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厢记》爱情本质的现代解读
关于《西厢记》爱情本质问题,一直颇具争议。对一个作品的解读,在方法论上应该将历时性的解读和共时性的解读结合起来,才能还原作品的鲜活魅力。对《西厢记》爱情本质的完整解读,应包括元代诞生期、明清流传期、当前三个维度。争议主要来自当前,有纯情说、无情说、情欲说、由情到欲说、与封建礼教先分后合说等。我们可以在肯定作品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从现代青年人爱情生活中所关注的性与道德、爱情和婚姻、放纵与责任、自我和家庭等层面去考察崔张之情的品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3413579.htm
  一、风魔张生:重色更重情
  “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张生的风魔,传统观点认为是钟情的表现,某些新论则认为这说明张生好色。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张生是否只重色不重情。崔张初遇,正值暮春时节,幽静的寺庙飘散着怡人的花草清香。莺莺小立花树下,身姿如柳,声如莺啭。 “临去秋波那一转”,莺莺的眼神既明澈,又多情。伊人已去,张生还在发呆。为了莺莺,决定“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一边是飘渺的情缘,一边是实际的功名,家道没落的穷秀才其实没有资本挥霍自己的前途,作此抉择,是情使然。
  孙飞虎抢亲,让张生忽有婚姻之望。拿出英雄气概,白马解围。却不料老夫人悔婚,让二人兄妹相称。张生无奈再生密约佳期之念。如果老夫人不变卦,张生岂愿如此?莫说张生窃玉偷香,其实他始终是被动者。让他留下来别走的是莺莺,送去约会情诗的也是莺莺,当场变卦的是莺莺,送药方再约佳期的还是莺莺。遭遇了莺莺几番无端变化,张生害相思缠绵病榻。这岂是登徒子样貌?登徒子不会有这等执着,更不会伤情。从初逢到佳期,张生“空调眼色经今半载,这其间委实难捱。”(【鹊踏枝】)半年里接触莺莺的机会屈指可数,不能预料结果如何,张生尝尽了相思之苦、悲欢滋味。如果无情,岂能忍受这等苦楚?
  佳期之夜,张生以感恩之心等待莺莺前来:“恁的般恶抢白,并不曾记心怀;拨得个意转心回,夜去明来。”(【鹊踏枝】)并做好了如莺莺爽约就为情一死的准备:“安排着害,准备着抬。想着这异乡身强把茶汤捱,则为这可憎才熬得心肠耐,办一片志诚心留得形骸在。” (【寄生草】)如非情真,怎能有这样的境界?莺莺前来赴约,张生欢喜不尽,虔诚跪拜:“张珙有何德能,敢劳神仙下降,知他是睡里梦里?”“着小姐这般用心,不才张珙,合当跪拜。”(【村里迓鼓】)欢会毕,张生再次下跪。如非情痴,怎能有这样的赤诚?
  私情暴露后,张生被迫赴考,当夜即于草桥店梦见莺莺,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离了蒲东路,来到京兆府,见个佳人世不曾回顾。”(【落梅风】)和南戏《张协状元》中那个在进京路上已经变心的张协相比,高下立现。中状元后,张生马上给莺莺寄去家书,盼回信心切,竟卧病驿馆。得意之时如此倾情者,实在罕见!见到莺莺寄来的信物,张生睹物思人:“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直到烛灰眼下才无泪,蚕老心中罢却丝。”(【三煞】)深情款款,誓终生相守。面对郑恒骗婚,张生情怀磊落,处理得坚定果断,最终和莺莺完聚。张生爱得有始有终,负责任,守诺言,和好色之徒、功利小人有天壤之别。
  张生好色,但好色乃人之常情。张生更重情,初见莺莺,张生为情而痴;乱贼抢亲,张生为情而勇;老夫人悔婚,张生为情而怒;西厢苦熬,张生为情而病;佳期之夜,张生为情而跪;离别路上,张生因情成梦;夺魁之日,张生深情不移。情路上的张生从风魔到苦静,从躁动迷狂到深沉理性。只见色不见情,乃小看张生!色、情一也,若张生纯洁无暇、有情无欲,岂不是又成了一个腐儒?张生的情是真情、欲是真欲,真实,可感,这才是张生的魅力。
  二、温良莺莺:留情之勇、托身之难、失身之惧
