅仅才下午两点半,但清真寺就已经关门不卖门票了,它的售票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两点。唉,生活散漫安于休闲的欧洲风气还真对这个并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影响不小。







    电影《卡萨布兰卡》可以说是适时而生的佳作,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的1943年。这部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影片,将民族大义与儿女情长夹杂其间,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作为影片主要场景的“里克咖啡馆”令观众难以忘怀,在这里,英格丽·褒曼和亨弗莱·鲍嘉共同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咏叹调;在这里,法国国歌《马赛曲》与德国歌曲《守卫莱茵河》示威般的对唱,令人热泪盈眶;在这里,黑人山姆用钢琴弹奏的一曲《时光流逝》,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时光流逝,此情不渝。

    来到卡萨布兰卡,去看看“里克咖啡馆”是必然的。其实卡萨布兰卡原本就没有这个“里克咖啡馆”,整部片子都是在大西洋彼岸的好莱坞摄影棚里完成拍摄的,因为那时的卡萨布兰卡正处在战火之中。直到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时任驻卡萨布兰卡领事馆的外交人员卡特琳·克里格女士在卡萨布兰卡买下一幢小楼,仿照电影中的场景,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投资兴建了一家翻版的里克咖啡馆。



    卡特琳·克里格女士的初衷是祈祷和平,她担忧摩洛哥会像其他一些穆斯林国家国家一样被列为有恐怖主义的国家,因为她非常喜爱这个地方。她认为把里克咖啡馆建在卡萨布兰卡是一件好事,这会增加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认知。而开设这间咖啡馆,也算是为她的旧梦追寻一个落脚之地。现在,这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他们当中许多人就是为《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而来的。



    咖啡馆的格局和装饰几乎完全复原了电影中的场景:相似的大门与窗扇、白色的拱形走廊、高高悬挂的七彩玻璃灯、带着流苏的桌灯、黑色雕花的椅子,还有一架熟悉的钢琴。我们本想进入小馆去品尝一杯咖啡,体会一下电影中那种“小资”的感觉。没想到这里仅下午三点就关门打烊了,门口站着一位威武且一点儿不能通融的门卫,我们只得与他合影拍照留念了。





    这是一座频临大海的城市,海产品极其丰富。在辽阔蔚蓝的大西洋边的一座餐馆里我们品尝了在摩洛哥的第一顿海鲜大餐,仅鱼虾的种类就有十来种,周围环境别有一番风情。在摩洛哥头几天沿海旅游中,我们就餐基本都是选择海鲜为主,物美价廉。虽然都是油炸海鲜,但味道可比英国的炸鱼快餐强多了,主要是海产品即丰富又新鲜。来这里之前,不吃牛羊肉的团友们还很担心吃饭问题,对于摩洛哥传统大餐"塔芹锅"闻之而惧,没想到来到这里情况完全不同,食品极为丰富,特别是海产品,在我们的食物中几乎感觉不到伊斯兰食品的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摩洛哥:白色之城卡萨布兰卡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每年只有1000多中国人去,比爱琴海还浪漫的白色之都
风情摩洛哥一~初识卡桑布兰卡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穿越时光 旧梦重温
卡萨布兰卡,唯有名字美丽如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