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景治痛证34大法

痛证是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种疾患的总称。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痛证的论述,但证治尚不完备。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治疗学之先河。该书中有80余首方证涉及多种痛证的辨证和治疗,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实践价值。本文谨从治法角度就其辨治痛证作一探讨,以就正于同道。详析仲景辨治诸痛,其治法约有以下三十四种:

1.解表治痛法适用于六淫外邪侵犯肌表所致的头、身、骨节疼痛诸痛证。 

2.发汗解表法:如太阳伤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等症,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散寒止痛;若见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则以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3.解肌和营法:太阳中风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4. 祛风除湿法: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以治风寒湿邪留滞肌表、骨节之湿病、历节病。如寒湿犯表见身烦疼,恶寒发热等症,用麻黄加术汤;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发热,日晡所剧者,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表阳虚而风邪偏盛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者,用桂枝附子汤,风湿表阳虚而湿邪偏盛者宜用白术附子汤;风湿历节证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等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5. 发汗除饮法:饮水流行于四肢肌肉之间的溢饮见身体疼重等症,当因势利导,汗而发之。如饮盛于表而兼郁热者,用大青龙汤;表寒里饮俱盛者,则宜小青龙汤。“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亦“当发其汗”,如风水挟热证用越婢汤即是其例。 

6.散寒除湿治痛法适用于寒湿痹阻所致的腰腿痛。如寒湿历节证见关节剧痛不得屈伸,用乌头汤温经祛寒,除湿止痛;寒湿痹阻于腰部的肾着病,有腰以下冷痛、身体重等症,则以甘姜苓术汤散寒除湿以通痹止痛。 

7.和解治痛法用于少阳枢机不利或胃肠不和、肝脾不调之痛证。

8. 和解少阳法:邪犯少阳,正邪交争,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影响脾胃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腹痛、或头痛、胸满胁痛等症,治以小柴胡汤。

9. 调和肠胃法:邪犯肠胃,上热下寒而见“腹中痛,欲呕吐者”,宜清上温下,调和肠胃,方用黄连汤。

10. 调和肝脾法:肝脾失调,气血郁滞而致“妇人怀妊,腹中  痛”或妇人杂病“腹中诸疾痛”,皆可用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以调和肝脾、畅利气血而止腹痛。4.表里双解治痛法适用于既有表又有里之痛证。如“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为阳虚里寒兼表寒之证,治以乌头桂枝汤两解表里寒邪。又如“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为病邪已入少阳,而太阳外邪未罢之证,治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枢机,兼散太阳表邪。

11.清热治痛法于邪热或兼挟痰、瘀等病邪所致的诸痛证。邪热得清,痰、瘀等邪得除则其痛自止。 

12. 清热解毒法:少阴客热咽痛,用甘草汤清热解毒止痛;若服之不效,再加桔梗(方名桔梗汤)以增强开肺利咽、散结止痛作用。升麻鳖甲汤能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于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之阳毒病;该方去雄黄、蜀椒则治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之阴毒病。

13. 清热化痰法:咽中伤生疮属邪热与痰浊郁闭者,用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止痛;痰热互结心下,按之则痛的小结胸证,用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开结。

14. 清宣郁热法:栀子豉汤清宣郁热,用于心中懊  或结痛的热扰胸膈证;“酒黄疸,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此方以栀子、豆豉之升宣清心解烦,以大黄、枳实之苦降除积泻热。

15. 养阴清热法:阴液亏耗,虚火上扰的少阴咽痛证,治以猪肤汤滋阴润燥,清热止痛。6.涌吐治痛法因饮食不节致宿食停滞于上脘,见脘腹胀满疼痛、泛恶欲吐、胸闷等症,以瓜蒂散因其势而吐之。

