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国版图最东端(五) 参观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

作者序

今天是“七七事变”80周年。

本文虽是“游记”,但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早在“七七事变”前,就已开始了长期占领东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的策划和准备。“七七”这一天“士兵失踪”可能是偶然,但全面侵华战争迟早是必然。

祖国版图最东端(五)

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

作者:若水

祖国版图的最东端,还是日本最先侵占的我国领土,也是侵华日军最后的埋葬地,至今仍留存有很多的日本侵华历史遗迹。

这次最东端之行,我们特意前往参观了被称为“二次大战终结地”的“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

来到虎头要塞遗址

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在我东北中苏边境构筑的众多军事要塞之一,位于中苏边境虎林县虎头镇,隔乌苏里江对岸是苏边境重镇伊曼(现称达利涅列琴斯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虎头要塞位置示意图

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诸要塞中唯一装备“亚洲第一巨炮”的要塞、是在最终之战时唯一进行过坑道内作战的要塞,也因在最终之战中“刀劈劝降者”而更加出名,还因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仍拒不缴械,直到8月26日才被攻破,是二次大战最后一战,因而被称为“二次大战终结地”


虎头要塞遗址正门

现在,在要塞原址上建起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入口

博物馆免费开放,免费讲解

进入要塞遗址博物馆

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地上部分展出虎头要塞相关资料和图片,分别为日伪统治下的虎头,虎林抗日联军,虎头要塞全貌,劳工的血和泪,虎头要塞之战,历史呼唤和平及侵华日军和苏联红军,当时使用过的枪支,弹药,衣物,钢盔,炊具等。地下部分是重新清理复原的1200余米日军地下要塞巷道和设施。

进入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通过昏暗灯光照耀下的图片和实物,似乎看到了当年侵华日军的狰狞,看到了当年“抗联战士”的顽强,看到了为修筑要塞而献出生命的中国劳工,看到了日军的最后疯狂。


顺参观路线走下湿滑的台阶,就来到了当年的日军地下要塞内部。所看到的各种设施都是当年的原貌,有岗哨、弹药库、发电所、指挥所、厨房、粮菜库、医院、浴地、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等各式生活设施,在通道要隘处还设有陷阱、射击孔等。

来到遗址博物馆园区

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的出口就是原地下坑道的一个出口。走出坑道,在博物馆园区范围可见到当年的碉堡、坑道口、神社等地上设施遗址,还有一座战后建立的苏联红军纪念碑、及开设博物馆后建立的抗日英雄纪念雕塑等。


在稍远的地方,还有日军的“神社遗址”和“亚洲第一巨炮阵地遗址”等更多的地面设施遗址,可惜来不及前往观看,只好借用一下网上的照片了。

亚洲第一巨炮阵地遗址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参观归来,深感侵华日军早已把东北当成了扩大侵略的根据地和桥头堡,很早就开始了大规模、战略性规划建设。也为自己学习,也为朋友们更多了解侵华日军虎头要塞的全貌,在参观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贡献如下:

侵华日军东北要塞

尽管过去对日本的侵华野心早有所知,但看过“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后,还是对日本的野心之大、之早、之全面,感到十分震惊!深感过去对日本的野心了解太浅薄了。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日本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野心进一步膨胀,随即就开始策划、准备发动对华、对苏全面作战。用了十多年时间,在整个东北的中苏5000公里边境地带修筑了17处大型军事要塞群,这些塞群的工事相加长达1700公里,含有8万个永备工事,以及数以千计的永久性地下仓库、电站、通信枢纽、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还有军用机场、军用铁路、公路等。

侵华日军东北要塞分布图

这些要塞全都用1至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建成,十分坚固。利用这些要塞,进攻,可作为桥头堡;防守,可作为坚固堡垒。日本人曾自豪地称其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可惜的是,这些要塞并未能挽救侵华日军的覆灭。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后,日军利用这些要塞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多数被迅速攻破,唯“虎头要塞”、“东宁要塞”等,在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仍拒不缴械,经残酷激战才被彻底攻破。因而,这里成了侵华日军的最后墓地,也成了“二次大战终结地”。

虎头要塞概貌

虎头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位于原苏联伯力和海参崴的中心点,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同时它又处于远东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因而,虎头要塞是日军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也是防御苏联的战略要塞。

虎头要塞阵地分布示意图

虎头要塞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它位于虎林县虎头镇周边的完达山余脉丘陵中,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是日本关东军在中苏边境修筑的17个要塞之一,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坑道壁厚度有些地方达到3米,一般火力很难将其摧毁。

虎头要塞主阵地

虎头要塞阵地配置十分缜密,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成钳形以南北两线呈护卫阵势,虎西山、虎啸山两个阵地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面,为猛虎山后方第二线阵地。


虎头要塞地上与地下设施平面图

虎头要塞工程构造技术先进,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为中心,由隧道与东、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地下工事用1-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建造,包括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并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和通风口、排气孔、反击口等通道,具备城市般的生活能力和攻防兼备的作战能力。

