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服与辉煌,公仆与禅让





BC2500年——BC2300年。

在美索不达米亚,萨尔贡征服了苏美尔,苏美尔人成了奴隶,萨尔贡成为了四方之王。

在古埃及,无比幸福的法老,用金字塔彰显着自己无比的辉煌。

在中华,唐尧四处求人接自己的班,却屡次被人嘲弄。

即便苏美尔的大英雄吉尔美伽什,没有输给中华的黄帝,他的国,也会输给其他人,因为这个地区奉行的是“优胜劣汰的大地法则”。这个新科冠军,就是阿卡德人萨尔贡。

萨尔贡,出身于平民,传说是个弃婴,非婚的私生子。少年时做园丁,后来到了基什王国当臣仆。约在BC2371年,温马人入侵基什国,萨尔贡渔翁得利,他乘机夺得了政权,即以阿卡德城为首都,建立了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

萨尔贡掌权后,组建了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常备军,约有5400人。萨尔贡利用自己手中的精锐之师,进行了不间断的扩张侵略战争。在东方,他征服了埃兰一些城邦,一度占领苏萨城;在南方,他攻占了乌鲁克,进而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毁灭了苏美尔文明,苏美尔人变成了阿卡德人的奴隶;在北方,他曾经制服了马里和叙利亚一部分,统一了两河流域的中、南部地区。此后,他还挥师西进,深入到了小亚细亚的南部和中部。

萨尔贡自封为“沙鲁金”(意为“真正的王”),自称是“天下四方之王”,是当时绝对的优胜者、冠军和大英雄,他成为了西方历史上征服者的榜样,他也是优胜劣汰法则的第一个实践者。由此,西方人坚定的认为,是优胜者、大英雄创造了历史,人,必须做个优胜者。

当时,苏美尔处于“诸城争霸”时期,苏美尔人在各方面都领先于闪米特人,但大英雄萨尔贡却改变了这一切。较落后的闪米特人,灭掉了先进的苏美尔人。

其实,这是“优胜”法则的必然结果。优胜者当了冠军,自己最幸福,别人都不幸,不幸的人,就会起来玩命。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幸福而发达的少数人,充分享受着幸福的时候,怎么可能跟穷鬼玩命呢?所以,敢玩命的萨尔贡,必胜。

接下来,萨尔贡做着和苏美尔人同样的事情,带着他的5400职业军人,一年四季都在各地搜刮财富,让自己的城最富有、最幸福,让其他的城最倒霉、最不幸。结果,伟大的英雄萨尔贡,他的阿卡德王朝不到一百年,就被别人消灭了。后来,风靡全球的成吉思汗,他建立的大蒙古国,也是一样,不到一百年,就在中华消失了。信奉优胜法则的美索不达米亚,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就是这么轮回的,四千年不断。

先是幸福时期的苏美尔人玩命建设自己的城池,后来,阿卡德人毁灭了苏美人的城,玩命炫耀着自己的幸福,玩命的建设着自己的阿卡德城。但古埃及的法老,炫耀自己幸福的方式略有不同。他们在玩命建立自己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外的吉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胡夫金字塔。作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迹,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现长220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最大的重达160吨;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据说,10万奴隶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

万众一心为某个人的荣耀建立金字塔,这是不可能的。金字塔在炫耀个人的伟大,在炫耀“神冠军”的伟大,属于个人的幸福,如果不是弱肉强食,谁会主动干这种蠢事。所以,“优胜”核心价值观,必然带来与之匹配的奴隶制社会。极少数的幸福的冠军,就是奴隶主,极大多数不幸的亚军,就是奴隶。所以,只有以“优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方,才会必然产生奴隶社会。

所以,并不是像西方人说的,所有社会都必须经过奴隶制社会这个阶段。只有在西方社会,只有以“优胜”为核心价值观,才会有这种奇葩的东西,才会产生这种普遍不幸的东西。按照“优胜法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必然产生私有制,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必然产生少数幸福的奴隶主和大多数不幸的奴隶。美国人,在1865年才废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因为,他们普遍认为“优胜劣汰”价值观是普世的,所以,奴隶制就是天经地义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废除这个东西很难。