16.攻下治痛法用于里实积滞腑气不通,或水饮内停胸胁、瘀热阻滞肠腑所致的胸胁、脘、腹诸痛证。

17. 通里攻下法:阳明腑实证腑气壅闭不通,见腹满胀痛拒按,或绕脐痛,潮热,谵语等症,以大承气汤攻下实热,荡涤燥结;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胀重于积的腹满痛便闭证,宜行气泄满,泻热通便,方用厚朴三物汤。

18. 温下寒积法:用于寒实积冷结滞于胸胁、胃肠之病证。因其寒非温不散,其结非下不除,故将温、下两法合用。如寒实结胸见胸胁及心下硬痛,用三物白散温下寒实,涤痰破结;寒实积滞胃肠,见胁腹疼痛,大便秘结者,用大黄附子汤温下寒积;“心腹胀痛,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急当攻逐冷积,方用三物备急丸。

19. 攻逐水饮法:悬饮见“咳唾引痛”等症,以十枣汤破积逐水;水热互结之大结胸证表现为“膈内拒痛”、或“心下痛,按之石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

20. 通下瘀热法:热毒内蕴,营血瘀滞肠中而成肠痈,有发热、腹痛等症,治宜清热解毒,通下瘀热,方用大黄牡丹汤。

21.温补治痛法用于阳气不足之诸虚痛证。

22. 温中补虚法:脾气不足,中焦虚寒见里急、腹中痛、四肢酸疼,或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为少阳之邪相乘而见“腹中急痛”等症,皆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汤;中阳虚衰,中焦寒盛,阴寒凝滞而见“心胸中大寒痛……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以大建中汤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23. 温阳散寒法:胸痹病因中阳不足,胸阳不振,见胸胁逆满疼痛、脘腹冷痛等症,治以人参汤温阳固本;腹满病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者,以附子粳米汤温阳散寒,降逆止痛;寒疝病脐腹部剧痛阵作,汗出肢冷者,以大乌头煎温阳止痛,逐寒散结:“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势剧烈者,为阴寒痼结之心(胃脘部)痛,以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止痛。

24. 温补肾阳法:少阴阳虚,寒湿痹阻,见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脉沉者,以附子汤温经扶阳,散寒除湿止痛。此方亦可治妇人妊娠阳虚寒盛之腹痛而胎动不安。少阴阳虚水泛,见心悸、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者,用真武汤温阳化气利水。虚劳病肾阳不足而见腰痛、少腹拘急者,用肾气丸温补肾阳,振奋肾气。

25. 温肝和胃法:胃阳不足,寒饮内停,浊阴挟肝寒之气循经上逆,而见头痛(巅顶为甚)、干呕者,用吴茱萸汤温肝暖胃,化饮降逆止痛。

26. 益气养营法: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气营,经脉失养而身疼痛、脉沉迟者,治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益气养营止痛。

27.通阳宣痹治痛法适用于胸痹心痛病。如胸痹病上焦阳气不足,中、下焦阴寒痰浊上乘痹阻胸阳,见胸背痛、短气等症,以栝蒌薤白白酒汤通阳宣痹,豁痰下气;若见心痛彻背、不能平卧者,则以上方加半夏逐饮降逆化痰,是为栝蒌薤白半夏汤。

28.行气治痛法用于因气滞为主所致之痛证。如肝脏受邪而气血郁滞的肝着病,以胸胁胀闷疼痛为主症,用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妇人“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枳实芍药散破气散结,活血止痛。 

29.理血治痛法用于血虚失于濡养或瘀血阻滞之诸痛证。

30. 养血和血法:如血虚内寒的“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或妇人产后血虚里寒“腹中  痛”,治疗皆以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和血,散寒止痛;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而致妊娠下血、腹中痛者,以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

31. 活血祛瘀法:如“产妇腹痛,……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瘀血内阻致“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以土瓜根散活血通瘀,调经止痛;妇人“腹中血气刺痛”,以红蓝花酒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32.安蛔止痛法用于蛔虫内扰的腹痛证。如蛔厥证,治以乌梅丸寒温并用,安蛔止痛;“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以甘草粉蜜汤安蛔缓痛。

