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桥头农场“老愚公”
userphoto

2023.12.27 河北

关注
写  在  前  面《从硝烟中走来的拓荒人》一文发表后,引起了老部队首长、战友和广大读者热情关注,又一次激起了层层涟漪。
卢立银将军给我的感言说:建国后,我军大批部队集体转业组建新疆、黑龙江。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恢复生产和保障供给,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五七”指示,号召解放军要学农学工,学全国人民。全军部队立即响应,围湖围江造田,继而创办家属工厂等等。这是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延续,一批又一批拓荒人继承发扬“南泥湾”精神,从农民到军人,再由军人到泥腿子,成了穿军装的老百姓。他们为了保障部队供给,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在此,我向抗美援朝老兵,向拓荒人王发余老前辈致敬!我也是最初参加围江造田的人,那年炮兵第66师从越南组建接兵师提前回国接新兵,当时我在中队当文书,新兵经短训即从南京白水桥营房开赴桥头垦荒,从芦苇滩平地上筑起了大堤。当时,我挑土垫的是第一层堤基。此后,我曾三赴桥头,冬天挖干渠,春天割芦苇,接着割麦子。那段历史值得回忆……同时,耋耄之年的原炮兵第六十六师师长贾寿元老首长看了此文,唤醒了他昔日的记忆,心情激动,戴着老花镜,握着擅抖的笔,连夜书写了五页稿纸,深情回忆讲述了王发余老场长那一桩桩鲜为人知、感人肺腑的往事,一位桥头农场“老愚公”的光辉形象活生生地跃然纸上,为老部队官兵和广大读者所尊敬!作者:王炳臣
编者注:已是耄耋之年的贾寿元老师长对所属桥头农场的成长经历和王发余场长的敬业精神如数家珍。读过《从硝烟中走来的拓荒人》一文后,感慨万分,件件往事涌上心来。由于年迈眼花不善使用手机,禁不住提笔写下了长达5页的真情感言。字体工整,文笔流畅,更是令我们后辈敬佩不已。
读了王司令的《从硝烟中走来的拓荒人》这篇文章,激发出了我的许多回忆,王发余老场长的一件件往事在我的脑海里呈现:
王发余老场长是个老同志,抓农场工作呕心沥血。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他抓这项工作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对于今天的事,他马上去做;遇到困难的事,他是想方设法去做;碰到急事,他更是立即去做。桥头农场之所以能成为全军的典范,是王发余同志以场为家,是他和政委王济超密切配合,团结合作,同心协力,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带领全场干部战士共同奋斗的结果。
贾寿元老师长
说几件难忘的小事
一、农场在仪征订购了一批鱼苗,根据合同必须按时间和规定运回投放,但是投放的地点在长江南,鱼苗在长江北,运鱼苗那天正值长江风大浪急,本来是交由副业队长去完成这个任务的,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王场长不顾重病高烧,坚持亲自带船过江取货。果不其然,小船行驶在长江中多次遭遇急浪冲击,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在他的冷静处置下,化险为夷,及时、安全地把鱼苗运回农场投放。
二、农场要创办一个炼油厂,一缺设备,二缺材料,他多次到南京炼油厂求助都无功而返。为办成此事,大冷天,他穿上军大衣,在南京炼油厂厂长家门口静等厂长回家,从晚上六时等起,一直守候等到晚上十时。此举感动了这名厂长,满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表示,就凭这种执着精神,一定会帮你建好炼油厂。三、农场在常州购买了一台炼油设备,但卖方认为该设备货缺价高,必须由师领导出面洽谈签约。为此,他连夜赶到射阳靶场,把师长和政委接到常州。常州离靶场四百多公里,来回八百多公里,昼夜兼程,把师领导接到常州签了约。四、李福忠同志德才兼备,是师、团确定的重点培养对象。为了农场的发展和后继有人,他多次给师领导建议,早点把李福忠调到农场锻炼。由于他的认真培养和传帮带,和李福忠本人的自身努力,他退休后由李福忠接班。李福忠后来成为全军农场建设的先进个人,立了功、受了奖,并被评为高级农艺师。李振玖是农场的副业队长,在王场长的培养下,对农副业生产很专业,被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于永波指名调到丹阳湖农场当场长。由于李振玖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南京军区农场建设积极分子,并立了功,评为高级农艺师。副场长邵云在他的培养和自身努力下,年年都被评为先进个人,其先进事迹刊登在《人民前线》报上。农业生产,既是细活也是技术活。整个农场的副业队、机耕队、工业队等共计有一百多人,他都分批分期组织送出去培训,使人人都成为了熟悉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他先后培养岀来的三个卫生员,一人立了功,两人提了干。五、他心直口快,表里如一。师指定一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农场指导植树,并要求植松柏常绿树。而他却认为,农场不宜栽松柏,应多栽些落叶树,不仅长的快,而且容易成材;不仅能增加经济收入,还能引鸟筑巢。讨论结果,全都接纳了他的建议。后来,他被指定为全师植树的总指导。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任军区副政委的王永明到师里考察干部找他谈话,他慷慨地讲:“我是场长,必须抓生产,抓管理,抓安全,抓培训,抓落实。而政委必须沉下去搞好调查研究,教育全场干部战士以场为家,扑下身子创业。”不久,他的这些“五抓”思路,被南京军区宣传部部长缪国亮总结后,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军区推广。六、他因病住院,做胃切除手术,师确定其出院后休养一段时间,再安排工作。为了保证其安心休养,还临时指定由邵云副场长负责农场生产。而他出院后第二天,就拄着拐杖到田间去察看苗情。师领导动员他好好休养,但是他却坚持边休养边工作。对此,农场政委王继超动情地说:“农场就是王发余的儿子,甚至比儿子还亲!”
