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故事”(9)糟糠之妻
userphoto

2023.08.22 河北

关注
我敬爱的父亲和母亲
荷静为您朗读:
糟糠之妻不可抛母亲63岁时,突发脑溢血,左半身偏瘫,卧床不起。她整整病了二十二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父亲从不厌烦,从不嫌弃。每天定时让她喝牛奶,吃鸡蛋,喝蜂蜜,吃香蕉等,一天不落。春夏秋冬都要给她买西红柿吃,想法设法给她增加营养。那些年,我们到处寻医找药。请街道红医站的大夫做按摩,请民间的中医扎针灸,效果都不明显。
父母亲1972年在故宫合影
有一年,我们和从湖南来的姑姑,姑父一起送母亲到南苑“晓苑医院”住院治疗,但是没有效果。
住房紧张的那些年,父亲睡在母亲的床头前的小床上,晚上起来端屎端尿,翻身,喂水,白天还要上班。有一天晚上,父亲劳累,睡得迷迷糊糊。母亲叫他接尿,他起得猛了,一头撞到床对面的小柜子的门上。不巧,门上有把锁,把父亲的额头撞破了。父亲的同事和朋友来看他,都说他是个“模范丈夫”,是道德楷模,是后辈人学习的榜样。
我(右)与母亲
尽“子”之责父亲一辈子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六十年代中期,我家搬到了三里屯农业部宿舍。楼上的邻居聂伯伯不幸患了肝癌,没多久就去世了。他的老父亲聶爷爷从五十年代起就在东大桥农业部宿舍看传达室。十多年后,年老体衰,患了重病,就回到聂伯伯家休养。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聂大娘下楼来到我家,急匆匆地跟我父亲说:“老爷子过世了!家里只有我和小女儿,其他的儿女都在东北,我实在无能为力为老爷子送葬。麻烦您帮我想想办法。”父亲二话没说,赶紧找来一个同事,他们帮助聶爷爷穿好装老衣,又赶紧联系东郊火葬场,一路护送,圆满地办完了聶爷爷的后事。
菩萨心肠1982年,母亲患脑溢血,偏瘫卧床。我家从那时开始请保姆,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里,请过不少保姆,发生了很多故事。
送保姆去看病
九十年代中期,一个冬天的晚上,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吼叫着,天气很冷。晚饭时,又高又胖的张阿姨吃了很多油腻的东西。突然,她的上腹部剧烈地疼起来了,疼得在床上打滚。这下可把父亲急坏了,这个张阿姨是安徽人,在北京没有亲人,老乡的住处离我家很远。父亲只好请救兵,打电话把邻居罗方安叔叔叫过来。父亲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和罗叔叔扶着张阿姨,顶着大北风,一步一挪地走到朝阳医院急诊室。(那时朝阳医院急诊室还在老楼里,离家将近一站路。)
两个老人带她挂号,看病,做B超。医生说,她患了胆结石。一问,她在老家得过胆道蛔虫。医生让张阿姨住观察室,正在着急之际,她的老乡接到电话赶来了。父亲和罗叔叔才长出一口气,悬着的心放下来。那几天,父亲的“老慢支”犯了,本来就喘,这么一忙活喘得更厉害,罗叔叔搀着他慢慢走回家。
没过几天,傍晚时分,张阿姨抱着衣被,突然回来了。原来她怕花钱多,不在医院住了,医生护士都不知道。父亲急了,在家犯病怎么办?劝了半天,张阿姨才不情愿地往外走。
她走了以后,父亲还是不放心,她要是不回医院怎麽办?路上出了危险怎麽办?越想越害怕。他坚持要去医院看个究竟。我担心他的身体,再三劝阻,建议父亲打电话找他的老乡。于是父亲整个晚上坐在电话机前打电话,找她的老乡。东问西问,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那个老乡同意到医院看看。父亲继续坐在电话机前等回话。我劝他上床休息,他听不进去。
等啊!等啊!快到十二点了。电话铃声终于响起来了,那个老乡说:“张阿姨早就回到了医院,正睡得香呢!”