33.针刺治痛法太阳少阳并病,见头项强痛、眩冒等症,刺大椎以解太阳表邪,刺肝俞、肺俞以泻少阳之邪;见腹满短气、胁下及心痛、耳前后肿等症,当先用针刺法泄经络闭郁之热,待病情略减后再随证以他药治之。

34.搐鼻治痛法搐鼻法是将药物纳入鼻腔,借其辛香宣散开窍作用以祛邪治病的一种外治法。仲景用其治疗寒湿上犯而见头痛、鼻塞而烦之证。该证有论无方,注家有主张用瓜蒂散者,亦有谓可用《证治准绳》辛荑散者,皆可参。

综上可见,张仲景治疗痛证,涉及面广,内容极为丰富。就其痛证的部位而言,有头、咽喉、胸、胁、心下、腹、腰、四肢及身痛之别;病因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宿食内积、痰饮内停、瘀血阻滞、虫毒内扰以及失治、误治伤正之异;病变性质有寒、热、虚、实及其相互兼挟、错杂之分;治法有解表散邪、通里攻下、温补等十四法之不同;其方法亦灵活多样,以内服汤药为主,又有针刺、搐鼻两种外治法,这充分体现了审证求因、治病求本、重在辨证,而非见痛止痛、见头医头的辨证论治精神。仲景辨治痛证,法度严谨,内容翔实,堪为后世医家治痛之典范。今后,还应就其辨治痛证之规律及方药配伍作进一步的研究。

将伤寒的核心,病机和辩证,弄清楚,领悟了,那治病就能效如桴鼓,所以伤寒之门难入,可你进去了,就知道为什么伤寒论,能堪称为中医经典中的经典了

所以,想入伤寒之门,你得过两关:

第一,  病机关

每一个症状,每一条伤寒条文,仲景先师,没有写出来的病机是什么?条文中的症状和内容,在人体中的运行状态是什么?

整本伤寒论,如何贯穿起来?……简单的说就是:为什么出现这些症状,为什么这些症状可以用某方治之,方子的用药原理是什么

第二,  辩证关

很多人背诵过伤寒论,甚至对条文能滚瓜烂熟,但是却以为伤寒论,就是出现这样的症状,就用这样方子治,这就是伤寒的辩证,这样去用伤寒论,仲景先师会气得吐血的

并且要知道,伤寒条文中所列出的症状,恐怕不足人身上出现的所有症状的10分之1,如果没有出现条文的症状,伤寒论岂不是废书一本?

所以呢,伤寒的六经辩证,其实是隐藏在条文背后的,仲景先师把这些条文写出来,是让我们去领悟背后的东西,是架一座桥,让我们自己去掌握没写出来的东西

伤寒论,原本是伤寒杂病论,是后人将伤寒杂病论分割出来,就有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事实上仲景先师是将人身的一元一气,分成六气,以六大块去细分人体疾病,很多人以为伤寒论,就是治外感的,金匮就是治内伤的

其实仲景先师本来写的是一气,以六个方向去细化分析,无论外感内伤,都是一气的六个状态,只不过伤寒是邪从外而侵,金匮是邪从内而发

但不管是外邪还是内邪,人体和邪气战斗的地方,就是这六大块,所以,六经辩证,是统领万病的,如果你掌握了六经辩证,不管你治什么病,方向绝不会错,即使用药上有小差错,错亦不远

正因为六经辩证,有如此高的临床地位,而我自己是一步一步学着伤寒过来的,感同身受的知道,从接触伤寒,到突破病机关,辩证关,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对自学中医的人来说,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困惑于此,无法突破…………

因此,现在推出的这套《植入六经辩证----将六经辩证植入你的大脑》思维导图,就是集聚了我一路走来,所有的伤寒心血,总结出的六经辩证系统,为的就是帮助你突破“辩证关”