1988年贾寿元老师长热情接待退出现役前来话别的老战友张炳兴老旅长(中)和马春潮老处长(右)
王发余同志爱场如家的事迹很多很多,上述这些仅是零光片羽。他无私奉献,为农场建设付出了无数心血。他为农场所做的贡献,永远铭记在全师干部战士的心中,他的无私奉献“老愚公”精神,永远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12月26日草于无锡)
马春潮(原60军保卫处长)
《从硝烟中走来的拓荒人》故事真实、感人,值得一读。在此,首先为王司令辛勤挖掘老部队红色资源,讴歌英雄模范,赓续老部队光荣传统真诚点赞!
王发余老首长在战争年代无私无畏,英勇作战,是大家敬佩的英雄。他在和平年代仍然是我们敬重的模范,他是军队响应毛主席“五·七指示”首批拓荒者。也是在桥头镇长江芦苇滩坚守时间最长的拓荒人。
他长期担任炮兵66师桥头农场场长,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他的团队从无到有围江造田,建设农场;从小到到大发展农副业生产,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取得了很好的军事外交业绩。他带领下的桥头农场被树为南京军区和全军标兵农场。不容易呀,真的不容易!
《从硝烟中走来的拓荒人》一文中每一个故事,每一组数据都闪烁着王场长及其团队拓荒人的“拓荒牛”、“老黄牛”、“儒子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桥头农场许多精彩篇章。
桥头农场是1969年初,由南京炮兵首长组织六十六师、炮九师、炮四一四团的3000余名新兵团队围建的。大约6000亩左右农田基本形成后交由六十六师经营管理,这副重担落在了王发余老首长肩上。王场长和他的团队几十年艰辛耕耘,向全师官兵交了份非常圆满的答卷。
七、八十年代66师师部后勤保障充足,官兵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均得益于桥头农场的发展壮大成果。感恩桥头农场!感谢王发余老首长!
我与桥头农场有缘,多次到农场工作和参观学习。
69年3月至9月,我曾和刘玉文老领导带领617团新兵营300多名余姚、慈溪籍新战士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围垦造田初期工程。三月初,那里天气很冷,江风吹在身上像刀割针扎,干部战士们脸部皮肤变黑了、粗糙了,手脚开裂了、生冻疮了,真是桥头江风“似剪刀”呀。
在芦苇滩挖土筑堤,不但要清除挖出的芦苇根,还要一一清除吸血虫的唯一宿主…虰螺。大家把从泥土里捡出的虰螺集中起来用大火烧尽,“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场景在桥头一次又一次展现。
在围垦土工作业过程中,干部战士的解放鞋经常被芦苇茬子刺穿,不少人脚板底被扎得鲜血直流,受伤严重者不能上工,是王发余团队为每人购置了一双矿工鞋,解决了非战斗减员的大问题。
围江造田一开始,大家为了向党的“九大”献礼,尽快完成一期工程,每天挖土挑泥12个小时,体力消耗很大,人们累极了。
4月1日晚8时许,垦荒大军从江边出发到桥头镇参加庆“九大”游行,围垦勇士们高歌“满怀激情迎九大”向指定场所前进。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劳累,有十几位“娃娃兵”唱着唱着、走着走着就倒下睡着了。连队干部和班排长们为了让这些年轻的士兵多睡一会,不顾自己疲劳轮流背着他们继续向前。这一幕多么像“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场景呀!
1971年“9·13”事件后,桥头农场来了一批特殊的军、师级人物。为了看管好这些人,确保他们的安全,王场长亲自带人把拖拉机房改造加固成一间间“禁闭室”,还为保卫警卫人员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衣食住行方便,他还经常到看管禁区周边巡视,以防意外。
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些人姓啥名谁,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在“林集团”中是什么角色。不但要防止他们逃跑和寻短见,还要防止坏人“劫狱”。我们安排了足够的警卫看管力量,采取了严格看管措施,圆满完成了这次特别的看管任务,受到上级赞扬。这次特殊任务的完成,王老更是功不可没。
七十年代初,不少亚非拉穷朋友(好朋友)不停地向我们国家要援助,为了增強他们自给自足的能力,就请他们来观摩学习我军建农场、办工厂的经验。
1973年夏,桥头农场迎来第一批外军参观团,他们是赞比亚国防军政工人员。
那一天,师后勤领导和王场长向赞比亚客人介绍了农场建设初衷和取得的效益,他们深受启发。一位少校军官饮完一大杯“桥头烧”后说:我们要借鉴中国军队的经验,搞些工农生产,自力更生。
王场长在经营管理农场全过程中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复制了一个又一个王发余,使得农场得以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
桥头农场今何在?王发余拓荒精神继续传!
请参阅《从硝烟中走来的拓荒人》
点亮下面的
是对作者的支持和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丹江女人》之爱花(20):循化风云巨变 幸福临危受命
第13周末笑话 迎接慰问团
丘峰散文欣赏‖洋葱小记【客都推荐】
852农场宾馆上面的造型拆了!
余亚文:长篇纪实小说《长寿湖往事》(后记)连载(72)
经典散文:船夫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