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西方第一帝国的比较

在西方,前324年,亚历山大实现了西方世界的第一次统一,辉煌了一两年,然后,亚历山大死了,西方恢复各自为政的战场模式,大小国家、城邦无数。

一百年后,前221年,秦始皇实现了中华的大一统,秦始皇也死了,但中华仅仅乱了十几年,大汉朝建立,中华从秦始皇开始,就进入了以大一统为主旋律的统一模式。

虽然间隔100年,但两个帝国大小差不多,关键是,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始皇帝国,分别代表着东、西方两个核心文化的第一次大一统,所以,我们拿出来,做一次比较。

亚历山大时期的世界地图

秦始皇时期的世界地图

东西方,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不约而同的进入了统一模式呢?

不得不说,这是天命所在,天命,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前2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的哈拉巴以及中华的中原地区,都开始了大规模农业生产,标志着人类普遍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社会阶段。

根据天道法则,融合的需求,天下普遍幸福,是历史发展的唯一推动力,但能够融合到什么程度,需要看环境,大环境是什么样,就只能融合到什么程度,两者是高度匹配的。

以中华为例,

各部族分散而耕,自给自足,互相联系很少,这种农业生产环境,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夏朝的松散的联合国模式。

部族间关系越来越紧密,耕地越来越接近,而且产生了轮耕的需要,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商朝时松时紧的联合国模式。

随着农业技术和人口的增长,更适合定居稳定生产,因此,产生了井田式的生产模式,对应的,只能是周联合国的封建模式。

因此,夏商周模式以及朝代更替,都是与农业产生大环境高度匹配的结果。在中华,什么阶段,必然发展出与之高度匹配的社会组织模式。“与环境的需求高度匹配”,这就是中华的天道。

其实,发展到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马拉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牛耕地等农业技术普遍应用,农业生产能力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东西方各自的天下,都已经具备了融合在一起的客观条件了,已经有条件实现大一统了,所以,产生了亚历山大和秦始皇的第一帝国。

亚历山大,只是武力征服,只是证明了“西方的天下也可以统一”,也有“大一统的需求”,然后,亚历山大帝国就消失了,什么也没留下。而秦始皇,完成了中华天下的大一统,道路、文字、语言、度量衡、货币、管理模式,甚至思想,都统一了,中华各族,实现了完全的融合,而且,传承延续到今。

这就是天命所在,这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融合模式。什么时期,什么环境,干什么事,“所作所为”与“环境的需求”高度匹配,就能产生长治久安的融合,就能为人类带来普遍幸福。反之,违背这个天道,违背这个天命,就会倒霉。

夏桀的问题是,该融合的时候没有实现融合,所以被商汤代替;商纣王的问题是,不该大一统的时候搞大跃进,所以被周武王代替;老周家死守礼乐,该大一统的时候没有大一统,结果被秦始皇代替。同理,秦始皇的环境,只适合大一统与封建并行,但秦始皇太理想化,企图牺牲一代人,换取万世基业,所以,反而被刘邦的大汉朝取代。

在中华,貌似落后的周朝、汉朝,却代替了先进的商朝、秦朝,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客观环境,还没发展的那个程度,所以,“先进”反而产生了不匹配,“落后”反而产生了匹配。

中华的最高智慧,恰恰就是“与大环境的需求高度匹配”,“先进”不行,“落后”也不行,“始终保持中间”还是不行。天道认为,这些死办法,都不是好事,都不能产生普遍幸福。只有恰到好处,该先进的时候先进,该落后的时候落后,该位于中间的时候位于中间,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高度匹配,才能产生天下的普遍幸福,这就是中华的天道。

伟大的秦始皇,他制定的“中央集权”的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历朝历代,只是在其基础上修修补补,大同小异。所以,他对如何治理“大一统的天下”,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他在具体做法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

从“天下为公”的角度来说,从“天下普遍幸福”的角度来说,大一统的国家,必须实行“中央集权”,这样,才能从“整体”的角度,从“天下”的角度,“从上往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从“个体”角度出发带来的种种问题。

但是,秦始皇时期的客观环境,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边疆如此辽阔,“中央集权”必然鞭长莫及,所以,这个时期的边疆,只能半封建半郡县;内陆已经中央集权了,就应该裁军减负以休养生息,为六国百姓带来普遍幸福,而秦始皇照样全民皆兵,劳民伤财,因此产生普遍不幸。所以,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没问题,大一统也没问题,关键是,他没做到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边疆需要“封建从严”,他没做到;内陆需要“减负利民从宽”,他也没做到。