虎头要塞地上与地下建筑关系

虎头要塞的兵力火力配备极为强大,军事储备可供养超过10000名士兵生活、作战三个月以上。要塞部署有多门重型火炮,包括41厘米口径榴弹炮1门,30厘米口径和24厘米口径榴弹炮各2门,15厘米口径加农炮6门,10厘米口径榴弹炮8门。其中41厘米口径榴弹炮被称为“亚洲第一巨炮”、“帝国陆军最后的决战兵器”


巨炮的炮身直径达1米,长20余米,最大射程20公里;炮弹长4米;弹头直径41厘米、长1.2米;最大装药量为1000公斤;备有炮弹200发。

巨炮由1个中队日军操纵,开战后曾炸毁了伊曼铁路主线大桥一部,后被抵近的苏军自行火炮近距离直射,弹头从射击口打进巨炮阵地内部,引燃熘弹发射药产生巨大爆炸,将其彻底摧毁。

亚洲第一巨炮阵地遗址

战后,巨炮被苏军在冬季拖往江对岸的苏联,因炮过于沉重,沉入江中,后用绞盘拖到对岸,多年无人问津。江边渔民在1960年后就再没见到过。

巨炮阵地,是虎头要塞为保密需要而唯一没有使用中国劳工、由日本人自己修建的设施。

中国劳工的血泪

日本关东军为修建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耗资数亿,征用劳工数万人,共用时六年(1934年开工,1939年完工)。

在修筑要塞期间,无数的中国劳工和战俘遭到残酷奴役和杀害,可以说,要塞是用中国劳工和战俘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

残酷的劳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劳工大批死亡,被直接抛入草甸子,或弃尸于荒野山林,尸体都被野狼撕咬啃噬,其状惨不忍睹。要塞修成后,劳工被日军集体屠杀。

究竟有多少中国劳工被强制从事修筑虎头要塞,又有多少被折磨至死或被杀,由于当时修筑虎头要塞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而且日军为保护军事秘密,处死中国劳工也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准确数字已难于统计。

据日本方面的资料显示“每年春天约2000名中国劳工和满洲报国队被送到要塞从事修筑军用道路和火炮阵地”,依此计算,六年期间应至少强征了12000名中国劳工。这些劳工除少数侥幸逃跑外,绝大多数人不是被折磨致死便是被秘密处死。

二次大战终结之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左右,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对虎头日军发起迅猛炮击,并强渡乌苏里江。

苏空军派49架伊尔4轰炸机,在50架歼击机掩护下,对虎头要塞日军炮兵各中队进行2个小时轰炸,并切断虎头至内陆的铁路和公路。

8月10日,苏联红军发起了5次冲锋,虎北山阵地争夺尤为激烈,两天之内,阵地九次易手,最后攻下虎头镇及码头。

8月12日,苏军又发起第二次总攻。空、陆呼应,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对日军火炮阵地及要塞设施进行毁灭性破坏,其中陆军在坦克的掩护下,进入日军阵地展开白刃战,双方死伤惨重。

8月12日以后的三天里,战斗越发激烈,昼夜不停的炮火,使虎头战区的天空都被炸得昏天黑地。

815日中午时分,虎头要塞日军司令部收听到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但是守备司令官大木正大尉拒不相信,指挥部队继续抵抗。

8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通告关东军全部向苏军投降。但虎头要塞日军仍拒不投降,激烈的战争没停止。

8月18日,为了给要塞中的日军和日本平民一条生路,苏军对虎头要塞的日军下达了最后通碟,敦促日军投降,并向日军派出劝降军使。可是丧心病狂的日军竟杀死了军使。

8月19日,苏军再次从两翼向日军阵地发起总攻,虎头要塞各制高点均被攻占,连守备队本部也被占领,日军已无险可守,转入地下负隅顽抗。傍晚时分,日军地面工事全部被炸毁,各出入口几乎全部被掩埋。苏军用炸药、汽油从竖井口投入地下要塞,日军或被炸死或窒息而死。中、东猛虎山日军全部被歼。

苏军士兵发起攻击

8月21日,西猛虎山亦被占领。但是,在虎啸山地下要塞还残存着不明战况的70余名日军。8月24日,这股日军利用傍晚暮色作掩护,将修复的速射炮运抵平顶山顶,对准苏军迫击炮阵地连发三炮,但因炮对镜损坏,未击中目标。苏军的炮火随后向平顶山轰击起来,接着便对平顶山实施包围,日军又退缩回要塞里。

8月26日下午3时左右,虎头要塞的最后一伙隐藏洞里的残兵被歼。至此,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划上了终止符。

经过17天激战,日军1378人被歼,53人被俘,加上收容在要塞内的日军家属、虎头日本职员、开拓团移民等,日军共计死亡2000余人。

为解放虎头,苏军伤亡人数2000余人,其中493名苏军将士献出了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虎林——虎头地下军事要塞
刘维斗 | 穿行边城,虎头掠影 ——走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
揭秘“东方马其诺”--海拉尔北山下侵华日军的核心地下工事
关东军要塞
“虎头要塞”攻坚战,为何被称为是二战的最后一次激战?
虎头要塞——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一抹挽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