在信奉“人冠军”的美索不达米亚,大英雄必然玩命建设自己的辉煌的城;在信奉“神冠军”的古埃及,法老们必然玩命建设自己的辉煌的金字塔。这一切,都应了这句话“只有优胜者才能获得幸福”。

但是,“只有优胜者才能获得幸福”,“优胜劣汰”,真的不是普世价值,更不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的不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人类,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同时期的中华,追求的就是普遍幸福。

普遍幸福,并不是什么难以实现的东西,相反,实现起来很简单。比如小两口过日子,如果只是考虑自己合适,这个家就没法过,所以,必须站在整个家庭的角度考虑问题,两人谁也别过分,自己合适的同时,对方也得差不多,谁都要收敛一点,谁都要为公共的家庭做点贡献,这就是普遍幸福的原理。这个简单的原理,应用在小家,小家有福;应用在企业,企业幸福;应用在国家,国家有福;应用在全球,全球有福。

唐尧就是这么做的。

唐尧继承了黄帝时代,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黄帝的核心价值观,以普遍幸福为最高原则治理天下。所以,唐尧的时代,基本完成了中华各族群的融合。但是,唐尧时代,用西方人观点来看,一个亮点都没有,即没有战争,也没有征服,更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当然,唐尧手下,也没有大批的奴隶,更不可能建立永世辉煌的建筑奇迹。

唐尧时代,就是这么没有特点,一切风平浪静,甚至,没人愿意当老大。

许由,是当时的名士,他得知唐尧要来访他,便躲走了。恰巧啮缺碰到他,问他要到哪里去?他说:“为逃避帝尧”。啮缺又问:“为什么呢?”许由说:“尧这个人啊,轰轰烈烈实行仁义,我怕他要被天下人耻笑,后世会有人吃人的事发生。老百姓吗,不难笼络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和你亲近;给他们利益,他们就会为你所招徕;表扬他们,他们就会勤奋。作他们厌恶的事,他们就要逃散。这种想用一个人的决断,来使天下获利的事,不过是一刀切罢了。尧只知道贤人可以利天下,而不知贤人的害天下。”

尧对许由说:“作为天子,我很惭愧,占着帝位很不适宜,请允许我将天下嘱托于先生,天下必然太平。”许由对帝尧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升平日久,既然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还要让我代替你去作一个现成的天子,我为了名吗?名,是实的从属物,我对那个虚名不感兴趣。你就回去吧!天子于我没有什么用处。”

传说,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以为是耻辱,不堪入耳,到河里去洗耳朵,后有洗耳河之名。巢父牵牛去河里饮水,碰见许由洗耳,问明原因之后,便说:“你洗了耳朵,把这里的水都弄脏了,我不想让我的牛喝这污水。”于是,就牵着牛到河的上游去饮水。

帝尧曾去拜访一个名叫子州支父的人,请教过后,觉得此人可以托天下,要以天下让子州支父。子州支父答道:“将天下让给我倒可以,只是不巧,我现在正患有幽忧之病,正准备好好治一治,不能接受。”帝尧也不好勉强,但十分敬重其为人。

这大概都是庄子编的故事,目的是说他的“道”的境界更高。但是,客观上也证明了,唐尧时代,真的是天下太平,更适合大多数人的普遍幸福。唐尧的做法,明显不像大英雄萨尔贡,更不像胡夫法老,更像一个仆人,为公家的事情瞎忙的公仆,甚至还要招致许由、子州支父等高人的嘲弄。

唐尧,两个字的写法如下:

“唐”字的上面,如同“姜”字。“姜”字,表示吉祥幸福的个人。“唐”字上面,表示“吉祥覆盖大地”的意思。“唐”字下面,是“张着的嘴”,意思是“说多大有多大”。所以,“唐”字,表示吉祥覆盖无边的大地,就是“天下普遍幸福”的意思。中国有个非常辉煌的唐朝,其中的“唐”字,也是同样的意思。