那么,如果你很想掌握六经辩证,这套导图,绝对会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它会将整个六经辩证系统,植入你的大脑……来看看这套导图将带给你什么……

总结26个方向,将六经辩证植入你的大脑

一,先辩三阴三阳(很多人治病,上来就辩脏腑,气血,要知道阴阳一错,用药即错,临证先辩阴阳,是每个中医人必备的治病前提)

1.      你可知道辩阴阳的10大要素,有了这10大要素,阴虚阳虚,特别是寒热夹杂的病证,辩证阴阳就变得简单起来

2.      揭示临证用药的大原则,很多人就是犯了这个原则,越学越复杂,这也是用药的阴阳原则

3.      阴阳辩证的难点是什么?阴阳辩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遇到寒热夹杂的时候,将会让你非常难辩

4.     总结出辩阴阳的一个重中之中的要点,此要点配合“三点定位”,解决临证难辩的阴虚阳虚

5.      以临床案例,诠解辩阴阳的步骤和方法,为的就是让你易于掌握

二,再辩六经病变(先辩阴阳,再辩六经,这样的步骤,相信你一眼就知道是最实用的,辩阴阳分清三阴三阳,六经具体定位,辩六经的方法层层细解)

1.      各经主证,伤寒论中都有,却从来没有人提炼出经常出会现的主证,导图中将从伤寒论中提炼出真正临床90%都会出现的主证,为的就是使六经辩证变得简化

2.      六经辩证,其实有一个路线的,这个路线只要你掌握了,就能从阴阳到六经,逐层去辩证,以路线方向逐层辩的方法,你在任何一本六经辩证的古书或现代书,都是找不到的,因为这路线是我自己从临床中总结所得

3.      六经辩证最难的是什么?就是不出现主证的时候,如何辩?这一点,只要学过伤寒的人,估计都曾经困惑过,不出现主证的辩证方法,在导图中将完全展现给你

4.      为了让你真正领悟六经,本导图中将六经核心病机全部提炼出来,帮助你彻底领悟六经,若你对伤寒条文熟悉,一看即懂

三,太阳伤寒中风辩(太阳经,为人身第一道防护,太阳伤寒与中风又是寒热外邪的第一道关卡,不知道你可曾重视,可曾掌握?)

1.      舌脉简化伤寒中风辩法,从舌像,脉像中简化而成,辩法直中寒热

2.      身体寒热辩法,常见的发烧发热,其实是最好分辩伤寒中风的指征

3.      咳辩法,从咳嗽中如何辩证伤寒中风?导图中完全献上

4.      外感的轻重,病者的精神,这些带给你怎么样的辩证思路?

5.      休质辩法?从病者体质综合辩证是伤寒还是中风

四,极简六经脉法(脉最重要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就是阳气,阳主动,阴成形,六经脉法,凭的就是力量,判断阳气在六经的盛衰,如果你将伤寒论读了一篇,就知道仲景先师的伤寒论,其实就是六经阴阳盈缩,六经脉法,以脉力辩阴阳盈缩,三阳证阳出之势,三阴证,阳收之势,极易掌握)

1.      三阴三阳的阳气出入,盛衰,以左右脉定位判断,此脉法为自学中医的朋友,更是大大提高脉法的掌握度

2.      以脉先辩阴阳,左右三部脉中阳气多少,再从脉从定位六经,这是六经脉法的独有辩证法

3.      六经寒热脉,如何辩?六经寒热只要你辩证准确,几乎可以说是用药就不会错了

五,理中建中治六经(你可曾发现,建中汤中的桂,姜,枣,理中汤中的,姜,术,在伤寒论一百多方中,出现的次数?其实整个伤寒论经方中,都以脾胃中气为进出的关口,出可发散,进可收纳)

1.      建中和理中,在病机上,用药上的区别是什么?为何伤寒一百多方,几乎都与中气相关?导图中将详细诠解理中建中各自的区别,以及理中建中在伤寒中的重要地位

2.      建中,理中,在药理上,详细分析,重要的是这药理分析将帮助你领悟伤寒中的用药玄机

六,仲景兵法:六经核心解(要掌握六经辩证,首先你得学懂伤寒论,要学懂伤寒论,首先你得有一个总体的框架,六经核心解,就是提供一个总体的正邪作战的框架,此框架可算得上是仲景兵法)

1.      太阳经正邪是如何交战的?

