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认为做到“中庸”的是谁?

明德讲堂第九期之二:孔子认为做到“中庸”的是谁?

李山:孔子认为做到“中庸”的是谁?

下面“道其不行矣夫”。这一章就这么一句话,有点简单,感慨道难行。

接着“子曰:舜其大知也舆!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刚才说贤者、不肖者、知者、愚者,孔子认为有一个人做到了中庸,谁?舜。

舜这个人怎么做到中庸的呢?一,好问。不耻下问是一种学习精神,一个不好学的人有时候很聪明,但是会流于狭隘,流于世俗。聪明人能力很强,但是不好学习。历史上有这样的人,有手段没见识。这种人做到了西太后,就会把中国拖入深渊,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将是一个可怕的俗人。《论语》开篇第一个字“学”,学习敞开我们生命,打开我们生命,把我们肉体之身往上提一提。

舜的大智首先是什么?好问,另外好察迩言,迩言就是近言。好察迩言意味着远言不用提,哪怕琐碎小事言论都好观察、好体味,也就是说他接地气。作为一个儒家或者道德实践者,想改造这个社会,人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问题不管,那不是一个儒家的学问。所以从迩言入手,这样远言就不提了,实际上他是有的。从这些地方好察,好问,他能够知言,把言论中不好部分剔除,把好的部分养起来。就是从迩言到远言,“察”了以后执其两端,过分偏激、过分保守都折中成最中道而行的东西,把它用于治理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

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有大事,但是我们菜篮子,米袋子这些事情经常出问题。民众怨声载道,有时不是因为高科技没搞上去,是因为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实际上是关系民心向背的大事情。

这儿强调舜好从看似简单的事情入手,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小言语入手,但是要点在他隐恶而扬善,把偏激去除,执其中而用之。

做人走中道,做领导更应该折中其言,中道而行。开会这边一波人,这边一波人,有搞外销的,有搞内产的,你坐到中间是要折中两部分人,干吗让你坐中间?就是因为两只耳朵可以听两边的意见,脑袋长在正中间,折中。所以这是举舜的例子。孔子认为中道而行的(人)存在,舜做到了这一点。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耕堂悦读《中庸》呓语(5)
中庸之道:执其两端用其中
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不是博学,不是礼貌,而是能够做到这4个字……
《中庸)(五)
《中庸》译注:第七章予知
《中庸》学习笔记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