所以,从天道角度来说,秦始皇对内对外的政策,都是与大环境的需求背道而驰的,用“十天干”的评价体系来判断,就是处于“癸级”状态,对内对外的政策都走反了,因此,即便秦始皇能长命百岁,他的统治照样也会被推翻。谁违背天道,结果都是一样。

但是,客观环境需要大一统,中华已经实现了大一统,中华已经实现了完全的融合,这个结果是符合天道的,是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的,所以,中华不可能重新回到诸侯时代。

项羽,就不明白这个天道。他以为,秦始皇的问题是大一统,所以,他想重新回到诸侯时代,他做一个霸王就可以了,但这恰恰是违背天道做法。所以,打败项羽的不是刘邦,而是天道。伟大的项羽,他违背了客观的环境需求,所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并不是天命的继承人。

中华,天命的继承人,只能是刘邦。因为,只有刘邦把握了天命,即实现了中华的大一统,在具体的做法上,又针对不同环境,设置了不同的“封建与郡县的混合体制”,与大环境的需求高度匹配,产生了天下的普遍幸福,所以,刘邦才是中华的真命天子。其实,不管是谁,遵循天道,就能掌握天命,所谓“得天道者得天下,失天道者失天下”。

西方的历史也是这么发展的,农业是核心区,需要一步步融合,到了亚历山大的时期,也该融合在一起,也该形成大一统。但是,西方的核心文化,是“个体优胜”,而不是“整体普遍幸福”,所以,西方与中华的发展轨迹不同。

在只能松散融合的环境下,古埃及就提前实现了大一统,使用举国之力建设金字塔,如同秦始皇建造长城和阿房宫一样,实力与环境不匹配,所以,古埃及一个个王朝轮流坐庄。美索不达米亚的情况也是如此,胜者直接成为大一统的帝王,而不是松散的融合,所以,谁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

到了半松散半集中的环境,不管赫梯、亚述还是巴比伦,都是在自己优胜的时候,跨越联合国模式,直接进入帝国模式,所有好处都是自己的,所以,必然违背天道,结果必然是自己倒霉,谁的统治也不长久。都从自己“个体”角度出发,不从“整体”角度出发,看似天经地义,但谁也没法过好日子。

这就好比朋友相处,都是自私鬼,都不想为整体做贡献,结果,不是打架,就是讨价还价,这样的集体,就不可能产生朋友,结果,自私的“个体”,看似聪明的“个体”,谁也幸福不了,这就是“为什么必须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的原因。即便是为了自私的目的,也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整体都好,才能产生对自己也好的结果。

西方和中华一样,可以说,世界同步进入了可以实现大一统的环境。但是,非常可惜,不管是大流士的波斯帝国,还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由于根本的出发点是“个体优胜”,所以,只是在地理上实现了的融合,形成了更大的“西方战场”。谁的统治也没给天下带来普遍幸福,也没产生真正的融合,所以,谁的统治也没长久。

只要从“个体角度”出发,各自就是独立的、自由的、平等竞争的关系,所以,在“独立、自由、平等”普世价值的驱使下,即便暂时用武力暂时形成大一统,终将也会走向分裂。亚历山大是如此,拿破仑是如此,希特勒是如此,前苏联的解体还是如此。

关键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融合。在农业社会阶段,是东西方“各自天下”的融合,在非农业社会阶段的今天,是世界真正的全球一体化。因为,只有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实现真正的世界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才能产生全球的普遍幸福,也能让自己的幸福长久。相反,全球只要有普遍不幸,必然产生战争,甚至会带来全球的毁灭。所以,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是,全球化的唯一出路,绝对不可能是从“个体”角度出发的“独立、自由、平等”,只能是从“整体和天下”角度出发的“匹配与天下普遍幸福”。中华的天道思维,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中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全球的未来,就在于此。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更多作品。


公众号:老慢 (laomansixiang)

只发原创文章,以中华天道为核心,以八维测评为工具,全新视角和观点解读世间万象。老慢新书《老子的天道》《天道易经》已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秀,中华最好的“天子”
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之比较
秦始皇:他是千古一帝,对中华功不可没
古代中国皇帝为何不像西方那样远征?秦始皇:他们的仗朕早打完了
秦始皇唐太宗谁更强?
世界古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帝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