“尧”字,上面是“众多土地”,表示“广泛的农业社会”;下面是“享受太平幸福的人”;所以,“尧”字,表示“让普天之下的所有农民,享受太平幸福的生活”。当时,以及接下来的四千年,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如果能让绝大多数农民普遍幸福,这个社会,就一定是普遍幸福的社会。

这就是“唐尧”两个字的本意。想方设法,让天下种地的人,都比较容易的获得普遍幸福,这就是中华统治者的核心追求,至少,唐尧就是这么做的。

唐尧的做法,明显与美索不达米亚的萨尔贡不同,与古埃及的胡夫法老不同。不仅如此,唐尧处理国家大事的方法也不同,他开辟了民主体制。

当时的中华大环境是,虽然大家都普遍认可“普遍幸福”这个核心价值观,但农业社会以自给自足为主,所以各部落各自为政,相互联系并不紧密。所以,按照“普遍幸福”的宗旨,有事大家商量着来,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比如治水,就是公共事务,就需要商量。

当时有大洪水,唐尧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历史的进程,美索不达米亚跟中华差不多,当时的大环境,都是农业社会初期,都是各部落各自为政为主,但萨尔贡用武力征服证明自己是四方之王,胡夫用大量的奴隶证明自己的辉煌,而唐尧用“民主”商量着替大家办公事,这就是本质上的不同。“民主”不见得产生正确的结果,但当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的时候,最能带来普遍幸福结果的,恰恰就是民主。

比如,当今世界,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民主,就是最好的方式;但处理一个企业内部事务的时候,就不能靠民主,董事会独裁就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民主,只是一个办事的具体方法,核心目的应该是给大家带来普遍幸福。面对民主能带来普遍幸福的环境,就只能民主;如果独裁能带来普遍幸福,那就不能民主,只能独裁。普遍幸福,才是最高原则,民主,只是普遍幸福的手段之一。

同理,在如何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萨尔贡和胡夫都是把权力传给自己家的人,但唐尧不同,他选择了禅让体制,传给了最能带领大家普遍幸福的虞舜。

按照“优胜者”的逻辑,自己靠竞争打下来的天下,当然是自己家的私有财产,当然只能是自己和自己家的人享受幸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私有财产必须由自己家人继承。即便现在,私有财产的继承,在西方社会也是最大的公理。

唐尧的逻辑不是这样,财产也好,权力也好,只有交给能给能为天下带来普遍幸福的人,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以“普遍幸福”为最高原则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逻辑:普遍生活困难的时候,大家只能心往一处想,财产和权力就要成为公权,齐心协力才能创造普遍幸福。普遍生活不那么困难的时候,为了避免个体的私欲过度产生纷争,就必须产生一个的稳定传承体系。所以,在中华,民主制也好,协商制也好,独裁制也好,都只是具体的方法,一切要根据当时的环境,选择与之高度匹配的制度,目的是为天下带来普遍幸福。

所以,唐尧开始考察虞舜。

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即便今天,中国领导人依然是这么考察接班人的,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接着,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把握方向的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关键是能够继承普遍幸福这个核心价值观,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尧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后去世。

禅让

唐尧对虞舜的考察,其实就是在培养虞舜“为天下带来普遍幸福”的能力。后来,中国人发明的科举制度,核心的目的,同样是选拔“能为天下带来普遍幸福”的人,由这些人当官,中华当然容易普遍幸福。即便今天,公务员考试,同样应该以选拔“能为天下带来普遍幸福的人”为核心宗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书圣贤(一)
丹朱(唐尧之子)
《新道德经》(第29部第1稿1—7章)
019唐尧——唐帝
唐尧卿
唐尧虞舜夏商周是什么意思?要快,马上就要!!!!!!!!!!!!!!!!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