张阿姨在我家养病期间,我就经常住在父亲家,帮忙照顾母亲。父亲不放心张阿姨的病,就写信向她丈夫告知。张阿姨的丈夫接到父亲的信后,到北京来看望。他带来一床新棉花被套送给父亲,表示感谢。父亲招待他吃饭和留宿。后来张阿姨的女儿和儿子也到北京打工,我们到处托人帮助他们找到了工作。过了两年,张阿姨因女儿的婚事辞职回了巢湖老家。
帮助智残保姆告状
有一年春节前夕,原来的保姆有急事回老家了。一天傍晚,我爱人急匆匆地跑到崇文门地带找保姆。当年崇文门有一家“三八家政服务公司”,但是临近春节,可选的人很少。我爱人找了半天,也没有合适的。刚出“家政”的门,就遇到了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妇女,看样子挺朴实,旁边还跟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老妪主动上前攀谈,说她女儿可以侍候病人,不要很高的工资。我爱人找人心切,心想:带回家试试吧。看了他们的身份证,就把她们带回来了。
晚上,该做晚饭了。我想:“她们新来乍到的,摸不着头脑,我先做吧。”我让那个妇女先去拿几个鸡蛋,帮忙打散。她端着碗,用筷子不停地搅拌,来来回回,没完没了。嘴里还不停地说:“我丈夫打鸡蛋可好了,可均匀了,可滑溜了······”我越听越不对劲儿,这人好像精神不正常。她母亲很机灵,赶忙过来帮忙。吃饭的时候,她母亲说了实话。
她们是大兴人。这个妇女有精神障碍,能干点儿力气活,但得有人支配,小时候落下的毛病。她命运多舛,嫁了一个丈夫,生了三个孩子。由于她拿不起家里的事,半傻半癫,全家人都看不起她。丈夫心狠,把她轰出家门。
她流离失所,到处乱走。有一天晚上,她碰到了一个人贩子,花言巧语把她骗到了房山,让她跟一个男人同居了。她本来饥寒交迫,人嫌狗不待见,遇到了暖屋暖食,好言好语,也就认命了。没想到,好景不长,这个男人发现她精神不对头,一气之下,把她赶走了。她脑子明白的时候,还能想起娘家的住址。返家途中,遇到了好心人,把她送回了娘家。
她离家期间,她母亲也到处找她。见女儿平安回来,喜极而泣。娘家生活不富裕,娘俩总不能坐吃山空。于是就发生了前面的一幕。
父亲听了这个妇女的遭遇,很是气愤。说:“你这个丈夫太不是人了,为他生了三个儿女,还把你赶出门!不行!我帮你们写状纸,到大兴法院告状!”于是,她们又在我家住了几天,父亲为他们写了上告信。让他们分别送到大兴公安局和大兴法院。
她母亲跟我们说,想让我们把她娘俩都留下,给一个人的工资,管两个人吃饭。我们考虑不现实,我家没有条件养两个人。母亲只有一点儿退养费(当年只有几十元),家中一切开销都靠父亲的工资,而且也没地方住。于是就给了她们几天的工资和路费,让她们回家了。父亲还留下了她家的地址,还写信问过这件事。年头多了,我也不记得后来的结局了。我想,打官司的结果有可能是:她丈夫犯了“遗弃罪”,离不离婚都应该给她生活费。
父亲总是跟我们说:“保姆都是贫困地区的人,家里有困难才出来打工。咱们对她们要多包容,宽容。一些小事就睁一眼闭一眼不去计较了。”
我(右)与我家的一位保姆
在我家,经常是保姆当家,父亲从不跟保姆发脾气,总是和颜悦色,大事小事都跟她们商量着办。
有的保姆人品不够好,爱贪小便宜。父亲跟我说:“她们家里困难,就算赞助她们吧。”
父亲经常给她们零花钱,给她们发奖金。父亲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关心她们的家人,帮助她们的老乡找工作。有的老乡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在我家住几天。短的住个三五天,长的住个七八天,父亲都热情招待。
爷爷是个大好人
有一个保姆在我家工作了十五年,她不愿意到别人家去干。她说:“爷爷是个大好人!”前些年,她每年回家探亲,就让老乡来替她。待她回来后,再接着干。爷爷对她的儿女和丈夫都很照顾,她家有了困难也给予帮助。“人心换人心”,这个阿姨对我父母很有感情。她聪明能干,照顾老人比较认真负责。
由左至右:我家保姆、我、我父亲、我的表侄女。这位保姆在我家工作时间最长,对我父母亲照顾非常周到细致,我们一直把她当作家庭一员。
他们也不容易
有一天,阿姨陪着父亲遛弯,顺便到胡同里买水果。那个摊贩要价有些虚高,阿姨就跟他“砍”来“砍”去。父亲说:“别砍了,多几毛就多几毛吧!”回到家,阿姨不高兴地说:“您怎么还替人家说话呢?”父亲说:“他们是小本生意,一天到晚也不容易,还要养家糊口,别跟他们计较了”。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36岁,为了照顾父母我请了保姆,可是保姆反客为主将母亲赶出主卧,与父亲同居五年
老知青到晚年才明白,他心里喜欢的人,其实一直都是初恋
让保姆一家三口都来我家,管吃管住,82岁老父亲比住养老院强百倍
胡教授家的30个保姆
我的父亲--唐柏荣回忆录《岁月》之三
薄荷香浓醉晓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