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大学》之五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古
说说《大学》之五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古代的大人、圣王想要让天下人都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样的境界目标,有具体的步骤、次序。如剥洋葱一样,先由外而内从平天下一层一层深入到核心格物,又从格物一步一步推至于最后的平天下。从核心第一步格物开始,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必须条件,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然结果,很有逻辑性。
八步分两个阶段对应要达成的目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明明德也,见自己,明心见性。
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亲民也,见众生,普度众生。
大家共同都知道行道合一为止于至善也,见天地,万法归一。
何为格物?
古人用字非常讲究,用一个“格”字,怎么不用看物,观物,察物?而是用格物,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你这个人说话出格了,办事出格了”。就是说,说话办事违背了规律,超出了规矩。两横两竖为格也,为边界也,万事万物都有他的规律和规矩,但规律和规矩是有边界的,这就是底线、红线、规则、原则,超出这个范围就是违道了,就有不好的结果,就是凶,故孔子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感慨,这是孔子到七十岁才有的深刻体会,多么深的领悟!道是规矩,既有所能,必有所不能,一定是有边界的,有两句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大海在水中,鱼是自由的,但你把鱼拿出水面试试,鸟在空中飞是自由的,但你把鸟放在大气层外面试试。人只有在道中行才是自由的,如入无人之境,才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违道而行会感觉处处受限,痛苦不堪。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就是探究找出天和人的关系,顺从天道,天人合一。易经.系辞说“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说的就是格物。格物就是找出万事万物的规矩和规律。
“格物而后知至”,就是通过格物知道了万事万物的规矩和规律,知道了这是天所赋予这物的本性,不是某一个所规定的,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人们只是发现了他,知道了他。不可违背他这本性的,就是《中庸》开篇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要顺着他的本性,如庖丁解牛,就是找到了牛本身结构的规矩和规律,顺着他的规矩和规律去做,一切迎刃而解,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若你违背了这物的规矩和规律去行事去做,就如“拔苗助长”,肯定是不好的结果,因为是违背了禾苗他自身生长的规矩和规律,就是违背了禾苗的道,必凶,就是必定有不好的结果,必定是你不想要的结果,这就是“知至”。
你知他的规矩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凶,就没有好结果,顺从他本有的规矩和规律就吉,就有好结果,你想要的结果。这时人才可以做到“意诚”,发自内心的,老老实实的,没有一点违和感,完全是真心实意的按那物那事的规矩和规律去行事,这就是“知至而后意诚”。
人只有格物致知了,才会做到意诚,才可以做到《论语.里仁》中孔子说的“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候也能按规矩和规律办事,在颠沛流离困顿的时候也一定按规矩和规律去办事,因为不去这样做,只会得到不好的结果,这是一定的。
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必然条件,人没有格物致知,所做到的诚意,都是短暂的,是不可持续的,那是没有根基的诚意,稍遇到点是,就会生出投机取巧之心,所以圣人说“人心惟危”。没有格物致知,诚意是绝对做不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会出现很多虚情假意,就造成自欺,欺人,被人欺的现实。
如此何以做到“心正”,所以只有意诚了,才可以做到心正,何为正?
正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自然的天地大道,万事万物的规矩和规律,只有以这个为标准。格物致知了,才知道自己的心正否,是否符合天地大道,是按天道天理去做该做的事,还是按自己自以为是的想法做想做的事 。
心正,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心有主,这就是心正了,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为在世间做事,一定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道,就是万事万物的规矩和规律。发自内心,老老实实,真心诚意的去按规矩和规律做事,并且相信一定是吉,一定是好结果,心自然就正了,内心坦荡荡,这就是心正,这就是正心。
“心正而后身修”,心正了就知道那该做,那不该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修道之谓教,就是说教育教化是教人修身合道,教化人们行为不符合道的要合道,不足的补上来,过度的去掉些,左的右一点,右的左一点,都要符合中道上来,不正改为正曰修,天道、中,为标准,惟精惟一,与标准齐一,这就是修身。
前面的五步,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前因后果,本末次序,严密精细,不可或缺也,不可本末倒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此为体道修身之心法也。这就是教人如何做到明明德的方法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物致知,从今天开始!
谈对《大学》道德修养十六次第的认识
《祖述槐轩》⑦——本经 l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改命34:功课就是这么简单!
大学读后感1000字8篇
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