  传统上,莺莺被赋予反抗封建礼教的沉重使命。莺莺和张生西厢私会,的确突破了礼教的藩篱,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有反抗礼教的意识。况且后来莺莺和张生结婚,是重归礼教。同为私会一事,一些新论把它看做莺莺堕落的证据。说崔莺莺是一个水性杨花、作风不严的女子,[1]或者春心萌动、被诱惑而放纵失身的女子,对张生根本谈不上爱情。[2]这些说法未免偏激,莺莺之爱,既没有达到反封建的高度,也没有俗到有欲无情的地步。莺莺赴会,是以身留情,并不草率。自从对张生动了情,莺莺无时无刻不在纠结:如何面对红娘和母亲?如何答对张生?如何跨越自尊、礼教、贞洁的障碍?她比张生爱得更难。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幺篇】)莺莺一出场就被春愁困扰。愁从何来呢?十九岁的莺莺已聘给母亲内侄郑恒为妻。既然不愁折桂之夫,恐怕是愁所聘不偶。正值严父去世,流寓幽寺,此情便随风滋长。邂逅张生,才有了“临去秋波那一转”。这一眼岂是随意?如痴心郑恒,怎会流盼他人?如眼中无情,怎能让张生“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哨遍】)?
  孙飞虎抢亲,莺莺也借机为情一搏。危急时刻,莺莺的选择不多:要么嫁给贼汉,要么以死全节,要么击退贼兵。莺莺大胆献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背云:“只愿这生退了贼者。”显然意在张生。她凭直觉认为张生能够挺身而出,于是果敢地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张生,背水一战,为爱情寻得一条生路。凭相国家世,想退贼兵,以重金悬赏,未为不可,但莺莺偏偏要以自己作为筹码,许以婚姻。“两廊僧众”听起来很多,但僧人娶亲不合佛门法度,寺中俗人又有几个呢?“英雄”称号似专待张生。莺莺情真,所以胆大。如果挺身而出的不是张生,或者张生并未击退贼兵,下场如何,不堪设想。如果莺莺无情,又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呢?莺莺献计,有勇气,有谋略,保命不假,情是关键。
  老夫人悔婚后,莺莺对母亲的怨恨随即转化为对张生的怜愧。情爱的挫折,逼出了莺莺身上青春的叛逆。听说张生要走,莺莺果断地对红娘说:“好姐姐呵,是必再着他住一程儿”,并央红娘传话:“好共歹不着你落空……怎肯着别离了志诚种?”(【尾】)透露出以身相许之意。情与礼不能两全,莺莺选择了情。然而动情易,越礼难,说来易,做来难。莺莺既放不下张生,又放不下女儿的自尊,正如红娘所说:“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半年中,莺莺所受的煎熬并不比张生少。想爱又不敢大胆去爱,想以身相许又不想被人看轻,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矛盾、多少挣扎。在莺莺看来,西厢之约是一次庄严的仪式,是彼此对爱的承诺。幽期密约、逞一时之欢,不是了局,终生相守、天长地久,才是她渴望的归宿。此刻的莺莺是勇敢的,她因情越礼;越礼失身,成了莺莺的一个心结。既体会到爱情的甜蜜,又为此付出了心灵煎熬的代价。通观剧本,既写了莺莺动心留情之勇、托身赴会之难,又写了莺莺越礼失身之惧。这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莺莺。种种表现,皆出自莺莺愿把贞洁交给所爱之人并终其一生的愿望。把莺莺的越礼之难误读为越礼之勇,或者盛赞佳期越礼而批判终成眷属,都是片面的,都是忽视女性正常爱情心理的武断之举。回归爱情本身看莺莺,她有爱的勇气,也有爱的挣扎,有爱的执着,也有爱的惶恐。剧本写出了莺莺面对爱情婚姻时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 诗情画意的“春秋”—赏析《西厢记》有感
蚂蚁上树:《西厢记》和《牡丹亭》比较阅读
浅析爱情名剧——《西厢记》的爱情婚姻观
《西厢记》的浪漫爱情,竟在此处发生
红楼说戏 | 《红楼梦》与《西厢记》
《西厢记诸宫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