2.      阳明经正邪是如何交战的?

3.      少阳经正邪是如何交战的?

4.      太阴经正邪是如何交战的?

5.      少阴经正邪是如何交战的?

6.      厥阴经正邪是如何交战的?

七,十九病机用法真诀(十九病机,简直可以说是辩证的圣经宝典,只是看你怎么用,在什么情况下用)

十九病机为什么堪称辩证的圣经宝典?如果把阴阳辩证,六经辩证和十九病机结合起来,将达到什么样的辩证水平?导图中,将会告诉你这十九病机的真正用途

八,实战运用细解(理论加实践,才是学中医的真正方法,导图中将整个六经辩证系统,在几个实际临床案例中层层剖析)

《伤寒论》里的“伤寒”和现代医学所说的伤寒病不是一样,它是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张仲景用六经来区分疾病类型和病位,分别为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从太阳到厥阴,疾病的病位依次入里,而越往里病情就越重。外感病邪伤害到人体之后可能会从阳经慢慢传变到阴经的病位,但是也可能直接伤害入侵到三阴。正常情况下,人的身体里面是具有阴阳划分的,相对应的来说,阴气位于里,阳气处于外。阴气具有柔和、滋养的作用,而阳气的工作就是固卫、护表,如果人的阳气足够的话,就可以抵御来自外界的邪气,使人不生病或者疾病表现得不那么严重。可是当人的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尤其是阳气素虚的人,身体没有办法抵抗邪气,这种情况下,病邪就会在身体里长驱直入,直接伤害到太阴、少阴、厥阴。在六经辨证中,太阴病就是指病位在足太阴脾经和脾脏,主要表现的证候是脾脏的虚寒证,这是阴证初起的时候,也可以说是阴证中最轻的时候;少阴病,病位在手、足少阴,也就是心、肾及相应的静脉,如果病邪侵入到这里,那就直接动摇了人体阴阳的根本,是阴证的危重期;厥阴病,病位在足厥阴肝经和肝、心包,这基本已经是死证阶段,最严重的可能出现的就是阴盛阳绝。“直中”三阴所表现出来的疾病病情都会很重,如果病邪直接中伤身体“三阴”,即便是侵袭到了厥阴病位,也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如果是直中了少阴,病情就会更加严重,预后是最差的。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人出现“直中”的疾病,但是如果邪气过于强盛的话,即便是正常人也可能直接侵犯内脏。对于“直中”,要想治愈的话,最关键还是看病人本身的阳气是否充足,如果阳气未衰,祛除病因之后,还是可以治愈的!

治癌症民间效方:

五灵脂 100 克、香附子 100 克、黑牵牛 200 克、木

香 100 克

用法:把以上几种药物,全部加工成粉末。然后,将粉末用白醋调匀,制成药丸。

一个药丸,按 10 克的分量制作。患者,每天吃一个药丸。吃的时候,用姜汁送服。

姜汁,就是用姜片煮出的浓姜汤。每天吃三到四次,连用一个月,就能有效果。

坚持服用,就会治愈。使用此方时忌服人参。孕妇和产妇不能用此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第四章聚类法知识点内容总结,请大家收好
测一测你的经方段位?
第二章:论医源于易及六经与八纲的辨证关系
如何可以准确的六经辩证?
六经辩证的系统性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一(袁家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